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陈公平;林其昌;金咏絮;郑志萍;张昕

关键词:纤维支气管镜, 呼吸衰竭
摘要: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具有痰液阻塞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常规吸痰、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或人工通气等治疗,其中46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为治疗组进行吸痰、支气管灌洗及局部抗感染治疗,其余46例为对照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及血气分析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分泌物较多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及时给予纤支镜治疗,有利于迅速解除气道阻塞,改善血氧交换.纤支镜治疗方法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及易被患者接受的的技术.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电子软性膀胱镜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电子软性膀胱镜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软镜对195例病人进行检查和辅助治疗.结果84例病人被检出各种疾病,在软性膀胱镜辅助下,输尿管插管、尿道内切开、膀胱穿刺造瘘及导尿均获得成功.结论软性膀胱镜可有效进行泌尿系疾病的诊治,值得推广.

    作者:黄广林;刘流;梁德江;满立波;李贵忠;何峰;王海;刘宁;王建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921例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对921例经支气管镜确诊肺癌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常规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直视、盲目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刷检细胞学检查的方法,确定诊断和病理类型.结果肺癌的发病率在40岁以下显著增加,50~69岁为发病高峰,70岁以下开始下降.921例肺癌中,鳞癌占38.5%,腺癌和低分化癌分别占27.4%和21.9%,小细胞癌占8.7%,其他占3.5%.男性鳞癌的发病率高,女性腺癌发病率高.结论50~69岁是肺癌的高发年龄段,发病率高的是鳞癌,其次是腺癌、低分化癌和小细胞癌.男女性别的病理类型分布有差别.重视支气管镜检查和提高活检技术,可显著提高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毕玉田;洪新;吴奎;崔社怀;梁先万;曹国强;周蒙丽;雷文慧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68例的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效果及其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办法.方法该院自2000年6月~2005年8月对68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症的患者行腹腔镜下手术并随访观察,总结腹腔镜诊治PCOS的效果并探讨并发症的防治方法.结果68例PCOS患者中60例术后恢复排卵,50例术后怀孕.结论通过腹腔镜协诊PCOS并行腹腔镜下手术治疗PCOS有效,明显提高受孕率,严格按规程操作可减少并发症.

    作者:黄金霞;陈术;杜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门静脉高压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方法A组为该院1998~2005年13例门静脉高压症的胆囊结石病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为随机抽取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200例,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病人手术顺利,无术后再出血及中转开腹.A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日长于对照组.A组病人术后胆囊床积液及发热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正确选择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胆囊结石病人是安全的.

    作者:高嵩;张寰;刘国礼;赵建勋;万远廉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初步探讨

    目的评价子宫内膜电切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endometrial atypical hyperplasia,EAH)的价值.方法对实施子宫内膜电切术的26例EAH患者的临床特点,术中、术后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3.5岁,平均手术时间(24.7±10.3)min;平均术中出血(43.1±11.7)mL.无死亡、子宫穿孔、低钠血症及电损伤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7 a(1~7 a),术后闭经21例(80.8%),少量月经2例(7.7%),闭经4个月后再次周期性子宫出血3例(11.5%),但月经量均少于平常正常量.2例TCRE术后先后行子宫切除术,剖视宫腔无内膜残留.诊刮与电切之间诊断EAH的符合率为65.4%.结论对没有生育要求,能够坚持随访的患者,子宫内膜电切术可以替代传统的子宫切除术治疗EAH,并有利于早期发现和诊断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具有不开腹、创伤小、出血少、卵巢功能和性生活影响小等优点.

    作者:刘木彪;何援利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镜下等离子体同期切除膀胱肿瘤和前列腺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同期等离子体切除膀胱肿瘤(PKRBt)和前列腺(PKRP)治疗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英国GYRUS等离子体系统对17例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经尿道同期切除.结果17例手术时间25~95min,平均58.7 min.术后尿路梗阻症状明显改善,随访3~28个月,2例复发,复发部位在膀胱内原肿瘤生长部位以外.均未发现前列腺窝有肿瘤种植.结论膀胱癌合并前列腺增生症可以同期经尿道等离子体切除术,一方面使尿道梗阻症状解除,同时切除膀胱肿瘤,节省费用,缩短住院时间.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全明;王于良;徐俊;陈小敏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临床疗效,并研究鼻窦黏液囊肿组织的超微结构及与病理特性之间的关系,为鼻窦黏液囊肿造袋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0例鼻窦黏液囊肿病人均行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手术后标本作电镜超微结构检查.结果术后随访6~12月无1例复发.30例均为黏液囊肿,除1例为立方状上皮外,其余内衬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上皮纤毛发达,线粒体丰富,内质网、高尔基氏体发达,黏液性腺细胞和杯状细胞浆中有大量黏液分泌颗粒,基底膜下有大量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及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经鼻内镜囊肿造袋术是治疗鼻窦黏液囊肿的有效术式,具有微创、面部无瘢痕等优点.鼻窦黏液囊肿内衬上皮与鼻腔大部分黏膜一样均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纤毛发达,术后纤毛功能可以恢复,其超微结构与病理特性密切相关.

    作者:殷泽登;欧小毅;黎万荣;吴跃军;刘广益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膀胱镜检对无症状镜下血尿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膀胱镜检对无症状镜下血尿的有效性.方法213例无症状镜下血尿病人静脉肾盂造影(IVP)、尿细胞学和其他肾脏评价检查.结果213例中55例发现异常病变.镜下血尿31例,很难解释为镜下血尿24例.结论膀胱镜检应为排除膀胱肿瘤无症状镜下血尿病人初期的诊断方法,特别在50岁以上病人中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徐谊朝;马大华;郭泽雄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54例Barrett食管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Barrett食管(barrett esophagus,BE)患者的临床特点,尤其是胃镜下表现及食管动力改变,以提高BE的诊断率,以期早期治疗.方法回顾分析54例B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行食管动力检查提示LESP及屏障压(LESP-GS)明显降低,酸反流总时间、酸反流总次数以及食管下段pH<4时间百分比均明显增加.系统治疗后,41例患者在该院行胃镜复诊,21例(51.22%)仍为BE,19例(46.34%)患者恢复正常食管上皮,1例(2.44%)进展为食管腺癌.结论BE是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严重的并发症;内镜下治疗联合抑酸治疗为BE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李荣宽;王长有;姜春萌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输尿管镜技术在治疗双J管上移中的应用(附31例报告)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在双J管上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1998年8月~2005年8月,采用输尿管镜技术对31例双J管上移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其中28例患者采用输尿管镜技术将其取出,另外3例患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成功率90.32%(28/31),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结论该技术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较小,费用低,不需住院,可在门诊治疗,可作为治疗双J管上移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连渠;卜红民;闫拥军;李保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脾切除术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腹腔镜脾切除术(laperoscopic splenectomy,LS)经过国内外10余年的发展,业已日臻成熟[1~4].然而,由于脾脏位于左上腹深处,质软且脆,不易抓取,特别是病理性脾脏,体积增大,血供更为丰富,给LS技术操作带来很大困难,而具有一定手术风险.

    作者:许红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下微波联合药物治疗肺部曲菌球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微波技术联合抗真菌药物局部治疗肺曲菌球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8例患者局麻后,鼻腔插入纤支镜达病变部位,经活检孔导入微波电极,对病灶进行电凝治疗,使病灶发生凝固性坏死.出血灶给予电凝止血.经给药孔局部注入依曲康唑200mg,每周1、2次,疗程5、6次.结果疗程结束后,治愈率86.05%,有效率98.95%.随访12个月后,因原基础疾病出现咯血4例.所有病例均无复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为气胸8.33%、肺不张4.17%、出血8.33%、喉痉挛4.17%、灼伤4.17%.无肝肾功能损害、粒细胞减少、低血钾.结论经纤支镜微波联合抗真菌药物对肺曲菌球病的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车春利;霍建民;桑玉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胰体尾脾切除术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的应用体会(附2例报道)

    对于胰体尾部病变的手术治疗,传统术式为开腹胰体尾脾切除术.随着腔镜技术及器械的发展,国内外少数腔镜中心开展了为数不多的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由于胰腺位于腹腔深部,解剖关系复杂,腹腔镜手术难度较大,器械要求高.本科分别于2005年2月和6月,采用由胰至脾及由脾至胰两种手术方法,成功地完成了2例腹腔镜胰体尾脾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刚;吴硕东;曾艳;张立魁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2001年2月~2005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23例,随访6个月以上,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随访6个月~2年,23例患者全部治愈无复发,评定术后疗效:优18例、良4例、差1例,平均治疗时间6.8 d.结论采用关节镜下清理、置管及术后大流量短程持续灌洗治疗化脓性膝关节炎,损伤小,恢复快,治疗时间短,术后效果好,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沈生军;杨杰山;龚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黏膜下子宫肌瘤宫腔镜下切除术的效果.方法分析该院56例有症状的黏膜下子宫肌瘤,均采用宫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其中异常月经过多、经期延长32例,不育者24例,18例要求术后有生育;观察生育力及月经过多改善的效果.结果一次手术控制子宫出血27例,3例行二次手术控制,2例痛经复发;9例术后成功怀孕,8例正常分娩,1例流产;术后2例复发,均行二次手术,效果良好.结论经阴道宫腔镜黏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能有效控制异常子宫出血及改善生育力.

    作者:唐舒梅;邓美艳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内镜下黏膜下切除与电凝切除治疗扁平型病灶的比较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下切除与电凝切除胃肠扁平病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胃肠扁平病灶按≤1 cm和>1 cm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行黏膜下切除和电凝切除的治疗方法,统计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对≤1 cm的胃肠扁平病灶,黏膜下切除组和电凝切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8%和0,P>0.05,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复发率分别为0和11.5%,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对>1 cm的胃肠扁平病灶,黏膜下切除组和电凝切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5.8%和0,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复发率分别为10.5%和26.3%,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内镜下黏膜下切除能较好地根除胃肠扁平病灶,复发率低,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电凝切除治疗胃肠扁平病灶并发症发生率低,相对安全,但复发率较高.

    作者:翁坚军;季圣芳;郑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治疗单纯滑膜结核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关节镜对诊断和治疗单纯滑膜结核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2004年9月间8例单纯滑膜结核患者,临床上以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关节镜检查及病理检查为确诊手段,治疗上采用关节镜下病变滑膜切除术.结果8例单纯滑膜结核患者平均随访2年4个月,关节肿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关节镜检查是滑膜结核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可清除病变滑膜,有利于局部结核病灶的控制.

    作者:郭磊;白希壮;吴丽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应用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急性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2例具有痰液阻塞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均予常规吸痰、吸氧、抗感染、化痰、解痉平喘或人工通气等治疗,其中46例应用纤维支气管镜为治疗组进行吸痰、支气管灌洗及局部抗感染治疗,其余46例为对照组,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及血气分析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于分泌物较多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及时给予纤支镜治疗,有利于迅速解除气道阻塞,改善血氧交换.纤支镜治疗方法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及易被患者接受的的技术.

    作者:陈公平;林其昌;金咏絮;郑志萍;张昕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输尿管镜术诊断治疗孕妇反复发作肾绞痛9例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术诊治孕妇反复发作肾绞痛的可行性及其疗效.方法对9例反复发作肾绞痛的孕妇进行输尿管镜检查,并应用气压弹道碎石术处理.结果9例均发现输尿管结石并处理,术后肾绞痛无再发作.结论输尿管镜术可作为诊治孕妇反复发作肾绞痛的一种有效方法,不仅可以确定引起肾绞痛的病因,同时可以进行治疗.

    作者:陈志权;罗立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无痛胃镜在高风险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评估高风险患者(ASA Ⅲ、Ⅳ级)中应用异丙酚来辅助胃镜检查镇静麻醉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8个月共有1 490人采用异丙酚镇静麻醉进行胃镜检查,分为ASA Ⅰ、Ⅱ级组1 364人,ASA Ⅲ、Ⅳ级组126人,每组进行用药前后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的对比,并比较两组间出现需要处理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使用异丙酚后,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血压下降和呼吸次数的减慢(P<0.05),但大部分稳定在正常范围内,不需要处理,且很快恢复;ASA Ⅲ、Ⅳ级组用药前后血氧饱和度下降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出现需要处理的低血压发生率分别为1.10%和1.58%,心动过缓发生率为0.80%和0.79%(P>0.05),无统计学意义,而出现需要处理的呼吸频率改变发生率分别为1.02%和3.96%,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分别为1.24%和4.76%(P<0.05),有显著意义;所有病人经过处理均能恢复,无不良后果.结论在高危病人的胃镜检查及治疗中应用异丙酚进行镇静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在实践操作中要注意注药速度,并需要严密观察,避免心肺意外的发生.

    作者:陈亚红;杨国玲;曹东航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