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舌癌的手术治疗

陈杰;田勇泉;李赞;瞿吉保;张海清

关键词:舌肿瘤/外科学, 癌, 鳞状细胞/外科学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124例舌体鳞癌不同术式的疗效.方 法全组按1987年UICC的TNM分期,Ⅰ~Ⅱ期22例,Ⅲ期30例,Ⅳ期72例.评价舌 颌颈联合根治术加下颌骨部分切除或下颌骨槽型切除、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加肌皮瓣修复舌缺 损术及选择性或根治性颈廓清的疗效.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39.75%, 舌部分切除加下颌骨部分切除或下颌骨槽型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4%、38.58% .结论保留下颌骨连续性的下颌骨槽型切除不会降低病人生存率;对临床N0的舌癌病人可行选择性颈廓清;定期复查和及时发现复发病灶,且积极的再手术治 疗仍能提高生存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相关文献
  • 胶合软骨支架行外耳再造术

    目的报道外耳再造软骨支架成形固定的一种新方法. 方法临床应用11例,Ⅰ期行传统耳后组织扩张器置入,预制耳后薄皮瓣 ,解剖层次为颞浅筋膜浅层.Ⅱ期取自体胁软骨为支架材料,根据健侧模样雕切成耳轮、对 耳轮支架条,用医用胶粘合、拼接、点补、固定.通过拼接矫正耳轮上角及延长耳轮脚,点 补形成耳轮结节、对耳屏及修整欠缺处,然后,耳轮与对耳轮支架进行粘合,形成胶合软骨 支架.结果除第1例取第8,9两肋软骨外,其余10例均取单根肋软骨.胶 合的软骨支架系统稳固,外观逼真,立体感强,愈后无排异,轮廓清晰,随访1~3年,支架稳定,无塌陷.结论医用胶行软骨支架固定方便、牢固、节省材料,无 毒副作用,塑形逼真,是一种可行方法.

    作者:张明华;龙剑虹;程勇;曾纪章;黄晓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川畸病误诊8例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对川畸病(KD)临床特征的认识和首诊准确率.方法从近10年收治的85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中,筛选并分析首诊于耳鼻咽喉科 的15例KD.结果 15例KD患儿因咽喉疼痛、颈淋巴结肿大和发热咳嗽等就 诊于耳鼻咽喉科,其中8例被首诊为急性扁桃体炎(3例)、急性颈淋巴结炎(3例)和疱疹性咽 峡炎(2例).首次误诊率达53.3%.结论 KD常首诊于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医师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作者:殷团芳;卢永德;谢鼎华;唐青来;任基浩;党西强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环甲膜切开术165例报告

    目的探讨环甲膜切开术能否广泛应用于临床.方法选择性环甲膜切开术165例,其中有颈椎骨折、颈外伤、胸外伤、颅脑外伤、烧伤 、脑血管病、喉阻塞以及手术前预防性环甲膜切开术.结果带管短4 d ,长21 d,平均带管6 d.165例中,发生并发症9例,包括出血、阵发性咳嗽、喉部不适 ,无1例发生喉、气管狭窄.结论环甲膜切开术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 的手术方法,尤其在紧急抢救时更有突出的优点.

    作者:用文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钩突切除加下鼻甲粘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

    目的评价鼻内镜下钩突切除加下鼻甲粘膜下骨折移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对1997年8月~1999年2月治疗的32例人进行回顾性分析,随3~6个月评价无效.结果 25例显效,6例有效,1例无效,有效率96.88%.结论本术式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效果好,无并发症,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陈闽琪;陈立燕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颈部巨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的探讨(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颈部巨大神经源性肿瘤切除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颈胸腋S形联合切口,切除下颈锁骨区肿瘤.采用颈后纵行与颌 下横行联合切口切除上颈、侧颅底区肿瘤.结果顺利摘除巨大颈部神经源性肿瘤,获得满意结果,全组无死亡.结论颈部巨大神经源性肿瘤切 除并发症虽多且严重,只要处理得当,预后良好.

    作者:程一萍;彭大文;刘慕尧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喉切除术后3种发音重建术的发音强度测定

    目的测定喉切除术后的3种发音重建术的发音强度. 方法用声级计测定发音强度.结果全喉切除术后安装发音钮1 4例,发音强度达55~65 dB者6例(42.8%);全喉切除后气管上端食道粘膜声门重建9例 ,发音强度达55~65 dB者2例(22%);次全喉术后气管咽发音管成形31例;发音强度达55~6 5 dB者19例(61%).结论喉切除3种发音重建术,以次全喉切除气管咽发音管成形术的发音强度较好.

    作者:贾秀华;胡华;于阅尽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内镜下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

    自2000年9月~2001年5月,笔者自制通气管和置管针,在鼻内镜下行鼓室置管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33例(38耳).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3例病人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11~65岁,病程15 d~11月.其中5例为双耳 发病,28例为单耳发病.4例为住院病人,其余29例为门诊病人.全部病人纯音测听提示有不同程度的传导性聋,听力下降35~45 dB,平均听阈提高38.2 dB.声导抗检查均为B 型图,镫骨肌声反射消失.11例曾行鼓室穿刺抽液治疗.鼓膜切开后,29耳鼓室吸出淡黄色 浆液,9耳冲吸出粘稠胶状液.

    作者:何中扬;易翔;零兴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颞下窝入路和改良入路的应用进展

    目的简述颞下窝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在颅底外科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参阅近年来相关文献,作综述性报道.结果 颞下窝入路奠定了侧颅底外科的基础,而一系列改良入路可以适应颅底区域的手 术显露需要,如颞骨入路,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颞下-颞下窝-额下颅底入路,颅中窝 -颞下窝入路,眶颧-颞下窝入路等.这些颅内外联合入路已经成功地应用于颅底外科,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颞下窝入路及其改良入路已经成熟,但仍须注意 术中功能保存,以期降低死亡率和病残率.

    作者:黄安炀;刘运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击出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附18例报告)

    目的提高击出性骨折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1999年1月~2001年8月收治的击出性骨折病人18例,其中眼球内陷 15例,复视13例,眼球运动障碍7例,视力下降1例,眶下神经支配区感觉异常5例.2例采用 保守疗法,另16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采用经上颌窦、经眶下、经内镜下鼻内开筛 进路眶壁整复手术.结果随访0.5~1年,18例病人治愈15例(83.3 %),好转3例(16.7%).结论术前详细检查及合理术式的选择是提 高击出性骨折疗效的关键.

    作者:关兵;董震;杨占泉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藻酸钙纤维鼻腔填塞的疗效观察

    本文对内镜手术后藻酸钙(Sorbalgon)和红霉素油纱条鼻腔填塞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 ,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999年10月~2000年4月,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的鼻科病房,对住院 行鼻内镜手术的290例病人进行分析,手术术式包括范围较小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和内镜下 全组鼻窦开放术,术后病人分别行鼻腔藻酸钙(Hartmann公司产品)填塞140例和红霉素纱条 填塞150例.其中红霉素纱条填塞组和藻酸钙填塞组均于术后第2 d抽出填塞物(藻酸钙填塞组后来逐渐过渡到术后第1 d抽出填塞物).抽出填塞物后观察并记录病人鼻腔是否有明显出血(以出血≥10 ml定为出血).

    作者:王德辉;郑春泉;臧朝萍;顾瑜蓉;罗寄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文稿撰写及常用医学名词规范要求

    期刊论文撰写有其特定要求,某些专业用词已明确规范.但在审、编稿中经常发现很多 作者对撰稿结构、编写特点、标题层次排列及专业名词应用都存在不规范或不了解的现象. 为了帮助广大作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促进文稿撰写水平,现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医药卫 生书稿编写手册>有关期刊文稿编写要求和某些规范用词,并结合本刊特点编录介绍如下, 供各位作者参考.

    作者:李远斌;肖健云;李冬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腔鼻窦术后鼻腔粘连的防治体会

    对鼻腔、鼻窦疾病的治疗,不论是传统方法,还是功能性内镜鼻窦外科手术(FESS),术 中、术后常因处理不当而发生鼻腔粘连.现将我院1991年3月~1998年3月间治疗的鼻腔粘连 ,随访的32例(占270例FESS的11.85%)报告如下.

    作者:朱同林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电子耳蜗植入术相关解剖标志及手术入路的探讨

    目的确定电子耳蜗植入术电极串在耳蜗的入口,并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对14侧成人尸头,用两种手术入路:①经乳突后鼓室 入路,在圆窗前部钻孔入耳蜗第1圈;②经乳突上鼓室和后鼓室联合入路,于匙突的下方钻孔入耳蜗第2圈.对有关解剖参数进行测量.结果电极串耳蜗第1圈入口 定位于圆窗前缘前方1.124 mm,耳蜗第2圈入口定位于匙突下方1.227 mm. 结论针对病人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电极串耳蜗入口及手术入路.

    作者:徐钢;田湘娥;冯永;蒋卫红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内镜鼻窦手术眼并发症总结

    目的总结内镜鼻窦手术所致的眼并发症并探讨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方法.方法总结6年来311例手术中19例眼并发症.结果 [ HTSS 眶内壁损伤的发生率高(16例),眼内直肌损伤、眶内血肿、视神经损伤各1例.结论掌握鼻眼解剖关系、正确使用手术器械和麻醉选择、杜绝术中盲目操作 是避免术中眼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作者:孙树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后天性原发性中耳胆脂瘤的诊治体会

    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Primary acquired cholesteatoma,简称PAC)病人化脓性中耳炎 病史不明显,具有起病隐匿、穿孔位于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而中下鼓室正常或炎症不 重的特点.我科1986~1999年共收治胆脂瘤型中耳炎523例,其中符合上述特点、资料完整的PAC病人54例.

    作者:肖文惠;易自翔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三叉神经痛治疗的探讨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比较三叉神经痛的内科治疗及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的疗效.方法 60例病人均分别采用过药物、封闭、射 频治疗.在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对其中50例病人行颅内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8例行 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结果经内科治疗复发的60例病人中,58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止痛效果好.术后随访42例,3~6年均未复发.结论内科 治疗的方法疗效不肯定.对不同的病人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以达到佳疗效.

    作者:韩杰;韩乃刚;樊忠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颅面联合进路手术治疗前颅底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前颅底手术的颅面进路与修复的经验,以提高病人生存率、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方法采用颅面联合进路共行31例前颅 底恶性肿瘤切除手术并行颅底重建,其中17例筛窦鳞癌、腺癌,5例未分化癌,3例肉瘤,6 例嗅母细胞瘤.31例恶性肿瘤中27例辅以放疗.术后平均随访58个月.结果 31例恶性肿瘤中18例存活未见复发,2例复发带瘤生存,11例死于原发病,术后平均生存 时间62个月.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颅面联合进路手术相对安全、有效,但术者须掌握手术原则,熟悉颅底解剖,具备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

    作者:华清泉;吴展元;廖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鼻中隔偏曲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目的探讨用鼻中隔矫正和下鼻甲前端靶区粘膜切除治疗鼻中隔偏曲伴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方法 125例鼻中隔偏曲伴 PAR全部在常规下行鼻中隔矫正和下鼻甲前段部分切除联合手术.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短期内症状均停止发作,术后8周总有效率100%;术后1年总有效率为92.8% .结论该法通过破坏下甲前端副交感神经纤维、矫正鼻腔机械阻塞切断异常神经反射,以治疗鼻中隔偏曲伴PAR,其近期和远期疗效均较为理想.

    作者:朱忠寿;魏日富;程道俊;杨劲松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耳内镜下冲洗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

    目的探讨采用耳内镜直视下冲洗抽吸法治疗胆脂瘤型中耳炎的效果.方法 27例胆脂瘤型中耳炎采用的耳内窥镜直视下冲洗吸引法治疗并根据自身治疗前后疗效对照评分.结果 3个月后复查,23例干耳,4例中耳腔有少许脓性分泌物.结论耳内镜直视下的能比较准确,全面地观察和清洗中耳鼓室内胆脂瘤物质,是耳科临床治疗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魏雪梅;秦学玲 刊期: 2002年第03期

  • 舌癌的手术治疗

    目的回顾性分析124例舌体鳞癌不同术式的疗效.方 法全组按1987年UICC的TNM分期,Ⅰ~Ⅱ期22例,Ⅲ期30例,Ⅳ期72例.评价舌 颌颈联合根治术加下颌骨部分切除或下颌骨槽型切除、舌颌颈联合根治术加肌皮瓣修复舌缺 损术及选择性或根治性颈廓清的疗效.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39.75%, 舌部分切除加下颌骨部分切除或下颌骨槽型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39.64%、38.58% .结论保留下颌骨连续性的下颌骨槽型切除不会降低病人生存率;对临床N0的舌癌病人可行选择性颈廓清;定期复查和及时发现复发病灶,且积极的再手术治 疗仍能提高生存期.

    作者:陈杰;田勇泉;李赞;瞿吉保;张海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