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朝跃;沈民仁;彭耀庆;吴松;苗惊雷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治疗方法及价值.方法:根据十二指肠乳头与憩室的解剖关系,胆总管末端的开口与憩室的解剖关系,判断胆总管末端走向,另外术中还利用胆总管内注水法,球囊或切开刀退拉法进一步确定EST的切口方向和大小,对8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的患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结果:80例患者术后结石取净,结石取净率97.56%,2例分别因结石直径大于3cm及胆总管结石充满,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术后6年结石复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1例死亡.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碎石器机械碎石取石术对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脂肠憩室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邢国璋;张建生;张月寒;焦洋;张增海;王鼎鑫;尹淑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插管扩张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有效方法和疗效. 方法:在宫腔镜直视下显示输卵管开口,以外径1.4cm的医用塑料导管,经宫腔镜插入输卵管间质部0.5~0.8cm,再将硬外管经医用导管插入远端输卵管内,一般可插入1~6cm.经硬外管推注疏通药进行扩张治疗.结果:本组64条阻塞不通的输卵管经第一次扩张治疗后,有效率达57.8%(37/64),经两次扩张治疗后总的有效率达62%(40/64),其中完全通畅率43.7%(28/64).结论:该法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肯定,是目前治疗输卵管阻塞的较好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作者:霍金平;汪美莲;冯雪萍;魏永华;陈平娟;李文强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早期关节镜检查和镜下治疗的价值.方法:对35例急性膝关节军事训练伤患者进行早期关节镜检查,均在镜下行手术治疗或关节清扫.结果:35例患者除证实的X线诊断外,另发现损伤21例,共29例在镜下治疗,优良率80.7%.结论:早期关节镜检查可全面评估损伤程度,提高诊断水平,镜下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以及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永江;袁本祥;王五洲;刘军;李新纲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CO2)气腹对大鼠肝功能及肝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不同压力、持续时间不同的CO2气腹,于术前、术后检测肝功能,应用TUNEL法动态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ALT、AST越高,除低气压组外其余各组术后显著高于术前及假气腹组(P<0.05);HE染色观察显示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组织损害越重;气腹压力越高,持续时间越长,肝细胞凋亡指数(AI)越高;凋亡指数(AI)与肝功能AST和ALT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883、0.892、0.894、0.896、0.901和0.884、0.886、0.889、0.884、0.891,P<0.01).结论:CO2气腹引起肝缺血再灌注促肝实质细胞凋亡可能是气腹导致肝功能损害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进胜;王卫星;张训臣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9年1月~2001年6月,我科应用电子喉镜在影像监视下对小儿喉部病变进行检查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伟;顾东胜;江德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三孔缝扎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全麻下采用三孔缝扎法行逆行法LC,脐下缘皮肤戳第一孔(10mm)置入腹腔镜,剑突下2~5cm戳孔(10mm)为主操作孔,右锁骨中线肋缘下2cm偏外2~5cm处戳孔(5mm)为辅助操作孔,借助腹腔镜弯钳和腹腔镜持针器1-0可吸收缝线腹腔内打外科结结扎和3-0可吸收缝针线缝扎双重处理胆囊管,打外科结结扎和/或缝扎单重或双重处理胆囊动脉前后分支,胆囊从剑突下孔或脐部孔取出.结果:67例中成功施行三孔缝扎法LC 53例(79%),三孔结扎法LC 4例,三孔钛夹法LC 9例,四孔缝扎法LC 1例.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选择合适病人施行三孔缝扎法LC较安全、可行,此方法避免了钛夹和丝线的残留,减少了一个腹壁戳孔,病人容易接受.
作者:陈安平;高珂;鲁美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预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的设计和研究,探讨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总管切口的处理方法.方法:选择胆道结石患者3例,术前行内镜鼻胆管引流,术中行胆道镜检查和胆总管一期缝合.结果:本组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胆漏发生,鼻胆管造影未见结石残留.结论:预置鼻胆管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治疗胆道结石可以达到经典胆总管探查手术的效果,同时具有T管引流有效防止术后胆漏发生的优点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便捷、痛苦少、对患者生理机能干扰小的特点.
作者:关春保;苏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中后路椎间盘镜(MED)+靴形刮刀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技巧.方法:采用MED+靴形刮刀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22例.结果:随访2~8个月,按Nakal标准,优良率达95%.结论:MED+靴形刮刀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安全,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梁显球;黄绍贤;陈志军;谢广文;余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三种经尿道手术方法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效果.方法:分别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和经尿道KTP/YAG激光前列腺切除术共223例.结果:从手术时间看,TUVP、KTP/YAG的手术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减少.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也明显少于TURP组.大尿流率及IPSS也均有明显的改善,其中KTP/YAG组改善的效果较TURPTUVP差.术后并发症中TURP组术后近期的再出血例数高于其他两组.KTP/YAG的尿道狭窄发生率低.三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电切综合症、尿外渗和死亡.结论:三种方法均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各有其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其适应症选择合适的方法,联合应用可获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王栋;李湖;张永海;苏泽轩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宫颈良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电视宫腔镜电切宫颈管良性赘生物及宫颈炎性增生组织,切除组织送病检,治疗75例,随访68例,随访1~12个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5min,术中出血5~20ml,6.6%脱痂出血超过月经量,经对症治疗止血.一次性治疗有效率达100%,94%宫颈恢复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治疗宫颈良性病变首选宫腔镜电切术,它具有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美一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胰胆管疾病的经验.方法:先行ERCP,确定病变部位和性质后再行各种治疗.结果:在214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中,99例行EST,其中96例成功取石、取虫或放置胆液引流管,成功率97.0%.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胰胆管疾病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等优点,可代替部分常规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陈亮;陈拥军;龙晓奇;包勇;谭小兰;余小燕;邓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比较格拉司琼和氟哌啶预防全麻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恶心、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5例ASA Ⅰ~Ⅱ级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随机将病人分为三组,麻醉诱导前5min静注格拉司琼(G组,n=31)3mg、氟哌啶(D组,n=28例)、生理盐水(N组,n=26例).结果:术后24h后恶心、呕吐发生率G组为16.2%,D组为25.0%,N组为65.4%;镇静评分G组、N组均≤1分,D组多为1~2分,有2例达3分.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前5min静注格拉司琼3mg能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疗效优于氟哌啶,且无镇静作用,对循环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覃宝全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35例膝关节骨关节炎(OA)病人的治疗,对疗效及预后进行评估.方法:1998年5月~2000年12月35例膝关节OA论断明确的病人,术前分别进行Kellgren-Lawrence放射学分级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关节镜术及透明质酸关节内注射治疗,术后随访.结果:本组病人疗效优良率为68.57%.绪论:Kellgren-Lawrence放射学诊断标准对于膝关节镜术指征的把握有一定意义.Lysholm膝关节评分在本组病人中相符性较好.提倡对于膝关节骨关节炎病人,尽早进行膝关节镜手术,以阻断骨关节炎的恶性循环,但对于X线片分级Ⅲ~Ⅳ级的病人(特别是Ⅳ级),疗效不佳.
作者:刘勇章;金晨;张德常;陈学桂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应用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诊治46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进镜成功率为94.2%,其中输尿管上、中、下段取石成功率分别是66.6%,88.5%,96.1%.结论:输尿管镜可用于治疗输尿管结石、息肉、狭窄等多种疾病,尤其适用于中下段的结石.
作者:吴志坚;李晓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肺活检术对肺弥漫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0例肺弥漫性疾病经电视胸腔镜肺活检取得肺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并与其他肺活检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肺弥漫性疾病均获确诊,诊断率100%,病种主要有特发性肺纤维化、继发性肺纤维化、肺结核、肺癌、弥漫性肺泡细胞癌、弥漫性间皮瘤、肺转移癌、肺转移肉瘤、肺实质炎症、肺支气管扩张症和肺化学感受器瘤.结论:电视胸腔镜肺活检术对确诊肺弥漫性疾病具有佳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椿;林培裘;林若柏;康明强;郑炜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白术治疗慢性胃病的机理.方法:用白术提取液与胃粘膜细胞共同培养;3H-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观察胃粘膜细胞增殖状况;改良李氏法测定胃蛋白酶含量,pH仪测定胃酸分泌量.结果:0.5%和1%白术浓度组cpm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25%浓度组(P<0.05~0.01),但0.5和1%浓度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0.5%和1%白术浓度组胃蛋白酶分泌量与对照组和0.25%浓度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验组中各组pH值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术能促进胃粘膜细胞的增殖,刺激胃蛋白酶的分泌.
作者:祝金泉;张焜和;黄德强;陈江;谢勇;王崇文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对胆囊切除术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胆道型的治疗价值.方法:参考SOD国际诊断标准(罗马Ⅱ),拟定关于胆道型SOD的标准选择72例SOD患者,经ERCP确诊后,及时进行EST治疗,采用Pull式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刀进行切开,切口长度约1~1.5cm,其中12例狭窄型患者应用针型切开刀开窗后,再行ERCP成功.术后观察疗效,以显效、有效和无效来评价,并观察分析并发症情况.结果:72例患者经EST治疗后,显效58例(80.6%),有效9例(12.5%),总有效率为93.1%:无效5例(6.9%).EST术中及术后出现并发症9例(12.5%),其中出血4例,急性胰腺炎3例,胆系感染2例.结论:EST对SOD患者具有非常确切的疗效,且患者痛苦小,住院时间短.
作者:黄永辉;常玉英;车筑萍;孙诚谊;王于锦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色素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非典型增生的诊断价值,我们行美蓝-卢戈液染色.方法:对内镜检查中发现的食管可疑病灶34例,经内镜喷洒美蓝-卢戈液,观察染色情况并活检.结果:34例中发现食管癌5例,不典型增生10例.结论:此法对早期食管癌与不典型增生的发现很有价值.
作者:郭秀兰;闫茂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总结操作者利用食管支架置入辅助架行有效食管扩张及支架放置的准确性、安全性.方法:吞咽困难Ⅳ级者,先用微波凝固灼扩,至胃镜能通过.采用辅助架对87例食管、贲门良恶性狭窄行萨氏探条扩张,其中57例行镍钛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结果:87例扩张无1例因辅助架造成导丝滑脱、移位及其它并发症,支架均1次顺利置放成功.未发生置入器引导头拖动支架移位的情况.结论:此方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作者:马兴;蔡莉;王磊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评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2例胆囊胆总管结石经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Oddi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和气囊排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结果:本组成功率81.8%(20/22),结石取净率100%,无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5~19d.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联合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
作者:邱振明;叶丽萍;叶晓玲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