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管电压对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分析

王贤坤;邹才盛

关键词:图像处理, 辐射剂量, 血管成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低管电压下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 T A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时段到我院接受头颈C T A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80KV)、乙(100KV)、丙(120KV)三组,每组20例,其他扫描条件均相同.对三组患者信号噪声比(SNR)、血管C T均值、辐射剂量以及图像噪声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血管动脉C T均值:甲(394±36)H u;乙(286±40)H u、丙(235±18)Hu,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图像噪声:甲(13.1±2.0)Hu;乙(10.2±1.5)Hu、丙(8.3±0.8)H u,各组比较(P>0.05).图像S N R:甲(29±4);乙(29±5)、丙(28±5),各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图像比常规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 T D1v o l与D L P、E D值分别下降47.22%和26.31%、51.56%和36.25%、40.28%和19.9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颈C T A管电压的改变与图像质量之间存在紧密关系,若降低管电压,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因此,合理降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可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意义比较分析

    目的:观察并探讨超声诊断乳腺纤维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76例来我体检中心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体检的乳腺纤维瘤患者,所有患者均经过三级医院确诊后回访,并且所有患者给予高频彩超检查,对乳腺纤维瘤超声表现进行观察,并对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乳腺纤维瘤典型声像图特征为:病灶成类圆形或者圆形,薄膜完整且边缘清楚,病灶内无血流或者流血较少,病灶后上方回声显著增强.非典型声像图特征为:病灶内部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缘较为模糊,存在较大钙化斑点及少量液性暗区,有丰富血流信号.经过高频彩超诊断确诊人数为168例,漏诊人数为3例,误诊人数为5例,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5.45%,结果间具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彩超在乳腺纤维瘤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具有较高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宣叶飞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目的:探析胸部数字X射线摄影的质量与质量控制方法.方法:将我县职业病初筛医院纳入的胸部DR正位影像资料作为实践对象,据胸部影像标准进行质量划分,计算占有率.探讨非优质片产生根源,探索提升拍摄质量的方法.结果:DR摄影成像速度较快,检查时间短,成像清晰度较高,信息量较大,合格率较高.结论:利用DR作为计算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X射线技术结合产物,实现理想后期处理能力,并结合质量控制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辐射剂量,使影像效果进一步提升,实现X射线诊断控制目标.

    作者:阳建强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多谱勒超声肾血流测定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性研究

    目的:研究多谱勒超声肾血流测定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9月到2018年9月期间就诊的60例高血压患者,并将其平均分成三组,每组均为20例,选取我院同期40例正常人,针对所有参与试验研究者实施超声多普勒肾血流检查.将血、尿β2-MG(尿β2-微球蛋白)与UAER(尿白蛋白排泄率)当做诊断早期肾损害的基本指标.结果:经检查效果比较分析证实,高血压病合并肾脏早期损害患者肾段动脉与叶间动脉的收缩期的大血流速度、脉冲指数、舒张期末低血流速度以及阻力指数升高异常,如果脉冲指数超过1亦或是阻力指数超过0.60,就代表肾功能可能发生早期损伤.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且伴有肾脏早期损害的患者,其肾内动脉舒张期末低血流速度显著降低,而阻力指标则随之提升.结论:多谱勒超声肾血流测定在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诊断与预测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操作简单,而且诊断预测结果可靠,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明显.

    作者:陈海玲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UE)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107例甲状腺结节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病例(n=57)和恶性病例(n=50),全部患者术前均行常规高频超声和U E检查,分析超声与超声+U E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准确性.结果:超声+UE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92.00%)、特异性(89.47%)、准确性(90.65%)明显高于单一超声诊断的(70.00%)、(73.68%)、(71.96%)(P<0.05),漏诊率(8.00%)和误诊率(10.53%)明显低于单一超声诊断的(30.00%)和(26.32%)(P<0.05).结论:常规高频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可有效鉴别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病例,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春红;向桢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腹部CT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结石诊断中的应用意义

    目的:了解对肝外胆结石患者用腹部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手段检查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取本院近年来收治经手术病理确诊肝外胆结石患者108例为分析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腹部C T以及核磁胰胆管成像方式进行检查,对患者影像资料以回顾性方式进行分析并归纳其临床诊断价值.结果:在对结石直径不同(是否超过9c m)检出准确率方面,核磁胰胆管成像准确率有显著优越性(P<0.05);在患者结石检查特异性、敏感性、误诊漏诊率方面,核磁胰胆管成像所得数据相对于腹部CT均有明显优越性(P<0.05).结论:为肝外胆结石患者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手段检查,相对于腹部CT诊断方式在准确率方面有明显优势,为患者及时治疗提供良好基础,值得推广.

    作者:路雨澍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不同管电压对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低管电压下头颈CTA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头颈部C T A中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在2017年7月至2018年8月时段到我院接受头颈C T A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80KV)、乙(100KV)、丙(120KV)三组,每组20例,其他扫描条件均相同.对三组患者信号噪声比(SNR)、血管C T均值、辐射剂量以及图像噪声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血管动脉C T均值:甲(394±36)H u;乙(286±40)H u、丙(235±18)Hu,各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图像噪声:甲(13.1±2.0)Hu;乙(10.2±1.5)Hu、丙(8.3±0.8)H u,各组比较(P>0.05).图像S N R:甲(29±4);乙(29±5)、丙(28±5),各组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图像质量:结果显示常规剂量图像质量略高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图像比常规组图像颗粒略增粗,但不影响诊断质量.低剂量组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剂量组,C T D1v o l与D L P、E D值分别下降47.22%和26.31%、51.56%和36.25%、40.28%和19.9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颈C T A管电压的改变与图像质量之间存在紧密关系,若降低管电压,其辐射剂量明显减少,因此,合理降低管电压结合迭代重建可保证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又可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作者:王贤坤;邹才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肺结核伴乳腺结核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乳腺结核的影像学表现,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肺结核并乳腺结核影像学相关资料,并结合文献讨论复习.结果:患者女,72岁,右侧乳腺肿大3月余,中央触及一肿块,质硬,活动度差,界限不清,结合影像学表现并经病理穿刺活检证实为肺结核并乳腺结核.结论:肺结核并乳腺结核临床表现主要为乳房肿胀,影像学表现不典型,若缺乏经验易导致误诊,但结合原发病灶及乳腺影像学表现诊断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

    作者:任荣荣;乔飞;张淇惠;宋娟;李勇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鼻咽癌的CT与MRI诊断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鼻咽癌的C T与M R I诊断效果对比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耳鼻喉科治疗的10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在术前接受CT与MRI检查,CT检查作为对照组,MRI检查作为观察组,以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鼻咽部位受侵情况、颅底部位受侵情况.结果:观察组在口咽、咽旁间隙、颞下窝、翼腭窝、海绵窦等鼻咽部位的诊出率为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P<0.05);观察组在破裂孔、卵圆孔、斜坡、蝶骨大翼等颅底部位诊出率为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P<0.05).结论:鼻咽癌采用MRI的诊断效果更佳,对鼻咽部位及颅底部位的受侵情况诊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临床对不能通过CT检查诊断的病灶应联合MRI检查.

    作者:龚思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胎儿心脏超声筛查在先天性心脏病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产前检查的90例孕妇,经过引产尸解报告以及手术病例学的检查结果证实,参与本次研究的90例胎儿中,存在21(21.11%)例先天性心脏病,其中包括:室间隔缺损7例、法洛四联症6例、房间隔缺损5例以及单心腔3例.对所有孕妇均在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同时给予胎儿心脏超声筛查,观察90例孕妇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检查结果.结果:行常规超声检查得出的检出率为71.43%,低于胎儿心脏超声检查检出率的95.24%.结论:相较于常规超声检查,使用胎儿心脏超声筛查检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对提前防御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友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对比MRI、颅脑CT两种技术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诊断中临床价值

    目的:对比MRI、CT两种技术应用于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诊断中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20例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全部患者均行M R I检查和颅脑C T检查,分析不同发病时间段中脑梗死检出情况,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不同部位梗死的结果.结果:发病时间<24h、24~72h中M R I诊断脑梗死的检出率(85.71%、92.11%)明显高于CT检查(62.50%、65.79%)(P<0.05);MRI诊断不同部位脑梗死的符合率(88.33%)明显高于CT检查(67.50%)(P<0.05).结论:颅脑CT检查可有效检出多发性脑梗死老年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董娟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移动式平板探测器在膝关节侧位的应用方法

    目的:膝关节外伤患者的X线投照中,无法移动不能向患侧倾斜而导致侧位不好拍摄,对髌骨、股骨下段及胫腓骨骨折的诊断造成极大的影响.方法:现使用GE Definium6000 DR X线光机下,有两种膝关节侧位的投照方法.结果:运用移动平板探测器和立柱式平板探测器可使膝关节侧位成功率达100%.结论:利用移动式平板探测器比普通改变体位拍摄更有利于膝关节外伤病人的检查.

    作者:王嘉豪;夏春华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患者的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研究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疾病鉴别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分析研究模式对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参与诊治的40例甲状腺患者涉及的数据进行分析,均开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病理结果和超声诊断结果以及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特点,对比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和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的阻力指数、峰值血流速度.结果:40例甲状腺患者经病理检查后有12例恶性结节、28例良性结节.术前超声诊断良性结节符合率89.28%,术前超声诊断恶性结节符合率83.33%.恶性甲状腺结节患者阻力指数、峰值血流速度等指标对比良性结节,P<0.05,统计学具有组间计算数据分析意义.恶性性结节存在更明显且丰富的血流,良性结节主要是I、II型血流,恶性结节主要是III型血流.结论:临床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疾病可充分展现血流特点和声像图,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成为临床首选的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赵玮;于宁;杨雪;种静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经腹与经阴道超声在异位妊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60例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划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运用经腹超声的方法进行检查,实验组运用经阴道超声的方法进行检查,在此基础上,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分析其终的临床诊断符合效果.结果:经阴道超声的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符合效果显著优于经腹超声的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符合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方法对异位妊娠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符合率,其应成为临床中的首要检查手段,此种方法能使患者的出院时间显著提前,因此,此种方法在临床中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应在临床中被广泛推广,获得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临床中被不断应用.

    作者:彭丽丽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分析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上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在宫外孕诊断上的效果.方法:选择90例接受孕检的患者作为案例,所有患者按照编号分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分别实施的阴道超声、腹部B超以及联合诊断的方式,对结果分析和对比.结果:对三组患者的诊断结果分析,丙组的诊断准确率96.7%,明显高于甲组和乙组的诊断准确率,丙组的效果突出.结论:对于宫外孕患者实施阴道超声联合腹部B超诊断的方式,能降低误诊率和漏诊率,整体优势明显,联合诊断准确率优于单一诊断,值得实施和应用.

    作者:丛阿妮;王小燕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心脏彩超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对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心脏彩超后患者病情的检出几率.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进入本院治疗的74例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此次试验的研究比较,将参与研究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74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实施心脏彩超诊断.结果:在本次研究干预之后,实验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DD、LAD等心功能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而实验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LVEF显著低于对照组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P<0.05.结论: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实施心脏彩超诊断的方式检出率较高,且操作简单,可以使患者得到及早的治疗,由此可知,心脏彩超诊断的方式在多病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张俊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 T检查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6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 T诊断和胸部X线诊断,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全方位的比较.结果:多层螺旋C T阳性检出率为95.0%(57/60),胸部X线阳性检出率为83.3%(50/60),多层螺旋C T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胸部X线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毛刺征、分叶征、肺门与纵膈淋巴结肿大、空洞征、棘突征、胸膜凹陷征等形态学特点的检出率方面,多层螺旋C T分别为85.0%、81.6%、76.7%、35.0%、31.7%、33.3%,胸部X线分别为40.0%、65.0%、31.7%、11.7%、13.3%、8.3%,多层螺旋C T均明显高于胸部X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 T和胸部X线均为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有效手段,但多层螺旋CT诊断检出率更高,形态学特征更清晰,因而应用价值更大.

    作者:雷宜发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于2017年8月—2018年8月期间到我院进行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0.00%(36/40);彩色多普勒超声对I级血流信号的检出率较低,但对II级与III级血流信号的检出率更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结节,对提高临床诊断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长青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病变的患者,共计100例,选择时间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分别予以经阴道超声检查和腹部超声检查.分析术前腹部超声和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和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阴道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和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的诊断符合率均高于术前腹部超声检查数据,P<0.05,差异显著.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更为显著.

    作者:王国荣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分析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情况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产前超声诊断意义.方法:选取研究对象为98例孕妇,研究时间为2015年04月17日至2017年06月15日,均实施产前超声诊断,且对诊断后结果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98例孕妇经产前超声诊断后发现胎盘植入共50例、检出率为51.02%,而漏诊率为48例、百分比48.98%;其中经临床确诊及组织病理检查确诊为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共45例,经产前超声检出共42例、百分比93.33%,漏诊为3例、百分比为6.67%.结论:产前采用超声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意义重大,具有操作简单、方便、重复性好等优势,且患者易接受,对降低母婴死亡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马丽媛 刊期: 2019年第0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治糖尿病患者84例为实验组,另取同期体检人群84例为对照组,两种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完成下肢血管检查,对比分析两组下肢血管病变情况.结果:对照组下肢血管内径、厚度以及血液流速指标均优于实验组,病变率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以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有效检验出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情况,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袁春莉 刊期: 2019年第05期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杂志

主管: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

主办:全国感光材料信息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