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玲玲;孙义伟;李东海
目的:探讨和分析乳腺肿瘤经过B超诊治的具体情况,为乳腺肿瘤患者的诊治找到佳的方式.方法:选取某院在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80例,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是在B超的引导下对乳腺的肿块进行穿刺诊治,观察和分析患者诊治的效果情况.结果:80例乳腺肿瘤患者全部一次穿刺成功,有40例患者的脓肿和囊肿一次穿刺后出现了囊腔吸收、消失或者缩小,经过了第二次的穿刺之后均消失,或者是明显的缩小,因此诊治的总有效率达到了100%.结论:针对医疗机构中乳腺肿瘤患者,给予B超诊治的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同时介入性超声对于乳腺肿瘤穿刺诊断有着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其中所包含的简单准确性,其损伤较小,恢复的速度快,因此值得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作者:刘祥伟;曲延玉;孙维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口腔修复中应用二氧化锆全瓷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择选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期间接收的82例前牙牙体缺损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玻璃陶瓷铸瓷全冠修复,研究组则运用CAD/CAM系统制作的二氧化锆全瓷修复,对比两组修复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但研究组牙龈沟出血0-1级比例、随访期间修复体美观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应用二氧化锆全瓷技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推广.
作者:张庆正 刊期: 2018年第02期
低剂量辐射可诱导免疫功能增强,促进机体对肿瘤细胞的杀灭,提高机体对恶性肿瘤的免疫监视,抑制恶性肿瘤的发展与转移,并且极少引起不良反应,可成为近年来免疫抗癌疗法的一种新思路.笔者根据国内外大量参考文献,就低剂量辐射增强患者免疫功能的治疗机制、临床应用及前景进行简要阐述.
作者:石鑫珏;李险峰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的X线片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将我院2016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54例肺结核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X线检查,对X线片特征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全部54例患者中,12例患者为原发性肺结核,14例患者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12例患者为继发性肺结核,9例患者为结核性胸膜炎,7例患者为其他肺外结核.肺结核表现为多样性,病变范围比较广,主要表现为干酪样坏死、增值、渗出;影像学特征主要为团块阴影、实变、渗出、纤维条索状阴影、结节状阴影、胸膜增厚、肺门淋巴结肿大、钙化病灶.结论:肺结核患者存在较多的临床合并症,在对肺结核进行诊断时X线片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对肺结核进行诊断的首选方法,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应用中应注意鉴别诊断.
作者:李春雨;李秀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并将这些患者纳入试验组,同时在同一时间段至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群中选取70例健康人群纳入健康组.对两组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比较心肌梗死三项指标.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射血分数较健康组的指标低,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和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均较健康组的指标高,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心肌梗死的诊断采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查,其结果显示的效果及临床诊断参考信息的价值显著优于传统心电图检查,且同时具有无痛性、无创性、时间短、准确率高等特点.
作者:赵国婵;李宏良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究腔内彩超诊断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行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的患者,共70例,按入院时的数字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腹部彩超检查,观察组给予腔内彩超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和8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早期瘢痕妊娠进行诊断时,利用腔内彩超诊断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制定与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依据,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丽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7年6月—2017年12月来我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50例,对其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显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者24例、中度狭窄者25例、重度狭窄者21例、闭塞者7例.结论:双源CT双能量冠状动脉CTA在冠心病的诊疗中不仅能够明确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程度、范围,还能对斑块的性质作出判断,具有准确率高、安全、无创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会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和对比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视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6例,给予参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而观察采用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8.33%)率低于参照组(27.28%),P<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异位妊娠伴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疗中,腹腔镜手术治疗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还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军芳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头坏死患者应用CT与核磁共振(MR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我院从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扫描与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分析两种影像学检查在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CT诊断结果为检出16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80%,MRI诊断结果为19例患者股骨头坏死,检出率为95%,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MRI诊断准确率更高,对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成像更具优势,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数据指导,值得在临床中积极应用.
作者:王和平;孙吉云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MRI弥散加权成像在骨肌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50例骨肌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检查,诊断与鉴别肿瘤良恶性,探究在不同b值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差异.结果:50例患者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20例为恶性肿瘤,30例良性肿瘤,在b值为800、1000s/mm2时恶性组ADC值显著低于良性组(P<0.05),b值在1000s/mm2时的诊断价值更佳.结论:MRI弥散加权成像有利于骨肌肿瘤的良恶性诊断鉴别,具有较高特异度和灵敏度.
作者:楼春秀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64层螺旋C T应用于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诊断予以探究.方法:对52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均实施64层螺旋CT诊断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并以后者为标准对前者的相关诊断结果予以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对轻度、中度和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特异度、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对中度与重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显著高于对轻度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P<0.05);对重度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狭窄(P<0.05).结论:64层螺旋CT应用于不同程度冠状狭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作者:张锐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患者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 T血管成像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对所得检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脑动脉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均与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对脑动脉瘤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时,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可综合分析患者病情并为其后续治疗提供科学有利的依据,但检查存在一定假阴性,不能完全取代数字剪影血管造影技术.
作者:张元龙;石志强;雷兴华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纵观医学影像学发展历史,现代影像学沿着X线学——放射学——现代医学影像学的路线发展.通过查阅资料,笔者发现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设备制造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该行业的迅速发展也要归结于新的设备、技术产生以及应用.特别是近几年,现代医学影像学开始在医学领域被广泛应用,医学影像学已经成为医疗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此外,作为一种科研手段,现代医学影像还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中来.因此,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现代医学影像的发展和应用依赖于科学技术和仪器设备,新的技术、设备的发掘推动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作者:祝蕾;朱坤福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分析核磁共振诊断椎管肿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36例椎管肿瘤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诊断结果.结果:36例椎管肿瘤患者中,转移瘤6例,星行细胞瘤7例,神经鞘瘤5例,脊膜瘤7例,血管母细胞肿瘤1例,神经纤维瘤3例,脂肪瘤2例,室管膜瘤5例.结论:作为无创性检查手段,核磁共振对软组织对比度与空间分辨率具有显著的优势,可准确定位椎管瘤具体位置、性质,同时还可类别诊断肿瘤,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潘霞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小儿支气管肺炎DR检查效果与应用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本院接收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56例为探究对象,对全部患儿均进行D R检查方式,并对其检查成效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全部患儿经DR诊断,心缘旁、两中下肺处出现片状阴影,存在小斑片阴影和大斑片阴影融合的现象,右侧、左侧肺门阴影都出现明显的增大状况,两肺的纹理存在稀疏现象.结论:对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DR诊断方式,能有效对患儿的病情状况进行了解,并提升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诊断病情提供充足有效的依据,符合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理念,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可在临床领域不断推广使用.
作者:谢厚军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头颈部CTA扫描中的技术应用特点.方法:从我院选择40例患者进行分析,整个过程主要是要西门子双源CT进行头颈部CTA扫描,然后完成图像的处理工作,同时进行原始图像信噪比和重建图像质量的处理.结果:头颈部双源CTA图像能够有效的进行整个过程管壁和管腔的评估.结论:头颈部CTA技术不能够对细小动脉血管、鞍区及鞍旁血管及管壁方面进行准确的评估,其在信噪比方面效果非常好,同时图纸的质量也比较强清楚,因此也能够方便进行患者病情的判断,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武丹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索肿瘤患者骨盆放疗后MRI扫描T2高信号的意义.方法:收集本院14例不同部位的肿瘤患者在接受骨盆放疗术后进行MRI检查,其中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在43~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62.4岁,MRI检查选用常规序列:矢状位、横断位和冠状位T1WI、快速SE T2WI和脂肪抑制序列FSE T2WI(FS-FSE T2WI)、增强扫描(GD-DTPA).结果:MRI平扫+增强扫描辅以脂肪抑制序列对骶骨的衰竭骨折的诊断具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蒋志勇;杨炼;王源;杨琨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针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4月—2017年5月时间阶段,择取我院接诊收治的12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遵循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次序随机将其均等划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61例,针对参照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显著高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统计学有差异(P<0.05).结论:针对临床中接受手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实施围手术期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支持和确保患者获取到较好临床结果,相关研究经验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吴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检查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7年6月我院诊治的10例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研究组)和同期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正常人1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两组超声特征,和正常人比较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病例超声相关指标特点,探讨其诊断价值.结果: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左室心尖部心肌厚度更厚、左室心尖部/后部心肌厚度比值更高、收缩末期左室心尖部心腔面积更小、心尖部心肌增厚率更低、左房内径更长、E/A更小(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可呈现出系列指标异常,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准确率亦较高,通过早诊断早治疗可达到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效果.
作者:郑学裕 刊期: 2018年第02期
目的:对自发性脑出血在微创手术治疗之后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案例为本院在2012年—2017年间收治的100例患者,在奇偶数方式的基础上进行分组,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使用常规的方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治疗手段之后,从总有效率来看,观察组患者为96%,对照组为80%,两组患者在这一方面的差异比较明显,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P<0.05).结论:在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微创手术的治疗方式,能够实现患者病情发展的稳定控制,从而大程度上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段文波 刊期: 201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