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糖血脂异常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谢勇;冒维海

关键词:血糖血脂异常, 桡骨远端骨折, 定量超声骨密度仪, 骨质疏松, ROC曲线
摘要:目的: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诊断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值,并观察血糖、血脂水平对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并以FBG、TC、TG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绘制ROC曲线.结果:观察组FBG、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BM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DL-C、H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615、0.718);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FBG、TC、TG水平与其BMD值均呈负相关(r=-0.985、-0.943、-0.941,P均<0.01).ROC曲线分析:FBG、TC、TG水平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血糖血脂异常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FBG、TC、TG水平是监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的预先指标.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浅析B型超声诊断在妇产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妇科急腹症疾病诊断中B型超声检查的效果以及应用价值,为医疗同行提供较为可靠的借鉴.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76例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诊断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分析内容以B型超声检查的结果与实验室检查、手术治疗、临床病理证实的结果为主进行对比.结果:B型超声检查诊断的符合率高达94.31%.结论:B型超声检查诊断对妇科急腹症诊断效果显著,可信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宇翔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采取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采取统计学软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而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李洲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早中孕期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在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的应用

    目的:探讨妊娠11~13+6周孕妇子宫螺旋动脉(UtS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妊娠11~13+6周行NT检查的孕妇16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子宫螺旋动脉RI、PI、S/D值,根据妊娠结局分成FGR组及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数据的差异.结果:FGR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年龄、BMI两组间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娩孕周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1);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S/D值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11-13+6周孕妇子宫螺旋动脉RI、PI、S/D值,对于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邱燕生;毛羡仪;朱艳芳;杜燕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的差异性

    目的:主要研究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的差异性,为终的影像放射治疗提供方法参考.方法:本研究体外误差采用体表标记和激光灯摆位的床值偏差来描述,体内误差则由每周一次验证影像匹配所得靶区的位置偏移来表达.选择乳腺癌患者30例,技术员摆位后,记录体外误差,然后按照一周一次的频次进行锥形CT扫描,通过对CT图像的对比和匹配,对体内误差进行记录,由此找出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的差异性.结果: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和体内误差的系统误差差距接近(P>0.05).随机误差:乳腺癌头-脚(S I)方向,腹-背(A P)和左-右(LR)方向均有显著差异(P<0.05).由体内误差得乳腺癌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边界(SI/AP/LR):5.80mm/4.58mm/4.19mm.结论:乳腺癌放疗中体外误差与体内误差在一致性方面差异性较强,为减小体内误差带来的放疗精度影响,可以在放疗过程中应用影像引导等技术进行患者摆位,以实现精准放疗,从而提高肿瘤的控制的同时又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进一步提高肿瘤放疗疗效.

    作者:容贤冰;邓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小儿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中的疗效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在小儿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7月自愿到科室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2例)和观察组(n=42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阑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内镜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小儿急性非穿孔阑尾炎患者中效果理想,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光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计算机模拟静脉全麻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介绍计算机模拟静脉全麻在临床麻醉教学中应用的经验和体会.将计算机模拟静脉全麻与多媒体、临床见习有机结合,可以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临床实践工作的能力.并且对医学生临床思维和科研思路的建立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彭丹晖;黄冰;杜学柯;黎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关节活动训练对烧伤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关节活动训练对烧伤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在本院进行康复诊治8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号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关节活动训练.为期4周的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烧伤健康专用量表(BSHS-A)测定.结果:实验组在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状态、一般健康状态、总评分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活动训练可以提高烧伤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从《金匮要略》历节病论治类风湿关节炎

    《金匮要略》中历节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等方面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关节炎之间密切相关,并对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有一点指导参考意义.

    作者:徐薇薇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护理干预对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使用护理干预后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效果.方法:收集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共118例,通过区组随机化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护理干预,将两组负性情绪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负性情绪评分均更优;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肝癌影像介入手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负性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茂华;张小欣;文晓霞;邱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锁定钢板掌侧入路切开与不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目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从锁定钢板掌侧入路,对比分析切开与不切开旋前方肌所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切开旋前方肌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不切开旋前方肌进行治疗,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评分、活动程度、握力以及上肢功能能评定表腕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在手术后的六周,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评分、上肢功能能评定表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活动程度、握力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健侧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完成三个月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腕部背侧的切线位上增加透视性,可进一步精准确定螺钉的长度,大程度的避免伸肌腱的损伤,同时,在对旋前方肌进行保留的情况下,也可有效保护屈肌腱,更加有效的帮助腕关节功能恢复和缩短恢复的时间.

    作者:牧亭亭;张海峰;鲁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比较X线与CT影像在糖尿病足手术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对比X线与CT影像在糖尿病足手术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完善院内糖尿病足病理诊断方法.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13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全部病患均进行X线诊断和CT诊断,设对照组A为X线诊断结果,设对照组B为CT诊断结果,对比种诊断方法的差异和各自特点.结果:对照组B对足底、足背血管狭窄>50%、小腿动脉狭窄>50%、股动脉狭窄>50%的病灶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对足底、足背、小腿、大腿处骨质改变的检测结果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与C T是临床常用的两种糖尿病足的诊断方法,对糖尿病足的确诊、手术病理诊断、病情确定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意义,但CT诊断在影像清晰度上要优于X线诊断,尤其是在对足部、腿部血管、骨质、软组织病变和改变的诊断上要优于X线,临床应视情况选择诊断方法.

    作者:李国恒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中死亡因素与对策

    目的: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的文献筛选出三类造模方法,分别实施后来统计实验中死亡动物的一般情况.总结、分析可能的致死原因.方法:选择同龄健康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动物48只,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12只.A组代表空白对照组;B组代表单纯激素组;C组代表内毒素加激素组;D组代表马血清加激素组.A组(空白对照组)与其他组同时间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B组(单纯激素组)同时间点兔臀肌注射地塞米松(DXM) 2.5mg/(kg·d),连续注射9周;C组(内毒素加激素组)第1天于兔耳缘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LPS)20μg/kg,间隔24h再次注射LPS,在第2次注射完大肠杆菌内毒素后随即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20mg/(kg?d),共3次,间隔24小时.每次注射前均重新称重后计算剂量.D组:(马血清加激素组)兔耳缘静脉注入马血清共10m l/(k g?次),共2次,间隔2周.第2次马血清注射后2周,连续3天臀部注射甲基强的松龙40mg/(kg?d).每天所有动物臀部肌注庆大霉素8万U/周,连续1周,以预防感染.用药后第3、6、9周随机各处死2只兔子取双侧股骨头行标本,常规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股骨头病理学改变确定是否造模成功.观察并记录各组动物的一般行为学,死亡率.结果:注射后C、D组9周DR片示股骨头有轻度骨坏死,结合病理切片示造模成功.A组,B组,C组和D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8.33% (1/12),25%(3/12)42%(5/12),33.33%(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作者:赵道洲;李兴国;代长泉;张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中选取6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同时期6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炎症、发热、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哮鸣音、肺部啰音以及肺部炎症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内,观察组患儿好转率为30%,对照组为6.33%,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2.28±5.28)天,比对照组的(6.02±2.28)天长,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发热、咳嗽正常十分常见,对支气管扩张剂不具备敏感性,在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白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加压包扎与VSD负压引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加压包扎与VSD负压引流的疗效.方法:特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V S D负压引流组(n=30)和加压包扎组(n=3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VSD负压引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加压包扎组而言,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而言,将VSD负压引流术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张守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进行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查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要短.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产生概率较低.结论: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概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运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曲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评价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 T小肠造影用于小肠疾病诊断的价值评价.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12月118例诊断不明并怀疑存在小肠疾病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和大密度投影,通过检查结果做出评价.结果:118例患者中存在小肠病变的有103例,占比为85.83%,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学检出率50.00%(23/46),腹痛病变检出率52.63%(30/57).与MSCTE检查前阳性病灶检出率25.42%(30/118)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对诊断小肠疾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欢;卢治兰;郑章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血清COMP和MMP-13在膝骨关节炎诊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膝骨关节炎患者血清中COMP、MMP-13水平与临床症状(VAS、WOMAC)的相关性,探讨COMP、MMP-13在膝骨关节炎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体检健康对照人群100例(对照组).我科病房及门诊筛选明确诊断膝骨关节炎患者100例(治疗组),健康对照人群检测血清COMP,MMP-13水平;治疗组分别收集治疗前后WOMAC评分、VAS量表、血清COMP,MMP-13的水平,分析血清COMP,MMP-13的水平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OMP,MMP-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01).治疗组患者血清中COMP,MMP-13水平与膝骨关节炎患者临床症状(VAS、WOMAC评分)呈正相关(P<0.0001).结论:血清中COMP,MMP-13水平与临床症状(VAS、WOMAC评分)呈正相关,测定KOA患者血清中COMP,MMP-13水平对进一步研究KOA早期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艾有利;陈蓓;郑英杰;陈艳平;石晓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治疗,评价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6.00%(48/50),术后1例出现关节腔血肿,通过关节腔血肿穿刺、引流及加压包扎后纠正,1例出现膝关节积液,术后1个月自行消失.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与术前比较膝关节ROM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与术前比较Lysholm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临床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简长春;郑林;邓春彪;蔚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质疏松诊断中骨密度检查与X线检查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分析在诊断骨质疏松时,应用X线检查和骨密度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5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象,均接受X线检查和骨密度检查.对比各项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X线检查单纯应用的检出率为80.00%,骨密度检查单纯应用的检出率为82.00%,联合检查得到的检出率为98.00%,联合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单纯检查(P<0.05).结论:X线检查、骨密度检查同时应用在骨质疏松诊断中价值较高且十分必要.

    作者:施秦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系统超声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诊断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照胎儿畸形诊断中系统超声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畸形胎儿6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产科超声、系统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确诊率为70%,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84.35%,系统超声检查畸形胎儿确诊率为98.33%,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98.26%.结论:系统超声用于进行胎儿畸形诊断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保证畸形胎儿被尽早发现,便于临床尽早处理,以提升围产儿质量.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