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14例重症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护理体会

余文琴

关键词:急性重症胰腺炎, 内镜治疗,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1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于发病1~3天行内镜下治疗,其中X线监视下鼻胆引流2例,鼻胰引流3例,非X线下鼻胆引流9例.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痊愈,其中1例合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1例行鼻胆引流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为(5.39±3.46)h,发热者体温平均将至正常的时限为(48.8±5.3)h;鼻胰引流3例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为(10.78±6.92)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2.75±7.13)h,14例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2.1±3.1)天及(10.88±1.7)天.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行早期内镜引流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有效引流是内镜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55例临床特点分析

    为了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本文总结了我院近年收治的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55例,对其症状、诱因、病因和伴发病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杨基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保尔佳配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我科自1995-04/1997-04临床应用保尔佳对16例无法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配合化疗进行近期疗效观察.方法每天肌注保尔佳1ml(30ng),连用4周为1疗程,1疗程之后休息2周,重复第2疗程;休息期间给用阿霉素40mg ivdrop d1,5-FU 500 mgiv drop d2~6,Vp~16 100mgiv drop d2~6为1疗程化疗,共2疗程.对照组10例不用保尔佳,单按上述方案进行两疗程化疗;化疗休药期间给胸腺肽8mg im隔日1次,VitB6 20mg1日3次,鲨肝醇100mg 1日3次,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16例治后无CR病例,PR5例,SD9例,有效率(CR+PR)31.25%(5/16),稳定率(CR+PR+SD)87.5%(14/16).对照组CR+PR均为O,SD4例,稳定率为(4/10)40%.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保尔佳对肝癌缩瘤有一定的作用,阻止恶化效果较好,本组PR31.25%(5/16),SD58%(9/16),稳定率88.2%,保尔佳在治疗肝癌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病人乐意接受,特别是它能在短期内起较好的缩瘤作用,改善全身症状,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但由于药物昂贵,很多病人很难坚持长期使用,其确切的远期疗效尚难确切观察验证.

    作者:吴建光;李锋;胡廷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肠道与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是创伤、严重感染、休克、机体超常代谢,再灌注损伤,内毒素血症或脓毒血症,引起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并不断地自我扩大炎症反应,出现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 nction syndrome,MODS),以至多器官功能衰竭(MOF)[1,2].

    作者:郭振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930例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2年间,胃镜诊断的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方法对930例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性别、年龄、溃疡部位分布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为14.9%,930例消化性溃疡中,男性755例,女性175例,其中胃溃疡26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03例,复合溃疡60例.50岁以前发病占79.25%.胃溃疡的部位分布为胃角>胃窦>胃体>幽门管>胃底贲门;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部位分布为大弯>前壁>后壁>小弯>球后.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年龄集中在青壮年,胃溃疡的高发病率约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晚10年,胃溃疡的部位分布以胃角、胃窦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部位分布以大弯、前壁多.消化性溃疡的男女之比为4.4∶1,性别差异显著.

    作者:张常文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B超诊断(附5例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B超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报道5例经手术证明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所致急腹症的B超诊断价值,着重探讨2例无膈下游离气体球溃穿孔的临床表现与B超的关系,结果膈下游离气体,膈下或肝前区液体聚集,胃肝隐窝出现残片或液体,直接发现穿孔点等是B超诊断十二指肠球溃穿孔的症像.结论B超在球溃穿孔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胜翔;夏建国;陆晓晔;王玲;朱顺和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上腹痛、消瘦、乏力

    1临床资料徐某,女,70岁,因上腹部不适,消瘦半年,加重1个月于2000-06-10入院.病人半年前无诱因出现阵发性上腹部钝痛、食欲不振、间断性大便发黑.无嗳气、返酸,无呕吐,无黄疸、发烧;无进食阻挡感.

    作者:王玉双;马月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14例重症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14例重症胰腺炎患者于发病1~3天行内镜下治疗,其中X线监视下鼻胆引流2例,鼻胰引流3例,非X线下鼻胆引流9例.结果14例患者中,13例痊愈,其中1例合因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1例行鼻胆引流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为(5.39±3.46)h,发热者体温平均将至正常的时限为(48.8±5.3)h;鼻胰引流3例腹痛缓解时间平均为(10.78±6.92)h,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32.75±7.13)h,14例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为(12.1±3.1)天及(10.88±1.7)天.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行早期内镜引流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有效引流是内镜治疗的重要环节.

    作者:余文琴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关系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IRI,HP)是上胃肠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现就HP感染与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斯锞;刘芙成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胃中上部恶性肿瘤经腹切除术

    目的探讨胃癌的手术入路,总结经腹全胃或上半胃切除联合或未联合多脏器一期切除治疗胃恶性肿瘤手术的经验.方法分析自1995年底至今109例各类型贲门癌,胃底体癌以及残胃癌行全胃或近端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全胃切除74例,上半胃切除35例,联合脏器一期切除24例,术后随访91例,随访率84%,随访时间为6~60月,全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52%、24%.结论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佳方法,合理选择手术入路至关重要.

    作者:郭志义;李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95%酒精治疗体表细粒棘球绦虫病体会

    1临床资料细粒棘球绦虫病是我区的多发病常见病之一,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和性别,细粒棘球绦虫病的治疗目前首选手术治疗,手术原则摘除内囊,防止囊液外溢,防止感染.采用95%酒精注射内囊,治疗体表细粒棘球绦虫病取得良好效果,临床典型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那色;南嘎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药源性铅中毒致腹绞痛(附12例报告)

    我院自1999-03/2001-03收治急性腹绞痛病人12例,经临床确诊为服用中草药致药源性铅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剑波;苏小青;李兴;贺香毓;龚敏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肾囊肿穿刺术后血压的观察

    1 临床资料我科在1996-03/1998-03,共收治肾囊肿病人68例,所有病人均接受B超引导下囊腔内无水酒精的注射治疗,有6例病人发生了术后低血压,其中有1例78岁男性患者出现了低血压休克.此后在1998-03/2000-01间,我们加强了接受肾囊肿穿刺术病人术前、术后血压观察,共观察病人83例,其中女57人,男26人;14~40岁49人,41~60岁24人,61~87岁10人;其中高血压患者26例.

    作者:汪贵茹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萎缩性胆囊炎手术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萎缩性胆囊切除的特殊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总结1991~2000十年中收治萎缩性胆囊炎中部分病例的手术体会.结果本组43例未发生大出血、邻近脏器损伤及严重胆瘘,全部一期治愈.结论萎缩性胆囊炎为临床常见病,由于胆囊长期慢性炎症,粘连严重,以致胆囊、胆管及其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紊乱变异,手术难度大,稍有疏忽,可造成难以处理的麻烦,但只要做到术前充分估计,选好手术时机,术中严格遵循解剖明确、操作细致、多种方法,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切除术是安全的.

    作者:陈乃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三九胃泰颗粒对急性胃粘膜损伤修复及iNOS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九胃泰颗粒对胃粘膜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采用无水乙醇1ml胃饲诱发急性胃粘膜损伤大鼠模型并用三九胃泰颗粒治疗,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胃上皮细胞的增殖改变,参与催化生成胃粘膜损伤修复信号分子一氧化氮(NO)的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三九胃泰颗粒、胃苏颗粒、养胃冲剂及丽珠得乐治疗组大鼠胃粘膜损伤的指数(UI)均显著低于无水乙醇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尤以三九胃泰颗粒治疗后为甚(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三九胃泰颗粒、胃苏颗粒、养胃冲剂及丽珠得乐治疗组大鼠胃粘膜PCNA标记的阳性细胞量、iNOS的阳性表达均有高于无水乙醇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趋势,尤以三九胃泰颗粒治疗后为甚(P<0.05).结论三九胃泰颗粒能促进急性胃粘膜损伤的修复.

    作者:张万岱;姚永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肝硬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肝硬变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疾病,以乙型肝炎后期为多见,而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变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常见原因,临床上应及早识别,及时抢救,以缓解病情和抢救生命.

    作者:代相红;李文琴;李慧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腹膜外剖腹产的护理

    近几年来,我院对那些产程长,胎头下降困难,破水时间长,感染机率高者,均实行腹膜外剖腹产术,因在腹膜外操作,具有手术时间短,产妇痛苦较小,术后无顺禁饮食,排气早,多数能自行排尿等优点,现将其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房秀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年度索引

    作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创建爱婴医院后开展母婴同室的管理体会

    我科传统的新生儿病房,为了保护性隔离,采取无陪伴,母婴完全分离,患儿采用人工喂养.不利于患儿的康复,还容易再次患病或使原有疾病复发,甚至影响其生长发育.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和促进新生儿的疾病恢复,我科根据爱婴医院要求,我们实行了母婴同室,经过6年实践,初步形成了母婴同室的一套管理雏形,使病理婴儿的母乳喂养率从零提高到90%以上,患儿平均住院日从原来的15天缩短至8天,院内感染也有所下降.现将近几年我科的管理介绍如下.

    作者:谢毅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1例误诊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患者男,7岁,因腹痛伴呕吐10h转入我院.发病前吃过隔夜食,无发热、腹泻.就诊前曾在某镇卫生院诊断为急性食物中毒,给予洗胃、氨苄青霉素、654-Ⅱ等治疗,稍好转.

    作者:韩剑勇;何英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开展色素内镜提高早期食管与胃癌检出率

    我国是食管癌与胃癌高发国,据统计,前者的发病率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其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22.35%[1],每年全国约有14万人因患本病死亡[2],后者发病率则居消化系统肿瘤之首,其死亡率占恶性肿瘤的23.02%,每年约有16万人死于本病[3];食管癌与胃癌发病率虽高,但其演变过程缓慢,以胃癌为例,WHO曾明确指出[4]:从胃癌前期病变至早期胃癌平均需10年以上,而从早期胃癌发展至进展期胃癌需16~27年,在癌前病变至早期癌期间患者多无症状,在早期癌至进展期癌的转变过程中,患者虽可出现一些消化道症状,但并无特异性,故临床医生很难想到,更难做出早期癌之诊断.

    作者:李军;高友芝;王元平;王新西;成文军;王苑本 刊期: 2001年第06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