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斌德;曾娟琴;熊国亮;熊汉鹏
目的提高内镜对食管裂孔疝的认识,探讨内镜诊断的依据及鉴别方法.方法对122例经内镜诊断的食管裂孔疝病人的镜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食管裂孔疝的主要特征是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食管旁型病人Z线至门齿的距离无缩短;滑动型病人的Z线至门齿距离较正常人为短(P<0.01).结论胃囊上出现膈裂孔压迹是内镜诊断食管裂孔疝的主要依据,正确判断食管胃交界部位是其与Barrett仕食管的鉴别要点.
作者:金铁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的治疗方法.方法符合要求的经鼻内镜术后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Ⅱ期的病人42例,分成合理用药局部冲洗组(A)和未合理用药局部冲洗组(B)两组,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A组感染的细菌以G-杆菌为主,厌氧菌感染比例少,经验用药多耐药,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是89.47%和60.87%,经卡方检验,两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χ2=4.40,P=0.036).结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鼻内镜鼻窦手术后鼻腔长期分泌物可以由于感染或感染以外的原因引起,合理用药局部冲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傅敏仪;黄桂球;陈美珍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原发性气管肿瘤临床上比较少见,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漏诊.我院1991年2月~2003年12月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检查确诊原发性气管癌1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好群;冯清仪;陈爱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微波灼扩方法及效果.方法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的病人在内镜下进行微波灼扩治疗.结果本组所有病例经微波治疗后,狭窄处扩张至原开口直径的2倍以上(8~12mm),术后进食基本通畅,生活质量提高.经随访3~18个月,疗效持久、稳定.结论微波治疗对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狭窄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红岩;高社干;冯笑山;陈建民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腔内技术治疗尿道狭窄或闭锁,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该组32例尿道狭窄,其中前尿道狭窄7例,球部尿道狭窄4例,膜部尿道狭窄9例,前列腺部尿道狭窄12例,采用窥视下冷刀和电刀等治疗.结果10例1次手术即获得成功,14例术后行尿道扩张术,7例再次行腔内手术后,随访5~25个月,有效率达97.0%.结论作者认为腔内手术治疗尿道狭窄创伤小、并发症少,成功率较高,效果良好.
作者:曾晔;赖海标;钟亮;黄智峰;赖伟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超声刀施行LC治疗120例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顺利完成手术115例,中转开腹5例,无胆管损伤、胆漏、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65±25)min,术中出血5~35mL,术后引流量(45±10)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5d平均(4±2)d,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结论LC术中应用超声刀出血少,创伤小,能提高LC的安全性和成功率,降低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宜伟;涂湘炎;邹晓鹤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经口纤维支气管镜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全麻手术前困难气管插管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的方法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经口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全部成功,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预测存在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并发症.
作者:吴开松;徐启勇;戴莉;刘瑛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TVP)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所致尿道梗阻的效果.方法对32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人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及去势术治疗.结果切除前列腺组织15~42 g,平均22.3g,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由术前平均24.3分降至术后平均9.1分(P<0.01),大尿流率(M F R)由术前平均5.2mL/s升至术后平均14.4 rrL/s(P<O.01),剩余尿由术前平均171.OmL降至术后平均37.0 mL,生活质量评估(L)由术前平均4.9分降至术后平均1.8分.术后28例平均随访2.5 a,2例癌性死亡.结论TVP可有效减轻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何文强;王梅叶;孟晓;李凌波;张文涛;曲宪东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时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行LC和拟行LC而中转剖腹手术的急性结石囊炎病例496例,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结果中转剖腹手术12例(2.4%),术后胆漏4例(0.8%),肝总管损伤1例(0.2%),术后腹腔内出血1例(0.2%),术后膈下感染3例(0.6%),胆总管残留结石5例(1%),死亡1例(0.2%),死于术后急性心肌梗死.结论胆囊周围粘连的分离及胆囊三角区的解剖以钝性分离为主,钝锐性分离相结合;注意确认颈管接合部和显露胆囊壶腹部内侧壁,确认三角区内无肝总管存在,否则应中转剖腹手术.
作者:肖元初;杨志奇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后眼结膜充血的发病率、发生原因、机制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3年12月间腹腔镜手术1260例、开腹手术712例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眼结膜充血的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后眼结膜充血发生率3.94%,开腹组手术后眼结膜充血发生率为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结膜炎的发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腹是两组术后眼结膜充血发生率差别的主要原因.气腹致胸内压、中心静脉压过高,毛细血管过度充盈受损可能是眼结膜充血的发生机制.控制腹内压是预防的关键.
作者:郑翼德;张阳德;龚连生;赵志坚;肖志刚;乐园;张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结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4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36例患者手术成功,大尿流率17.3~21.2mL/s,平均大尿流率18.3mL/s,IPSS评分7~14分,平均7.2分.无尿失禁和死亡病例.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出血少,经尿道手术综合征减少;手术创面光整,减少腺体组织残留,利于术后创面愈合.
作者:傅光华;陈善勤;李健;赖建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拟诊鼻咽癌病人行鼻内镜下鼻咽部活检.其中50例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黏膜隆起光滑及粗糙不平可疑病灶;另20例鼻内镜下活检前曾在间接鼻咽镜、纤维鼻咽镜下数次活检,均为阴性.结果50例可疑病灶中,确诊鼻咽癌30例(60.0%),恶性淋巴瘤2例(4.0%),慢性炎症18例(36.0%);另20例中,鼻内镜下发现鼻咽部新生物及无异常各10例,除1例经鼻内镜下2次活检确诊鼻咽癌外,余均1次确诊.结论对临床高度怀疑鼻咽癌且间接或纤维鼻咽镜下活检阴性者,应改在鼻内镜下活检或直接行鼻内镜下检查及活检;对鼻咽部外观无异常者,应行鼻咽部CT检查甚至CT指导下的进一步活检,以防漏诊黏膜下型、浸润型鼻咽癌.
作者:何超;戴熙善;付彦乔;简洁君;张志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下注药加化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纤支镜导至病灶区或相应的段支气管,清除病灶分泌物后,再注入丁胺卡那(A)、左氧氟沙星∽、异烟肼(H)注射液,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42例,与单纯全身化疗39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经纤支镜注药治疗组满9个月时痰菌阴转率85.7%,病灶有效率88.1%,空洞闭合率40.5%.均显著高于单纯全身化疗组的64.1%,66.7%及17.9%(P<0.01,P<0.05).结论经纤支镜注药配合全身化疗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病,疗效显著优于单纯全身化疗,而且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和毒副反应.
作者:郑正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运用超声检查法研究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35例因异常子宫出血的患者行TCRE术,术后超声随访1 a.结果术后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及再度出现的月经量增多,症状的高发期在术后的6~12个月,超声指征为子宫测值增大和修复层厚度增加.3例(8.6%)因疼痛和月经量再次增多而切除子宫.结论超声可以及早显示TCRE术后子宫和子宫腔的变化,是指导临床治疗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丹;马彦;刘玉环;夏恩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围术期系统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22例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腹腔镜组(L组)和传统开腹组(O组),每组11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4、48、72 h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检测Th1、Th2细胞含量、Th1/Th2及IL-2、IL-6含量,检测术前、术后24 h中性粒细胞吞噬功能.结果术后24 h,L组Th1细胞含量高于O组(P<0.05);术后24、48、72 h,L组Th2细胞含量低于O组,Th1/Th2高于O组(P<0.05);术后48 h,L组IL-2含量高于O组,术后24 h L组IL-6含量低于O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吞噬细胞百分数、吞噬指数较术前均下降(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系统免疫功能的抑制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对患者的预后有益.
作者:王汉兵;陈月园;扬承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讨论后腹膜腔镜下手术CO2气腹对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20例后腹膜腔镜下手术的择期病人,分为两组:硬膜外组和全麻插管组,于麻醉前、CO2充气前、充气后5、10、30、60、180和240min分别观测并记录血压(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O2)等参数,并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其变化.结果麻醉后,全麻插管组比硬膜外组的BP、HR变化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气后60 min两组组内比较与充气前的PETCO2、PaCO2显著增高(p<0.05),pH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组均于充气后60min机体内PETCO、PaCO2和pH的变化大,60min后处于相对稳定,气腹前、后硬膜外麻醉组BP、HR变化较全麻插管组明显,但对血气以及气体交换的影响两种麻醉方式无明显差异.
作者:彭雪梅;孙婵;王存川;王仲红;熊英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应用史赛克电视腹腔镜及手术器械,选择硬膜外麻醉,在腹腔镜下进行各种手术操作,消除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松解盆腔粘连,恢复子宫附件的正常解剖位置,或进行子宫切除术+单侧或双侧附件切除术.方法在腹腔镜下进行电凝、电灼、剪、套扎手术,对各种类型的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治疗,通过随访以观测治疗效果.结果症状消失者占96.90%,不孕症患者中妊娠率80%,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量少、并发症少,术后配合应用丹那唑治疗不易复发的特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林长华;崔艳艳;周芬艳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壁间肌瘤挖出的术式改进.方法选择42例子宫肌壁间肌瘤患者进行腹腔镜下阻断子宫动脉后再挖出肌瘤.结果该术式术后6h开始进食及下床活动,术后住院3~5d,无出血、感染、中转开腹、肌瘤复发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先阻断子宫动脉后挖肌瘤这一新术式的改进,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恢复快,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春阳;刘华;马峭岩;袁文芹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内镜检查中反流性食管炎及其相关因素如食管裂孔疝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0年12月胃镜检查资料,检出符合标准的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裂孔疝及其它与食管炎相关的病例,分析各种病例检出情况、临床特点及合并症.结果反流性食管炎167例,检出率3.85%;食管裂孔疝101例,检出率2.47%;其中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66例(39.52%),而食管裂孔疝中61.68%合并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合并十二指肠溃疡并不全梗阻37例(22.16%),胆汁反流7例(4.19%),急性胃黏膜病变4例(2.39%),残胃6例(3.59%).另外,反流性食管炎中有20例(11.97%)患者表现为贲门松弛.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的患者较单纯食管裂孔疝的患者年龄明显增大,前者58.88岁,后者40.03岁.合并食管炎的食管裂孔疝患者反酸、烧心症状的发生率较单纯裂孔疝高.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与很多因素有关,食管裂孔疝为反流性食管炎的重要病因,随着年龄增大食管裂孔疝合并反流性食管炎的机率增加、尤其是老年人伴有反流症状的更要引起注意.
作者:杨晓梅;沈皓;马世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大肠脂肪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分期内镜下黏膜下脂肪瘤的摘除(电切).结果5例病人无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恢复良好.结论应用切除大肠脂肪瘤表面黏膜层,短期再次肠镜检查,肿瘤向肠腔内突出,有利于电切,安全、可靠、操作简便,切除肿瘤完整.
作者:巴哈提;陈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