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疗效观察

郑文棋;徐祖伟;龚锦容;黄朝忠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 潘托拉唑, 奥美拉唑
摘要:目的研究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潘托拉唑组(治疗组)和奥美拉唑组(对照组)各120例,其中治疗组120例,应用潘托拉唑40mg静滴,1次/d,连续3天,之后改为每日1次晨服潘托拉唑40mg,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疗程4周,胃溃疡患者疗程6周.对照组120例应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1次/d,连续3天,之后改为每日20mg晨服,疗程同治疗组.观察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期间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有很高的止血率,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

    我科自1996年始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共40例.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时月霞;刘淑莲;李月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异物的危害与对策

    1991-01/2001-12我院消化科门诊收治上消化道异物患者128例,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121例,成功率94%,与文献报道相符[1],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强;唐小兰;俞生富;何维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发性畸胎瘤1例

    1病例介绍穆某,女,6.5岁,因发现右下腹包块20天于2000-10-03日入院.自述20天前在洗澡时发现患儿右下腹包块,而无发热及局部疼痛,几经周围医生检查治疗,包块未消失而住院诊治.查体:T37.5℃,R20次/min.

    作者:字映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癌的形态学观察与术后病理标本相关性探讨(附100例分析)

    目的探讨胃镜下胃癌的形态学变化与术后病理标本相关性.方法对100例胃镜诊断胃癌的病灶部位、大小形态、浸润、病理等与术后病理标本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镜对胃癌定位与手术一致,胃镜观察病灶直径<1cm与手术符合率75%,有手术参考价值,>1cm基本不符,不能做为手术依据.胃镜对早期癌Ⅰ、Ⅱa准确率100%,Ⅱc、Ⅲ为33.33%.进展癌Ⅰ、Ⅱ、Ⅲ、Ⅴ型胃镜确诊率100%,Ⅳ型75%.胃镜活检病理准确率77%.病灶与淋巴转移:直径<1cm转移率25%.>2cm转移率97.22%.早期癌淋巴转移率25%,进展癌92.39%.随着癌组织由内向外浸润淋巴转移率增高.结论胃镜对胃癌的术前诊断、病灶定位、形态观察与手术病灶有一定相关性,对病灶大小、浸润及淋巴转移有一定局限性.

    作者:李诚;高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反比通气治疗呼吸衰竭36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有效措施.近3年来我科收治36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采用反比通气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进;王兴珍;季淑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消化道出血116例病因分析

    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较多,不易定位,而明确病因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5~2001年共收治小儿消化道出血1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兵;林东如;程敏芳;林福患;高永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人的出院护理

    脑血管病急性期后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病程长,恢复慢,出院后功能锻炼不当,可使治疗功亏一篑,而正确得力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因此,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显得非常重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按照整体护理的原则,通过责任护士对出院病人加强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公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妇血康在预防药物流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

    药物性流产--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是我国广泛用于终止早孕的方法,具有效果好与方法简便等优点,但药物流产后流血时间过长、出血量过多是其主要缺点.本研究应用中药妇血康试图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的时间,临床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祝晓红;邱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分辨率扩大内镜诊断上消化道病变

    内镜下胃肠道病灶的发现依赖肉眼对黏膜病变的辨认,然而终诊断却通常由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作出.尽管由黏膜表面的内镜特征诊断病变已成为可能,但活检作为一种确诊病灶(癌肿、腺瘤、增生或化生)的手段依然非常重要.

    作者:吴巍;吴云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镜下高频电凝摘除老年大肠息肉55例

    我院1997-11/2001-12完成电子结肠镜检查3 260例,发现大肠息肉513例.对其中直径>0.5cm的老年大肠息肉55例,采用圈套法高频电凝电切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栋;兰世迁;官月萍;杨联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龄病人腹部手术麻醉中严重心律失常及其处理

    临床上高龄(70岁以上)病人实施腹部手术为外科常见手术.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82例75岁以上高龄病人麻醉手术中发生的严重心律失常,就其发生原因与临床处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浩;徐传忠;王宝宁;刘长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症内镜下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98例经内科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行急诊内镜下局部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加无水酒精止血.结果98例48h止血率为93.8%,1周内再出血率为6.2%,急诊手术率为6.2%.结论急诊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加无水酒精止血,可以尽早明确出血部位,迅速止血,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再出血率、手术率和病死率.

    作者:姜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02/2002-02间收治的22例使用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的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治愈出院,无伤口感染,住院1~10天,平均为3.6天,随访6~54个月无复发,无明显异物感.结论网塞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是复发性腹股沟疝治疗的理想手术方式.

    作者:申英末;陈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纳络酮在预防和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并中间综合征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纳络酮在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并中间综合征(IMS)的价值.方法对43例AOPP且口服量在100ml以上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纳络酮1.6~2.4mg/d.结果纳络酮能降低AOPP并IMS的发生率,病程缩短.

    作者:牛立健;张娴;史继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护理程序在护理操作中应用的体会

    护理程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1],是临床护理中一个程序化的完整工作过程,是一种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新的护理工作方法[2].近1年来,我科将护理程序应用于病人的护理操作并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余文琴;华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硬化腹水治疗现状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腹水发生累积率约30%p[1],一旦出现腹水,则标志着肝硬化已经发展到晚期,腹水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据报道,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幸存者超过90%,而出现腹水后,仅为50%左右[2].现认为肝肾综合征(hepatoreal syndrom,HRS)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系列的一部分.大多数患者都经历了对利尿剂有效的腹水阶段,接着是顽固性腹水,之后是HRS.本文就肝硬化腹水这一发展过程的目前治疗状况做一介绍.

    作者:贾淑云;贾红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细胞凋亡与疾病的研究进展

    细胞调亡(apoptosis)是1972年英国生物学家Kerr等首次提出概念[1].它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我消亡过程,其发生对机体维持稳态和组织器官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引起许多生物学家、免疫学以及临床学家的浓厚兴趣,是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近几年来已发现细胞调亡在造血、免疫和肿瘤发生机制上的重要作用.认为以细胞凋亡为研究手段,可望进一步探讨和揭示疾病的发生机制;探讨药物或其手段的作用机理和耐药性;寻找新的治疗药物和方法.深入研究细胞调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基因控制并进行基因分离,可望人为地调控细胞调亡,提高治疗效果、预防疾病的发生[2].

    作者:盛爱华;吴培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成功抢救极毒蕈中毒3例报告

    我院于2002-08-02收治毒蕈中毒3例,经病人辩认及实物观查确认毒蕈为白毒伞.我科在洗胃、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成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PTEN基因及其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是一个涉及多种因素,多种机制,多个阶段的复杂过程.肿瘤的形成、演变及结局也是由多种因素来决定的.肿瘤相关基因的研究,从一个侧面,从分子水平上,阐明肿瘤形成与演变过程,在肿瘤形成机制和探讨-肿瘤新的治疗方法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林勤;许东坡;叶建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02年年度索引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