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春利;霍建民;桑玉兰
目的预防腹腔镜行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001年1月~2004年4月施行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20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201例中1例发生胆总管损伤,及时发现并一期修复治愈,1例因术中出血及2例因粘连严重中转开腹手术,其余197例术后检查肝内外胆管及血清总胆红素正常.结论为预防胆囊切除术中损伤肝、胆管,术后腹痛等不适症状的发生,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遵守操作规程,轻柔准确操作,其并发症完全可以得到预防.
作者:冯铎;陶霖玉;龙白;徐菲;房敏;齐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同期等离子体切除膀胱肿瘤(PKRBt)和前列腺(PKRP)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体系统对17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同期切除.结果17例手术时间25~95min,平均58.7 min.术后尿路梗阻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28个月,2例复发,复发部位在膀胱内原肿瘤生长部位以外.均未发现前列腺窝有肿瘤种植.结论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可以同期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一方面使尿道梗阻症状解除,同时切除膀胱肿瘤,节省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全明;王于良;徐俊;陈小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胆囊疾病合并非寄生虫性肝囊肿或/和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1例胆囊炎合并肝囊肿,11例胆囊炎合并阑尾炎,11例胆囊炎合并肝囊肿,阑尾炎.9例胆囊息肉合并肝囊肿.均在腹腔镜下切除胆囊,肝囊肿囊壁电凝开窗,吸尽囊液,切除阑尾.结果平均手术时间增加20~30min,全组术后恢复良好,不增加住院时间,无并发症.结论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腹腔内多种疾病,更能体现微创优势.
作者:崔昱春;孟利伟;童波;沈志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在双J管上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1998年8月~2005年8月,采用输尿管镜技术对31例双J管上移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其中28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技术将其取出,另外3例患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成功率90.32%(28/31),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较小,费用低,不需住院,可在门诊治疗,可作为治疗双J管上移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连渠;卜红民;闫拥军;李保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A组为该院1998~2005年13例门静脉高压症的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为随机抽取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例,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人手术顺利,无术后再出血及中转开腹.A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日长于对照组.A组病人术后胆囊床积液及发热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正确选择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胆囊结石病人是安全的.
作者:高嵩;张寰;刘国礼;赵建勋;万远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膀胱镜检对无症状镜下血尿的有效性.方法213例无症状镜下血尿病人静脉肾盂造影(IVP)、尿细胞学和其他肾脏评价检查.结果213例中55例发现异常病变.镜下血尿31例,很难解释为镜下血尿24例.结论膀胱镜检应为排除膀胱肿瘤无症状镜下血尿病人初期的诊断方法,特别在50岁以上病人中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徐谊朝;马大华;郭泽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对921例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直视、盲目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刷检细胞学检查的方法,确定诊断和病理类型.结果肺癌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下显著增加,50~69岁为发病高峰,70岁以下开始下降.921例肺癌中,鳞癌占38.5%,腺癌和低分化癌分别占27.4%和21.9%,小细胞癌占8.7%,其他占3.5%.男性鳞癌的发病率高,女性腺癌发病率高.结论50~69岁是肺癌的高发年龄段,发病率高的是鳞癌,其次是腺癌、低分化癌和小细胞癌.男女性别的病理类型分布有差别.重视支气管镜检查和提高活检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毕玉田;洪新;吴奎;崔社怀;梁先万;曹国强;周蒙丽;雷文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静脉快通道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并比较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对病人麻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ASA体格状况为Ⅰ、Ⅱ级,在腹腔镜下行择期单纯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随机等分成两组.实验组(静脉全麻组):麻醉诱导采用咪唑安定0.04 mg/kg,瑞米芬太尼2μg/kg,异丙酚2mg/kg,阿曲库铵0.6mg/kg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瑞米芬太尼0.1μg/(kg·min)、异丙酚80~120μg/(kg·min)、阿曲库铵8~10μg/(kg·min)全部采用微泵注射.对照组(吸入麻醉组)麻醉诱导同实验组,麻醉维持采用安氟醚,阿曲库铵8~10μg/(kg·min)微泵注射.两组病人的麻醉深度维持在心率、血压于术前±20%.手术结束后采用Steward评分方法,10 min内评分在4分及以上者送回病房,否则送入ICU;记录两组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其他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明显差异;实验组10min内评分在4分及以上者有43人,对照组为31人,两组相比,P<0.05;实验组术后恶心呕吐12例,对照组27例,P<0.01.结论静脉快通道麻醉可让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术后尽早苏醒,降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减少进入PACU或ICU机会.
作者:石恒林;吴刚明;任长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eroscopic splenectomy,LS)经过国内外10余年的发展,业已日臻成熟[1~4].然而,由于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质软且脆,不易抓取,特别是病理性脾脏,体积增大,血供更为丰富,给LS技术操作带来很大困难,而具有一定手术风险.
作者:许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具有痰液阻塞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常规吸痰、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或人工通气等治疗,其中46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为治疗组进行吸痰、支气管灌洗及局部抗感染治疗,其余46例为对照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及血气分析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分泌物较多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及时给予纤支镜治疗,有利于迅速解除气道阻塞,改善血氧交换.纤支镜治疗方法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及易被患者接受的的技术.
作者:陈公平;林其昌;金咏絮;郑志萍;张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GML)胃镜下特征及诊断要点,以提高胃镜对该病的诊断率.方法对24例经病理确诊的PGML临床、胃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组PGML患者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溃疡型15例,肿块型7例,弥漫浸润型2例,病变累及胃体14例,胃窦10例,多部位者8例.术前胃镜活检确诊者19例(79%).结论PGML胃镜下具有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形态多样的特点.胃镜活检是确诊PGML的主要手段,提高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掌握胃镜下活检技巧,可提高胃镜时PGML的诊断率.
作者:王一鸣;熊毅敏;郑国荣;许桦林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髁间窝撞击造成的膝关节屈曲畸形在关节镜下的处理,总结对髁间窝撞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3例,35膝屈曲畸形的膝关节进行去除骨赘,扩大髁间窝的治疗,改善膝关节伸直角度.结果随访时间13~18个月,平均16.2个月,其中优9例,良14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达69.6%.大改善角度30°.结论在关节镜下清理股胫关节骨赘,可以有效地改善屈曲畸形,创伤小,恢复快,痛苦小,费用低,是一种比较好的治疗方式.
作者:邢斌;刘崇志;张有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下切除与电凝切除胃肠扁平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胃肠扁平病灶按≤1 cm和>1 cm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行黏膜下切除和电凝切除的治疗方法,统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对≤1 cm的胃肠扁平病灶,黏膜下切除组和电凝切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和0,P>0.0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率分别为0和11.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对>1 cm的胃肠扁平病灶,黏膜下切除组和电凝切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8%和0,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复发率分别为10.5%和26.3%,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内镜下黏膜下切除能较好地根除胃肠扁平病灶,复发率低,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电凝切除治疗胃肠扁平病灶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对安全,但复发率较高.
作者:翁坚军;季圣芳;郑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胃镜下表现及食管动力改变,以提高BE的诊断率,以期早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4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LESP及屏障压(LESP-GS)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及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系统治疗后,41例患者在该院行胃镜复诊,21例(51.22%)仍为BE,19例(46.34%)患者恢复正常食管上皮,1例(2.44%)进展为食管腺癌.结论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治疗联合抑酸治疗为BE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李荣宽;王长有;姜春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术诊治孕妇反复发作肾绞痛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9例反复发作肾绞痛的孕妇进行输尿管镜检查,并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处理.结果9例均发现输尿管结石并处理,术后肾绞痛无再发作.结论输尿管镜术可作为诊治孕妇反复发作肾绞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可以确定引起肾绞痛的病因,同时可以进行治疗.
作者:陈志权;罗立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评估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下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分析该院56例有症状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其中异常月经过多、经期延长32例,不育者24例,18例要求术后有生育;观察生育力及月经过多改善的效果.结果一次手术控制子宫出血27例,3例行二次手术控制,2例痛经复发;9例术后成功怀孕,8例正常分娩,1例流产;术后2例复发,均行二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经阴道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能有效控制异常子宫出血及改善生育力.
作者:唐舒梅;邓美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监测氧化电位水对胃镜的消毒效果.方法检测消毒前和消毒后胃镜表面和胃镜腔内细菌的菌落数,每年随机抽查.结果消毒后胃镜表面和胃镜腔内细菌的杀灭率达99%以上;连续监测3年合格率为100%.结论氧化电位水对胃镜消毒效果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洪升;陈敏;王维;王志芬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清醒镇静镇痛用于结肠镜检查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60例ASA(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麻醉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T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0.5~1.2μg/m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0.5~1.0 ng/mL同时输注,待患者进入Ramsay(镇静分级评分)2级开始镜检,肠镜抵达回盲部停止给药.C组:未用药.结果Ramsay评分:T组2级96.7%,C组1级100%,(P<0.01).VAS(视觉模拟评分):T组明显小于C组(P<0.01).T组入镜时间短于C组(P<0.05).检查过程中:SBP、DBP、HR、LF、HF、L/H:C组明显上升(P<0.05,P<0.01);BIS:T组明显降低(P<0.01);血糖:C组升高(P<0.05).T组检查成功率、操作者和患者的满意率、患者愿意再次接受检查率均明显高于C组(P<0.0).结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瑞芬太尼用于结肠镜检查能达到良好的清醒镇静镇痛麻醉效果,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入镜时间,提高检查的成功率、患者的耐受性和依从性,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麻醉方法.
作者:余淑珍;陈太钢;郭剑津;薛文英;郭建锴;王子毅;邢学武;李慧;杜艺;李婧;郭政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子软性膀胱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软镜对195例病人进行检查和辅助治疗.结果84例病人被检出各种疾病,在软性膀胱镜辅助下,输尿管插管、尿道内切开、膀胱穿刺造瘘及导尿均获得成功.结论软性膀胱镜可有效进行泌尿系疾病的诊治,值得推广.
作者:黄广林;刘流;梁德江;满立波;李贵忠;何峰;王海;刘宁;王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2005年12月对16例肾盂输尿管癌患者行完全后腹腔镜下根治性切除术.男10例,女6例,肾盂癌11例,输尿管癌5例.均因无痛性肉眼全程血尿就诊.经KUB+IVP、CT、BUS、逆行上尿路插管造影及输尿管镜检诊断肾盂或输尿管癌.结果16例手术均取得成功,无中转开放者,手术时间120~200min,平均150min;术中出血60~120mL,平均70mL;术后住院天数7~10 d,平均8 d;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随诊3~30个月,未见局部肿瘤复发及膀胱内新发肿瘤.结论完全后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癌根治性切除术方法可行,疗效肯定,具有微创、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将成为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陈湘;陈星星;李勇;陈放;陈合群;齐范;齐琳 刊期: 200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