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蕴华
肝硬化病人消化功能明显减退,应积极注意饮食调理.总体饮食原则是:以米、面等软食为主,辅以优质蛋白和高维生素食物,并做到低盐、低脂肪,杜绝粗糙和坚硬食物.遵循这一原则,如果每天膳食中包含下面的四个“一”,则能在营养吸收上事半功倍.
作者:汪明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用高锰酸钾溶液温洗患处,然后取七厘散3克与京万红痔疮膏5克混匀,涂于肛门痔患处,每晚涂药1次,可连用2~4周.七厘散为活血化淤类的中成药,方用红花、血竭活血祛淤;乳香、没药祛淤行气,消肿止痛;麝香、冰片通经络、行气活血、散淤止痛;当归调血;朱砂镇心安神;儿茶清热止血,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淤、消肿止痛的功效.
作者:韩德承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接上期)第九章高血糖的药物治疗一、口服降糖药物高血糖的药物治疗多基于纠正导致人类血糖升高的两个主要病理生理改变——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受损.在饮食和运动不能使血糖控制达标时,应及时采用包括口服药治疗在内的药物治疗.口服降糖药包括以下几种.1.二甲双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双胍类药物主要是盐酸二甲双胍.双胍类药物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和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低血糖.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和药物联合中的基本用药.
作者: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贫血是指全身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总量减少,导致血液带氧功能不足,轻者表现出面色苍白、头晕乏力,重者甚至出现休克及脏器功能衰竭.贫血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病理现象,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老年人多患有多种慢性病,容易影响造血组织,导致慢性病性贫血发生,故需要格外重视.
作者:于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纳豆是大豆经枯草杆菌发酵制成的食品,它不仅营养丰富,并且具有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纳豆原产于中国,唐代由高僧鉴真东渡时传入日本.纳豆是既有营养又具功能性的食品纳豆的原料大豆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纳豆是在蒸煮过的大豆上接种纳豆菌,这些纳豆菌含有丰富的能促进化学反应的酶,可将大豆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有效成分进行分解,极大提高了纳豆蛋白质的吸收效率.大豆蛋白质吸收率仅达60%左右,而纳豆的蛋白质吸收率则在80%以上.1009纳豆中的蛋白质含量为109左右,相当于3个鸡蛋、809牛肉或者1209猪肉的含量.尽管纳豆中的蛋白质含量很高,但胆固醇的含量却为零,这一点与其他高蛋白食物不同.
作者:高冈晋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一个人能否调控好自己的情绪,能否保持心理平衡,与其个人的思想、修养、人生观、价值观等有很大的关系.负性的情绪往往是一些不愉快的情境和人际交往所引发的正常反应,承认这些不愉快的体验,同时认识到不良情绪对身体的危害,主动去调节它,就能够到达并维持心理平衡的状态.
作者:姜德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坚果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尤其含有植物化学物质,具有抗氧化作用,平时适当吃些坚果对预防和治疗慢性病有积极的作用.1.核桃:富含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能健脑、增强记忆力及延缓衰老.经常食用有滋润肌肤、防止头发过早变白和脱落的功能.同时,核桃作为中成药的重要辅料,有顺气补血、止咳化痰、润肺补肾等功效.
作者:邹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据统计,我国大部分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疾病,其中,牙齿不齐、牙周疾病和牙齿缺失等比较普遍.今年9月20日,是第26个全国爱牙日,今年爱牙日的主题是“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倡导牙齿对健康的重要性.为此,著名口腔健康专家就口腔健康问题向民众提出倡议,让健康的生活,从每一天爱牙开始.
作者:潘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胃下垂就是胃的位置出现了异常下垂,即站立时,胃体已经下降到脐孔水平以下了,甚至会坠入盆腔.身体瘦弱者,尤其需要及早发现和治疗这一病症.一、胃下垂的发病原因胃下垂通常是指站立时胃的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弧线低点降到髂嵴连线以下.主要是由于腹内压降低、腹肌松弛,或者膈肌活动力降低,支撑内脏器官的韧带如胃膈韧带、胃肝韧带、胃脾韧带、胃结肠韧带力量不足、过于松弛所导致.
作者:马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肺气的盛衰关系到寿命的长短,而秋季是养肺的大好季节.中老年人秋季养生应注意多运用食疗补肺脏、养肺气.在选择药膳的时候,要注意分辨药膳的平补、清补、温补特点,根据自己的体质选用,其中平补普遍适用.1.冰糖洋参蜜
作者:曹利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中老年和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脑力劳动者过去比较少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常常在电脑前一工作就是半天,这样会对腰椎造成很大的损伤.因此,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重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作者:易善永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立秋后,很多人经常感冒咳嗽,并且会出现皮肤干涩、鼻燥、咽痛等现象,这是因为秋季气候逐渐干燥,肺脏变得脆弱,皮肤黏膜水分蒸发加速造成的.中医强调,肺喜润而恶燥.秋季气候干燥,容易损伤肺,因此,这一季节尤其要注意对肺的保养.要顺应自然和时令的变化,秋季养生重点是养阴和养肺.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从内在的情绪变化,到外在的饮食、作息、工作等,健康面临的威胁越来越多.加班、熬夜将生物钟弄得乱七八糟,生活压力让我们活得越来越压抑,不时放纵味蕾又让垃圾食品不断透支健康.《黄帝内经》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要想管好自己的健康,成为自我保健专家,防患于未然,就应先拥有以下4样东西.
作者:曾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你是否感觉脑子不那么好使了?打开冰箱门却忘了要拿什么东西?考虑好的事情必须记在笔记本上,否则转身就忘?学会以下十招并持之以恒,你的大脑将长葆青春,活力不衰.1.“健脑餐”天天吃脑营养学家根据大脑的营养需求设计了“健脑餐”:①营养素齐全,脂肪、蛋白质、钙、维生素等一样也不能少.牛奶、鱼、豆类、柑橘和菠菜,被日本学者称为五大健脑食品.②用升糖指数低的食物作为大脑能源的提供者,如糙米、标准面粉、豆类、蔬果等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③少吃多餐.大脑对能量的需要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少吃多餐比三餐制更有利于提升大脑活力.
作者:兰晓雁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我今年75岁,是一名退休教师,曾患过肝炎、肺炎、神经衰弱症、坐骨神经痛,腰椎骨还动过大手术.但我现在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常步行几千米不觉得累,上下楼梯多次不气喘吁吁,打乒乓球和羽毛球的劲儿不亚于年轻小伙子,健康状况大大超过退休前,并彻底告别了过去的病痛.
作者:朱学贵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我由于年龄增大,皮肤变得干燥、粗糙,一到冬天和干燥寒冷的季节,足跟就开始皲裂、出血,一挨地就疼,造成行走十分困难.我曾经采用过贴胶布、包保鲜膜、涂油脂等方法,均不奏效.今年7月份,我从《健康指南》上看到有防足裂袜,就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从杂志社邮购了一双.谁知穿上以后还真管用.我每天仅睡觉时穿它,几天后脚上的硬皮就脱落了,裂口也长平了,足跟光滑细腻,走起路来再也不疼了.多年的病根终于去掉了,我打心眼里感谢《健康指南》为我们老年人健康送来了福音.
作者:徐文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临床上有75%的疗效是通过药物治疗来实现的.但是,药物是把双刃剑.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近年来,我国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患者达250万,而且还有继续上升的趋势,药害触目惊心!特此列出了部分容易忽视的禁忌,提醒大家注意!
作者:李广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秋季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体也在随着气候进行调节,由活跃、发散阶段逐渐转向沉静、积蓄阶段.夏季人们大多消耗多、吸收少,秋季正是补充营养的好时节.秋天气候的主要特点就是空气十分干燥.气候对人体的呼吸、消化等多个系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容易让人出现口唇干裂、咽干舌燥、皮肤粗糙、鼻子出血、大便难解等症状.此外,从夏日的高温突然转为秋雨之后的寒凉,冷空气容易使得血管收缩,让很多人难以适应,进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以及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因此,秋天饮食调整的重点主要就是在滋阴防燥的基础上为逐渐转冷的气候做好准备.
作者:顾中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便秘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症状.我国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已达15%~20%.偶尔的便秘是肠道发出的警讯,长期便秘可能就是生命的杀手.一 、什么是便秘1.便秘的定义
作者:蓝宇;张灵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手足皲裂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手足部位的皮肤裂口,医学上称为皲裂.好发于指尖、指关节、手掌、足跟、足缘外侧等部位,常常继发于某些手足部位皮肤病的基础上,如真菌感染、湿疹、皮炎、鱼鳞病、掌跖角化病、银屑病等.因为这些疾病造成病变部位皮肤组织肿胀,弹性降低,再加上活动的牵拉或者因为角化增厚的角质层水分蒸发而收缩,致使皮肤断裂,形成皲裂,裂口多与皮纹一致.皲裂也与这些部位角质层较厚,没有皮脂腺分泌皮脂滋润和保护皮肤有关.虽然仅有汗腺,冬天寒冷却不易出汗,由于没有汗水湿润皮肤,皮肤干燥,失去弹性,强烈活动、牵拉就容易发生皮肤皲裂.所以冬季多于夏季,寒冷干燥地区多于温暖潮湿地区.多见于中老年人,以及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农民.在诊断皲裂时,首先要做真菌及细菌检查,除外手足癣及细菌感染,因这两种病在皲裂中发生率较高.
作者:胡邵清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