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癌组织中RUNX3和STAT3的表达水平及关系研究

熊晓玲;何惠华

关键词:胃癌, 癌组织, 癌旁正常组织, RUNX3, STAT3
摘要:目的:分析胃癌癌组织中runt相关转录因子3(RUNX3)和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达水平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53例胃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组织中RUNX3、STAT3表达水平,分析RUNX3、STAT3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经由Pearson相关性分析RUNX3和STAT3的关系.结果:胃癌癌组织RUNX3及STAT3阳性率分别为45.28%、71.70%,较癌旁正常组织的96.23%、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UNX3和STAT3表达均与Hp感染与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与否相关;Pearson相关性分析RUNX3和STAT3表达负相关.结论:RUNX3在胃癌癌组织中低表达,而STAT3高表达,两者负相关,其表达均与Hp感染与否、浸润深度等相关.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式外固定法治疗多发跖趾骨头骨折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改良式外固定法对多发跖趾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至我院进行多发性跖趾骨头骨折患者84例进行临床研究.根据来诊时间排序.序列号为单号患者作为观察组,序列号为双号患者作为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良式外固定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76.19%,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愈合平均(7.92±1.33)周,明显短于对照组(8.76±1.09)周,且具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并发症发生3例,占7.14%,明显低于对照组11例,26.19%,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式外固定法对多发跖趾骨头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足部功能的预后,缩短骨折的愈合时间,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好,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和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刘永峰;张宁;李少连;李新海;步婉莹;刘增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辛伐他汀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分析辛伐他汀联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重症脓毒症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白介素-6(IL-6)、白介素-17(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脓毒症患者分为对照组(目标导向治疗)、观察组(目标导向治疗+辛伐他汀)各43例,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测定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IL-6、IL-17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的变化.结果:①治疗后,两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表(SOFA)评分均降低,观察组评分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②ICU d5、d10、d14,两组Th17、IL-6、IL-17表达均降低,观察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③两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均明显改善,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联合目标导向治疗可下调重症脓毒症患者血Th17、IL-6、IL-17表达,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维持免疫平衡.

    作者:周洁;肖国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小金片对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TNF-α及性激素影响

    目的:探讨小金片对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TNF-α及性激素的影响.方法:经我院伦理研究会监督,签订治疗知情同意书,将2013年4月~2016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前列腺增生老年(≥60岁)患者78例,按治疗方案的不同,随机分为2组,分别39例,对照组采用非那雄胺片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采用小金片治疗,每次2~3片,每天2次,持续治疗4周.对所有患者的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残余尿量及大尿流率进行比较,采取肘部静脉血5mL,测定血清TNF-α、IL-1β及性激素(T、E2、PRL)值,同时对两组间治疗效果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两组治疗4周后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残余尿量降低,Qmax升高,TNF-α、IL-1β值降低,T、PRL值升高,E2值降低;与对照组比,研究组治疗4周后前列腺体积、IPSS评分、残余尿量较低,Qmax较高,TNF-α、IL-1β值较低,T、PRL值较高,E2值较低;对照组改善率74.36%低于研究组改善率92.31%,有差异.结论:小金片有利于改善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炎症因子,恢复性激素平衡,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作者:刘峰;孙少鹏;陈冬;孔广起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对于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考察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3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迁延性腹泻婴幼儿患儿进行了研究,共计134例,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在对症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观察组患儿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时间,两组患儿细菌培养及病毒培养转阴率,比较两组患儿体内的免疫细胞水平,并比较两组治疗方案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泻、饮食减少、大便常规以及发热等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恢复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明显;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细菌培养转阴率及病毒培养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的CD8+细胞的百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CD4+细胞的百分数和CD4+/CD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过比较,两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可达95.5%,明显高于对照组76.1%.结论:对于婴幼儿迁延性腹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联合蒙脱石散的治疗方案具有明显的优势,患儿的临床体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免疫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独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的治疗,为这类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充分的临床依据.

    作者:张苏棉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WI及X线在诊断乳腺病变中应用价值比较

    目的:比较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弥散加权成像(DWI)、X线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乳腺病变(共126个病灶)患者均行X线、DCE-MRI、DWI检查,观察各自表现特点,并以病理结果为标准,比较分析三种不同检查方法对乳腺病变定性的诊断结果.结果:肿块形态、恶性钙化、大导管征等钼靶X线表现、DCE-MRI时间-信号曲线类型、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乳腺良恶性病变比较差异显著;以病理结果为标准,钼靶X线对乳腺恶性病变诊断灵敏度为69.12%,特异度68.97%,准确度69.05%,较DCE-MRI的86.76%、89.66%、88.09%,DWI的88.24%、94.83%、91.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CE-MRI、DWI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价值类似,相比钼靶X线有明显优势.

    作者:黄静;姜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针尾带孔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目的:研究针尾带孔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8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张力带钢丝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针尾带孔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进行治疗.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及住院时间,并对患者的关节屈曲度、Bostman评分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关节屈曲度明显大于对照组,Bostman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15.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针尾带孔自折式髌骨针联合张力带钢丝治疗髌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孙虹斐;李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甲硝唑联合氢氧化钙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甲硝唑联合氢氧化钙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患者41例(41颗牙),采用甲硝唑—氢氧化钙糊剂治疗,对照组患者45例(45颗牙),给予甲醛甲酚进行封药处理.结果:86例患者中共分离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5株(52.33%),主要以血液链球菌为主(27.91%),革兰阴性菌41株(47.67%),主要以牙髓卟啉单胞菌为主(26.67%);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2.68%vs 51.11%);观察组患者治疗中自觉疼痛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9.51% vs 44.44%);经过半年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治疗失败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4% vs 24.44%).结论:甲硝唑联合氢氧化钙糊剂对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近期治疗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患者的自觉疼痛感,降低难治性根尖周炎患者根管治疗的失败率.

    作者:冯洋;夏书彬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时机对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与神经损伤修复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与比较不同手术时机对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与神经损伤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0月期间本院收治的90例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A组(分期手术组)45例和B组(一期手术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GOS评分结果、手术前后的神经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结果:B组的GOS评分结果好于A组;手术前两组患者的神经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后B组的神经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损伤指标表达水平显著地好于A组,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一期手术对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预后与神经损伤修复具有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多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中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季志刚;王颖建;周雪东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不同剂量CVVH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85例接受CVVH治疗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剂量分为传统剂量组(A组,35mL/kg·h,n=40)与高剂量组(B组,50mL/kg·h,n=45),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①治疗后,两组尿素氮(BUN)、肌酐(Cr)、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均下调,B组下调幅度高于A组,其CD4+、CD8+、CD4+/CD8+水平均上升,B组上升幅度高于A组.②B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A组.③B组72h生存率、好转率均高于A组,院内死亡率低于A组,预后评分低于A组.结论:高剂量CVVH治疗脓毒症休克可下调患者炎症水平,改善肾功能及预后.

    作者:龚健;刘健;张海明;顾叶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再发血管事件的获益及风险分析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对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再发缺血事件的获益及风险分析.方法:将2013年3月~2014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治的10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75mg/d的氯吡格雷+100mg/d的阿司匹林双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20mg/d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连续治疗4周,随访1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指数,临床治疗效果,血脂、凝血功能变化,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变化及患者复发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值显著上升,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65.38%,两组差异显著;治疗组TC、LDL-C均显著下降,HDL-C显著上升,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两组差异显著;两组PT和APTT显著延长,Fg含量显著降低,Hcy与hs-CRP表达均显著下调,两组差异显著;治疗组再发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率为3.85%,出血率7.69%,对照组分别为17.31%与23.08%,两组差异显著;治疗组无病死患者,而对照组总病死率5.77%,因AIS死亡率1.92%.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治疗缺血性急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再发血管事件概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石蕊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国内48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总结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2016年国内发表的486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究第一/第二侧乳腺癌的临床分期、腋淋巴结状态和病理类型的差别.结果:双侧原发性乳腺癌确诊首发癌平均年龄为46.5岁,乳腺癌家族史是其重要危险因素;0/Ⅰ期病例在第二侧癌中比例显著高于第一侧;病理类型在第一侧/第二侧间发病无显著差别.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为主要手术手段,第二侧癌行单纯乳房切除术和保乳手术的比例增高(8.6%和4.2%).第二原发癌诊断后的5年、10生存率分别为59.1%和40.2%.结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有乳腺癌家族史者为其高危人群,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为主,根治性手术仍为主要手术方式.

    作者:沈霖;王惠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析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组、TEP组和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OTFH)组三组,每组66例.比较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情况、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EP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明显好于TAPP组和OTFH组.术后TEP组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APP组和OTFH组.结论:TEP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疗效较为理想,且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作者:周志刚;杨兵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IL-8对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SKOV3细胞EMT和Twist1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白介素-8 (IL-8)对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和Twist1蛋白表达的作用.方法:建立THP-1巨噬细胞/SKOV3细胞Transwell共培养系统,并制备共培养条件培养基(Co-CM).完全培养基、Co-CM、添加重组人IL-8(rhIL-8:10ng/mL)完全培养基或抗-IL-8中和抗体免疫耗竭Co-CM处理SKOV3细胞.蛋白质印迹分析细胞E-cadherin、N-cadherin和Twist1蛋白表达.结果:与完全培养基处理细胞相比,添加重组人IL-8 (rhIL-8:10ng/mL)完全培养基或Co-CM处理上调SKOV3细胞N-cadherin和Twist1蛋白表达,并下调E-cadherin蛋白表达.与Co-CM处理细胞相比,抗-IL-8中和抗体免疫耗竭Co-CM处理增高SKOV3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与此同时,显著的降低细胞N-cadherin和Twist1蛋白表达水平.结论:IL-8促成THP-1巨噬细胞共培养SKOV3细胞EMT与调控Twist1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李程;许畅;宁映霞;李翔;杨剑锋;陈阿;崔迎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加用甲钴胺对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及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尿毒症患者周围神经病变及微炎症介质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6例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尿毒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均接受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同时加用甲钴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IL-8水平,肢体正中神经与腓浅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以及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CRP、TNF-α、IL-6、IL-8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正中神经与腓总神经的SCV均明显提高,观察组正中神经SCV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四肢感觉减退、四肢远端麻木与烧灼感、不宁腿综合征、肢端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甲钴胺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有效,且可显著改善机体微炎症状态.

    作者:邓湘佐;高利丽;宋晓平;杨晓松;赵丽华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导乐分娩镇痛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导乐分娩镇痛在足月妊娠分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分娩的170例足月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8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分娩,观察组给予导乐分娩镇痛,对比分析两组第一产程疼痛程度、产后2h出血量、产程时长、新生儿窒息、胎儿窘迫情况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第一、二产程时间以及总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相比对照组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足月妊娠分娩中应用导乐镇痛分娩的效果较为显著,可减轻产妇分娩时的疼痛感,降低产后出血量,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且此方法不会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海红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高血压患者幕上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出血的疗效及预后状况.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接诊的120例高血压幕上出血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手术进行血肿清除,研究组则采用神经内镜手术对血肿进行清除.治疗后,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ICU入住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肿量,并对治疗前后的GOS、GSS及ADL评分进行分析.术后,调查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OS评分均显著降低,GSS及ADL评分均显著升高.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幕上出血,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杭军;李晓斌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经鼻高流量氧疗对AECOPD患者撤机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究经鼻高流量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撤机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撤机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5例.实验组行经鼻高流量氧疗的通气方法,对照组行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通气治疗前24h以及治疗后24h的PaCO2、PaO2、pH、心率、呼吸频率,以及治疗的舒适度、再次插管率、住ICU的天数、住院天数、死亡率等.结果:通气治疗后PaCO2实验组为45.9±21.3mmHg,对照组为49.6±18.9mmHg;PaO2实验组为85.6±12.4mmHg,对照组为82.5±14.8mmHg;经统计学分析,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2、PaO2具有统计学差异.pH值实验组为7.40±0.05,对照组为7.42±0.07;心率实验组为89.2±15.8次/min,对照组为88.9±13.4次/min;呼吸频率实验组为21.4±5.3次/min,对照组为22.1 ±4.9次/min;经统计学分析,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心率、呼吸频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舒适度实验组感到轻、中度不适的患者为4例,重度、极重度不适患者为8人;而对照组感到轻、中度不适的患者为25人,重度、极重度不适患者为30人;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再次插管率实验组为3.6%(2例),对照组为18.2%(10例);住ICU的天数实验组为9.7±3.1天,对照组12.5±4.2天;住院天数实验组为24.6±3.8天,对照组29.3±4.5天;死亡率实验组1.8%(1例),对照组9.1%(5天);经统计学分析,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再次插管率、住ICU的天数、住院天数、死亡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经鼻高流量氧疗能够提升AECOPD撤机患者的PaO2、降低PaCO2,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再次插管率、住ICU的天数、住院天数、死亡率.

    作者:韩晓霖;刘述平;刘一诚;徐玫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对闭合性髌骨横断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对闭合性髌骨横断骨折患者关节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我院接诊的闭合性髌骨横断骨折患者62例展开研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32)和对照组(n=30).研究组应用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则应用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方式进行处理.术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对术后Lysholm评分进行记录分析,并对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状况进行调查记录.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切口长度(2.2±0.3)cm明显短于对照组(6.8±0.5)cm,术中出血量(6.5±3.2)mL明显少于对照组(17.8±2.8)mL,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94.1±3.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3.5±3.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手术可显著改善闭合性髌骨横断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及预后状况,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靳宇;孙虹雯;刘小刚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依托咪酯TCI在妇科腹腔镜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析妇科腹腔镜术采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的应用价值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120例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入选者分成观察组(依托咪酯)和对照组(丙泊酚)两组,每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不同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及麻醉恢复情况、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拔管时(T5)时点的SBP、HR值明显高于T1时点;对照组气管插管时(T3)、探查时(T4)、T5时点的SBP、DBP、HR值均明显高于诱导前(T1)时点.观察组患者的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及定向力障碍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明显低于对照组(26.7%).结论:妇科腹腔镜术采用依托咪酯进行麻醉的麻醉效果令人满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尹苏芹;许军 刊期: 2018年第01期

  • 双胎妊娠出生体重的超声预测效果研究

    目的:采用声检测获得双胎妊娠胎儿多项生物学指标预测胎儿体重,并与常规预测新生儿体重方法比较,评估超声预测双胎妊娠出生体重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我院分娩的双胎妊娠孕妇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超声预测组和常规预测组,超声预测组应用超声检测胎儿的头围、股骨长度、腹围等指标,并使用Hadlock公式计算分别测量双胎中较大、较小胎儿的体重,常规预测组收集孕妇的宫高、腹围、先露高低、胎盘大大位置等综合信息,使用基础公式分别计算双胎中较大、较小胎儿体重,并将两组预测的结果与实际新生儿体重比较,分析超声预测双胎妊娠出生体重的准确性.结果:超声预测组预测较大胎儿体重为3150±458g,较大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210±385g,两组差异不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预测组预测较大胎儿体重为3650±112g,较大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3220±342g,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预测组预测较小胎儿体重为2350±233g,较小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2430±256g,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常规预测组预测较小胎儿体重为1970±183g,较小新生儿出生平均体重为2280±267g,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预测组较大胎儿预测体重符合率为80.9%,常规预测组较大胎儿预测体重符合率为5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预测组较小胎儿预测体重符合率为74.5%,常规预测组较小胎儿预测体重符合率为55.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预测在双胎妊娠出生体重的预测中准确率较常规预测方法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文涛;宇雪豹;柯和平;宋晓艳;严攀 刊期: 2018年第01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主管:湖南省教育厅

主办: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