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症内镜下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

姜岩

关键词:上消化道大出血, 内镜注射止血
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注射治疗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98例经内科常规治疗难以控制的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病人行急诊内镜下局部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加无水酒精止血.结果98例48h止血率为93.8%,1周内再出血率为6.2%,急诊手术率为6.2%.结论急诊内镜下注射肾上腺素加无水酒精止血,可以尽早明确出血部位,迅速止血,降低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再出血率、手术率和病死率.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相关文献
  • 胃镜诊治慢性胃扭转(附14例分析)

    慢性胃扭转既往认为是少见病,随着胃镜的普及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已不再少见.我院自1997-06/2000-10注重对门诊行胃镜检查病人进行慢性胃扭转的诊断、复位,3年间诊治14例病人,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郝敬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大肠息肉的护理

    大肠息肉是临床常见病,易引起出血甚至癌变.我院自1999年引进日本产富士能电子结肠镜为56例101颗大肠息肉患者摘除息肉,临床证实疗效确切,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胡秋香;孟召华;赖山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MRCP和ERCP联合应用诊治胰胆疾病价值探讨

    目的MRCP和ERCP在诊治胰胆疾病时都有局限性,前者对十二指肠及总胆管下端、乳头的病变的诊断不如ERCP,尤其是不能进行治疗干预,而ERCP则受到病人、设备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通过48例的实践探讨其提高诊疗水平的价值.方法将病例分为危重病例及非危重病例两组,并制订诊疗程序,危重组先行急诊ENBD,再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病程中行MRCP,以明确诊断.而非危重组先行MRCP,根据病情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结果MRCP成功率100%,ERCP为93.8%,不成功的3例改行MRCP均成功,两者诊断符合率83.8%.根据制定的程序诊治胆胰疾病住院时间缩短,费用节省.两者联合应用明显地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尤其对乳头癌、下段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的诊断更为准确.MRCP明确了诊断后,可以使十二指肠镜的介入治疗一步到位.结论ERCP在病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可由MRCP来替代,而MRCP已达到ERCP的单纯诊断水平,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及不能干预治疗的局限性可由ERCP所互补,两者联合应用诊治胆胰疾病是目前有效、先进的手段,如按诊治程序执行可减少漏诊及误诊.

    作者:李玉明;陆华生;钱俊波;王亚民;葛振明;陈天敏;黄胜;巴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癌的超声介入治疗进展

    肝癌是恶性程度非常高的常见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发展快,预后差,自症状出现至死亡平均生存期一般不超过半年,全世界每年新发病的肝癌约45%在我国大陆,尤其东南沿海高发.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肝癌的年病死率已上升为城市和农村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和第一位[1].尽管目前肝癌的早期检出率已有明显提高,但总的手术切除率仍仅有20%~30%,大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因肿瘤大小、部位、肝功能水平、全身状况等原因而失去手术时机.近年来随着B超的普及及介入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得到了更多的治疗机会,原发性肝癌的超声介入治疗也有了较大的进展.现简述如下.

    作者:蓝琳;张亚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肠扭转误为心肌梗死致肠坏死休克1例

    1临床资料陈某,女,43岁.因突发性腹部剧烈疼痛1h后入当地医院,给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提示心肌梗塞,予以溶栓、镇痛、镇静、吸氧治疗,抢救24h后病情不见好转,急转我院.查体:T37.8℃,P110次/min,R25次/min,BP85/60mmHg.中年女性,神志恍惚,重病容.心率110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稍胀,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肌紧、压痛、反跳痛,以脐周为著,未及包块,肝脾不大,叩鼓,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消失.

    作者:高振祥;陈民;刘付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人的出院护理

    脑血管病急性期后往往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病程长,恢复慢,出院后功能锻炼不当,可使治疗功亏一篑,而正确得力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因此,出院后的家庭护理显得非常重要,针对这个问题我们按照整体护理的原则,通过责任护士对出院病人加强了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卢公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壁挫伤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2例临床报告

    目的探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998~2000年收治2例胸壁挫伤引起ARDS,积极采取以氧疗、呼气末正压通气、控制呼吸为主的综合治疗措施,Sp02达90%以上,PaO2>60mmHg,使ARDS的预后获得一定改善,终治愈.结果呼气末正压通气用于ARDS病人,可使萎陷的肺泡张开,改善肺泡弹性,提高肺的顺应性,减轻或消除肺泡渗出,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肺内静脉--动脉分流,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机械控制呼吸可避免呼吸作功而增加耗氧,有利于体力的恢复,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及各项指标正常,使病人脱离呼吸机.结论病人应采取以机械呼吸为主纠正缺氧,有效控制基础疾病,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保证其它脏器功能正常,病情多能迅速缓解而恢复正常.

    作者:刘清娟;王永侠;孙艳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的危害性及其整体护理

    高血压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到来,高血压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逐渐增高并以其高病死率、高致残率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生命与健康.现将其常见并发症及其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整体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刘淑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反比通气治疗呼吸衰竭36例疗效观察与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呼吸衰竭,提高动脉血氧分压的有效措施.近3年来我科收治36例急性呼吸衰竭病人,采用反比通气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徐进;王兴珍;季淑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肝硬化腹水治疗现状

    腹水是肝硬化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年腹水发生累积率约30%p[1],一旦出现腹水,则标志着肝硬化已经发展到晚期,腹水的存在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据报道,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年幸存者超过90%,而出现腹水后,仅为50%左右[2].现认为肝肾综合征(hepatoreal syndrom,HRS)是肝硬化腹水患者临床系列的一部分.大多数患者都经历了对利尿剂有效的腹水阶段,接着是顽固性腹水,之后是HRS.本文就肝硬化腹水这一发展过程的目前治疗状况做一介绍.

    作者:贾淑云;贾红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静注氨茶碱抢救肾上腺素无效的心搏骤停11例观察

    临床上对大剂量肾上腺素静注抢救心搏骤停复苏无效的病人常放弃进一步复苏,我们采用氨茶碱静注抢救治疗11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继学;武新宽;孔繁亭;刘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无痛苦胃肠镜检查156例报告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医院开展了用丙泊酚(即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苦胃肠镜检查,据报告效果令人满意.因此,我科与麻醉科合作从2001年5月起开展了此项工作,目前共做3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凤兰;赵秀华;朱建新;瞿蕴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合血液灌流、血液透析成功抢救极毒蕈中毒3例报告

    我院于2002-08-02收治毒蕈中毒3例,经病人辩认及实物观查确认毒蕈为白毒伞.我科在洗胃、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成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超长时间扩张治疗食管吻合口狭窄

    目的探索食管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因食管良恶性疾病术后吻合口疤痕狭窄患者,采用内镜放置钛镍网状记忆合金支架对狭窄进行持续14天的超长时间扩张后取出支架,并随访观察12个月以上.结果缓解梗阻有效率为100%,疗效稳定12个月以上.结论该方法安全简便经济,病人痛苦小,缓解期长.

    作者:张跃清;连培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反流性食管炎误诊为心绞痛原因探讨

    目的了解反流性食管炎的原因、确诊方法,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和住院误诊23例病人.结果临床医生对反流性食管炎认识不足,缺乏进一步的检查和临床分析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而反流性食管炎以胸痛为主要症状、胃食管反流症状不明显,且伴有冠心病易患因素者,容易误诊.结论应提高对反流性食管炎的认识,对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病人,应重视基础资料的了解,必要时应进行24h食管pH监测或冠状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同时应警惕反流性食管炎与冠心病共存.

    作者:汪小平;陆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律平静脉注射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护理

    我科自1996年始静脉注射心律平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共40例.现将其临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时月霞;刘淑莲;李月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皮内镜胃造瘘和小肠造瘘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6/2002-08 PEG和PEJ共治疗24例病人,其中13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PEG加PEJ28例次,其中PEG17例次(4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24例病人随访1~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钟芸诗;高卫东;周平红;何国杰;徐美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食管多原发癌的内镜诊断分析(附20例报告)

    目的讨论本地区食管多原发性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例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2~77岁,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均为双癌灶.两癌灶发生间隔时间在2~6个月,均属同时多原发癌.好发部位主要在食管中段,其次是下段,两癌灶相距短2cm,长12cm.40个癌灶内镜下形态表现为蕈伞型和溃疡型多见,其组织病理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多见.结论内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全食管,结合每处癌灶的活体组织病理切片及食管癌根治术后定期内镜随访观察.以提高食管多原发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宝玉;陈进忠;苏虹;将丽娟;张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胃恶性间质细胞瘤1例及文献复习

    胃肠道间质细胞瘤(GIST)临床比较少见,但近年来却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问题,现将我们诊治的1例及文献复习作一概括性小结.

    作者:徐友才;郭艳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离断性肾盂成形术45例报告

    1996-09/200-12我们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中用F8硅胶管做为支架管治疗病人45例,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郑立泉;郭会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中华腹部疾病杂志

主管: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主办:中国医促会胃病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