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定钢板掌侧入路切开与不切开旋前方肌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对比

牧亭亭;张海峰;鲁敏

关键词:锁定钢板掌侧入路, 旋前方肌, 桡骨远端骨折, 腕关节
摘要:目的: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过程中,从锁定钢板掌侧入路,对比分析切开与不切开旋前方肌所产生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切开旋前方肌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不切开旋前方肌进行治疗,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疼痛视觉评分、活动程度、握力以及上肢功能能评定表腕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在手术后的六周,观察组患者的疼痛视觉评分、上肢功能能评定表腕关节功能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在活动程度、握力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健侧百分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完成三个月后,两组患者之间存在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腕部背侧的切线位上增加透视性,可进一步精准确定螺钉的长度,大程度的避免伸肌腱的损伤,同时,在对旋前方肌进行保留的情况下,也可有效保护屈肌腱,更加有效的帮助腕关节功能恢复和缩短恢复的时间.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周围型小肺癌的CT影像学诊断价值探讨43例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的C T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86例我院于2016年8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经病理及手术证实为周围型小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X线影像检查,观察组行CT影像学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并分析患者CT影像学资料.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2%,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经CT影像学检查,43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肿瘤分布于左上叶区10例(23.26%)、左下叶区14例(32.56%)、右上叶区9例(20.93%)、右下叶区10例(23.26%),分布无明显特异性,其中16例为球形状、18例为结节状肿块、9例为椭圆形,肿瘤直径为0.5~3.0c m,病变边缘分叶征17例,空洞征11例,病灶周围血管集束征10例,胸膜凹陷征5例;多数患者病灶内部结构密度相对均匀,行增强扫描显示,多数患者C T值影像密度加强幅度为22~60H u,少数低于22H u或高于60H u.结论:C T影像学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为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提高临床诊断的正确率,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有利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汤砺;刘成平;刘地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探讨双能CT减金属伪影的应用价值

    从临床常用的金属内固定器在CT成像上的弊端,综述双能CT扫描对比传统CT减金属伪影的研究进展,探讨单能量CT成像减金属伪影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小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6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诱发小儿哮喘的临床特点.方法:2015年10月—2017年2月,于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中选取60例,将其归为观察组,另外再选取同时期60例非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与治疗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肺部炎症、发热、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哮鸣音、肺部啰音以及肺部炎症等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内,观察组患儿好转率为30%,对照组为6.33%,两组对比,P<0.05;观察组患儿平均住院时间为(12.28±5.28)天,比对照组的(6.02±2.28)天长,P<0.05.结论:相对于普通哮喘,肺炎支原体感染哮喘发热、咳嗽正常十分常见,对支气管扩张剂不具备敏感性,在大环类酯类抗生素基础上联合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和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白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谈保和丸在小儿疾病治疗中的新运用

    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是治疗食积证的代表方,在人们发生食伤时,首先都会想到保和丸,但在现代临床运用中,保和丸的意义已经远远不局限于治疗食积证了.故笔者将从保和丸的方药组成、文献查阅和临床观察来进行综合阐述其对于小儿疾病的治疗意义.

    作者:梁雨晴;祁建华;梁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加压包扎与VSD负压引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加压包扎与VSD负压引流的疗效.方法:特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V S D负压引流组(n=30)和加压包扎组(n=3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VSD负压引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加压包扎组而言,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而言,将VSD负压引流术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张守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腹腔镜在妇科恶性肿瘤疾病中的运用情况.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收的确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选取164例,患者进行本研究,采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并观察术后患者情况.结果:本研究中的164例患者进行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的患者有45例,进行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有81例,进行卵巢癌全面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有38例.出现术后病变的有大血管破伤1例,肠道损伤1例,泌尿系统病变3例,肿瘤转移者3例,共8例.结论:腹腔镜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中运用效果显著,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提高医护工作人员重视,救护更多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作者:王世良;焦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质疏松诊断中骨密度检查与X线检查的必要性分析

    目的:分析在诊断骨质疏松时,应用X线检查和骨密度检查的必要性.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就诊的50例骨质疏松患者作为对象,均接受X线检查和骨密度检查.对比各项检查方法的疾病检出率.结果:X线检查单纯应用的检出率为80.00%,骨密度检查单纯应用的检出率为82.00%,联合检查得到的检出率为98.00%,联合检查的检出率高于单纯检查(P<0.05).结论:X线检查、骨密度检查同时应用在骨质疏松诊断中价值较高且十分必要.

    作者:施秦利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中老年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比较分析

    目的:研究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与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收治108例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研究组患者实施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患者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单次碎石率,平均结石排净时间、手术时间与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单次碎石率为90.74%,显著高于对照组(70.37%),且研究组患者的平均结石排净时间为(18.14±2.12)天,短于对照组(31.25±2.07天),两组差异明显,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输尿管穿孔等并发症,对照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穿孔症状(7.40%),两组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效果高于气压弹道碎石术,且安全性较高,是一种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手段.

    作者:张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颅内动脉取栓术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评估急性脑动脉闭塞急诊取栓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5月—2017年7月急性期脑动脉取栓术37例,术前、术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SS)评分,判断手术期疗效,术后3月随访行改良Rankins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37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成功取栓,6例行动脉碎栓术,14例有颅内出血并发症,6例死亡.术前NISS评分中位数为16(18.5,20.0)分,术后评分中位数为12(6.5,18.0)分,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明显下降(Z=4.41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mRS评分13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急性期脑动脉闭塞取栓安全有效,能够大大减少致残率,中期随访显示预后良好.

    作者:张雪梅;李军荣;李圣华;沈鑫;徐晨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内镜技术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治疗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85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资料予以对比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内镜后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实验组(45例)于消化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腺管分型相比,实验组(3.50±0.32)分更高;与对照组手术时间相比,实验组(0.70±0.20)h等临床指标更短,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消化内镜技术用于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诊断治疗中,可取得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立英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患者62例作为研究资料,纳入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本院收治的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研究资料,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检查指标等进行比较,且均给予有效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肥胖、高血脂症、高血压等易患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呼吸困难、心绞痛及心肌梗死等也均更高,P<0.05;观察组左心室肥大、左右心室肥大、缺血性S T-T异常、电轴左偏、陈旧性心肌梗死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P>0.05.结论: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具有呼吸困难、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发生率高等临床特征,且经各项检查可有效鉴别与未合并冠心病的区别,同时给予针对有效治疗措施利于改善患者症状,促使患者尽早康复.

    作者:刘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在不孕症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在女性不孕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不孕症患者,以SonoVue为超声造影剂,经阴道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观察造影剂在输卵管内充盈及盆腔弥散情况,并采用经阴道三维超声造影重建技术评估输卵管的通畅性.患者中有20例因宫外孕切除一条输卵管,5例有宫外孕保守治疗史.结果:100例患者180条输卵管经阴道超声三维重建显示,输卵管通畅151条,输卵管通而不畅18条,输卵管阻塞11条.结论:经阴道三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以更加直观的、全面的地显示输卵管的空间走向,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输卵管的通畅性,并且安全、易操作,可作为评价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通畅性的首选检查.

    作者:沈翠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对不同大小包块宫外孕的诊断能力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对不同大小包块宫外孕的诊断能力.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6年3月5日—2017年3月6日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在术前54例患者分别进行经阴道超声、经腹部超声,将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比对.结果:经阴道超声检查在<3c m、≥3c m时的阳性检出率(88.24% %、93.70%)以及总阳性检出率(94.44%)均比经腹部超声检查(47.06%、78.38%、68.52%)高(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在诊断宫外孕方面的诊断能力优于经腹部超声,且对较小的包块具有更高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郭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35例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科行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的患者3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心肺复苏后护理经验.结果:全组患者护理后心率、动脉压及心理状况与护理前比较,护理后各项观察指标明显改善,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后及时的心里护理、脑部保护和严密生命体征观察一系列护理措施有助于心肺复苏后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对病人尽早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赵红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系统超声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畸形诊断的效果比较

    目的:对照胎儿畸形诊断中系统超声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畸形胎儿6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产科超声、系统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确诊率为70%,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84.35%,系统超声检查畸形胎儿确诊率为98.33%,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98.26%.结论:系统超声用于进行胎儿畸形诊断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保证畸形胎儿被尽早发现,便于临床尽早处理,以提升围产儿质量.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系统对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并通过R e s i g h t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系统手术治疗的患者31例31眼,术后随访3—12月,记录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及眼压情况.结果:31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术前平均BCVA为0.0302±0.0464(1ogmar),术后末次随访平均BCVA为0.1858±0.1253(1ogmar),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平均眼压10.45±1.82(mmHg),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6.77±2.42(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眼内炎、低眼压、继发性青光眼、脉络膜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何琼;何建中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44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44例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不同方法治疗,探析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烟台市莱阳市吕格庄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所接诊的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中选取4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3年7月—至今,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44例患者实行均分,两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2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维生素E+维生素C+止血芳酸片,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维生素E+维生素C+环养血颗粒,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于参照组患者且组间差异对比结果较为明显,统计学结论是:意义存在且P<0.05.结论:对44例放环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患者进行维生素E+维生素C+环养血颗粒方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更佳,明显优于维生素E+维生素C+止血芳酸片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赵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对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疗效进行探讨.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动力髋部螺钉固定,观察组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固定;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各项指标均优、治疗总有效率高,与对照组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接受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置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并具有手术切口短、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短的优势,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高.

    作者:陆坦;李临齐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谈子宫肌瘤的超声诊断

    目的:对子宫肌瘤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子宫肌瘤的B超诊断和鉴别效果.方法:对182例子宫肌瘤患者的超声诊断资料做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超声影像特征进行观察,并分析其超声图像.结果:全部患者的子宫肌瘤超声图像表现可分为四种类型(高、中、低回声型和混合型),子宫肌瘤超声诊断、病理诊断的完全符合率达95.05%,总符合率高达97.25%.结论:B超作为一种检查方法对子宫肌瘤检查的准确率高,临床意义重要,就目前的医疗技术而言,应是值得首推的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赵海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研究磁共振成像在胎盘植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在胎盘植入中采取磁共振成像,对其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回顾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为胎盘植入的孕妇38例分别展开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磁共振成像主要征象分析.结果:其中这38例胎盘植入孕妇中经检查有有植入型、穿透型、合并前置胎盘型分别有18例、6例、14例,并且T2WI胎盘-子宫肌层接触面呈毛糙、不规则的情况,且其T1WI植入信号胎盘等信号高或略高,信号轻度高于子宫壁.而T2WI胎盘信号强度高于宫壁.结论:在胎盘植入中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度极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伟;靳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