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肠道血管瘤16例临床分析

彭卫;钟英强;陈其奎;王连源;陈为宪

关键词:肠道血管瘤, 肠出血, 病理, 内镜血管造影, 诊断程序
摘要:目的:探讨肠道血管瘤临床、内镜、选择性肠系膜动脉造影及病理等的特点和临床诊断线索.方法:对16例肠道血管瘤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结果:87.5%的病例有肠道出血,主要表现为慢性反复的小量出血;病程超过一年者有62.5%.内镜下以稍隆起红斑状或广基的蓝色或紫色小肿块,表面充血、糜烂或有活动性出血,93.8%的病灶小于1cm.DSA的主要表现为造影剂浓集或外渗,并可提示多发病灶.病理特点以海绵状血管瘤为主,占56.3%,18.8%者表现为多发病灶.结论:肠道血管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内镜及选择性肠系膜血管造影检查有助于确诊.可疑病例必须密切随访,严重者应手术探查,术前重点是确定病灶的多少和范围.为避免误诊、漏诊,应遵循一定的临床诊断程序.
中国内镜杂志相关文献
  • 胆道镜经皮下空肠盲袢在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附16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下空肠盲袢用胆道镜取石.方法:分析近5年来经皮下空肠盲袢取石的16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结果:全部病例临床症状改善,14例患者肝内结石取净,2例由于结石过大未取出.结论:胆道镜经皮下空肠盲袢取石疗效肯定.

    作者:徐阿曼;孟翔凌;高山城;孙杨忠;高天贶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雾化吸入利多卡因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简便雾化器加入2%利多卡因10ml雾化吸入局麻,与喉头喷雾器加入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3次,之后经环甲膜穿刺缓慢气管内注入2%利多卡因4~5ml的局麻方法进行临床观察和比较.结果:雾化吸入组麻醉时间为8~10nin,麻醉效果优良,优良例数为26,可和差例数为4,经环甲膜穿刺组麻醉时间为5~10min,麻醉效果优良例数19,可和差例数为11,经χ2检验,P<0.05,有显著差异.而且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患者易于接受,能减小操作对患者血压、心率、氧分压及心电的影响.结论:对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术前采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麻醉,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副作用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谭明旗;刘宏博;李晶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纤维胆道镜在肝内外胆管结石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胆道镜对肝内外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近期132例胆道镜检查、治疗病人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术中、术后胆道镜取石,取尽结石126例,残余6例,残石率4.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纤维胆道镜是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的理想途径,绝大多数病人可得以治愈.

    作者:时吉庆;罗伟;刘长安;李生伟;吴传新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游离体21例体会

    目的:介绍应用关节镜技术摘除膝关节内游离体的方法和操作体会.方法:连硬膜外麻醉下经膝前内、外侧入路置入镜头检查和器械操作,遵循一定程序进行关节镜检查以全面评估关节内部结构和避免遗漏游离体.镜下摘除游离体要全面查体、反复阅片,了解游离体的病因、性质、数目、大小、形态及位置,可运用膝关节屈伸活动和旋转角度的调整和进出水的控制,以利于捕捉游离体.必要时C型臂X光机透视判断游离体的位移情况,减少盲日性探查.结果:例随访6个月~28个月,平均18个月.16例关节疼痛消失;3例重度骨关节炎较术前疼痛明显减轻;2例大骨节病患者疗效不满意.所有患者未再发生关节交锁现象.结论:关节镜技术使检查和治疗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对于X线片不显示的游离体,甚至CT或MRI难以确认的游离体,皆可准确诊断并予摘除.关节镜手术具有对关节结构干扰小、组织创伤及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

    作者:李晓声;周江南;雷光华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电视腹腔镜肝脓肿置管引流术3例报告

    2000年12月~2002年3月,我们为3例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实施了电视腹腔镜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结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郭献庭;徐增辉;高延军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咯血原因分析--附100例纤支镜检查

    目的:为了探讨咯血的原因和纤支镜检查在咯血病人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100例病人,在咯血期间或在咯血停止4~24h内进行检查,经肉眼观察、活组织检查、刷片和实验室的各项检查以及CT选择性检查.结果:发现咯血的原因为:炎症60例,占60%,居首位,其次为支气管扩张12例,占12%,依次为无异常发现12例,肺癌8例、结核5例、其他3例(息肉、憩室、异物各1例).总阳性率为88%.无并发症发生.结论:纤支镜检查对咯血原因不明是可选的一种检查手段,且安全.对咯血的诊断和治疗是有益的.

    作者:孙洁民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老年重症胰腺炎经腹腔镜腹腔置管灌洗引流治疗体会

    目的:探索老年重症胰腺炎(OSAP)微创外科治疗的可能性,时机方法和疗效.方法:运用微创外科腹腔镜技术对21例OSAP患者实施腹腔镜灌洗引流治疗,其中胆源性15例,胰源性6例.结果:本组灌洗时间短7d,长11d,停止灌洗后逐日拔除引流管,通过上述治疗,半年后随访无并发症发生;OSAP经腹腔镜灌洗治疗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安全,快捷,有效.21例病人18例治愈,3例死于术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OS-AP经腹腔镜灌洗引流如掌握好适应症,在熟练掌握腹腔镜操作技能的前提下OSAP腹腔镜手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郑兴学;魏洪斌;王延明;张忠明;李永忠;刘玉豪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贲门失弛缓症的内镜下治疗

    目的:比较贲门失弛缓症的几种内镜下治疗方法.方法:使用Olympus GIF130电子胃镜、CRE球囊扩张器、A型肉毒碱、1%乙氧硬化醇,将21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行球囊扩张术、肉毒碱注射治疗及硬化剂注射.结果:硬化剂注射组每例平均注射2.67次,疗效明显差于球囊扩张组及肉毒碱注射组;但患者难以忍受球囊扩张所引起的剧烈疼痛,且危险性大.结论:LES内注射A型肉毒碱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小,安全可靠,不良反应极少;治疗费用低,且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郭世斌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支撑喉镜纤维喉镜治疗气管狭窄

    自1992年以来,我科采用支撑喉镜、纤维喉镜、电视摄像监视系统、T型硅胶管支撑治疗喉气管狭窄,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为下:

    作者:吴树浓;谢永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一种新的腹腔镜下打结方法

    腹腔镜下打结不象传统开腹手术那样便捷,初学者常感困难.我们将腹腔镜腔内外打结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发明了一种新的腹腔镜下打结方法,操作简单,打结速度快,并于2001年4月~2001年9月,使用该方法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25例,附件切除10例,阑尾切除3例,手术均成功,提高了手术速度,无术后并发症,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永红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腔镜下甲状腺部分切除术的配合体会

    腔镜下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能把手术切口微小化并隐藏起来,达到治疗、美观,微创的效果.由于颈部器官解剖复杂,血管、神经丰富,手术气腹空间小,操作难度大,要求操作者要有熟练的镜下操作技巧及相关的良好配合.

    作者:熊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胆汁返流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胆汁返流性胃炎(BRG)的内镜诊断方法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46例具有返流症状的患者进行病史调查、内镜及组织学检查.结果:BRG内镜下多为全胃炎(58.8%),伴返流性食管炎(64.7%),消化性溃疡(47.1%)及有幽门变形及开闭失调(36.8%)者均较非BRG增多(P<0.05),内镜与组织学检查的诊断符合率为69.9%,在两者诊断不一致的患者中,部分属假性返流,部分为药物及酒精性胃炎.结论:内镜诊断BRG,需结合与返流相关的内镜影像及组织学综合分析,并重视病史的调查.

    作者:陈维顺;张选均;钟燎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附60例报告)

    目的:探讨小儿腹股沟斜疝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的应用价值.方法:自1997年月1月~2000年12月采用腹腔镜下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环关闭术60例,男性52例,女性8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6岁.右侧48例,左侧12例,双侧6例.结果:全部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5~30min,平均20min.住院2~3d出院.术后随访1~5年,复发1例,复发率1.5%.结论:小儿腹腔镜下疝环关闭术是一种安全的手术.它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白剑;廖富强;陈矢明;张志刚;李志贵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行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的病人,并与同期所做开腹胆囊切除术376例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88例进行比较,了解三种术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158例行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的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1~5年,结石复发28例(17.72%),无症状复发23例,有症状复发5例,术后1、3、5年的分期复发率分别为1.9%(3/158)、12.26%(13/106)、17.91%(12/67).结果显示,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行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结论:微创胆囊切开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有效.不应因过分强调结石复发而影响保胆手术的开展.

    作者:荣万水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异丙酚用于冠心病人胃镜检查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异丙酚静脉麻醉在胃镜检查中对冠心病人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内科确诊需行胃镜检查术的36例门诊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三组(n=12),分别静脉注射异丙酚Ⅰ组1mg/kg,Ⅱ组1.5mg/kg,Ⅲ组2mg/kg.观察评定麻醉效果,不良反应,记录用药前后及病人清醒后SBP、DBP、HR、SpO2和ECG变化.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Ⅰ组91.4%;Ⅱ、Ⅲ组均为100%,明显优于Ⅰ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明显多于Ⅱ、Ⅲ组(P<0.05).三组用药后与用药前相比,BP、SpO2均见下降(P<0.05或0.01).Ⅱ组较Ⅰ组用药后下降明显(P<0.05),Ⅲ组与Ⅰ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ECG显示:Ⅰ、Ⅱ组与术前比较未见明显变化,Ⅲ组有3例S-T段下移>0.05mv,2例出现室性早搏.病人清醒后离院时间Ⅲ组明显长于前两组(P<0.05).结论:异丙酚对冠心病人胃镜检查术也是非常适用的.对心肺功能的影响与剂量、注射速度有关.剂量应控制在1.5mg/kg为宜.

    作者:尹玉卿;李胜德;桑清文;刘焕成;张立功;关善辉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上消化道恶性肿瘤2OOO例

    我院自1985~2000年共对26504例患者行内镜检查,检出各部位恶性肿瘤共2000例,均经活检或手术后大体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亚光;刘妍;崔彦芝;薛应才;张伟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染色膀胱镜检查临床应用体会(附125例报告)

    目的:为了解肾脏功能和提高输尿管尿管插入成功率.方法:125例采用靛胭脂染色膀胱镜检查.结果:全部病例输尿管导管插放成功,认为染色膀胱镜简便易行,可提高插管成功率.结论:有助于了解分侧肾功能.

    作者:亓宝明;刘仰东;谢松铭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微型超声探头在食管、胃疾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微型超声探头(USP)在食管、胃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食管、胃疾病行USP检查并分析其特点.结果:经USP检查后确诊食管癌2例,食管平滑肌瘤3例,食管息肉2例,食管血管瘤1例,胃底静脉曲张4例,胃癌3例,胃息肉4例,胃平滑肌瘤4例,胃平滑肌肉瘤1例,胃壁外压迫4例.结论:USP检查能较好获得消化道管壁各层次的组织学影像特征,正确反映黏膜下肿瘤部位、大小、起源、深度及性质,判断癌肿侵犯深度,鉴别食管、胃疾病的良恶性,判断胃底静脉曲张栓塞术后的疗效.

    作者:黄留业;周福润;刘运祥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内镜下HLE注射治疗Dieulafoy病

    目的:介绍并探讨内镜下HLE治疗Dieulafoy病的方法,总结、分析该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内镜下注射高渗盐水+利多卡因+肾上腺素(HLE)治疗Dieulafoy病.结果:我院消化科自1997年3月~2001年10月对107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内镜下HLE注射治疗,其中Dieulafoy病18例,占16.82%,达到了满意的止血效果.结论:内镜下HLE注射是治疗Deulafoy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建平;沈云志;蒋伟;茹佩英 刊期: 2002年第12期

  • 主动中转开腹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主动中转开腹对减少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25例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例中转开腹的原因.结果:412例在腹腔镜下完成,中转开腹13例,中转开腹率3.1%.其中止血困难5例,未预计的卵巢恶性肿瘤3例,输尿管、膀胱损伤2例,盆腔严重粘连2例,腹膜代阴道失败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遇到止血困难;未预计的恶性肿瘤;泌尿道损伤;盆腔严重粘连;实施新手术失败等超出术者处理能力时应适时主动中转开腹.

    作者:王春平;房木强;黄志欣;秦成路;罗光楠 刊期: 2002年第12期

中国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