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嗓系列胶囊临床应用体会总结

柯希振

关键词:嗓音病, 金嗓灵系列胶囊, 联合用药
摘要:目的:总结金嗓灵系列中成药胶囊在临床应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临床观察1946例患者应用.结果:金嗓散结胶囊应用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后,总得有效率87.4%.金嗓利咽胶囊应用于咽部不适、眼部异物感等症状,总有效率为91.3%.金嗓开音胶囊应用于急性咽、喉炎,总有效率为95.1%.金嗓清音胶囊应用于慢性咽、喉炎,总有效率为89.7%.结论:金嗓灵系列产品针对多种主要咽喉症状均能在不同服药周期内起到良好效果,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或消失.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大连市305例6~24月婴幼儿铁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大连6~24月婴幼儿的铁营养状况.方法:2007年儿保门诊就诊6~24月的体检儿童305名,进行末梢血血常规检测.结果:IDA总检出率27.87%,铁缺乏症总检出率40.66%.无性别差异.6~12月婴儿IDA60.0%(48/80),IDE 12.50%(10/80),铁缺乏症72.50%(58/80).12~24月IDA 16.44%(37/225),IDE检出率12.89%(29/225),铁缺乏症合计29.33%.6~12月婴儿铁营养状况与1岁以上儿童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6~12月婴儿铁营养严重不足,需高度重视.

    作者:孙秋艳;赵婵娟;于国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细辛脑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常规抗感染、解痉平喘、止咳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细辛脑静脉治疗.结果:治疗组喘憋、气促、肺部体征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68.4%,而且病程明显缩短(P<0.01).结论:细辛脑静脉给药佐治毛细支气管炎疗效显著.

    作者:何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乳腺导管瘘40例外科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瘘管治疗乳腺导管瘘的效果.方法:2002年1月~2008年1月,我院对40例乳腺导管瘘进行手术治疗.瘘管连同周围部分腺体切除35例,3例行瘘管所在象限腺体切除,2例行半乳切除.34例一期缝合,6例敞开换药.结果:40例随访3个月~6年,平均3年,一期缝合的34例中有5例复发,经敞开换药后治愈,余35例均一次性治愈.结论:瘘管切除术是治疗乳腺导管瘘的基本手术原则.在减少复发的前提下,为保持乳房外形的美观及缩短住院时间,尽量予以一期缝合.

    作者:李戎;谢莎;王先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2007年~2008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我院近两年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区别,以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收集我院近两年628例ADR监测报告,利用电子表格进行筛选、统计和比较,对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级别、患者年龄、发生部位等进行分析.结果:近两年引起ADR多的仍是抗生素类,且呈上升趋势,其中注射剂的比例大幅提高;严重的、新的ADR的比例呈上升趋势;患者年龄分布趋于30至39岁,且老年患者仍然占有很高比例;ADR发生的部位仍以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常见.结论: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合理用药,尤其对抗生素及注射用药应予高度重视,对新的、严重的ADR应及时上报,把药品不良反应降到低.

    作者:罗意文;李成;曾繁涛;刘新宇;陈旎旎;王蔓琳;徐玉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护理

    目的:探讨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方法:对58例作颢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结果:56例患者效果明显,视力得到了提高:2例患者视力提高不明显;58例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强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视神经病变患者的护理可确保疗效,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朝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早期教育对婴儿体格和智能发育的影响

    目的:了解早期教育对婴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随即抽取126名健康检查的42天婴儿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早教组按计划实施早期教育.两组婴儿都接受常规儿童保健,并于42天3、6、9、12月体格发育检查:6月、12月进行智能测试.结果:早教组的发育商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格发育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教育对婴儿的行为、智能发育、体格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耐药红霉素肺炎支原体肺炎12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现状,提高对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对2008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儿科病房确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的80例患儿,从其咽部获取标本,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筛选耐药株,对12例确诊为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0例标本中分离肺炎支原体阳性株14例,耐药株12例,耐药率占86%,发病率多为学龄儿童,6~14岁占84%.结论:临床应高度警惕耐药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存在,避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肖超跃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134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的方法和适当的手术时机.方法:对134例婴幼儿行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例先天性心脏病人均采取外科手术治疗,对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134例手术病例,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80例,全部Ⅰ期根治,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54例,行Ⅰ期根治或分期手术.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7例,肺部感染6例.低心输出量5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1例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为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131例痊愈出院.围手术期死亡1例,远期死亡2例,术后效果欠佳2例.全组手术死亡率2.2%,死亡病儿多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或合并症有肺动脉高压,主要死因为低心输出量综合征和肺部并发症.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中,肺动脉高压病人,年龄较大者,术后恢复差,并发症多.所以早期治疗,选择好手术时机,掌握好适应证,才能提高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成功率.

    作者:刘云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加替沙星浓度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血浆中加替沙星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噻克硝唑为内标,色谱柱为Polaris C18-A柱(150*4.6mm),流动相为乙腈:0.05M的枸缘酸溶液(22:78),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为295nm.结果:加替沙星血清浓度在0.015~6.48μg·ml-1范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低定量限为0.015μg·ml-1,方法回收率为99.1%~101.0%,日内、日间RSD均<7%.结论:本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加替沙星血药浓度监测及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黄向东;戴智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室心理护理的体会

    进入手术室的病人除了承受病痛刺激外,还要经历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如紧张、焦虑、恐惧不安、抑郁、悲观失望等.手术室护士若能给予病人恰当的心理护理,对实施手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卫生宣教、术中积极配合、术后随访的护理措施,会使病人解除思想顾虑,对手术的成功和术后护理极为有益.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过程中,通过护理人员的语言、行为、态度、表情和姿势等,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之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和康复.

    作者:彭建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我院2007年临床应用抗高血压药物分析

    目的:评价抗高血压药应用现状.方法:对2007年我院住院患者使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使用频度高的是钙拮抗剂,单个使用频度高的是卡托普利.结论:抗高血压药的不良反应轻微且短暂,有望成为今后高血压的主要治疗药物.

    作者:董秀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50例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50例患者均为CT或磁共振检查证实为脑梗塞.有轻度语言不清或肢体活动不灵等症状,均为住院病例.采用随机分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18例.其中:男性43例,女性7例,年龄小者39岁,大者78岁,平均年龄61岁.伴高血压者21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邹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膜部室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方法,评价国产封堵器治疗膜部室间隔缺损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2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膜部室间隔缺损病例经国产膜部室间隔封堵器行封堵介入治疗,术前所有病例经胸超声心动图初筛选,左室造影终筛选确定.男性13例,女性9例,年龄18~36岁,平均30岁,术中所有病例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随访3个月~1年,胸超声心动图、X线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2例封堵手术成功,即刻手术成功率100%,无残余分流,无主动脉瓣反流、房室瓣反流,未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术后患者胸闷、心悸症状消失,心电图随访无房室传导阻滞也无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封堵伞位置良好.结论:国产封堵器封堵介入治疗成人膜部室间隔缺损是有效、安全的.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浅谈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发展

    目的:了解我国药品市场中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方法:通过文献查阅及对郑州地区药品市场的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我国药品零售连锁企业在质量、管理、服务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只有制订配套规范的管理措施,药品连锁业才能健康、有序发展.

    作者:易成文;邵建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81例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探讨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选取8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下病变部位和特点以及活检组织病理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85.19%)、腹痛(71.60%)、黏液脓血便(62.96%);病变分布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40.74%)、直肠(28.40%)及左半结肠(24.69%):镜下表现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改变者72例(88.9%);活检病理结果: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有58例(71.6%).结论: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结肠镜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作者:葛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进展期胃癌腹主动脉周围淋巴微转移(16组)廓清术的意义与适应证

    我国胃癌死亡率居恶性肿瘤之首,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根治术后仍有部分复发和死亡的病例,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之一.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断完善是目前胃癌现代外科治疗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对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范围意见不一,尤其是对进展期胃癌淋巴结清扫范围的分歧更大,对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更无统一意见,故本文就有关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张志强;王腾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B超在子宫肌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B超诊断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用经腹部常规扫描方法检查子宫肌瘤96例,了解病灶大小、形态及回声特征.结果:子宫肌瘤组108例,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者96例,诊断符合率为88.9%.结论:B超是诊断子宫肌瘤的首选方法.

    作者:吴志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33例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报告

    目的:探讨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肝内胆管结石手术后残余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残余结石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4/33(72.7%)例经T管窦道胆道镜取尽结石,3/33例经EST取尽结石,总的取尽结石成功率为81.8%.6/33例(18.2%)无法取尽结石,2/33例经再次胆道手术治愈.结论:应该重视术后残余结石合理治疗,经T管窦道取石及EST是治疗残余结石的重要方法,并非所有的患者需要再次手术治疗.

    作者:邓勇;何劲松;姚彬;周泽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的应用

    心理护理已经成为整体护理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的部分,病人在患病期间不仅要从整体上对症治疗,同时更要注重其在心理精神方面的改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是临床眼科的一种常见病,眼痛剧烈伴同侧偏头痛,视力急剧下降,使患者身心受到极大痛苦,现通过对9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观察及其心理护理的应用,使患者消除焦虑,心情舒畅,坚定信心,配合治疗,达到疾病治疗的效果,充分体现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作者:李岱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回顾总结23例胸腰椎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认为只要全面了解病情,分析潜在并发症,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的康复.

    作者:黄云英;黎柱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