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巍;吴云林
我科自1996年始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共40例.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时月霞;刘淑莲;李月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药物、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药物、扩张、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5例.结果近期疗效:药物、扩张、手术三组有效率均为100%(P>0.05),经随访远期复发率分别为药物组100%、扩张组13.0%、手术组0(P<0.01).结论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而扩张治疗更为方便、安全.
作者:江梅;张沥;楚有良;白西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致胆囊出血及各种原因致胆道出血的临床诊断.方法分析1例胆道出血患者的症状、体征、术前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此例胆道出血为胆囊结石导致胆囊壁出血,影像学检查可确定诊断.结论胆囊结石致胆囊大出血临床上极为罕见,需结合影像学以明确诊断.
作者:王良宸;叶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胃镜室1985~1996年共检出胃癌1 027例,其中首次胃镜检查漏误诊胃癌42例,后经胃镜复查或手术标本病理检查证实为胃癌,误诊率为4.1%.为进一步提高胃镜检查诊断符合率,认真总结经验,现将此42例漏误诊病例作一分析.
作者:雷波;陶文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胃苏冲剂是我国著名中医董建华教授的验方研制成功的纯中药制剂,由扬子江制药厂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本人从1998-01/2001-12四年间用该药治疗慢性胃炎14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惠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治疗组)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各120例,其中治疗组120例,应用潘托拉唑40mg静滴,1次/d,连续3天,之后改为每日1次晨服潘托拉唑40mg,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疗程4周,胃溃疡患者疗程6周.对照组120例应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1次/d,连续3天,之后改为每日20mg晨服,疗程同治疗组.观察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有很高的止血率,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郑文棋;徐祖伟;龚锦容;黄朝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自1988-07/2002-07共作胃镜检查34 382例,检查后发生颞下颌关节脱位18例,占0.05%,均经手法复位成功.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李学国;王合富;李德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统计分析本地区消化性溃疡的某些流行性病学特点.方法对我院15年间胃镜检查的19 528例,逐年按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检出消化性溃疡(PU)2 577例,检出率为13.20%,其中胃溃疡(GU)457例(17.73%);十二指肠溃疡(DU)2044例(79.32%);复合性溃疡(CU)76例(2.95%).男:女为2.72:1.DU发病率明显高于GU和CU,PU发病高峰为20~50岁,但各类溃疡的年龄分布差异显著,DU发病年龄较GU和CU约低10岁左右.并对PU的发病季节分布、病变部位、并发症及动态检出率作了分析.结论PU的发病并未因现代众多抗溃疡新药的应用而减少.
作者:王胜军;张丽萍;冯培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6/2002-08 PEG和PEJ共治疗24例病人,其中13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PEG加PEJ28例次,其中PEG17例次(4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24例病人随访1~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钟芸诗;高卫东;周平红;何国杰;徐美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内镜下胃肠道病灶的发现依赖肉眼对黏膜病变的辨认,然而终诊断却通常由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作出.尽管由黏膜表面的内镜特征诊断病变已成为可能,但活检作为一种确诊病灶(癌肿、腺瘤、增生或化生)的手段依然非常重要.
作者:吴巍;吴云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易引起出血甚至癌变.我院自1999年引进日本产富士能电子结肠镜为56例101颗大肠息肉患者摘除息肉,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秋香;孟召华;赖山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临床上高龄(70岁以上)病人实施腹部手术为外科常见手术.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82例75岁以上高龄病人麻醉手术中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就其发生原因与临床处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浩;徐传忠;王宝宁;刘长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MRCP和ERCP在诊治胰胆疾病时都有局限性,前者对十二指肠及总胆管下端、乳头的病变的诊断不如ERCP,尤其是不能进行治疗干预,而ERCP则受到病人、设备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通过48例的实践探讨其提高诊疗水平的价值.方法将病例分为危重病例及非危重病例两组,并制订诊疗程序,危重组先行急诊ENBD,再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病程中行MRCP,以明确诊断.而非危重组先行MRCP,根据病情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结果MRCP成功率100%,ERCP为93.8%,不成功的3例改行MRCP均成功,两者诊断符合率83.8%.根据制定的程序诊治胆胰疾病住院时间缩短,费用节省.两者联合应用明显地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尤其对乳头癌、下段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的诊断更为准确.MRCP明确了诊断后,可以使十二指肠镜的介入治疗一步到位.结论ERCP在病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可由MRCP来替代,而MRCP已达到ERCP的单纯诊断水平,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及不能干预治疗的局限性可由ERCP所互补,两者联合应用诊治胆胰疾病是目前有效、先进的手段,如按诊治程序执行可减少漏诊及误诊.
作者:李玉明;陆华生;钱俊波;王亚民;葛振明;陈天敏;黄胜;巴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例中男性15例,女性5例,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52岁.有6例曾有上消化道出血史.肝功能分级按child分级:A级2例,B级16例,C级2例.其中肝炎后肝硬化12例,酒精性肝硬化5例,肝癌2例,骨髓纤维化并肝硬化巨脾病1例,食管曲张静脉根据轻、中、重三级分类法分类均为重度食管静脉曲张.本组病例此次出血均表现为呕吐鲜血伴黑色甚至暗红色大便,总出血量1 000~6 000ml不等,首次血红蛋白26~86g/L不等.全部病例均经急诊电子胃镜确诊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全部经洛塞克等抗酸剂、施他宁、垂体后叶素等降门脉压药及其他止血药、输血、输液等内科治疗措施而未能控制活动性出血,予行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
作者:陈浩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6-09/200-12我们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中用F8硅胶管做为支架管治疗病人45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郑立泉;郭会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1997-11/2001-12完成电子结肠镜检查3 260例,发现大肠息肉513例.对其中直径>0.5cm的老年大肠息肉55例,采用圈套法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栋;兰世迁;官月萍;杨联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991-01/2001-12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上消化道异物患者128例,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121例,成功率94%,与文献报道相符[1],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强;唐小兰;俞生富;何维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确诊方法,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误诊23例病人.结果临床医生对反流性食管炎认识不足,缺乏进一步的检查和临床分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而反流性食管炎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胃食管反流症状不明显,且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容易误诊.结论应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对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应重视基础资料的了解,必要时应进行24h食管pH监测或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同时应警惕反流性食管炎与冠心病共存.
作者:汪小平;陆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1998-02/2001-11共收治慢性心力衰竭并低渗性病1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12例中男8例,女4例,年龄41~71岁,其中冠心病6例,肺心病3例,风心病3例,心衰病程1~9年.1.2临床表现本组表现为慢性心力衰竭,入院时心功能Ⅲ级14例,Ⅴ级8例.主要表现意识障碍、嗜睡9例,昏迷3例.
作者:卢连元;刘笑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重、发展迅速、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急危重症.我科采取内科保守疗法成功救治了1例妊娠合并SAP33周的患者,病人住院期间出现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休克、上消化道出血、心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等多器官功能衰竭(MOF),以及巨大胰腺假性囊肿(11cm×17cm).急性胰腺炎并MOF者病死率几乎达100%[1].本例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52天后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高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