学术投稿

非侵入性干预措施对提高肺癌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作用

马若云;褚秀美;宇毅

关键词:干预措施, 生活质量, 治疗
摘要:为评估非侵入性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本文回顾了含有15个随机和半随机的临床试验评估非侵入性的干预措施对提高肺癌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参与者(n=1587)包括不分性别和年龄的任何阶段的肺癌的患者.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患者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急性期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分为观察组(预见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36%、38.63%,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使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急性期并发症有效减少,对改善患者治疗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胥娅娟;杨德琼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常规组采用普通钢板常规固定治疗,微创组实施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治疗.随访6个月至1年,比较两组患者胫骨平台骨折恢复优良率,手术过程出血量、术后留院观察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术前和术后患者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Rasmussen评分的差异.结果:微创组与常规组比较,胫骨平台骨折恢复优良率更高(P<0.05);微创组相较于常规组的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留院观察时间、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完全负重时间更短(P<0.05);术前两组的膝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Rasmussen评分相似(P>0.05);术后微创组相较于常规组膝的关节疼痛评分、膝关节Rasmussen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微创技术在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确切,可减少创伤和出血,缓解患者的膝关节症状和活动受限情况,促进骨折愈合,可早期进行负重,恢复关节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黄俊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细胞性骨肉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对小细胞性骨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表现展开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小细胞性骨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以及病理特征,并采用En Vision法对所有患者展开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小细胞性骨肉瘤大多位于长管状骨及干骺端;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及钙化,并存在软组织肿块;组织学表现为小至中等的短梭形或圆形肿瘤细胞,呈弥漫性分布,并伴发花边状肿瘤性成骨;免疫表型情况为:vimentin、CD99及BCL-2呈阳性,Syn及S-100则呈弱阳性.结论:小细胞性骨肉瘤的在临床比较少见,在对该病进行诊断时,需有机结合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在提高诊断率的同时,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作者:王鑫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对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疗效及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研究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应用噻托溴铵后的临床疗效和血清TNF-α和IL-6水平的变化.方法:随机抽取65例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常规用药组(33例)与噻托溴铵组(32例),两组均实施常规平喘止咳抗感染治疗,噻托溴铵组加用噻托溴铵.结果:治疗后两组TNF-α、IL-6两项炎症指标均有大幅改善,其中噻托溴铵组上述指标改善更优,与常规用药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噻托溴铵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8%,明显较常规用药组的75.8%更高(P<0.05).结论:噻托溴铵治疗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满意,可有效抑制气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欧阳文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治疗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于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54例,胃炎患者34例.采用电脑随机分组方式,将此次收治于我院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各组44例.常规组患者给予甲硝唑、克拉霉素、兰索拉唑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克拉霉素、兰索拉唑与阿莫西林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成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34%;常规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2.72%;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炎患者,采用联合用药治疗方式,效率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作者:谢静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分为两组,收集其资料数据,运用SPSS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PN产生的危险因素(P<0.05)主要有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餐后2hC肽(2hCP).结论:为了患者的健康,有必要对糖尿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从而降低DPN的发生概率.

    作者:陈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护理干预

    目的: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误吸的护理干预.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72例重症脑卒中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模式为综合性护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误吸状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其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83.33%;观察组误吸率较低,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重症脑卒中患者在临床中采用综合性护理模式能够降低误吸率.

    作者:何新如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子宫畸形合并早孕患者应用无痛负压吸宫术终止妊娠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无痛负压吸宫术在子宫畸形合并早孕终止妊娠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北京顺义妇幼保健院计生科102例因子宫畸形合并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行无痛负压吸宫术,术中B超全程监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102例患者术中顺利,出血量少,宫腔操作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结论:无痛负压吸宫术并全程超声监测对子宫畸形合并早孕终止妊娠,术中安全、高效,有效降低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贾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胫骨远端前外侧锁定加压接骨板(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胫骨远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切开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实施LCP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 结论:LCP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可缩短手术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建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顺腋纹小切口超薄皮瓣腋臭根治术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顺腋纹小切口超薄皮瓣腋臭根治术的疗效与术后并发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顺腋纹小切口超薄片瓣腋臭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原因,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结果:Ⅰ期愈合的患者有78例,而且切口不明显,瘢痕很小,气味已经去除;发生血肿患者1例,经针对性治疗后愈合;切口坏死裂开1 cm左右的患者1例,给予抗感染和换药后达到Ⅱ期愈合.结论:施行顺腋纹小切口超薄皮瓣腋臭根治术的治愈率几乎可以达到99%,切口隐蔽、瘢痕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述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和研究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创伤患者13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监测组与对照纽各69例.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给予颅内压监测;监测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情况对患者进行有创或无创颅内压监测,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恢复良好率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将颅内压监测方法应用于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能够适时了解颅内继发损害程度,对指导临床治疗与改善患者的预后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王浩;贺斌;刘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彩超监测子痫前期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意义

    目的:了解子痫前期患者行彩超检查对其子宫螺旋动脉组织血流动力指数变化情况的监测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1月来我院的子痫前期患者52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孕妇38例作为参照组,均进行彩超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子宫螺旋动脉组织的血流动力指数.结果:两组在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舒张比值(S/D)上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早发型子痫前期S/D值、PI值以及RI值均会比晚发型患者高(P<0.05).结论:通过彩超对孕妇进行检查,观察其子宫螺旋动脉组织的S/D值、PI值和RI值,对子痫前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庆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频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阻滞效果,寻找较好的神经阻滞方式.方法:选在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上肢前壁手术、手部手术以及血管造瘘手术的患者108倒,按照高频超声引导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54例、B组54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阻滞效果.结果:A组、B组患者在手术时间、麻醉起效时间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中短于B组患者,但在腋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上臂神经阻滞时间中明显长于B组患者.两组患者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析高频超声引导锁骨上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阻滞效果研究中,锁骨上下臂丛麻醉均属于局部麻醉的范畴,从阻滞起效时间的角度阐述,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较好的优势,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陈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比分析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分别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到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胃溃疡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研完组采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2.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安雅琦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噻托溴铵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噻托溴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4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噻托溴铵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与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之前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数据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中,噻托溴铵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谢晓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温胆汤加减治疗疑病症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温胆汤加减治疗疑病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8例疑病症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温胆汤加减治疗,研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SCL-90评分显示各项指标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将温胆汤加减疗法应用在疑病症患者中具有显著效果,可以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李铭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分别给予传统护理途径和急诊护理途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急诊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康复效果(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复发率)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效率(急诊滞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急救时间)与康复效果(住院时间、住院期间的复发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中实施急诊护理路径,可提高患者抢救效率与康复效果,还可以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切口发生感染在外科手术之中作为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尤其在开放性伤口较大的骨科类的外科手术中感染的概率无形被放大.手术的痛苦也会在术后切口的感染过程中被增大,严重时会造成患者残疾甚至危及生命,临床医学深入研究了骨科手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深入分析了骨科手术的感染因素,并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文章结合我院骨科手术患者的主观情况、手术情况等深入分析了可能造成感染的因素.希望能够通过对导致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关的护理措施.

    作者:杨海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在月经不调女性康复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对心理护理在月经不调女性康复中的效果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门诊治疗的120例月经不调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治疗时间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倒;两组均给予积极治疗,同时对照组实施常规专科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康复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抑郁、焦虑评分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通过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达到97.5%,高于对照组的82.6%,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月经不调患者康复治疗中,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心理,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月经正常,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虞顺洁;余露;李乐乐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诊断乳腺肿瘤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至2015年在我院经临床及病理诊断为乳腺肿瘤的120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其中乳腺癌52例,良性肿瘤68例,术前均行超声弹性成像与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将所得图像信息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比较,分别获得弹性成像、动态增强及两者结合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所有病例均病理证实,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9%,特异性为80.8%,准确性为80%;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77.4%,特异性为78.2%,准确性为77.9%;两种方法结合检查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91.9%,特异性为91%,准确性为91.4%;弹性成像、动态增强检查诊断乳腺癌结果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弹性成像、动态增强与两者联合的诊断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磁共振动态增强和超声弹性成像结合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独一种检查.

    作者:童玲;胡蓉菲;朱继雯 刊期: 2017年第06期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世界临床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