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标;王正;林少林;邱平;杨超;乔坤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在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1994年以来经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1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5例,放置腹腔引流63例,胆漏1例,大网膜损伤出血1例,胆囊动脉出血2例,肝下积脓1例.结论: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放置腹腔引流是必要的,但有一定指征.
作者:梅京松;何德林;吴丰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三种经尿道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和经尿道KTP/YAG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共223例.结果:从手术时间看,TUVP、KTP/YAG的手术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TURP组.大尿流率及IPSS也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KTP/YAG组改善的效果较TURPTUVP差.术后并发症中TURP组术后近期的再出血例数高于其他两组.KTP/YAG的尿道狭窄发生率低.三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电切综合症、尿外渗和死亡.结论:三种方法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其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方法,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王栋;李湖;张永海;苏泽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诊治46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进镜成功率为94.2%,其中输尿管上、中、下段取石成功率分别是66.6%,88.5%,96.1%.结论:输尿管镜可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息肉、狭窄等多种疾病,尤其适用于中下段的结石.
作者:吴志坚;李晓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局部切除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方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内镜下采用圈套器对7例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患者取病变乳头进行电凝切除,部分患者切除后为防止胰管或胆管狭窄放置内支架,切除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定期随访.结果:7例病变全部完整切除.病理结果为腺瘤2例,局部高度不典型增生3例,乳头癌2例.治疗后黄疸短期内明显降低,胰腺炎无复发.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局部不典型增生、早期肿瘤等疗效肯定,并可以避免外科手术.
作者:蔡逢春;王向东;孟江云;杜红;令狐恩强;程留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F)取石的效果.方法:对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采用取石篮及碎石器碎石取石.结果:64例胆总管结石中有15例为多发结石,结石大小为5~25mm.59例患者有总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取石成功率为95.3%(61/64).结论: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志勇;马世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胆道型的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拟定关于胆道型SOD的标准选择72例SOD患者,经ERCP确诊后,及时进行EST治疗,采用Pull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进行切开,切口长度约1~1.5cm,其中12例狭窄型患者应用针型切开刀开窗后,再行ERCP成功.术后观察疗效,以显效、有效和无效来评价,并观察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72例患者经EST治疗后,显效58例(80.6%),有效9例(12.5%),总有效率为93.1%:无效5例(6.9%).EST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2.5%),其中出血4例,急性胰腺炎3例,胆系感染2例.结论:EST对SOD患者具有非常确切的疗效,且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
作者:黄永辉;常玉英;车筑萍;孙诚谊;王于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肺活检术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肺弥漫性疾病经电视胸腔镜肺活检取得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与其他肺活检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肺弥漫性疾病均获确诊,诊断率100%,病种主要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继发性肺纤维化、肺结核、肺癌、弥漫性肺泡细胞癌、弥漫性间皮瘤、肺转移癌、肺转移肉瘤、肺实质炎症、肺支气管扩张症和肺化学感受器瘤.结论:电视胸腔镜肺活检术对确诊肺弥漫性疾病具有佳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椿;林培裘;林若柏;康明强;郑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术治疗慢性胃病的机理.方法:用白术提取液与胃粘膜细胞共同培养;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胃粘膜细胞增殖状况;改良李氏法测定胃蛋白酶含量,pH仪测定胃酸分泌量.结果:0.5%和1%白术浓度组cp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5%浓度组(P<0.05~0.01),但0.5和1%浓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0.5%和1%白术浓度组胃蛋白酶分泌量与对照组和0.25%浓度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中各组pH值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能促进胃粘膜细胞的增殖,刺激胃蛋白酶的分泌.
作者:祝金泉;张焜和;黄德强;陈江;谢勇;王崇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水泥髋或混合髋翻修病人15例19髋,男8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62.5岁.翻修原因:假体松动后疼痛18髋,假体柄断裂1髋.11髋为关节镜组,8髋为对照组.结果:关节镜组较对照组术中髓腔清理时间明显缩短,平均输血量减少,术后X片显示骨水泥显影均匀度明显增高,术后平均随访2.3年,Harris评分提高10分.结论:采用关节镜下髓腔清理优于常规清理术.
作者:张学水;贾维民;武兆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例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人行关节镜下滑膜切削,病灶清除术并随访.结果:按膝关节肿痛程度及活动能力评定疗效:所有病例的优良率66.7%,而13例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人术后的优良率达92.1%,5例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病人均在镜下手术后8~12个月切开关节行病灶清除术.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局限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弥漫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镜下可准确取病灶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应即早切开关节手术为宜.
作者:金先跃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后胆道残余结石的原因分析,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此项技术的成功率.方法:对具有胆总管探查指征的病例均行术中纤维胆道镜诊治,术后经T管造影或术后纤维胆道镜证实有无胆道残余结石.结果:本组248例中发现胆总管结石102例,肝内胆管结石85例,胆管壁急、慢性炎性改变35例,其它26例.经胆道镜取石术后残余结石41例,其中术中已知残余结石19例,术后经T管造影或术后胆道镜证实结石残余22例.结论: 胆道镜检查时除了要耐心细致,按顺序逐支逐段地检视,还要注意胆道变异及有无肝内或胆总管下端狭窄存在,对胆道采用连续的窥视方法.同时T管造影是必不可少的,可与胆道镜检查取长补短.
作者:周勇;涂从银;汪宏;朱丹木;曾永庆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对10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h内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其中55例行Hp检测.结果: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要出血原因(47.22%),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以明确出血原因.Hp感染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上无须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
作者:仲晓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Oddi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和气囊排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结果:本组成功率81.8%(20/22),结石取净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5~19d.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邱振明;叶丽萍;叶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插管扩张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有效方法和疗效. 方法:在宫腔镜直视下显示输卵管开口,以外径1.4cm的医用塑料导管,经宫腔镜插入输卵管间质部0.5~0.8cm,再将硬外管经医用导管插入远端输卵管内,一般可插入1~6cm.经硬外管推注疏通药进行扩张治疗.结果:本组64条阻塞不通的输卵管经第一次扩张治疗后,有效率达57.8%(37/64),经两次扩张治疗后总的有效率达62%(40/64),其中完全通畅率43.7%(28/64).结论:该法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是目前治疗输卵管阻塞的较好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霍金平;汪美莲;冯雪萍;魏永华;陈平娟;李文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我们行美蓝-卢戈液染色.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食管可疑病灶34例,经内镜喷洒美蓝-卢戈液,观察染色情况并活检.结果:34例中发现食管癌5例,不典型增生10例.结论:此法对早期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的发现很有价值.
作者:郭秀兰;闫茂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早期关节镜检查和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5例急性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患者进行早期关节镜检查,均在镜下行手术治疗或关节清扫.结果:35例患者除证实的X线诊断外,另发现损伤21例,共29例在镜下治疗,优良率80.7%.结论:早期关节镜检查可全面评估损伤程度,提高诊断水平,镜下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以及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永江;袁本祥;王五洲;刘军;李新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根据十二指肠乳头与憩室的解剖关系,胆总管末端的开口与憩室的解剖关系,判断胆总管末端走向,另外术中还利用胆总管内注水法,球囊或切开刀退拉法进一步确定EST的切口方向和大小,对8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结果:80例患者术后结石取净,结石取净率97.56%,2例分别因结石直径大于3cm及胆总管结石充满,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6年结石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脂肠憩室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邢国璋;张建生;张月寒;焦洋;张增海;王鼎鑫;尹淑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胆石病发病率的增加,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出现,术后胆道残留或复发性结石已屡见不鲜,我们近7年采用经内镜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简称EST)治疗胆总管结石49例,47例结石完全排出,疗效满意.
作者:王建营;张建淮;周寒松;王新南;王桂宏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电视宫腔镜电切宫颈管良性赘生物及宫颈炎性增生组织,切除组织送病检,治疗75例,随访68例,随访1~12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min,术中出血5~20ml,6.6%脱痂出血超过月经量,经对症治疗止血.一次性治疗有效率达100%,94%宫颈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治疗宫颈良性病变首选宫腔镜电切术,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美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原因及治疗.方法:对我院近3年来胃镜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的患病率(29.6%)明显高于普通人群(9.4%)(P<0.01).结论:胆囊切除术后胆汁返流性胃炎患病率增加,治疗方法是促胃肠蠕动和保护胃黏膜.
作者:侯玲;时吉庆;菅留建;夏明银;罗伟;秦红军;熊荣碧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