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莹;张本恕
内皮素(Endothlins,ET)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体内各组织的血管活性多肽,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内皮素(CNSET)通过调节脑循环血量,反馈作用于其他内分泌激素等发挥重要生理作用,它参与和加重了创伤性脑水肿的发生、发展过程,其含量与脑水肿程度及颅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
作者:唐超;薛洪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帕金森病(PD)的关系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发现PD患者及其动物模型中TNF-α的含量高于正常,另外在对PD中TNF-α抗体和受体的研究中,以及干预性应用TNF-α对多巴胺神经元影响的研究中,发现TNF-α在PD发病中起到破坏性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他不具有破坏性,甚至具有保护性.研究者们已从一氧化氮(NO)、核转录因子-κB(NF-κB)、Caspase等途径探索TNF-α在PD中的作用机制.
作者:梁庆成;王凤平;王维治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出血后(ICH)存活的病人中常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其危害极大.皮质脊髓束的撕裂破坏是运动功能损伤的主要原因,皮质脊髓束的完整性对运动功能预后的影响很大.在运动功能损伤的修复中,皮质的自我修复、皮层和传导通路的重组和塑性发挥代偿作用是主要的机制,但详细的机制尚不明确.微侵袭神经外科手术可能对ICH后运动功能损伤的恢复有利,针灸治疗的价值尚不明确,被动性运动功能锻炼应尽早开始,但主动性运动功能锻炼开始的时机尚不明确.
作者:勾俊龙;毛群;刘宗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血管炎性神经病是一种以血管壁炎症和坏死为基本病理特征、导致神经系统广泛缺血损伤的临床综合征.本文阐述了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血管炎、系统性血管炎包括巨细胞动脉炎、高安氏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显微性多动脉炎、川崎病、Wegeners肉芽肿及Churg-Strauss综合征等致神经系统损伤的临床病理特征.在结缔组织病中重点讨论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氏病及Sjogren综合征的神经系统损伤特点.
作者:曹秉振;曹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s inhibitors,CDKIs)分为INK4(inhibitor of CDK4,INK4)和KIP(kinase inhibition protein,XIP)两大家族,主要通过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etinoblastoma protein,pRb)或p53两条途径对细胞周期起调控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周期素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s)所调控的信号通路被激活,细胞周期紊乱可促使神经元凋亡,CDKIs对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付剑亮;邵福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从正常血压调节的中枢性和周围性调节通路论述了直立性低血压产生的机制.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直立性低血压的原因与年龄、疾病本身,以及抗帕金森药物的使用有关.近研究发现伴有直立性低血压的帕金森病患者有明确的压力反射功能不良和心脏交感神经分布缺失的证据,抗帕金森病药物在疾病本身的基础上加重了直立性低血压的程度.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需要规范化,选择治疗药物时,应尽量避免仰卧位高血压的发生.
作者:刘莹;张本恕 刊期: 2004年第04期
31P MRS(Phosphours-31 MR Spectroscopy),可以非损伤性地动态检测到生物体内多种含磷代谢物,反应脑肿瘤和肿瘤治疗过程中磷脂代谢、能量代谢和细胞内pH值的变化.本文阐述了含磷代谢物的生物学意义,脑肿瘤活体和离体31P MRS的变化特征和研究进展,31P MRS在脑肿瘤疗效监测中的价值.
作者:吴光耀;孙骏谟;雷皓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皮质发育障碍(disorders of cortical development,DCDs)是难治性癫痫和发育迟滞重要病因之一.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作为一种新型无损伤技术,为研究DCDs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本文对功能磁共振的原理、DCDs致病灶的功能定位、DCDs的外科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作者:冯占辉;晏勇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由于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在治疗震颤等运动障碍上显著的疗效及对基底节在癫痫发作控制上认识的深入,人们将其用于难治性癫痫的治疗.动物实验中无论是全面性发作还是部分性的发作,高频电刺激都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临床方面多数研究存在病例数少且随访期短的缺点,故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的研究.丘脑底核高频电刺激的效应可能源于丘脑底核的抑制,也可能是因为投射纤维以及核周纤维的兴奋,目前还有争议.
作者:殷晓山;黄华品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精确地判断缺血半暗带的存在,是临床治疗脑梗死成功与否的关键.文章对脑梗死半暗带的概念,临床界定的主要医学技术方法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以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钟高贤;王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用于脊髓性肌萎缩症基因诊断的方法主要有连锁分析、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错配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SMN基因定量分析、SMN1基因内突变分析及单倍体分析.晚近,产前诊断和植入前诊断又成为该病的研究热点.
作者:李文磊;吴婷;丁新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PACAP)是一种脑保护因子,具有神经递质、神经调质、神经营养因子的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神经肽,它对神经系统的生长、发育及损伤后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常脑组织中PACAP表达十分广泛,脑损伤后PACAP在脑内的含量及分布均发生明显的变化,在脑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减少兴奋性氨基酸释放、Ca2+内流,抑制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和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的活性,从而减轻脑损伤后的继发性损伤.本文着重垂体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肽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创伤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为创伤性脑损伤的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克强;许民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帕金森病被认为是纯运动性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患者存在感觉障碍,尤其是嗅觉障碍.帕金森病患者可出现嗅觉阈值增高,嗅觉辨别能力下降,嗅觉诱发电位潜伏期延长.嗅球、海马等部位神经元的破坏可能是导致嗅觉障碍的原因.嗅觉障碍的发生可能与遗传因素、病毒感染、环境因素或神经递质的改变有关.
作者:吴波;彭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具有多种生物功能的细胞因子,可调节MHC-Ⅰ、Ⅱ类抗原表达的能力,可刺激T细胞和B细胞以调节粘附因子表达等.TNF生物学功能是由其受体(TNFR)介导而发挥作用的.在重症肌无力发病机制中,TNF系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TNF基因多态性和受体的研究,可能引导我们对MG的预防、基因治疗干预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杨宏伟;高晓玉;孙兆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虽然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手术中,但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IAR)的发生率仍然较高,它可以发生在动脉瘤颈妥善夹闭前的任何阶段.除动脉瘤本身的因素外,大多数IAR是因为外科手术操作造成的,不论是在脑退缩、解剖或夹闭时,少见的原因是在手术准备期和开颅时,处理不当将有导致病人死亡和致残的危险,正确认识动脉瘤术中破裂的原因,重视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可进一步提高手术疗效.
作者:张健;苏万东;朱树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症状严重,致残率高,患者治疗期望迫切.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使用抗凝和溶栓疗法,但疗效欠佳,许多患者在服药期间仍反复出现症状,甚至发生中风.且长期服药,药物蓄积副作用明显,生活节奏的加快也使得长期定时服药较为困难.近来研究发现有大部分患者是由于器质性的狭窄引起,可以采取外科方法治疗,且实践证明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胡佳;曲元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的研究证实胶质瘤中存在多种受体型酪氨酸蛋白激酶(RPTK)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等)的扩增、过表达和受体结构异常.异常表达的RPTK可以通过Ras、PI3K、PLCr等下游传导途径,促进细胞的恶性转变,增强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刺激肿瘤血管形成,提升肿瘤细胞对放疗的耐受力,从而对患者的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应用相关抗体和小分子药物阻断RPTK信号通路,很有希望成为胶质瘤治疗的新的途径.
作者:杨冰;徐启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后急性期至2~3年内常见的并发症.目前对PSD的研究发现,PSD的发生不但与卒中损伤部位和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生物学因素有关,还与病人本身的人格特征、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以及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作者:钱连华;吕永良;肖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尽管显微技术和术中监护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听神经瘤术后的脑脊液漏仍是一个挑战性的难题.脑脊液漏为蛛网膜下腔和外界持续交通的结果,经乙状窦后入路术后的脑脊液漏以鼻漏多见,绝大多数可以用保守疗法治愈,腰穿置管脑脊液引流(CLCFD)是治疗乙状窦后入路术后脑脊液鼻漏的佳方法;而经迷路入路术后的脑脊液漏以切口漏多见,经迷路入路术后的脑脊液鼻漏保守疗法无效,需再次手术处理,但疗效并不如人意,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作者:潘亚文;袁贤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经蝶窦入路手术损伤小,术后死亡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低,目前已成为垂体腺瘤及鞍区其它肿瘤的首选手术入路.但经蝶入路对于由鞍内向鞍旁、鞍上发展及侵袭海绵窦、斜坡的肿瘤显露、切除困难.近年来,随着经蝶手术经验的积累和临床应用解剖学的发展,不少作者采用扩大的经蝶入路术式,如经鞍结节-扩大经蝶入路、经上颌窦经蝶入路切除传统经蝶入路切除困难的肿瘤.本文介绍扩大经蝶入路在切除侵及鞍上、海绵窦、斜坡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冯铭;李蓉辉;徐淑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