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拉西地平联用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60例疗效观察

江云东;白雪;杨思进

关键词:高血压, 拉西地平, 比索洛尔聋
摘要:拉西地平(lacidipine)作为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对血管的舒张具有高选择性,与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广泛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笔者旨在采取拉西地平合并比索洛尔进行降压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副作,并与单一使用大剂量拉西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病例进行对照比较观察.现将疗效观察报道如下.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体位改变对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中体位改变对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对57例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进行监测,分别记录麻醉前、俯卧位后10 min、30 min、1 h、以及术毕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57例病人在俯卧位后10 min、30 min,血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都有较明显的变化.结论: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维持患者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的平稳,能减少并发症,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徐荣铭;蒋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卡孕栓在人工流产中的应用体会

    我院妇产科门诊于2009年10月份开始对60例要求人工流产的患者应用小剂量卡孕栓术前扩张宫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县介绍如下.

    作者:努尔孜娅·纱布尔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114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5月-2008年11月子宫肌瘤围绝经期患者114例,于月经第1天开始口服用米非司酮,每日10 mg,睡前服用,连续6月.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测量子宫及肌瘤的三维经线,计算子宫及肌瘤体积.每月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停药后随访6个月.结果:99例患者有效,有效率86.8%,患者治疗3个月,子宫及大肌瘤体积都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1):治疗6个月,子宫及大肌瘤体积继续缩小,缩小幅度明显减小.患者治疗3个月35例(30.7%)患者出现抗糖皮质激素症状,用药6个月这些症状持续存在,但无明显加重现象.停药后12例患者肌瘤继续缩小,87患者子宫及肌瘤体积与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有抗糖皮质激素症状的患者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结论:长疗程用药后子宫肌瘤明显缩小,适用于较大围绝期子宫肌瘤患者的保守治疗.但米非司酮能否更长疗程用药以及长疗程用药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尚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作者:吴伟英;谭广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大黄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黄在急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效果.方法:将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均予奥曲肽(诺华制药)0.2 mg q8 h皮下注射,维持治疗7 d,治疗组联合应用中药生大黄煎剂(含生大黄50 g)100 mL,50 mL/次,3次/d,胃管内注入后闭管2 h,观察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CRP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89.66%vs75.86%,P<0.05),治疗组腹痛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CRP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结论:奥曲肽联合生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夏炳涛;图雅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黄芪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及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50例疗效.方法:将10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3~13岁,随机分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青霉素、病毒唑、维生素C、辅酶A)30 d,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及参麦注射液治疗30 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主要症状、体征),心电图和心肌酶恢复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联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曾慧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术后早进食与伤口愈合速度关系的探讨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病原因为患软腭松弛、悬雍垂过长,从而导致患者在睡眠期间呼吸受阻甚至呼吸暂停,引起缺氧,在人群中其发病率高,我院开展了一系列有关检查、PSG监测及治疗工作,在引进了先进的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式后,使手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在OSAHS患者术后护理中,鼓励患者及早进食已成为患者伤口快速愈合的关键.本文就此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汪晓媛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LEEP治疗宫颈CIN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诊治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8年7月在我院妇科门诊接受LEEP术的98例患者(均为宫颈CIN)的相关资料,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手术前后组织病理诊断结果变化和随访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LEEP平均手术时间5~15 min,术中反应轻.术中出血量平均10.5 mL;②术前阴道镜下活检病检与LEEP术后病检结果诊断一致者62例(63.27%),级别下降者25例(25.51%),级别上升者11例(11.22%),其中2例术前为CINⅡ而术后证实为CINIⅢ,1个月后均行子宫全切术;③6个月总的治愈率为97.96%(96/98),病变持续存在率2.04%(2/98),术后1 a的复发率为2.09%(2/96).术后2a、3a无复发.结论:宫颈LEEP术对于宫颈CIN患者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需长期随访,尤其是术后前2a.

    作者:黄清红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附子中毒23例临床分析

    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发生预见性差、来势凶猛、起因复杂、死亡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直接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发展.我院是富源县唯一的二甲综合性医院,急诊科是我县及周边地区危重病急救中心,急诊量达5万人次/年,承担着本地区重大突发事件医疗急救任务,在重大突发事件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梁小坤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4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型我院近年来收治的42例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患者中,手术治疗36例,痊愈30例,好转3例,死亡3例,病死率8.33%,保守治疗6例,好转2例,死亡4例,病死率66.67%.结论:早期明确诊断,及时手术进行胆管有效减压及重视并存病的处理对降低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死亡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作者:杨文浩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与甲状腺癌远处转移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原发灶摄取和清除99mTc-MIBI的能力与其发生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80例甲状腺癌患者行99mTc-MIBI双十相甲状腺局部静态显像,利用感兴趣区技术,分别计算MIBI早期,延迟肿瘤与正常组织的放射性计数比值(T/N)及洗脱率.根据临床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远处转移组(31例)和无远处转移组(49例),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处转移组MIBI早期,延迟T/N和洗脱率分别为(2.92±0.97)%, (1.99±0.99)%和(34±5.91)%;无远处转移组分别为(1.74±0.78)%, (1.97±0.86)%和(13±4.21)%,远处转移组MIBI早期和T/N和洗脱率均高于无远处转移组(P<0.05),两组间MIBI延迟上T/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99mTc-MIBI显像早期和T、N及洗脱率与甲状腺癌的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有进一步深入研究的价值.

    作者:侯振山;张勇;申勇萌;苏桂香;李静静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联合用药对雷贝拉唑药代动力学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等对雷贝拉唑在大白兔体内药代动力学影响,为联合用药提供更为合理的依据.方法:6只大白兔先行十二指肠插管,插管处为幽门下10 cm处,导管经皮下隧道固定于背部皮下.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血,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药浓度,行药代动力学分析.每种给药方式结束后均予以1w的清洗期.给药取血时间点为0min、1min、3min、6min、10min、15min、30min、45min、1h、1.5 h,每点取血2 mL.结果:各组间药动学参数AUC(0-∞)(mg/k)h,T1/2z(h),Tmax(h),CLz(L/h/kg)及Cmax(mg/L)经统计分析处理雷贝拉唑与阿莫西林合用及雷贝拉唑与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合用时药代动力学参数与雷贝拉唑单用时无明显差异性,雷贝拉唑与克拉霉素合用及雷贝拉唑与左氧氟沙星合用时AUC(0-∞)(mg/L)h虽较单用雷贝拉唑时有所提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其他药动学参数亦无明显变化.结论:在雷贝拉唑与抗生素联合用于Hp根除治疗时抗生素对雷贝拉唑药代动力学无明显影响,表明抗生素对雷贝拉唑药效学可能无明显影响.

    作者:杨步斌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浅谈外科手术病人术前教育的重要性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中,护理人员术前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分析2007年4月-2008年4月按照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观念下的进行术前教育的病例132例,对照组选取2006年3月-2007年3月按照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进行常规术前教育的病例120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手术中的生命体征波动、术中出血、术后伤口愈合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组.结论:新医学模式下,术前教育中重视患者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术前教育,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将有益于手术的开展和术后的恢复.

    作者:李妮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护理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上,由严重而持久的心肌缺血所引起的部分心肌细胞坏死.是国际公认的急性心血管疾病,病情重,变化快,病死率高.作为冠心病的严重类型,在多数发达国家居心血管疾病死亡原因之首.我国的疾病谱已经发生变化,心血管疾病占据了死亡原因的前列,这其中AMI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且存在患者年龄趋于年轻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主要问题.做为心血管疾病中病死率高的一种急危重症,如何为病人争取及时治疗时间的重要性越来越明确.因此,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的急救过程中,护理工作应该如何及时有效,能为病人提供高效护理,就能为病人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盘美贞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关于抗生素在我院106例患者中的使用情况及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9年1月-11月部分出院患者病例106份.对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涉及6大类34个品种抗菌药物,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仍然存在给药剂量和用药时间不当的问题,需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刘玉;敖曼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粗丝线环扎与改良克式针钢丝张力带在髌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髌骨连接于股四头肌与髌腱之间,位于膝关节前方,具有增强股四头肌肌力和稳定、保护膝关节的功能,易受直接及间接暴力的损伤.临床上髌骨骨折较为常见,属于关节内骨折.

    作者:巩晋生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参芎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参芎注射液治疗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6例给抗生素、吸氧、解痉平喘等常规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滴参芎注射液治疗,连续用药10~15 d.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液流变学、血气及凝血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高于对照组(73.9%).全血低切黏度、高切黏度下降、PaO2上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FIB下降、APTT延长、PaCO2下降,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能明显改善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症状、体征、血气、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在治疗过程中能起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作者:彭琦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青壮年高血压病病人的影响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使青壮年高血压病病人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遵医服药,达到有效的控制血压.方法:将86例青壮年高血压病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干预组46例,对照组40例.结果:接受健康教育的46例病人,血压控制良好,无一并发症.对照组40例患者血压没有控制到理想水平,个别病人出现并发症.结论:健康教育使病人及家属更了解增进高血压病的知识,使病人的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达到有效控制血压的目的,减轻家庭及社会负担,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林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产程潜伏期延长识别与处理

    目的:探讨产程中潜伏期延长的处理方法及及时处理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中出现潜伏期延长者89例,并与同期105例无潜伏期延长者对照分析.结果:发现耻骨联合高度6cm是潜伏期延长的主要原因.胎儿体重3500 g,头盆评分7分等也是造成潜伏期延长的因素.结论:重视产程中潜伏期延长,并给予及时正确处理有利于减少难产发生率,并有利于剖宫产率.

    作者:谭建平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香丹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中小量脑出血36例临床观察

    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用香丹注射液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治疗高血压性中小量脑出血36例,并与单用西医综合治疗的36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戴绍敏 刊期: 2010年第06期

  • 巴柳氮钠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探讨巴柳氮钠对U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为其临床运用提供进一步的依据.方法:给小鼠饮用5%DSS代水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动物一般情况,组织病理学变化及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所有造模小鼠在服用5%DSS3天后出现稀便、血便,巴柳氮组在用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结肠黏膜缺损,杯状细胞丢失,部分上皮脱落坏死,黏膜层和黏膜下层有大量炎细胞浸润,问质水肿明显,腺体结构破坏;巴柳氮组结肠上皮基本完整,腺体排列较规则,黏膜下无明显充血,少量炎细胞浸润:流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巴柳氮钠组能明显降低CD4+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柳氮钠可以调节UC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这是其发挥治疗效果的又一机制.

    作者:黄萍 刊期: 2010年第06期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临床医药实践B版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 山西省医科大学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