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袁素娟;张孝良

关键词:阿替普酶静脉溶栓, 尿激酶, 急性脑梗死
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探究对象,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分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尿激酶治疗方式,予以观察组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成效进行分析与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总疗效为75.86%,观察组患者的总疗效为93.10%,对比两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使其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3%,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34%,两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使其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治疗方式,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状况,临床治疗成效明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血糖血脂异常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诊断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使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诊断骨远端骨折患者的骨密度值,并观察血糖、血脂水平对其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有/无骨质疏松分为观察组(n=25)与对照组(n=25),两组患者均检测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同时用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测定桡骨远端骨密度(BMD).并以FBG、TC、TG水平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的诊断绘制ROC曲线.结果:观察组FBG、TC、TG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而BMD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LDL-C、HDL-C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615、0.718);直线相关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FBG、TC、TG水平与其BMD值均呈负相关(r=-0.985、-0.943、-0.941,P均<0.01).ROC曲线分析:FBG、TC、TG水平与桡骨远端骨折患者BMD值关系密切.结论:血糖血脂异常是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FBG、TC、TG水平是监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骨质疏松的预先指标.

    作者:谢勇;冒维海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颅多普勒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早期诊断的价值

    目的: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技术(TCD)搏动指数(PI),分析其与颅内小血管疾病局部血流动力学诊断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的相关因素,为MCI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符合轻度认知障碍诊断标准患者215例,进行经颅多普勒和磁共振成像检查.分析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 PI)与脑白质病变(WML)、脑内微出血、腔隙性脑梗等疾病诊断标准间的关系.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与重度脑白质病变相关,OR=1.29,P=0.02;重度脑白质病变的阳性预测值为35.7%,阴性预测值为84.9%.大脑动脉搏动指数与脑内微出血、腔隙性脑梗等疾病诊断指标间没有相关性.结论: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与MCI有相关性;经颅多普勒超声能为选择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检测提供指导,有助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

    作者:刘云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及分型分析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538例孕妇行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被诊断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52例,胎儿出生半年后行超声复查.结果:5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42例引产,被诊断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4例,其中单心室12例,右室双出口6例,房室间隔缺损3例,法洛四联症或者五联症4例,永存动脉2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3例,右心发育不良综合征4例.结论:超声诊断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分型,诊出率为9.67%,其中复杂性心脏病占65.39%.

    作者:许风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炎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1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患者依从性包括遵医嘱服药、不滥用药、不擅自停药进行评价,干预后3个月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C)评价自我效能,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限盐、心理调节、规律作息及定期复诊方面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干预后,两组慢性肾炎患者GSEC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患者提高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不擅自停药、不滥用药两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自觉限盐、心理调节、按时作息、定期复诊的患者分别占87.80%、78.05%、73.17%、85.37%,以上四方面自我管理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提升慢性肾炎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提高依从性.

    作者:王小燕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4例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胺碘酮,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观察、比较两组治疗临床疗效和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LVEF、LVEDD、LVESD和SV等指标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临床疗效较好,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于天宇;吴永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改良棒球缝法在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改良棒球缝法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对改良棒球缝法15例与常规两层连续缝合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25.46±2.34m i n,术中出血量65.34±23.5m l,针眼渗血率13.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手术时间47.32±10.15min,术中出血量125.32±30.34ml,针眼渗血率8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0;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及针眼渗血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中采用改良棒球方法对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取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78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研究组给予盐酸莫西沙星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序贯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4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序贯治疗高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邓天麟;韩俊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骨科老年病人护理浅析

    骨科老年病人受伤后由于活动受限,卧床时间长,加之老年人各脏器功能减退,抵抗力低下等因素,易出现并发症、延长老年人下床时间,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因此,要减少骨科老年病人并发症发生,早期预防及加强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本人在护理工作中的一些体会.

    作者:朱雅莉;王红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74例,将其分为37例对照组与37例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高压氧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治疗疗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 I)情况及简易运动功能(F M 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7.30%,明显优于72.97%的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I及FMA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高压氧联合治疗急诊一氧化碳中毒致迟发性脑病患者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智力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更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用.

    作者:崔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胸腔闭式引流186例系统性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胸腔闭式引流的系统性护理对策.方法:选取在本科室住院的186例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性护理从引流管、引流瓶、拔管、并发症等多个方面进行.结果:186例患者在整个胸腔闭式引流当中,出现并发症者15例,13例皮下气肿,2例感染,经过紧急处理后均得到了好转.结论:系统性护理在胸腔闭式引流中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龚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并发症情况以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择2014—2016年收治介入栓塞术治疗的5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手术治疗基础上配合护理干预,分为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围术期综合护理的实验组.总结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生活质量情况.结果: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娜;吴金凤;化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分析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接受治疗的耐药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给予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实验组给予阿米卡星、莫西沙星、丙硫异烟胺、乙胺丁醇及吡嗪酰胺.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24个月后的痰菌阴转及病灶吸收情况、临床疗效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中,无效患者为4例,好转患者为11例,显效患者为10例.对照组中,1例患者恶化,无效患者为9例,好转患者为8例,显效患者为7例.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0%与60.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24个月后的痰菌阴转例数为23例,对照组24个月后的痰菌阴转例数为19例.实验组痰菌阴转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76.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病灶吸收好转率分别为88.0%与68.0%,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在耐药结核病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增加耐药结核的治愈率.

    作者:张霞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开腹手术治疗,给予实验组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进行时间等手术指标,并查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患者均要短.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产生概率较低.结论:小切口手术切除胆囊治疗胆结石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恢复时间短、并发症发生概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运用于临床治疗.

    作者:曲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析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单侧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关节镜治疗,评价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优良率为96.00%(48/50),术后1例出现关节腔血肿,通过关节腔血肿穿刺、引流及加压包扎后纠正,1例出现膝关节积液,术后1个月自行消失.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与术前比较膝关节ROM指标有显著变化(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与术前比较Lysholm评分有显著变化(P<0.05).结论:临床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采用关节镜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简长春;郑林;邓春彪;蔚芃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塞急性期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所收治的脑梗塞急性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4,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n=34,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药、针灸等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和血脂水平的变化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巴氏指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血脂水平以及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巴氏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肝肾功能不全、凝血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采用中西医治疗脑梗塞急性期中患者安全有效.

    作者:丁远良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RI与病理对照研究

    目的:探究并比较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 R I与病理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5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1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诊断相关资料并对资料展开回顾性整合、分析,观察并比较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的MRI信号特征、关节内外组织侵犯情况、骨质侵蚀情况等.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10例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中包含8例典型的含铁血黄素沉着患者,MRI在骨质侵蚀范围、关节内软骨及韧带侵蚀范围、关节外侵蚀范围的诊断方面显著优于X线片.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的MRI信号包含三种强度,一型:T1WI表现为高信号, T2WI表现为高信号或等信号;二型: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低信号;三型:T1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 T2WI表现为高信号.其中一型与病理诊断中的早期表现具有一致性,二型与病理诊断中的中期表现具有一致性,三型与病理诊断中的晚期表现具有一致性.结论:对膝关节色素性绒毛结节滑膜炎患者应用MRI诊断技术实现诊断过程,具有显著诊断价值,特征性变化为患者存在含铁血黄素沉着情形,T1WI表现为低信号,同时T2WI表现为低信号.

    作者:李向群;曲红道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

    目的:分析研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5年8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接受改良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如疼痛状况、手术时间、伤椎高度等,并对比.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透视次数,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VAS评分,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伤椎高度,治疗前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高于对照组,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议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疾病可给予经皮椎体成形术,伤椎高度恢复明显,疼痛低,对术后恢复作用明显,值得应用.

    作者:李联奎;文坤树;蔡勇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关节活动训练对烧伤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关节活动训练对烧伤康复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017年在本院进行康复诊治8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号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着重强调关节活动训练.为期4周的治疗后对两组进行烧伤健康专用量表(BSHS-A)测定.结果:实验组在躯体功能、心理状态、社会状态、一般健康状态、总评分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关节活动训练可以提高烧伤康复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浅谈体检超声中甲状腺检查体会

    目的:讨论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结果的体会.方法:通过常规超声检查方式,对健康体检人群甲状腺超声检查结果归纳总结分类.结果:甲状腺常规超声检查结果分两大类:一、正常甲状腺;二、不正常甲状腺,后者又分三小类:弥漫性病变、局限性病变、弥漫性病变基础上局限性病变.结论:在健康体检中甲状腺超声检查因便捷、无创可重复性而被广泛推介开展,但也存在一些困惑.

    作者:汤文丽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

    目的:分析PET-CT在淋巴瘤患者放化疗后判断疗效的应用效果.方法:撷取本院收治的30例淋巴瘤患者,撷取时间是自2012年4月—2017年4月,分组原则以抽签法为主,分研究组(n=15)和对照组(n=15).对照组在治疗后予以PET-CT显像,研究组在治疗前后均予以PET-CT显像.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显像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疗效(46.7%)比较,研究组的(86.7%)较高,优势突出,P<0.05;研究组治疗前的S U V m a x平均值远比治疗后的高,差异突出,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UVmax平均值远比对照组治疗后的高,差异突出,P<0.05.结论:淋巴瘤患者在化疗期间予以PET-CT检查,可有效提高化疗效果,判断残余的病灶是否复发,为临床医师诊断患者疾病提供一定的可靠依据,进一步保证化疗、放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借鉴.

    作者:高志宏;郭明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