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琳;张亚历
目的探讨药物、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价值.方法总结和分析药物、扩张、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45例.结果近期疗效:药物、扩张、手术三组有效率均为100%(P>0.05),经随访远期复发率分别为药物组100%、扩张组13.0%、手术组0(P<0.01).结论扩张及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均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而扩张治疗更为方便、安全.
作者:江梅;张沥;楚有良;白西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讨论本地区食管多原发性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20例食管多原发癌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的高峰年龄为52~77岁,男性多于女性,体力劳动者多于脑力劳动者.均为双癌灶.两癌灶发生间隔时间在2~6个月,均属同时多原发癌.好发部位主要在食管中段,其次是下段,两癌灶相距短2cm,长12cm.40个癌灶内镜下形态表现为蕈伞型和溃疡型多见,其组织病理学类型为鳞状细胞癌多见.结论内镜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全食管,结合每处癌灶的活体组织病理切片及食管癌根治术后定期内镜随访观察.以提高食管多原发癌的诊断水平.
作者:李宝玉;陈进忠;苏虹;将丽娟;张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1病例介绍女,4个月.因发热、咳嗽1天余,昏迷、抽搐2h入院.患儿因发热、咳嗽1天,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上感,给予静脉补液400ml内加10%氯化钠4ml、青霉素钠、头孢曲松等药物,输液近结束时(静滴持续约5h,患儿出现阵发性颜面青紫,口吐白沫,呼吸急促,两肺有湿罗音,四肢频频抽动,即给予强心利尿、呼吸兴奋剂、纠酸、激素等治疗,症状未改善,故由120急转我院.既往体健,无类似病史.
作者:鲁素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胃造瘘术(PEG)和经皮内镜小肠造瘘术(PEJ)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96-06/2002-08 PEG和PEJ共治疗24例病人,其中13例行PEG胃肠营养;1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21例共行PEG、PEG加PEJ28例次,其中PEG17例次(4例行造瘘管置换)、PEG加PEJ11例次,手术成功率100%.2/28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24例病人随访1~4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EG和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具有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和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张轶群;姚礼庆;钟芸诗;高卫东;周平红;何国杰;徐美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小儿消化道出血病因较多,不易定位,而明确病因对治疗有重要意义.我科自1995~2001年共收治小儿消化道出血1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兵;林东如;程敏芳;林福患;高永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对不同方式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如何合理选用高频电、微波或热电极局部凝固止血治疗进行探讨.方法51例病人,小静脉出血和广泛点状渗血用微波(80~100mA×8s)或热电极(180~200℃×4s)凝固治疗,5例较大静脉出血予以热电极(230℃×6s)凝固止血.11例小动脉出血,4例结肠患肉予以高频电(电凝指数4.0,电切指数3.5)圈套摘除;5例溃疡出血予以热电极(250℃×6s)凝固止血,2例效果不佳再予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指数4.5);2例恒径动脉出血高频电凝止血(电凝指数4.5).结果50例病人经热凝固治疗后即刻止血,72h内无再度出血,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1例Dieulafoy病止血无效转手术治疗.结论根据高频电、微波、热电极的凝固特性、热效应差异和对胃肠粘膜损伤程度不同,针对不同方式消化道大出血内镜下合理选用不同热凝方法,可提高凝固止血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文剑波;王东;苏小青;文平;易春兰;李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MRCP和ERCP在诊治胰胆疾病时都有局限性,前者对十二指肠及总胆管下端、乳头的病变的诊断不如ERCP,尤其是不能进行治疗干预,而ERCP则受到病人、设备及技术水平的限制,将两者联合应用可起到互补作用,通过48例的实践探讨其提高诊疗水平的价值.方法将病例分为危重病例及非危重病例两组,并制订诊疗程序,危重组先行急诊ENBD,再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病程中行MRCP,以明确诊断.而非危重组先行MRCP,根据病情行ERCP和(或)介入治疗.结果MRCP成功率100%,ERCP为93.8%,不成功的3例改行MRCP均成功,两者诊断符合率83.8%.根据制定的程序诊治胆胰疾病住院时间缩短,费用节省.两者联合应用明显地提高胆胰疾病的诊治水平,尤其对乳头癌、下段胆管癌、十二指肠乳头部憩室的诊断更为准确.MRCP明确了诊断后,可以使十二指肠镜的介入治疗一步到位.结论ERCP在病人、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局限性可由MRCP来替代,而MRCP已达到ERCP的单纯诊断水平,MRCP对十二指肠、乳头部病变及不能干预治疗的局限性可由ERCP所互补,两者联合应用诊治胆胰疾病是目前有效、先进的手段,如按诊治程序执行可减少漏诊及误诊.
作者:李玉明;陆华生;钱俊波;王亚民;葛振明;陈天敏;黄胜;巴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腹部闭合性损伤是外科常见的急重症,多因交通事故、轧伤、摔伤等原因致病,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迅速危及生命,因此要积极抢救,减少病死率.
作者:王怀丽;代振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善宁治疗肝硬化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疗效,再出血发生率和副作用,并与垂体后叶素作对比.方法共48例,男性37例,女性11例,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善宁组0.1mg加入生理盐水20ml缓慢静脉注射,然后以0.3μg加入5%GNS 500ml,以25μg/h维持;垂体后叶素60u加入5%GS 500ml静滴,3u/h,持续滴24h.结果善宁有效率92%,垂体后叶素有效率68%,显示善宁组止血效果优于垂体后叶素组(P>0.05),再出血善宁组2例(7.6%),垂体后叶素组7例(31.8%),显示善宁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垂体后叶素组(P<0.01).副作用:善宁组为3.8%,垂体后叶素组为36.3%,两者明显差异(P<0.01).结论善宁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有良好的止血效果,优于垂体后叶素.且再出血发生率、副作用明显低于垂体后叶素,在抢救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中安全有效,宜提倡应用.
作者:王永前;吴桂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返流性胃炎在胃癌术后病人中时有发生.主要是由于胃切除及胃、空肠吻合术后原先的幽门括约肌功能受到影响,以致十二指肠内容物(包括胆汁、肠液和胰液)大量返流入胃,使胃粘膜遭到消化液的作用从而产生糜烂、炎症、出血等病变.
作者:李宝勤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食管带膜支架治疗食管瘘的近中期效果,分析其并发症及对策.方法对65例食管瘘患者,予胃镜直视下置入国产带膜支架,随访35~545天,观察患者术后近中期疗效及其并发症.结果65例病人均首次置入成功,成功率100%.术后2h病人可进流质及半流质饮食,吞咽困难迅速缓解,呛咳症状立即消失,肺部、胸腔及纵隔感染得到控制.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常见胸骨后疼痛45例,发生率69.20%;再发瘘5例,发生率7.69%,其中3例支架下移,1例支架覆膜破裂,1例支架及覆膜过短;25例出现吞困难,发生率38.46%.结论带膜支架置入治疗食管瘘是疗效肯定、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无严重并发症、患者易接受的姑息性疗法.
作者:陈相波;庄垂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脑卒中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血栓形成、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出血,而脑出血又是发病率和病死率很高疾病.据我国六城市调查,脑梗死的发病率为93/10万,患病率为459/10万;脑出血发病率为81/10万,患病率为112/10万[1].由于它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对该病的诱因和预防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本文随机选择了1996~1999年我所收治并确诊的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各50例,对其发病诱因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荣琴;陈淑珍;胡玉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护理程序是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核心[1],是临床护理中一个程序化的完整工作过程,是一种具有逻辑性和科学性的新的护理工作方法[2].近1年来,我科将护理程序应用于病人的护理操作并进行了尝试,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余文琴;华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近年来国内外部分医院开展了用丙泊酚(即异丙酚)静脉麻醉无痛苦胃肠镜检查,据报告效果令人满意.因此,我科与麻醉科合作从2001年5月起开展了此项工作,目前共做356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凤兰;赵秀华;朱建新;瞿蕴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内镜下胃肠道病灶的发现依赖肉眼对黏膜病变的辨认,然而终诊断却通常由活检组织的病理学研究作出.尽管由黏膜表面的内镜特征诊断病变已成为可能,但活检作为一种确诊病灶(癌肿、腺瘤、增生或化生)的手段依然非常重要.
作者:吴巍;吴云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胃粘膜脱垂的治疗方法,寻找其病因.方法本文通过纤维胃镜检查确诊为胃粘膜脱垂22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用雷尼替丁、黄连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过敏药物.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58%,对照组总有效率24.78%.结论胃粘膜脱垂可能是一种过敏性病.
作者:郭锦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我院于2002-08-02收治毒蕈中毒3例,经病人辩认及实物观查确认毒蕈为白毒伞.我科在洗胃、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和血液透析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成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结肠镜在转移性肝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对152例转移性肝肿瘤的结肠镜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发现有48例结肠癌,其中12/48(25%)在直肠,8/48(16.67%)在乙状结肠,7/48(14.6%)在横结肠,21/48(43.75%)在升结肠.结论转移性肝肿瘤中结肠癌的比例呈上升之势,尤其右半结肠癌肝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强调转移性肝肿瘤患者,常规行结肠镜检查,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从而发挥较好的疗效.
作者:黄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胃苏冲剂是我国著名中医董建华教授的验方研制成功的纯中药制剂,由扬子江制药厂生产.自20世纪90年代应用于临床治疗慢性胃炎取得满意疗效.本人从1998-01/2001-12四年间用该药治疗慢性胃炎140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惠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