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针灸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巴氏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血脂水平以及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巴氏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中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丁远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输精管结扎手术作为我国男性绝育的一种安全、有效、可逆、简单的方法,广泛应用于基层单位中.但若手术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输精管结扎术后痛性结节较为常见,且多由于感染、出血、术中组织损伤过多,异物刺激、精子肉芽肿等引起 [1],临床表现为手术部位疼痛,有时放射至腰骶部、双下肢等部位,触诊可及输精管结节较大,伴有程度不一的触痛,给结扎者术后生活和精神带来了巨大压力.其治疗方法主要分手术治疗与非手术.笔者收治1例因泌尿系结石行经皮肾(PCNL)术后,短期内行男性节育术——双侧输精管结扎术,术后患者出现双侧痛性结节,反复感染、高热,经反复保守治疗效果欠佳后,行双侧痛性结节切除术、双侧输精管再通术,术后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罗明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照胎儿畸形诊断中系统超声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畸形胎儿60例,全部患者均先后接受常规产科超声、系统超声检查,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胎儿畸形确诊率为70%,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84.35%,系统超声检查畸形胎儿确诊率为98.33%,检查畸形数的确诊率为98.26%.结论:系统超声用于进行胎儿畸形诊断能够提升诊断准确率,保证畸形胎儿被尽早发现,便于临床尽早处理,以提升围产儿质量.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研究放射治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浆中的microRNAs表达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放疗前0Gy、放疗2Gy、10Gy、20Gy和30Gy后的24h血,使用qRT-PCR方法对患者血浆中的microRNAs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剂量照射后,miR-210-3P、miR-221-3P、miR-21-5P在表达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m i R-150-5P在2G y照射后与照射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随着剂量的增加,表达水平不断下降.结论:乳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后,能够诱导miR-150表达下降,存在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
作者:吕仁明;王伟;何玉婷;刘如燕;王泽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析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肺部占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肺部占位病变患者,给予患者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患者的病变诊断准确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行C 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后,患者的穿刺成功率为100%、病变诊断准确性为91.11%,并发症发生率为27.77%.结论:对肺部占位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准确性,且操作比较简单,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超声对心房内横纹肌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超声判断肿瘤部位,大小,活动度,明确心腔内及心肌内肿块.结果:心脏超声能对心脏横纹肌瘤做出正确诊断.结论:超声因无创性、重复性好、准确性高等优点,被公认为诊断横纹肌瘤的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杨志刚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妊娠11~13+6周孕妇子宫螺旋动脉(UtSA)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妊娠11~13+6周行NT检查的孕妇160例,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子宫螺旋动脉RI、PI、S/D值,根据妊娠结局分成FGR组及正常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数据的差异.结果:FGR组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年龄、BMI两组间不具有显著差异(P>0.05),分娩孕周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01);子宫螺旋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RI、PI、S/D值组间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妊娠11-13+6周孕妇子宫螺旋动脉RI、PI、S/D值,对于预测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邱燕生;毛羡仪;朱艳芳;杜燕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评估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系统治疗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并通过R e s i g h t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系统手术治疗的患者31例31眼,术后随访3—12月,记录佳矫正视力、术后并发症及眼压情况.结果:31例患者术后视力较术前不同程度提高,术前平均BCVA为0.0302±0.0464(1ogmar),术后末次随访平均BCVA为0.1858±0.1253(1ogmar),术后视力与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平均眼压10.45±1.82(mmHg),术后末次随访平均眼压16.77±2.42(mmHg),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所有病例末次随访时未见明显眼内炎、低眼压、继发性青光眼、脉络膜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Resight非接触广角镜联合23G玻璃体切割术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是临床上治疗原发性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有效而且安全的方法.
作者:何琼;何建中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加压包扎与VSD负压引流的疗效.方法:特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于我院进行跟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V S D负压引流组(n=30)和加压包扎组(n=30),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VSD负压引流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加压包扎组而言,明显更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跟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而言,将VSD负压引流术于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可于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张守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并比较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 R I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1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观察并比较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的MRI信号特征、关节内外组织侵犯情况、骨质侵蚀情况等.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0例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中包含8例典型的含铁血黄素沉着患者,MRI在骨质侵蚀范围、关节内软骨及韧带侵蚀范围、关节外侵蚀范围的诊断方面显著优于X线片.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RI信号包含三种强度,一型:T1WI表现为高信号, 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二型: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三型: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表现为高信号.其中一型与病理诊断中的早期表现具有一致性,二型与病理诊断中的中期表现具有一致性,三型与病理诊断中的晚期表现具有一致性.结论:对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应用MRI诊断技术实现诊断过程,具有显著诊断价值,特征性变化为患者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着情形,T1WI表现为低信号,同时T2WI表现为低信号.
作者:李向群;曲红道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脏结构合心功能所带来的影响.方法:从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选取60例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0例,常规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增加美托洛尔实施联合治疗,对比患者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心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患者左心室的舒张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都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托洛尔与贝那普利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有效改善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功能,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黄海峰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在胎盘植入中采取磁共振成像,对其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方法:回顾选取于2015年7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疑为胎盘植入的孕妇38例分别展开磁共振成像检查,进行磁共振成像主要征象分析.结果:其中这38例胎盘植入孕妇中经检查有有植入型、穿透型、合并前置胎盘型分别有18例、6例、14例,并且T2WI胎盘-子宫肌层接触面呈毛糙、不规则的情况,且其T1WI植入信号胎盘等信号高或略高,信号轻度高于子宫壁.而T2WI胎盘信号强度高于宫壁.结论:在胎盘植入中采取磁共振成像,检查准确度极高,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作者:蒋伟;靳冬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究淋巴结结核应用超声造影诊断的临床效果与特征.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我院收住并进行诊断的淋巴结结核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分析对象,并将筛选患者的常规超声检查与超声造影检查进行分析诊断,观察分析筛选的淋巴结核患者诊断的临床效果与特征.结果:68例患者超声表现为部分淋巴结内合并钙化,部分为反应性增生淋巴结核,部分合并少许液化、超声造影,表现为均匀性增强、中央蜂窝状增强、边缘环形增强、中央不规则增强、边缘环形增强与中央无增强等特征,而病理表现分别为肉芽组织增生、肉芽组织合并干酪样坏死、肉芽组织增生合并干酪样坏死以及淋巴结边缘炎性反应、肉芽组织增生、抗酸染色阴性、抗酸染色阳性等病理特点.结论:针对淋巴结核的诊断需要高度重视,采用超声造影检查具有较好的效果,为临床一线对淋巴结核的程度分型及初步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
作者:阿瓦古丽·阿布都克热木;段晓玲;热依汗·吐尼亚孜;郭倩如;梁萍;努比亚·阿不力孜;马潇;李远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4—2016年收治介入栓塞术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总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娜;吴金凤;化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心电监护时候出现的问题和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在心电监护仪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的18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题的识别,找到其原因,并根据原因进行正确处置.结果:189例患者均得到了正确处置,无一例延缓患者的病况.结论: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以防治心电监护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黄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出院计划护理.结果:干预组出院后3个月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出院计划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居家护理需求,对促进患者疾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秀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镇静评分、BIS的影响,并探讨其对丙泊酚靶控输注诱导时EC50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前瞻性、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及对照组(C组),采用Dixon序贯实验.D组:n=24,右美托咪定(1μg/kg),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静脉泵注10min;C组:n=31,生理盐水20ml,方法同D组.两组均以丙泊酚进行靶控输注(TCI),初始靶浓度Ct,观察15分钟内患者的BIS值能否降至60,调整下一位患者的靶浓度.麻醉全程监测患者BIS、Ramsay评分、心率、血压及呼吸等相关体征的变化.结果:D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右美托咪定输注完毕(T1)及10min后(T2)Ramsay镇静评分分别为3.21±0.415和4.21±0.415,而C组为2.10±0.301、2.16±0.374(P<0.01).D组患者B I S值明显低于C组,T1、T2两个时间点B I S值分别为81.00±6.871和75.63±5.896,而C组为93.39±3.922和93.13±2.754(P<0.01).TCI丙泊酚诱导麻醉期间,BIS降至60的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D组为1.42μg/ml(1.14~1.76μg/ml),C组为3.02μg/ml(2.67~3.42μg/ml).结论:右美托咪定能显著改善镇静程度,降低BIS值;右美托咪定能显著降低全麻诱导期间丙泊酚的EC50.
作者:张晓黎;嵇富海;杨建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分析不同排牙法形成全口义齿X线投影.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到我院就诊的无牙颌患者20例,选取同期牙齿健康人群20例,作为对照组;按照三种排牙法分别为每位无牙颌患者制作3副全口义齿,测量并对比三种排牙法与有牙颌的 FH-OP角、MP-OP角、PP-OP角等.结果:上颌法排牙与有牙颌的FH-OP角、MP-OP角、PP-OP角相差较大,综合法与有牙颌MP-OP角对比,差异明显(P<0.05).结论:下颌排牙法及综合排牙法更接近天然牙列.
作者:丁立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对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5年—2016年间治疗的应用抗生素的患者1108例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108例应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中出现109例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皮疹、体温升高、恶心或呕吐、寒战、呼吸不顺、血压升高、咽喉水肿,导致不良反应的主要药物为:青霉素、头孢曲松钠、头孢拉啶、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钠、头孢地嗪钠.结论:抗生素药物临床应用中会存在多种不良反应,对产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广泛推广.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目的:评估急性脑动脉闭塞急诊取栓术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5月—2017年7月急性期脑动脉取栓术37例,术前、术后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SS)评分,判断手术期疗效,术后3月随访行改良Rankins评分(mRS)评估预后.结果:37例患者中,有31例患者成功取栓,6例行动脉碎栓术,14例有颅内出血并发症,6例死亡.术前NISS评分中位数为16(18.5,20.0)分,术后评分中位数为12(6.5,18.0)分,术后评分较术前评分明显下降(Z=4.41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月mRS评分13例患者预后良好.结论:急性期脑动脉闭塞取栓安全有效,能够大大减少致残率,中期随访显示预后良好.
作者:张雪梅;李军荣;李圣华;沈鑫;徐晨辉 刊期: 2017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