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国杰;姚礼庆;高卫东;周平红;徐美东;钟芸诗
目的:研究腹腔镜技术治疗术后肠粘连的效果.方法:回顾1995年~2000年5年中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的30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对其手术适应证、粘连类型、手术效果、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30例病人均经腹腔镜确诊并施行了肠粘连松解术,术后症状完全消失达90%,总有效率为96.7%;发生肠穿孔2例,无其它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7%.结论 :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及手术技巧,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是目前治疗术后肠粘连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作者:胡明彦;陈斌;田爱林;石正军;林学军;代少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开腹胆道术后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的手术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CDE)或腹腔镜球囊导管扩张术(LPBD)治疗开腹胆道术后胆道结石和胆管狭窄.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手术11例,成功9 例,中转开腹2例.开腹胆囊切除及胆管探查术后腹腔镜再次胆管手术10例,成功7例,中转开腹3例.开腹胆囊造瘘术后LC及LCDE 2例成功.开腹胆囊造痿胆总管T形管引流术后LC及LC DE 1例成功.胆总管下端通畅程度:腹腔镜探查19例,不同程度Oddi括约肌狭窄17例均处理成功.无术中大出血,无肠道破裂;术后无胆漏,无肠瘘,无胰腺炎;无死亡.手术时间90 ~310min,平均165min.结论:开腹胆道术后选择合适病例腹腔镜再次胆道手术治疗胆管结石和胆管狭窄具创伤小、有效、可行.
作者:陈安平;鲁美丽;田刚;高珂;宋安宁;刘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患者上消化道的内镜表现.方法:回顾分析31例布加综合征患者胃镜检查结果及其临床资料,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患者临床上以门静脉、下腔静脉高压、淤血的症状为主要表现,肝功能损害相对较轻,按Child-Puggh分级,A级11例,B级16例,C 级4例,内镜下主要表现为食道静脉曲张(84%)、胃、十二指肠黏膜充血发红(100%)、出血糜烂(84%)、Mosaic改变(39%)、胃、十二指肠浅表或霜降样溃疡(32%),其中,mosaic改变在门静脉内经增宽的患者中显著高于不增宽者,而胃、十二指肠溃疡则只见于肝功能B、C 级病人.结论:食道静脉曲张、胃黏膜充血发红、出血糜烂及Mosaic改变是布加综合征上消化道内镜的主要表现.
作者:袁伟建;张桂英;陈爱莲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和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并胆管一期缝合术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方法:对9例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梗阻性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急诊行十二指肠镜下鼻导管引流术,病情平稳后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切口一期吻合术.结果:所有病例ENBD术均成功,术后 2~4d体温和血象恢复正常,血胆红素明显下降;引流5~6d后拟施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切口一期吻合术,除1例中转开腹,其余8例均成功,6~7d拔除鼻胆管 ,无1例发生胆瘘.结论:ENBD、腹腔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引起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并行胆总管一期缝合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不留置T管等优点.
作者:黄秋林;张阳德;龚连生;贾晓巍;杨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病人病因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37例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病人进行常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刷检及钳检病变部位获得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结果:37例患者中异常发现者29例,占78.38%,其中支气管内膜结核19例,占5 1.35%,炎症9例,占24.32%,支气管癌1例,占2.7%.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病人的病因诊断有一定价值,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朱朝霞;何小飞;彭东信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肺导管注药治疗肺脓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照组60例全身应用抗生素 ,注药组63例全身应用抗生素,并经肺导管注入头孢呋欣0.75,每日2次.结果:注药组3周治愈率69.8%,4周治愈率95.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周治愈率5.0%,4周治愈率21. 6%,总有效率86.7%,无效13.3%.注药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经肺导管注药治疗肺脓肿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李玉光;杨印楼;赵金芝;张蕾;周艳华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和评价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注药治疗耐多药支气管内膜结核的可能性和疗效.方法:经纤支镜局部注药治疗15例耐多药支气管内膜结核,1次/15d,直至痰菌阴转.结果: 全部病人痰菌阴转,病灶明显吸收好转,管腔通畅.结论: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用药治疗耐多药支气管内膜结核,疗效可靠,操作相对简单,安全,不失为一种对耐多药支气管内膜结核治疗的有效方法.
作者:林明贵;王安生;王巍;陈红兵;丹子军;李素梅;钱素君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经内镜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PST)治疗壶腹部梗阻性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乳头结石嵌顿、壶腹部良恶性狭窄的肿大乳头作常规ERCP乳头插管失败后,进行针刀电切,找到胆总管下端开口,行ERCP成功后改用常规电刀切开或乳头气囊扩张,再行网篮取石、置管引流或乳头活检等.结果:51例PST后,行ERCP成功44例(86.3%),未成功7例 (13.7%);其中16例乳头嵌顿性结石全部排出;13例狭窄性乳头炎伴胆总管结石,10例取石成功;12例单纯性乳头良性狭窄,10例狭窄治疗成功;10例壶腹部恶性肿瘤,8例内镜诊治成功.出现并发症6例(11.8%),乳头出血3例、胆管炎1例、水肿性胰腺炎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缓解.结论:乳头结石嵌顿、壶腹部良恶性狭窄,在常规内镜乳头插管困难时,采用PS T技术,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内镜诊断和诊疗,是常规ERCP和EST的重要补充手段.
作者:何国杰;姚礼庆;高卫东;周平红;徐美东;钟芸诗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对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困难气管插管的临床价值及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33例困难气管插管病人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气管插管,其中24例清醒表麻,9例麻醉诱导后.结果:24例清醒表麻病人顺利完成气管插管,麻醉病人中3例顺利插管,6例困难插管.结论: 麻醉病人应做好困难气道的预测,纤支镜插管成功率高、费时少、损伤小,对估计插管困难者应做为首选而不是后手段,充分的表面麻醉是插管成功的前提.
作者:关健强;马武华;罗刚健;陈秉学;沈宁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灌洗液(BLF)鳞状细胞癌抗体(SCC)、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糖抗原50(CA50)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SCC、CEA、CYFRA21-1、NSE、CA50测定采用放射免疫(ELISA)方法,标本取自48例肺癌病人和35例非肺癌病人的支气管灌洗液.结果:肺癌患者BLF中测定SCC、 CEA、CYRA21-1、NSE的阳性率分别为95.8%、56.3%、83.3%、64.6%,肺癌组S CC、CEA、 CYFRA21-1、NSE水平明显高于非肺癌组(P<0.01).两组间CA50则无明显差导(P>0.05).结论:BLF中SCC、CEA、CYFRA21-1、NSE检测对肺癌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邬勇坚;于宪;陈飞鹏;田利奇;曾波航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临床资料患儿,男,1(8)/(12)岁,因口中咀嚼苹果哭闹时深吸气后突然出现哭声停止、面色青紫约10min而急诊就医.查体:患儿意识丧失,面色、口唇紫绀,心跳、呼吸停止.诊断为:气管异物窒息.急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常规进镜入气管后,即从活检孔内给予纯氧高频正压通气,并辅以胸外心脏按压,约5min后,患儿面色、口唇逐渐红润,心跳、呼吸恢复,脉搏规整,待生命体征平稳后,再继续进镜观察,见左主支气管开口被约1.0cm×1.0cm×0.8cm异物阻塞,右主支气管开口可见约0.8cm×0.6cm×0.6cm异物不完全阻塞,仅留少量腔隙,异物用活检钳轻夹即碎,确认为苹果,后改为将支气管镜前端紧抵异物,同时持续负压吸引使异物吸附于镜头前端,继续负压持续吸引并缓慢退镜,异物随镜取出,反复3次将气管内异物取净,术后患儿意识清醒,呼吸、心跳等生命体征平稳,面色、口唇红润,言语、行动恢复正常.
作者:崔彦芝;韩亚光;刘妍 刊期: 2002年第09期
我科自1998年3月~2000年12月以来应用鼻内窥镜及电脑微波射频耳鼻咽喉多功能治疗仪, 在影像监视下,共对门诊及住院的108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止血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冬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急诊内镜治疗的方法.方法:3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接受急诊经内镜逆行胆道造影和乳头括约肌切开并取石,35例治疗成功.结果:24例轻型胰腺炎经内镜治疗后均得到治愈,11例重症胰腺炎中8例缓解,2例因胰腺脓肿接受开腹手术 ,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等优点 ,是胆源性胰腺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高卫东;姚礼庆;何国杰;周平红;徐美东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支镜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患者镜下特征和影响病原学、病理检查阳性结果的因素.结果:镜下病变表现多种多样,黏膜溃疡糜烂多见为43.9%(18/41),刷检后支气管冲洗液沉渣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较高为65.8%( 27/41).结论:纤支镜检查及改进取材方法对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一平;叶又蓁;张春莲;施伍凤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体位改变对正常成人上呼吸道形态的影响.方法:无呼吸睡眠病史的正常成年人 30人,均为男性.以纤维内窥镜观察平静呼吸状态下30°屈颈平卧位、平卧位和侧卧位时上呼吸道各平面形态的变化并照相,利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各情况下上呼吸道各平面的横截面积、前后径、左右径,比较不同卧位下的差别.结果:软腭后区上呼吸道横截面积和前后径的测量值在3种卧位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软腭后区左右径、舌后区横截面积、左右径和前后径在3种卧位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体位的改变对软腭后区上呼吸道形态的影响是特定体位时OSAS加重的基础.
作者:李树华;石洪金;董卫东;王桂茹;余建辉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和探讨腹腔镜下采用中号钛夹对增粗胆囊管的妥善结扎方法.方法:将胆囊管增粗(直径≥0.8cm)者131例分为A组82例,采用中号钛夹多次夹闭切开法;B组49例,采用腹腔内丝线结扎加中号钛夹夹闭法.结果:A组术后发生胆囊管胆汁漏2例(2/82,2.44%),平均每例闭合切断胆囊管所用钛夹6枚(4枚~8枚).B组术后无胆囊管胆汁漏发生者,平均每例闭合切断胆囊管所用钛夹3枚(2~4枚).结论:B组方法实为一种安全经济的腹腔镜下增粗胆囊管的结扎方法,值得采用.
作者:许红兵;邹一平;李为民;杜国盛;李虎城;郑方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内镜在慢性胃扭转诊治中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分析19 90年1月~2001年1月12例慢性胃扭转患者行胃镜诊治资料.结果:12例慢性胃扭转患者内镜下复位成功11例,1例复位后复发(8h)转外科行胃大部切除术.复位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结论:内镜下诊治慢性胃扭转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宗立;张文臣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如何把握中转时期.方法:分析总结我院61例LC中转开腹的原因及其手术效果.结果:主动中转开腹(因解剖不清,尚未发生并发症时即中转开腹)病例术后痛苦小、恢复快、无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短,术后,平均住院日为9.23d;被动中转开腹(发生胆道损伤、大出血等并发症后中转开腹)病例术后痛苦增加、恢复慢,有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延长,术后平均住院日为16.61d.结论:适时中转开腹 ,将是保证病人安全和手术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姚凯;黄飞舟;聂晚频;朱晒红;刘浔阳 刊期: 2002年第09期
目的:对部分疑有主支气管断裂的胸外伤患者通过纤支镜检查作出明确诊断,以指导外科手术.对外伤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效果不佳者经纤支镜检查找出原因, 以利进一步治疗.对因胸外伤导致咳嗽不力,气道分泌物潴留致肺不张者,经纤支镜反复冲洗吸引法祛除分泌物,解除气道阻塞.方法:同常规纤支镜检查.结果:3例怀疑主支气管断裂者,1例排除,2例确诊.3例外伤性气胸经胸腔闭式引流效果不佳者均明确原因,其中2 例为气道分泌物堵塞者,经纤支镜吸引冲洗后气胸治愈.2例气道分泌物堵塞致肺不张者, 经纤支镜吸引冲洗后肺复张.结论:部分胸外伤特别是怀疑气道有病变者,使用纤支镜很有价值.
作者:徐跃 刊期: 2002年第09期
1 病例资料陶某,女,60岁,饮水后呛咳、间断发热、胸痛、咳痰10余年,每次发病时医生均按肺部感染予以抗炎治疗,症状可控制.2001年3月21日患者因发热、胸痛、上腹胀痛、饮水呛咳加重入我院就诊.
作者:刘程远;彭菊荣;张红玲;戢良栋 刊期: 2002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