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京松;何德林;吴丰学
目的:总结电视腔镜术治疗高龄肺癌患者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高龄肺癌患者(年龄≥70岁)的临床资料.结果:肺叶部分切除4例,肺叶切除14例,全肺切除1例,术中转开胸1例,剖胸探查2例.出血50~800ml,平均305ml,手术时间40~245min.术后4例并发肺不张;4例出现多源性房性早搏;1例因痰稠、咳嗽无力行纤支镜下吸痰;4例胸腔积液,需作胸穿;3例病人需要输血(占13.6%),分别为400ml,400ml和800ml;胸管停留时间3~5d;1例于术后第11天死于呼吸衰竭.随访患者14例,随访率为63.6%,随访时间1~5年.1年内生存率78.5%(11/14),3年生存率42.8%(6/14),5年28.5%(4/14).结论:VATS,切口小,损伤小,出血少,不输血或少输血、伤口愈合快,并发症少,病人痛苦少,对肺功能影响小.以其优点应用到高龄肺癌患者疗效满意.为提高高龄肺癌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必须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尽量保留余肺;尽量避免作全肺切除.
作者:李标;王正;林少林;邱平;杨超;乔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中后路椎间盘镜(MED)+靴形刮刀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MED+靴形刮刀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结果:随访2~8个月,按Nakal标准,优良率达95%.结论:MED+靴形刮刀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梁显球;黄绍贤;陈志军;谢广文;余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 病例资料患者 44岁,因阴道不规则出血50d,尿HCG(+),于当地医院行吸宫术,术中出现恶心、呕吐及休克(血压不详),给予吸氧、输同型血700ml后好转,之后完成吸宫术,检查吸出组织,可见如孕40d大小绒毛.当日下午出现呼吸困难,腹部胀痛且逐渐加重,次日到我院就诊,查体:T:37.2℃ P:82次/min R18次/min BP14/9kPa,发育良好,面色口唇苍白,腹部稍隆起,腹胀,下腹部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阳性,肠鸣音正常.
作者:王金娟;张玉娟;苏晓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生理性DGR发生的规律及正常参数值,对DGR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方法:18例无任何临床症状的健康自愿者,16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用Bilitec 2000行胃内24h胆汁监测.结果:生理性DGR胆红素光吸收值>0.14的总时间百分比,均值为10.4±9.88,95%参考值正常上限值为35.6%.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与健康对照组胆汁反流各项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常健康人群在直立、仰卧、餐时、餐后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十二指肠胃反流,睡眠时反流较其他阶段明显增多(P<0.05),且个体差异较大.正常健康对照组与慢性浅表性胃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胃炎是否与胆汁相关,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欧大联;霍继荣;吴小平;凌奇荷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诊治46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进镜成功率为94.2%,其中输尿管上、中、下段取石成功率分别是66.6%,88.5%,96.1%.结论:输尿管镜可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息肉、狭窄等多种疾病,尤其适用于中下段的结石.
作者:吴志坚;李晓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局部切除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方法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内镜下采用圈套器对7例确诊为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患者取病变乳头进行电凝切除,部分患者切除后为防止胰管或胆管狭窄放置内支架,切除后标本送病理检查,定期随访.结果:7例病变全部完整切除.病理结果为腺瘤2例,局部高度不典型增生3例,乳头癌2例.治疗后黄疸短期内明显降低,胰腺炎无复发.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对于十二指肠乳头腺瘤、局部不典型增生、早期肿瘤等疗效肯定,并可以避免外科手术.
作者:蔡逢春;王向东;孟江云;杜红;令狐恩强;程留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成功率疗效及其并发症.方法:对2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急诊内镜(72h内)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或鼻胆管引流(ENBD)等治疗.结果:26例治疗成功24例(92.3%),经内镜治疗后原有发热的患者2~5d体温恢复正常;并发腹膜炎的患者3~8d腹部体征好转;血常规、淀粉酶及血生化1~2周内基本恢复.除2例形成胰腺假性囊肿中转外科手术外,其它患者于术后5~20d好转出院.内镜治疗过程中除3例出现切口出血,经局部喷洒凝血酶止血外,再未出现其它并发症.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ERCP及内镜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杨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根据十二指肠乳头与憩室的解剖关系,胆总管末端的开口与憩室的解剖关系,判断胆总管末端走向,另外术中还利用胆总管内注水法,球囊或切开刀退拉法进一步确定EST的切口方向和大小,对8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结果:80例患者术后结石取净,结石取净率97.56%,2例分别因结石直径大于3cm及胆总管结石充满,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6年结石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脂肠憩室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邢国璋;张建生;张月寒;焦洋;张增海;王鼎鑫;尹淑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经十二指肠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F)取石的效果.方法:对64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采用取石篮及碎石器碎石取石.结果:64例胆总管结石中有15例为多发结石,结石大小为5~25mm.59例患者有总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取石成功率为95.3%(61/64).结论: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创伤小,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作者:王志勇;马世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胸腔镜双侧肺减容术对重度肺气肿的手术适应症和临床疗效.总结胸腔镜治疗重度肺气肿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6例重度肺气肿患者,用胸腔镜采用带牛心包的直线切割缝合器切除过度膨胀而破坏的无功能的肺组织.每侧肺切除其容量的20%~30%.结果:术后呼吸困难明显减轻或消失;92%患者呼吸困难指数从4~5级转为1~2级.肺功能1秒时间肺活量(FEV1)增加40.1%.残气量(RV)和肺总量(TLC)分别下降27.3%和22.8%.动脉血氧分压平均上升13.2mmHg.上述指标术后与术前比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结论:胸腔双侧肺减容术是治疗重度肺气肿的新技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靶区明确的泡性肺气肿是胸腔镜肺减容术的佳适应证.
作者:黄淼龙;姜月平;龙荣尊;陈狲;万仁平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我们行美蓝-卢戈液染色.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食管可疑病灶34例,经内镜喷洒美蓝-卢戈液,观察染色情况并活检.结果:34例中发现食管癌5例,不典型增生10例.结论:此法对早期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的发现很有价值.
作者:郭秀兰;闫茂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的临床内镜病理特征.方法:应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对61例胃底贲门癌患者的首发症状、内镜表现,病理类型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进行研究及分析.结果:隆起溃疡型(52.46%)、溃疡型(22.95%)、隆起型(18.03%)、糜烂型(4.91%)、黏膜集中型(1.64%)的发生率依次降低;直径>2cm病灶的发生率(73.77%)显著高于直径<2cm病灶的发生率(26.23%),Hp(-)的发生率(80.33%)显著高于Hp(+)的发生率(19.67%). 结论:胃底贲门癌患者中隆起溃疡型发生率高,直径>2cm病灶多见,且较少受到Hp的感染.
作者:任刚;蔡嵘;程普选;丁文熙;许幼如;陈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胆道型的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拟定关于胆道型SOD的标准选择72例SOD患者,经ERCP确诊后,及时进行EST治疗,采用Pull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进行切开,切口长度约1~1.5cm,其中12例狭窄型患者应用针型切开刀开窗后,再行ERCP成功.术后观察疗效,以显效、有效和无效来评价,并观察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72例患者经EST治疗后,显效58例(80.6%),有效9例(12.5%),总有效率为93.1%:无效5例(6.9%).EST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2.5%),其中出血4例,急性胰腺炎3例,胆系感染2例.结论:EST对SOD患者具有非常确切的疗效,且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
作者:黄永辉;常玉英;车筑萍;孙诚谊;王于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胸腔镜技术应用于脊柱前路手术的麻醉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胸腔镜下脊柱手术麻醉所采用的双腔支气管导管的应用.结果:单肺通气后42例SpO2≥99%;10例经改变呼吸参数或调整双腔管位置或经患侧吸入2L/min纯氧,SpO2≥96%.3例术中单肺通气不能维持正常SpO2,改单、双侧通气交替进行,完成手术.结论:胸腔镜下脊柱前路手术,需健侧单肺通气,术侧肺萎缩,术野暴露清晰.故双腔支气管导管插管一定到位,术中需严密观察,加强呼吸管理,避免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这是手术成败与病人术中生命安危的关键.
作者:何小京;陈爱武;刘流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操作者利用食管支架置入辅助架行有效食管扩张及支架放置的准确性、安全性.方法:吞咽困难Ⅳ级者,先用微波凝固灼扩,至胃镜能通过.采用辅助架对87例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行萨氏探条扩张,其中57例行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结果:87例扩张无1例因辅助架造成导丝滑脱、移位及其它并发症,支架均1次顺利置放成功.未发生置入器引导头拖动支架移位的情况.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作者:马兴;蔡莉;王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Oddi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和气囊排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结果:本组成功率81.8%(20/22),结石取净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5~19d.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邱振明;叶丽萍;叶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腔引流在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1994年以来经腹腔镜治疗急性胆囊炎14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45例,放置腹腔引流63例,胆漏1例,大网膜损伤出血1例,胆囊动脉出血2例,肝下积脓1例.结论: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放置腹腔引流是必要的,但有一定指征.
作者:梅京松;何德林;吴丰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人工髋关节翻修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骨水泥髋或混合髋翻修病人15例19髋,男8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62.5岁.翻修原因:假体松动后疼痛18髋,假体柄断裂1髋.11髋为关节镜组,8髋为对照组.结果:关节镜组较对照组术中髓腔清理时间明显缩短,平均输血量减少,术后X片显示骨水泥显影均匀度明显增高,术后平均随访2.3年,Harris评分提高10分.结论:采用关节镜下髓腔清理优于常规清理术.
作者:张学水;贾维民;武兆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术治疗慢性胃病的机理.方法:用白术提取液与胃粘膜细胞共同培养;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胃粘膜细胞增殖状况;改良李氏法测定胃蛋白酶含量,pH仪测定胃酸分泌量.结果:0.5%和1%白术浓度组cp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5%浓度组(P<0.05~0.01),但0.5和1%浓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0.5%和1%白术浓度组胃蛋白酶分泌量与对照组和0.25%浓度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中各组pH值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能促进胃粘膜细胞的增殖,刺激胃蛋白酶的分泌.
作者:祝金泉;张焜和;黄德强;陈江;谢勇;王崇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预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设计和研究,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切口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胆道结石患者3例,术前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中行胆道镜检查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本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胆漏发生,鼻胆管造影未见结石残留.结论:预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道结石可以达到经典胆总管探查手术的效果,同时具有T管引流有效防止术后胆漏发生的优点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便捷、痛苦少、对患者生理机能干扰小的特点.
作者:关春保;苏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