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张春莲;陈双郧;李咏梅

关键词:电视腹腔镜, 手术, 妇科疾病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该科2001年10月~2004年7月进行各种妇科腹腔镜手术共428例的资料.结果该组有10余种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20种手术方式;中转开腹7例(1.67%);并发症发生率0.94%,无大血管损伤、空腔脏器损伤、电损伤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逐渐减少.扎实的基本功、相对固定的手术团队、谨慎选择手术对象、及时中转开腹是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切口美观,而且诊断和治疗同步完成,因此,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治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研究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经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33例共40侧手术资料.结果33例患者共行40侧手术,术后6个月后冲洗泪道通畅者36侧(90%),1 a后冲洗通畅者35侧(87 5%),5侧通畅度不满意(12.5%).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及与眼科医生的密切合作可以提高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的疗效.

    作者:张勤修;吕红彬;杨慧;刘世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内镜下视神经管段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视神经管段的解剖及临床应用,进而了解蝶筛区域的解剖结构.方法经鼻内镜下对15具湿性成人尸头30侧筛、蝶窦解剖,观察筛蝶区域的解剖结构,对视神经骨管段进行观察和测量.对6例损伤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诊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视神经管眶口与鼻小柱和鼻翼交界处左侧的距离为(77.90±1.65)mm,74.8~81.0mm,右侧为(77.65±1.77)mm,74.2~80.8 mm;视神经管颅口与鼻小柱和鼻翼交界处左侧的距离分别为(83.80±2.14)mm,80.2~86.8mm,右侧为(83.38±2.36)mm,79.4~86.4 mm;经鼻内镜视神经管减压术(transethmoidal optic nerve decompression,TOND)治疗6例损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4例效果良好.结论临床手术中OC的准确定位具有重要意义;TOND是治疗TON较好的办法.

    作者:徐明;方平;陆地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SEPS镜辅助下的乳房整形术:隆乳和注射隆乳异物清除

    目的直视下探查分离假体置入腔隙及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形成的多发性异物囊腔结节,减轻组织创伤,提高隆乳术效果和异物清除率.方法自2001年3月起在SEPS镜辅助下完成21例乳房整形术,其中13例为隆乳术,8例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术后坚决要求行异物清除术,术前B超对异物定位标记,全部手术经腋部切口,在SEPS镜辅助下对皮下、乳腺内、腺体后、胸肌内等不同解剖层次的异物结节囊腔逐一探查剥离,清除异物,隆乳术者于胸大肌下剥离假体置入腔隙.结果术后无血肿、感染,伤口Ⅰ期愈合.随访6~18个月,注射隆乳所致乳房疼痛、乳腺结节和双侧乳房不对称畸形等术前不良临床表现消失,术后复查乳腺B超已无异物包块征象;隆乳术后假体无移位,乳房外形及手感良好.结论SEPS镜辅助直视下行注射隆乳异物取出和隆乳较常规盲视下操作组织创伤小,更安全,确切,可靠,不失为注射隆乳异物清除和隆乳的良好方法.

    作者:唐庆;古键;吴志棉;刘祥厦;曾庆梅;苏爱云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血胸处理中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在治疗血胸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 a来该院采用VATS治疗血胸38例与同期行开胸(TH)20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TH组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差异无显著性(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合理应用电视胸腔镜治疗血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利于美容等优点,大部分血胸开胸手术可由胸腔镜手术完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胜;贾云龙;杨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11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0年4月~2004年7月收治的经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休克型异位妊娠11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手术治疗效果.结果异位妊娠破裂率为81.8%,流产率为18.2%,腹腔内出血量为800~1 200 mL;11例中行输卵管切除术9例,行输卵管开窗取胚术2例.术中输血6例,输血量400~800 mL.手术时间约60 min,其中间质部妊娠稍长,约60~8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4 d.结论具备熟练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合适的麻醉,先进的心电监护设备,必要的支持疗法,腹腔镜下治疗休克型异位妊娠是安全和有效的.

    作者:徐丽玲;柴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根治性肾切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总结50例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肾癌的临床资料.18例采用了经腹腔途径,32例采用了经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切断肾动静脉,在髂血管分叉处切断输尿管,沿肾周筋膜外游离切除整个肾脏,扩大切口后取出标本.结果经腹腔途径手术1例因肾静脉撕裂中转为开放手术,余49例手术获得成功.手术80~150 min,平均103.6min,术中出血50~300mL,平均155.6mL,术后住院4~7 d,平均5.4 d.46例患者术后随访2~32个月,1例术后5个月发现肺转移,局部无复发,余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此术式是治疗T1-T2N0M0期肾癌患者的较好方法.

    作者:吴吉涛;王琳;高振利;刘海涛;门昌平;卓见;夏术阶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3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在成熟型疣状胃炎中的治疗价值.方法35例成熟型疣状胃炎患者行APC治疗,氩气流量设定为2 L/nin,功率40~60 W,灼除所有疣状病灶.术后给予奥美拉唑治疗.1个月后随访及胃镜复查.结果35例共146枚成熟型疣状胃炎病灶经APC治疗灼除,治疗次数根据病灶大小决定,平均每枚病灶治疗时间为3.9 s(2~6 s).所有患者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发现31例患者(88.6%)临床症状消失,内镜显示隆起病灶平伏,黏膜炎症明显改善.4例(11.4%)黏膜炎症改善,但仍有消化道症状.结论内镜下APC治疗成熟型疣状胃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应力;姜春萌;王朝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套线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78例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的新方法.方法应用套线法微型腹腔镜缝扎内环口方法.结果全部病例手术均获得成功,随访时间6个月、1 a,全部患儿症状消失,恢复良好,无1例复发.结论套线法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鞘膜积液,较其他方法操作更简单,手术时间更短,创伤更小,特别适于基层医院开展.

    作者:于文涛;周致红;曲金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罕见子宫内节育T型环贯穿宫壁肠管内镜取出1例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因结肠炎5 a,要求结肠镜检查.自述8 a前曾上一节育环,上环2 a后因生育在当地卫生所行取环术,过程不详.当年怀孕,足月分娩.近5 a出现反复间断左下腹疼痛伴腹泻,当地以结肠炎诊治,疗效不佳,遂来本院就诊.体检:腹平软,左下腹明显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等属正常值范围.

    作者:苑刚;张俊;戴英;王凤桂;涂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电视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545例分析

    目的探讨电视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Olympus直径4.5mm硬镜对545例有宫腔镜检查指征而无禁忌证的患者行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结果545例中414例检出异常,57例行宫腔镜电切术,56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检查结果相符.术后感染1例,感染率为0.18%.结论电视宫腔镜与B超联合检查宫腔内病变具有简单、快捷、准确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B超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提高宫腔镜检查和宫内操作的成功率.

    作者:张荷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该科2001年10月~2004年7月进行各种妇科腹腔镜手术共428例的资料.结果该组有10余种妇科疾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近20种手术方式;中转开腹7例(1.67%);并发症发生率0.94%,无大血管损伤、空腔脏器损伤、电损伤和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随着新技术、新器械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手术的禁忌证逐渐减少.扎实的基本功、相对固定的手术团队、谨慎选择手术对象、及时中转开腹是预防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有效措施.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创伤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腹壁切口美观,而且诊断和治疗同步完成,因此,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疾病的诊治中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春莲;陈双郧;李咏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圈套器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圈套器在胆囊管增粗或胆囊三角分离困难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中的临床应用及其适应证,优越性和方法.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胆囊管部位增粗或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应用钛夹或可吸收夹不能夹闭或预期不能夹闭时,可应用圈套器行胆囊管部位的结扎.结果249例病人,无1例发生出血、黄疸、胆瘘及胆道损伤,仅有1例发生胆囊管残端残余结石.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因胆囊三角解剖困难,逆行切除胆囊时;或因胆囊管增粗或胆囊管与周围组织致密粘连致不能应用钛夹夹闭时,应用圈套器安全可行,优势明显.

    作者:曾志武;龚昭;李兵;刘彦;黄薇;曾红玲;张巧燕;巴特孟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经鼻内镜治疗蝶、筛窦囊肿21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治疗蝶、筛窦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该科2000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蝶、筛窦囊肿病例中经鼻内镜治疗的21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随访6个月~4 a,未见复发者.结论经鼻内镜治疗蝶、筛窦囊肿具有视野清晰、损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的优点,疗效可靠.

    作者:邹剑;刘世喜;张勤修;安会明;梁传余;王力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224例胸腔积液胸腔镜检查术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镜检查术对疑难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224例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腔镜检术,观察胸腔镜下表现,直视下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结果镜下表现可以分为5种,分别是胸膜充血、水肿34例(15 2%),灰白色弥漫性粟粒样结节49例(21.9%),单发或多发结节113例(50.4%),胸膜增厚及纤维分隔或粘连带形成9例(4.0%),未见明显异常19例(8.5%).胸腔镜检术确诊率83.9%.确诊病例中恶性肿瘤126例(56.2%),其中肺癌转移99例(腺癌81例,鳞癌13例,小细胞肺癌5例),恶性胸膜间皮瘤9例,乳癌胸膜转移6例,胃癌胸膜转移4例,淋巴瘤3例,直肠癌胸膜转移2例,肾透明细胞癌胸膜转移1例,卵巢癌胸膜转移1例,白血病1例.良性疾病共62例(27.7%),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2例,慢性炎症9例,结节病1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胸腔镜检查术对不明原因的胸腔积液是一种安全、确诊率高的诊断方法.

    作者:姚小鹏;李强;白冲;黄怡;董宇超;商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内静脉曲张的应用

    目的研究采用腹腔镜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内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腹腔镜下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治疗精索内静脉曲张17例.结果全部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5 d,随访1~30个月,随访中位数14个月,无复发.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创伤很小,疗效好,恢复快,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赵兵;翟文裕;于文庆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在宫颈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宫颈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16例患者在进行阴道镜检查同时进行定位活检.结果516例定位活检患者中宫颈癌116例,非典型增生26例,尖锐湿疣56例,慢性宫颈炎318例.结论阴道镜检查能及时早期发现宫颈微小病灶,并能选择性定位活检,对早期发现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有重要价值.

    作者:汤新;孙红宇;黄顺姬;遇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输尿管扭曲的输尿管镜处理

    目的探讨输尿管扭曲时输尿管镜检的方法.方法用输尿管导管作引导,在输尿管镜检遇到输尿管扭曲时,将输尿管导管预先人工弯成一定的弧度,尝试通过扭曲的输尿管.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并扭曲15例,输尿管扭曲远端残留双J管断管3例.结果输尿管上段结石组,成功将输尿管镜通过输尿管扭曲段13例,成功率86.7%,其中9例直接用气压弹道碎石,4例结石退回肾脏,留置双J管后行ESWL术.2例不成功,后改用经皮肾穿刺取石.另一组3例均成功通过输尿管扭曲段,并用异物钳将双J管断管夹出.无并发症.结论在输尿管扭曲时,通过改良输尿管导管,结合一定的输尿管镜检操作技巧,可提高输尿管镜检的成功率.

    作者:刘卓文;王可兵;曾绮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Mirizzi综合征38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Mirizzi综合征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的38例Mirizzi综合征病例.结果38例全部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及胆囊大部分切除术.Mirizzi综合征Ⅰ型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较易,Mirizzi综合征Ⅱ型、Ⅲ型、Ⅳ型手术特困难,多行大部胆囊切除术.结论提高Mirizzi综合征的术前和术中诊断率及分型直接关系到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

    作者:张震波;杨福泉;冯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剥脱性半月板损伤的临床总结--20例临床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半月板的损伤的诊疗情况.方法回顾性研究1989~2003年20例剥脱性半月板损伤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结果2例行保守治疗,3例行手术修补,15例行切除治疗.结论内侧半月板常为部分剥脱损伤可以保守治疗,外侧半月板多为完全性剥脱损伤,部分剥脱者可行修复治疗,完全性剥脱损伤者可行全切手术治疗.佳处理方式是精确诊断、及时治疗,根据损伤的具体情况可采用保守治疗,若需手术应尽可能的实施非切除处理.

    作者:邱续强;李康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 鼻内镜术后术腔填塞物应用体会

    目的选择有效的鼻腔填塞止血材料.方法比较200例鼻内镜手术应用碘仿纱条和S-100吸收性止血绫填塞止血及填塞后鼻腔反应情况.结果应用S-100吸收性止血绫止血效果好,头疼及鼻腔疼痛较轻,术后鼻腔反应轻.结论S-100吸收性止血绫是一种良好的鼻腔鼻窦手术后填塞材料.

    作者:李东云;梁建平;陆秋天;袁弘;唐凤珠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