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君;刘晓芳
目的:观察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临床疗效及其毒副作用.方法:56例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采用FOLFOX4方案化疗,每2 w为1个周期,治疗4~6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56例均可评价疗效,结直肠癌37例,CR1例、PR12例,有效率35.14%;胃癌19例,CR 1例、PR 9例,有效率52.63%;总有效率为41.07%.毒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末鞘神经毒性、骨髓抑制及静脉炎等,未见因毒副反应而终止治疗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恶性肿瘤耐受性较好,疗效较满意.
作者:马月琴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改进留置针接针及拔针方法延长留置针的保留时间,减少病人的痛苦,方便临床治疗工作.方法:观察两组病人用不同的接针及拔针方法保留留置针的时间.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留置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留置时间长.结论:明显提高了留置针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海英;安玉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例数相等,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疗效、肺功能改善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以显效和有效合并比较总有效率,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2.5%,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基础治疗,差异显著(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与治疗前比较均增加,雾化吸入治疗组FEV1提高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6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对照组患者有5例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布地奈德与硫酸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华;黄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骶管内封闭治疗对腰间盘突出症所致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了248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曲安奈德40 mg、利多卡因5 ml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行骶管内封闭,一组给予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 mL骶管内封闭,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优35例,良22例,好转4例,差3例,优良率为89.1%;对照组治疗后优17例,良23例,好转6例,差18例,优良率为62.5%.两组优、差例数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骶管内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优于非甾体类消炎药.
作者:黄佑庆;藏诗旷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减少气管切开术后气管套管气道堵塞的有效方法.方法:针对ICU 2004年1月~2009年1月185例气管切开病例,比较分析普通气管套管组和袋内套管气管套管组之间的气道堵塞、换管并发症情况.结果:普通气管套管组70例中14例发生气道堵塞, 18例进行了套管更换,发生气道粘膜损伤出血18例,4例诱发了哮喘,4例出现缺氧症状,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减慢,2例换管不顺利.袋内套管气管套管组115例无气道堵塞,无一例在套管清洗过程中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袋内套管气管套管可避免气道堵塞现象发生,并减少因更换气管套管而引发的并发症.
作者:赵先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磷酸奥司他韦治疗流感季节中临床诊断的流感疑似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流感疑似患儿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40例口服奥司他韦对照组经静脉滴注病毒唑10 mg/(kg·d),疗程均为5 d.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3%,对照组3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平均退热时间治疗组(2.2±0.6)d,对照组(3.9±1.26)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疑似病例疗效显著.
作者:王新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大剂量盐酸氨溴索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脱离呼吸机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患者38例,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 n=19)和对照组(B组, n=19).A组每天给予盐酸氨溴索20 mg/kg加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B组每天给予单纯生理盐水500 mL静脉滴注,连续应用7 d.比较2组患者在呼吸机参数、血气指标、肺损伤程度和血清超氧化物歧酶(SOD)活力等方面的变化以及患者撤离呼吸机时间上的差异.结果:用药后A组患者的氧合及呼吸力学指标、肺损伤评分、SOD值均明显改善,脱机时间明显较B组短,与B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 P<0.01或0.05).结论:临床应用大剂量盐酸氨溴索有利于ARDS患者早日脱离呼吸机治疗.
作者:张赤;罗华;张声;张卫星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探讨WEF系列轻型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复杂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作者:汤世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微型加压外固定器与单克氏针加压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的效果,并加以比较.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8年12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尺骨鹰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微型加压外固定器组(A组)40例和单克氏针加压带组(B组)40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率等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B组的治疗效果要优于B组,但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 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患者满意率差异不大, P>0.05.结论:微型加压外固定器与单克氏针加压带在尺骨鹰嘴骨折治疗中各有优点,适合在不同的医院及不同情况下应用,在治疗中应选择好合适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展宇;丁忠均;董迎春;万智慧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医学的发展,加强对护理工作的控制,使护理工作者规范化、科学化,同时加强患者的舒适护理.本文以个性化的舒适护理回顾性分析总结了我院2007年~2009年在我院就诊的589位患者,在护理中对其实施个性化护理,包括优化住院环境,语言沟通,温馨的生活护理和专业的技术护理等,以护理程序为基础对患者实行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了医护人员的整体形象和素质,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值得推广和学习.
作者:杨慧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评价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清开灵注射液,对照组用病毒唑注射液.结果:观察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清开灵注射液不仅价格便宜,而且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张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总结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体会.回顾单纯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10例,踝部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分离20例.下胫腓联合分离因踝关节解剖及生理的特殊性应早期手术复位内固定,恢复踝骨的稳定避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作者:郭玉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婴幼儿成长关键期辅食添加是婴幼儿生长发育营汲所需,缺乏、过量或者不合理的喂养有可能导致此段期间营养不良、营养过剩或营养失调等不适,以至对儿童健康产生现时或长远乃至终身的不良影响.本文从婴幼儿辅食添加内容、方式、重要性及相关影响入题,就婴幼儿辅食添加的合理性做以分析并予以阐述.
作者:郭利坚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体会.方法:在符合诊断标准的55例患者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等变化.结果:55例患者(65个膝关节)治疗后显效22例(40.00%),有效29例(52.73%),无效4例(7.27%),总有效率为92.73%,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效果好.
作者:沈朝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夏季使用中外导管发生折管的措施.方法:将儿科住院输液治疗患儿226例分为对照组(115例)和观察组(111例).对照组使用未经处理的留置针及采用常用的穿刺进针角度、送管方法进行穿刺,观察组使用经密闭冷冻10分钟的留置针及采用改进的穿刺进针角度、送管方法进行穿刺.在两组留置针中各随机抽取25根对其外导管表面采样作细菌培养.结果:两组患儿的静脉留置针进针效果、一次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25例样本培养标本均无菌生长.结论:使用经密闭冷冻过的留置针及采用改进的穿刺进针角度、送管方法可有效预防小儿静脉留置针在夏季使用中折管现象的发生,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留置针干燥密闭冷冻10分钟不会造成污染.
作者:余艳芳;杨敏丽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阑尾切除术中阑尾动脉出血的处理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9年4月6例阑尾动脉出血及处理情况.结果:总体处理顺利,但动脉出血明显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加了手术风险.结论:阑尾切除术中动脉出血的预防远重于治疗;对术中造成动脉出血的情况,正确处理是关键,切勿盲目钳夹.
作者:凤利锋;李斌;李占盈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讨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决定.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结果: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由于害怕子宫破裂,选择再次剖宫产,是不适宜的.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应给予其阴道充分试产的机会.
作者:郑萍萍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麦冬总皂苷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以麦冬皂苷D为对照品品,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显色,在大吸收波长395 nm下测定含量.结果:在0.103~0.360 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7),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RSD为1.60%.结论:该方法简易,重现性良好,可作为麦冬总皂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许敏;高英;李卫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随着建筑和交通运输等现代化工业的蓬勃发展,脊柱脊髓损伤的发生率也飞速提高.外伤所致的脊柱骨折,因解剖关系,多发生在胸腰段,严重者导致脊柱失稳,脊髓神经根受压甚至断裂损伤.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病人,重建脊柱的稳定性以及脊髓神经减压是手术的主要目的.在生物力学上,作用于脊柱的力有80%~85%分配到前柱[1].徐小雄[2]等对比胸腰段骨折前、后路重建术的临床疗效认为前路手术远期疗效更佳.前路手术能实现前柱的骨性融合并重建脊柱前柱的高度纠正畸形,日益受到脊柱外科专家的推崇.然而,胸腰椎的前路减压与融合固定术仅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尚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虽然其必要性和合理性已经获得公认,但对手术可能导致的并发症仍使一些医师裹足不前,近年胸腰椎骨折前路重建手术研究有所增加,然其近期并发症报道不多.
作者:吕志平;杨峻;许争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比较0.35%、0.5%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在颈丛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总结三者特性及安全性,辩析三者效果的异同.方法:60例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0.35%罗哌卡因组(20例)、0.5% 罗哌卡因组(20例)与0.25%布比卡因组(20例) ,观察三组起效时间、镇痛效果、镇痛持续时间及并发症反应.结果:三组药物起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罗哌卡因相对0.25%罗哌卡因、0.25%布比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佳.0.35%、0.5%罗哌卡因组的镇痛持续时间短于布比卡因组( P <0.05),循环系统并发症少于布比卡因组( P<0.05).结论:二种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颈丛阻滞与布比卡因相比镇痛效应相当,并发症少且恢复快,是安全、可行的,但0.5% 罗哌卡因相对0.35%罗哌卡因术后镇痛效果更佳,且不增加其副作用.
作者:邓书娟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