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岩;陶翠红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在困难腹腔胆囊切除术(简称LC)中的作用.方法对1999~2003年间进行的困难LC的306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引流组182例无死亡病例,并发症2例(1.09%),再手术1例(0.55%).未引流组124例,死亡1例(0.81%),并发症10例(8.06%),再手术4例(3.2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对困难LC应常规放置腹腔引流.
作者:刘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微波治疗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999~2000年158例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痔病人分为两组:采用传统保守方法加微波治疗者80例为治疗组,单纯采用传统保守方法治疗者78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80例获随访75例,随访24个月,有13例分别在治疗后6~24个月复发出血,复发率17.3%.对照组78例获随访70例,随访24个月,47例分别在治疗后3~24个月复发出血,复发率67.1%.结论从治疗结果可以证明;在出血痔传统保守治疗基础上加入微波治疗者,其再出血发生时间较单纯保守治疗晚,2年出血复发率明显降低.
作者:肖益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严重脏器损伤及大手术后ICU数据监测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各种重症病例的分析.结果重症病人及大手术后ICU监测及治疗,使抢救成功率提高,病人较快渡过创伤失血性休克、呼吸、循环、感染关,很好地防止或及早地治疗多脏器衰竭.结论重症病人及术后ICU监测对病人的抢救、选择正确手术方法、防止和治疗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有极大的帮助.
作者:刘永刚;孙铎;冉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在胃镜室的工作中,常遇到部分病人因腹痛、腹泻、脓血便的症状来做肠镜检查,被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其病变主要是结肠和直肠粘膜,以溃疡形成为主.
作者:任金玉;修元芝;杨桂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妊娠期子宫的增大,阑尾位置上移,特别是中晚期妊娠,阑尾位置上移较明显,常规的几种切口切除阑尾困难很大.我们采用侧腹切口切除中晚期妊娠阑尾炎病人阑尾28例,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康爱民;刘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评估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scopy,CTVC)在结肠息肉、结肠癌、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中的检出能力,初步评价其在结直肠病灶中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44例病人行CTVC检查,并与全结肠镜、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CTVC对结肠癌、结肠息肉具有较高辨别力,成功检出了全部10例结肠癌,并得到病理证实.10mm以上结直肠息肉CTVC与结肠镜都做出了正确诊断,CTVC发现5~10mm息肉14枚,<5mm息肉CTVC仅发现2枚;CCTV发现2例.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黑变病未检出.结论 CTVC在结直肠癌和>5mm以上结直肠息肉样病变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素华;孙善明;李国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早期空肠营养的价值渐已得到公认,但空肠营养的时机选择,它对胰腺外分泌影响情况以及空肠营养部位选择等相关问题至今尚未定论.现就国内外与其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复习,简要综述,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时空肠营养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后续的研究提供有关信息资料.
作者:顾留根;李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腹腔镜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病人所接受.2002-11/2004-08,我院在腹腔镜下施行胆囊切除术80例,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芹;肖秀娟;陈秀娟;张敏;刘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乙型病毒性肝炎为乙肝病毒(HBV)感染所致,其诊断主要依赖于血清HBV标志物检测.根据检查结果可判断病人所处感染阶段及传染性.现就乙肝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综述如下.
作者:胡红彦;侯振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时间就是生命,这句话在急救医学领域寓意更深,院前急救时间包括急救反应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开始抢救时间,也是院前医疗质量重点监控的指标.如何赢得院前急救时间,提高院前急救成功率,做好院前急救司机的教育和管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张智慧;贾乐宁;苏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肠道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为主要临床症状.近两年来,我们应用中药煎剂保留灌肠治疗肠道易激综合症42例,临床疗效明显,疗程短且不易复发.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孙志彩;邵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一般认为非癌症性肝病时AFP含量大多在500μg/ml以下,且为一过性.在一般病毒性肝炎病人,AFP升高者约13%,在慢性活动性肝炎(CAH)病人可有20%~40%的人AFP升高.从暴发性肝炎恢复的病人AFP升高者可达85%,并提示急性肝炎之后AFP升高的范围可能有预后意义.为寻找鉴别癌性和非癌性AFP的相关因素以及判断重型肝炎的预后,临床观察慢性重型肝炎117例,动态检测AFP.同时检测TB、Che、TBA、ALT、GGT、肝脏MRI.
作者:盛海涛;吴培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术式选择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出现肠瘘4例,治愈17例,死亡3例.结论十二指肠损伤病情重,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正确评估损伤部位、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许干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老年急腹症在外科十分常见,以发病急、病程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为特点,需及早明确诊断、及时手术.由于老年病人应激能力差,反应较迟钝,抗病能力降低,生理与病理特点与青壮年有所不同,术后心理活动极其复杂,不良的心理反应,严重影响术后的恢复,心理活动对术后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下面将老年急腹症术后心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彭秀英;展淑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们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县级)是60万人口的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旗医院于1996年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急诊科是1994年在由急诊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120急救中心于2000-10正式接诊运行.
作者:魏明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们1994~2003年采用下腹小横切口手术治疗10岁以下小儿斜疝22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任志明;曾庆江 刊期: 2005年第03期
中药调剂通常称为中药配方,是中药用于临床的重要环节.处方是医生临床辨证论治的记录,中药配方正确与否,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做好中药调剂工作,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浅谈几点肤浅体会如下.
作者:邵学信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后胃底静脉曲张的发展变化情况.方法前瞻性研究115例病人,病人首次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时均有肝硬化,且均行急诊硬化治疗,之后按每7d治疗1次,共3次,再按每15d治疗1次直到静脉曲张消失.开始将原有病人分为两组,第一组原有胃底静脉曲张,第二组开始时无胃底静脉曲张.结果第一组有69例病人(60%),其中45例(65.22%)胃底静脉曲张消失;第二组46例病人(40%),其中38例(82.61%)未出现胃底静脉曲张,8例(17.39%)出现了胃底静脉曲张.结论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治疗不能作为出现胃底静脉曲张以及以后出血危险的决定因素.
作者:崔志俊;陈善康;邢卫松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结肠黑变病属结肠非炎症性疾病,为结肠固有膜内吞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粘膜色素沉着性疾病.
作者:吴国荣;陈美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对外科急腹症伴有糖尿病者的诊治不当,可导致糖尿病病情恶化,影响术后恢复,甚至造成死亡.1988年以来,我们收治并存糖尿病的急腹症病人92例,现就其围手术期处理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张明;周君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