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欣欣;毛先海;吴一飞;段小辉;彭宇明;秦艳
目的:总结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特点、病原学变迁及治疗转归。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2009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住院的150例大叶性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150例患儿占同期肺炎住院患儿2.68%,男女比例为1.46:1;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92.0%)和咳嗽(94.7%),实变体征少见;病原体检查以肺炎支原体(34.0%)、肺炎衣原体(16.7%)或两者混合感染(9.30%)常见,真菌感染5例占3.3%,病原学培养阳性3例;胸部 X 线检查显示单侧病变123例(82.0%),双侧病变27例(18.0%),右肺85例(56.7%),左肺38例(25.3%),其中以右上肺32例(21.3%)比例高。38例患儿进行了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泡灌洗,肺泡灌洗能缩短入院后发热时间。结论:儿童大叶性肺炎以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为主要病原,其临床表现不典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有助儿童大叶性肺炎的恢复。
作者:肖爱红;田朗;旷寿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修复肩袖损伤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关节镜下肩袖损伤修复术,对比患者术前术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的变化,分析 UCLA 评分、ASES 评分在不同临床分组中的变化,并对各临床因素与 UCLA 评分和 VAS 评分的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术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均显著高于手术前,不同年龄组和不同肩袖撕裂程度的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术前病程组中的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肩袖撕裂程度与 UCLA 评分和ASES 评分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术前病程与 UCLA 评分和 ASES 评分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对肩袖损伤的治疗效果显著,预后效果与年龄、肩袖撕裂程度有关。
作者:郭家全;李玲;郭振中;索赛;褚会军;牛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湖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指导今后开展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等比例随机抽样方法,在全省共抽取6个调查点,使用《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10-2015)》知晓率调查问卷对调查点15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询问式调查调查。采用 EpiData 双录入建立数据库,用 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进行率的统计学检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调查问卷回收1236人份,肺结核的传播途径、肺结核症状、诊疗机构、优惠政策和预后情况等的知晓率分别为81.1%(1003/1236)、86.7%(1072/1236)、93.2%(1152/1236)、55.6%(687/1236)和65.0%(804/1236),其中优惠政策方面知识知晓率低。结论:湖南省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仍比较低,应加强对公众的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肖涛;白丽琼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克隆和表达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MPT64,并分析其免疫活性。方法:以结核分枝杆菌 H37Rv 基因组 DNA 为模板,PCR 扩增 mpt64基因,克隆至 T 载体 pMD18-T,转化入 E.coli DH5α,菌落 PCR 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分析。将测序正确的 pMD18-T-mpt64的 mpt64基因亚克隆至表达载体 pET-28a,构建重组质粒 pET-28a-mpt64,转化 E.coli BL21中,PCR 和双酶切鉴定阳性重组子,IPTG 诱导 MPT64表达,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blot 分析其免疫活性。结果:成功构建 pET28a-mpt64重组表达质粒,表达、纯化获得分子量约为26kDa 的 MPT64,并能被结核病人血清识别。结论:克隆表达获得具有免疫活性的重组结核分枝杆菌 MPT64蛋白。
作者:蒋华科;袁仕善;谢琳;郭靖玮;任琪琪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胰岛素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MSII)方案治疗妊娠糖尿病(G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GDM 患者64例随机分为 CSII 组32例和 MSII 组32例,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 FPG、2hPG、HbA1C、24h 血糖波动情况及低血糖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 FPG 和 HbA1C 均较治疗前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CSII 组24h 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全天血糖值标准差(sDBG)、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均低于 MSII 组,[MAGE:(1.9±0.5)VS(2.2±0.4)mmol/L;SDBG:(2.1±0.3)VS(2.4±0.4)mmol/L;MODD:(3.3±1.4)VS(4.1±1.5)mmol/L,P<0.05];(3)CSII 组低血糖发生率低 MSII 组,但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结论:CSII 治疗血糖波动较大的妊娠糖尿病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 MSII。
作者:周艳红;郭巧红;曹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4年4月~2015年10月收治的46例首次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且顺利完成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每例患者分别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1、3个月进行肺功能检测,分析3D-CRT 低剂量区 V5体积的大小与肺功能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放疗后1个月的 FEV1%、FV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放疗后1个月、3个月的 DLCO%值明显低于放疗前,且放疗前的与放疗后3个月的差异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FEV1%值和 FVC%值比较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V5≦45%、45%55%三组放疗前后的 DLCO%值均呈逐渐下降趋势,且 V5>55%组的放疗前后 DLCO%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而 V5≦45%组和45%55%时,DLCO%值降低的趋势更加显著。
作者:陈璇;周光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中 CEA、CYFRA21-1及 NSE 的水平变化情况及相关疗效评价。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列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血清中 CEA、AFP、NSE 和 CYFRA21-1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放疗后血清中 CEA、NSE 和 CYFRA21-1含量低于放疗前指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 PR 患者血清中 CEA、NSE 和 CYFRA21-1水平显著低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放疗后 PD 患者血清中 CEA CYFRA21-1水平明显高于放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由 ROC 曲线分析可知,当 CEA 的界值为5.91 ng/ mL 时对晚期 NSCLC 的诊断敏感性为76.19%,特异性为93.94%,诊断价值优于NSE 和 CYFRA21-1。结论:血清中 CEA、CYFRA21-1及 NSE 的水平可作为评价放疗疗效的特异性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卢虎生;陆林;徐秀理;李妍;陈延春;吴志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奥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6例于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草酸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奥氮平,两组治疗时间均为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 蛋白、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3.7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83%;治疗后,两组血清 BDNF 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Hcy、Cor 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MBP 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下降更显著。结论:奥氮平联合草酸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清 BDNF、Hcy、Cor 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S100B、MBP 水平。
作者:邓旭瑶;卓恺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儿童胫骨近端局灶性纤维软骨发育不良(Focal Fibrocartilagions Dysplasia,FFCD)的影像表现。方法: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 FFCD,对 X 线及 MRI 表现进行分析,总结 FFCD 的 X 线及 MRI 特点。6例病例中,男性5例,女性1例,4例位于左侧胫骨近段干骺端内侧,2例位于左侧胫骨近段干骺端内侧。结果:6例患儿 X线均表现为患侧胫骨近端呈内翻改变,内侧骨皮质局部凹陷,可见条带状斜行透亮区,边界清晰,内侧骨质均可见明显硬化。在 MRI 上表现,6例患儿表现为胫骨近端条带状异常信号影,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边界清晰,与 X 线上骨质缺损区对应;胫骨内侧可见带状长 T1中等 T2信号,与 X 线上骨质硬化对应;其中2例病变周围骨髓出现水肿。3例行增强扫描患儿病变未见强化。结论:FFCD 是罕见的良性病变,以儿童多见,病变部位主要位于长骨,尤其是胫骨近端干骺端内侧,FFCD 在 X 线及 MRI 上具有特征性,依据这些特点可作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黎芳丽;肖怀春;李春旺;伍光春;金科;Jin Ke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 C 反应蛋白(CRP)在伴高脂血症的老年急性胰腺炎(HLAP)严重程度评估中的重要作用。方法:分析2010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老年 HLAP 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老年 HLAP 患者的严重程度将入选者分成 MAP 组(28例)和 SAP 组(18例)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胆固醇(CHOL)、血清甘油三酯(TG)和 CRP 以及治疗前后 CT、Ranson、APACHE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AP 组的 CRP 及 TG 水平均明显高于 MAP 组;两组患者的 CHOL 无统计学差异。所有患者在接受2-3次的血液滤过和血脂吸附治疗后,用降脂药和强化胰岛素等进行辅助治疗,基本将血脂降至正常范围内,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的 CT、Ranson、APACHE 评分,发现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脂血症(HL)是 AP 发病的一个危险因子;CRP 的检测可以作为评估 AP 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作者:刘秀霞;费文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湖南农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现状,并分析睡眠障碍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龙塘乡、清溪乡为研究现场,使用匹茨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对符合要求的144例湖南农村老年人进行睡眠障碍的评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所调查的144例农村老年人睡眠质量得分为(6.07±3.386),其中,有睡眠障碍者为47人,占32.6%;②调查老年人中,有焦虑者41人,占28.4%,抑郁者47人,占32.3%;③老年睡眠障碍者焦虑19人,睡眠得分与焦虑、抑郁22人,睡眠得分与抑郁,均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焦虑、抑郁对老年人睡眠障碍有较大影响,应积极制定相宜措施,促进农村老年人的睡眠健康。
作者:汪瑶;杨斯棋;王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比分析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患者炎性反应和凝血功能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纳入 ICU 住院治疗的脓毒症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持续治疗1周后,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8、IL-10、淋巴细胞亚群比例(CD4+/CD8+)、NK 细胞水平;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炎性反应指标及凝血功能接近,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后所有患者 IL-10、CD4+/CD8+、PLT、FIB 均有上升;TNF-α、IL-6、APTT、PT 均有下降;对照组 NK 细胞水平出现下降,观察组出现上升,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有助于下调脓毒症患者促炎因子水平、提升抗炎因子水平、提升免疫功能、纠正凝血功能紊乱,这对改善脓毒症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作者:陈建;张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析血清白介素18(IL-18)、骨桥蛋白(OPN)、干扰素-γ(INF—γ)以及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在肺结核患者中的变化以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肺结核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体温超过39.0℃(高热症状),30例痰涂片抗酸杆菌呈阳性。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部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者45例作为本次实验的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高热组与非高热组、痰菌阴性与阳性组以及不同病变程度组间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的水平。结果:对照组血清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非高热者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明显低于高热者。痰菌阴性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 水平均明显低于痰菌阳性者,而两组间的血清 hs-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病变程度相对严重的粟粒性组、空洞性组患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 水平均比浸润性组、结核性胸膜炎组患者高;而各组间的血清 hs-CRP 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肺结核患者的血清 INF—γ、IL-18、OPN、hs-CRP 水平显著上升,IL-18和 OPN 是肺结核患者病情严重性和病变活动性判断的敏感指标。
作者:袁媛;陈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薯蓣皂苷元(Dio)对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 SD 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MCT 组和 Dio 组,每组10只。MCT 组和 Dio 组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Dio 组每天给予 Dio 80mg/kg 灌胃,对照组和 MCT 组给予相同量溶剂灌胃。待药物干预满4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干预后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肺小动脉管壁厚度占管径的百分比(WT%)和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的百分比(WA%);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结果:MCT 组的 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 Dio 组;经薯蓣皂苷元干预后,mPAP、RVHI、WT%、WA%及 NF-κB 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结论:薯蓣皂苷元能够缓解 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 NF-κB 的表达有关。
作者:颜涛;徐勇刚;姚永新;杨德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经皮肾穿刺取石术(PCNL)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FURL)在治疗上段输尿管嵌顿性结石中的疗效和术后情况,为手术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120例输尿管上段嵌顿性结石患者,随机分组后应用经皮肾取石术和经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各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和一期疗效指标。结果:PCNL 组的一个月后的结石清除率为91.7%,高于 FURL 组的8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5.32±1.25)天和(3.21±0.64)天,经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均疗效较好,经皮肾穿刺取石术一期结石清除率较高,但需要相对较长的时间来康复;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创伤较小,更易恢复,但一期碎石效果不如 PCNL。
作者:鄢羽中;周建辉;苏开德;黄海;刘潜;胡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重组表达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 TB10.4-Hsp16.3,分析其诊断结核病的价值。方法:重组 PCR扩增 TB10.4-Hsp16.3融合基因,克隆至 pMD18-T 载体,测序鉴定后,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 pET28a(+),PCR 和双酶切鉴定阳性重组子,将重组 DNA 转化 E.coli BL21,筛选阳性菌株,经 IPTG 诱导表达融合蛋白 TB10.4-Hsp16.3,超声裂解菌体,对包涵体进行变性溶解和复性,金属螯合层析纯化,Western blot 分析其免疫学活性,ELISA 评价其诊断结核病的价值。结果:成功获得约750bp 的融合基因 TB10.4-Hsp16.3,构建了融合蛋白的重组表达质粒 pET-TB10.4-Hsp16.3,表达、纯化获得分子量约29kDa 的融合蛋白,能被结核病患者血清特异识别;其 ELISA 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89.3%,特异度为90.7%,阳性预测值为90.9%,阴性预测值为89.1%,诊断效率达90.0%。结论:成功表达可用于结核病诊断的结核分枝杆菌融合蛋白 TB10.4-Hsp16.3。
作者:谢琳;任琪琪;郭婧玮;谭云洪;蒋华科;袁仕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在角膜塑形镜配戴初期使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贝复舒)眼用凝胶的疗效。方法:78例(156眼)近视患者,初次验配角膜塑形镜,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78眼)。对照组使用博视顿舒润液常规戴镜,治疗组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滴眼后按对照组方法常规戴镜。戴镜前和戴镜后1d、7d、1个月、3个月观察泪膜破裂时间(TBUT)及角膜上皮损伤情况。结果:戴镜后治疗组各时间点 TBUT 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内戴镜后 TBUT 均明显低于该组戴镜前,两两比较认为治疗组戴镜7d 后 TBUT 趋于稳定,对照组戴镜1d 后 TBUT 趋于稳定。治疗组各时间点角膜上皮损伤情况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可对角膜上皮和泪膜起到保护和修复作用。
作者:郭颖卓;王华;何书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 GnRH、SS 及其受体在实验性急性末端回肠炎中的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健康成年雄性杂种犬40只,随机分成8组,每组5只,将后四组分别给予手枪弹颅脑火器伤造模,观察其 GnRH、SS 及其受体的变化。结果:术后各组实验犬血浆中 GnRH、SS 浓度的变化,在0.5h 时各组实验犬血浆中 GnRH、SS 浓度明显下降,以后随时间延长 GnRH、SS 浓度呈现递增趋势;术后末端回肠组织 GnRH 受体、SS 受体的表达变化,GnRHR、SSTR 表达亦呈现先降低后增多的趋势,且 GnRH、SS 受体与对应 GnRH、SS 浓度呈现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急性末端回肠炎血浆中 GnRH、SS 浓度升高及其受体的表达增多,GnRH、SS 及其受体参与了急性末端回肠炎的调控。
作者:周国华;肖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构建人源性 mir-148a 慢病毒过表达载体,并筛选过表达 mir-148a 稳定细胞株 U251、U87、BT325,鉴定 mir-148a 在稳定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方法:设计并合成 mir-148a 上下游引物,PCR 扩增 mir-148a基因片段,经过酶切后克隆至慢病毒载体上,构建 pGC-FU-3FLAG-SV40-EGFP-IRES-puromycin-mir-148a 过表达载体,在293T 细胞中与 pHelper1.0、pHelper2.0包装产生慢病毒,测定 mir-148a 慢病毒滴度。用构建好的慢病毒感染神经胶质瘤细胞系 U251、U87、BT325,用嘌呤霉素筛选,筛选稳定细胞系后 qRT-PCR 检测 mir-148a 的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明 mir-148a 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获得了相应的慢病毒。嘌呤霉素筛选后获得稳定表达mir-148a 的 U251、U87、BT325细胞系,mir-148a 表达水平在三种细胞中分别升高167.38倍、7.19倍、11.46倍。结论:成功构建了 mir-148a 的慢病毒载体,筛选得到了 mir-148a 过表达稳定胶质瘤细胞系 U251、U87、B325。
作者:李悦;罗艳红;谌思;王照飞;彭小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