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红;卢蓉;陆月梅;王惠
目的:构建人Grn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表达。方法:从人单核细胞系THP-1细胞cDNA中扩增出Grn片段,通过酶切与连接,将Grn片段构建到pGEX-4T-2质粒载体上,再转化入感受态细胞TOP10,菌落PCR鉴定阳性克隆并测序分析,测序正确的重组质粒再转化入感受态细胞DE3中表达蛋白,用Western blot鉴定结果。结果:构建的pGEX-4T-2表达载体作PCR和双酶切鉴定,证实其中有目的片段完整插入,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Grn序列设计完全一致,将其转化入DE3中,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在细菌裂解上清有分子质量为91KD的融合蛋白。结论:重组人Grn的克隆与表达成功,为进一步研究Grn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作者:谌思;粟艳林;李悦;彭小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引起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药物种类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近10年DILI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使用药物、临床表现、肝损害及治疗转归。结果:35例DILI中男12例,女23例,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53.5±15.0岁,其中55岁及以上者占57.1%。引起肝损伤的药物中,中药17例,西药18例,降脂药、抗生素和抗肿瘤药为引起DILI前三位的西药。男性患者的GGT水平明显高于女性患者,55岁以下患者的ALT水平明显高于55岁及以上年龄组。结论:中药引起的DILI不容忽视,DILI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在使用具有潜在肝损伤的药物时需格外谨慎。
作者:孙秀静;赵婷;王红霞;徐欣萍;徐有青;邹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完善益肾通络方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方中的二苯乙烯苷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条件:以乙腈-水(25︰7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20nm。结果:对二苯乙烯苷含量测定方法进行了稳定性、精密度及重复性等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复方中二苯乙烯苷含量为0.0926mg/g。结论:方法简便易操作,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本复方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凌晓;谷捷;金一;邓虹;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3月~2014年1月我院急救中心收治的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1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实施积极液体复苏进行救治,观察组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救治。以两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剩余碱(BE)值、血红蛋白(HBG)、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及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死亡率等为考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救治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方法的救治,观察组在输液量、术前剩余碱值、PT及APTT值、死亡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且观察组PLT值、HBG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可有效改善预后并降低伤者死亡率,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作者:陈原兵;李斌;周爱国;洛桑群培;杨艳文;何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联素水平及与CRP的相关性,分析其对ESRD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应用ELlSA法测定200健康体检者与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RP、凝固法测定血浆Fbg水平,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白a[Lp(a)]。结果:(1)终末期肾脏病组患者血脂联素、CRP、TG、Lp(a)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终末期肾脏病组患者血HDL-C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2)脂联素与CRP、Fbg成负相关;脂联素与HDL成正相关,相关系数为。脂联素与BMI成负相关;脂联素与TCh、LDL-c、Lp(a)、年龄、透析时间无显著性相关。结论: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病人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与CRP、Fbg、BMI、 TG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体内存在微炎症状态及脂质代谢紊乱,脂联素可通过拮抗炎症因子CRP、Fbg调节脂质代谢对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武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从肝叶斜矢状面轴线测量的方法来了解肝脏形态学的变化特点,并借此论证肝叶斜矢状面轴线测量法评价肝脏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正常成年人肝脏行CT容积扫描,分别行右叶、方叶、左外叶上、左外叶下长轴斜矢状面重建,并测量各斜矢状面长轴及短轴的长度;分别测量右叶、方叶、左外叶、尾状叶的体积大小,并分析各斜矢状面长轴与短轴长度与其所在肝叶体积大小的相关性。结果:肝右叶、方叶、左外叶体积分别与肝右叶、方叶、左外叶下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轴线测量法与体积测量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正常人右叶、方叶、左外叶下长轴斜矢状面长轴与短轴大小与所在肝叶体积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而且呈正相关,表明各叶长轴斜矢状面长轴、短轴的变化能够反应所在肝叶的体积变化。
作者:谢安;刘建滨;范立新;刘鹏;彭勃;刘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VSD技术与传统换药技术对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10例深Ⅱ度、Ⅲ度烧伤患者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VSD技术组)58例与对照组(传统换药组)52例,比较两组患者对深度烧伤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植皮时间、疼痛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且细菌培养阴性率、治疗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可缩短植皮时间、减轻疼痛,但治疗费用较高。
作者:杨洪;徐文举;郭蕾;孙羽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上防治高龄高血压患者因高血压导致重要器官损害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600例高龄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因高血压导致靶器官损害分为靶器官损害组(113例)和靶器官未损害组(48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相关疾病信息,探究高血压导致靶器官受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靶器官损害组的平均年龄、具有吸烟史的比例、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史、高血压3期患者的比例、收缩压(SBP)、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的高于靶器官未损害组且上述指标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靶器官损害组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的低于靶器官未损害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性别、高血压病家族史、舒张压(DBP)、脉压(PP)、高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相对于靶器官未损害组年龄越高、吸烟、BMI越高、高血压病史越长、高血压3期、收缩压严重偏高、较高的FPG、TC、TG、LDL-C、较低的HDL-C是高龄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危险因素。
作者:梁爱霞;孙克陆;王景武;徐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气压弹道和钬激光治疗输尿管单个结石的无石(SF)率,评价影响SF状态潜在的预测指标。方法:前瞻性选择2010年1月~2014年8月的131个患有输尿管单个结石的患者,终纳入117人,将其分为气压弹道碎石组(PL组,57人)和钬激光碎石组(HLL组,60人)。应用单变量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价SF状态潜在的预测指标。结果:PL组的SF率是80.7%,而HLL组的SF率是86.1%,有显著差异。两组的相同位置的输尿管结石的碎石成功率无显著差异。通过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确定输尿管中段结石(OR 3.33,P=0.04)、输尿管下段结石(OR 4.4,P=0.02)、输尿管镜HLL和CT值(OR 1.07,P=0.03)是SF状态有意义的预测指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输尿管中段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HLL以及CT值≥1200与SF状态密切相关。结论:HLL处理输尿管结石的SF率要明显高于PL,HLL可显著影响SF状态;结石的CT值可显著影响碎石的成功率。
作者:刘武;钱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栓患者采用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后的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PCI基础上采用血栓抽吸+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中术后TIMI血流分级Ⅲ级患者228例(91.03%),高于对照组的205例(82.07%),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7天时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0.44±6.13(%),高于对照组的52.35±5.89(%),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中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11例,发生率为4.4%;对照组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25例,发生率为10%。结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改善左心室射血功能,减少30天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
作者:赵雪峰;范兆普;李晓岚;李晓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尿毒症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B组患者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97.56%,B组治疗有效率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能很好清除尿毒症毒素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间竭性血液透析。
作者:胡斌;周晟;姜小玉;陈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中药方散结消肿散外敷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盆腔淋巴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49例采用散结消肿散外敷,51例采用传统方法-金黄散外敷,观察散结消肿散的临床疗效。结果:中药外敷对盆腔淋巴囊肿治疗有效;散结消肿散治疗组患者囊肿缩小率为86.50±8.25%,金黄散组囊肿缩小率38.23±10.10%,两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散结消肿散治疗淋巴囊肿效果更优于传统的金黄散。
作者:陆英华;吴亦波;王英男;杨花;余进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间普外科七氟醚诱导全身麻醉患者164例,将其随即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82例。研究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于手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躁动评分和舒适评分(BCS),同时监测器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躁动评分,研究组较之于对照组更低;其舒适评分,研究组较之于对照组更高(z=6.93,P=0.017<0.05)。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t=9.85-12.03,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之于咪达唑仑更能有效降低患者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同时有效恢复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徐斌;艾麟;梁是;陈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预防脑卒中患者不良事件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采用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降脂联合常规降压治疗,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脂、血压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舒张压、收缩压、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事件的主要终点事件和次要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强化降脂联合强化降压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血压和血脂,还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故可将其作为治疗脑卒中的优先考虑方案。
作者:赵锦华;康永刚;鱼丽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浅析在实施腹腔镜手术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中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评分,对患者的生育力做出评估,旨在探究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评分在该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在我院进行腹腔镜治疗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评分,并记录随访患者手术后妊娠情况。结果:手术后妊娠几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评分、术后使用药物促排卵治疗呈正相关;手术后妊娠几率和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手术后使用GnRH-α无相关性。手术后1~12个月内的总妊娠率(46.42%),与手术后13~24个月内的总妊娠率(25.00%)比较,P=0.0037;手术后13~24个月内的总妊娠率(25.00%),与手术后25~36个月内的总妊娠率(7.14%)比较,P=0.0016。三种临床病理类型的患者手术后1~36个月内的总妊娠率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腹腔镜手术下,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的患者中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评分,对患者的生育力做出评估,对指导患者后续治疗有重要的参考意义。EMT合并不孕患者不建议长期期待,应该积极采取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妊娠率。
作者:卢红;卢蓉;陆月梅;王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对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本院新生儿科空气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前≤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2.0%、11.2%、5.21%及3.47%,而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0.2%、6.42%、2.83%及1.57%。统计结果表明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各组新生儿感染下降,此外,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率越高。结论:层流病房能起到清除细菌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消毒灭菌及护理管理。
作者:唐丽;李文;李英;刘珍如;胡平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丙泊酚靶控浓度与脑电双频指数变化的关系。方法: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0例,所有患者都选择气管插管丙泊酚靶控麻醉,治疗组的靶浓度从0.5μg/mL开始逐级递增,递增梯度为0.5μg/mL;对照组靶浓度从2.0μg/mL开始逐级递增,递增梯度为1.0μg/mL。两组患者都记录了清醒状态时、意识消失时、插管前、插管后1min、插管后3min的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与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诱导总量。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分别为3.14±0.12μg/mL和3.14±0.15μg/mL。治疗组的丙泊酚诱导总量分别为224.84±70.84mg,对照组为248.54±62.01mg,治疗组的丙泊酚诱导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麻醉期间两组的MAP与HR值都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不过治疗组插管不同时间点MAP与HR值都高于对照组。两组清醒状态时的BIS值都明显高于其他监测点,而对照组由于丙泊酚用量的增加,BIS下降的幅度更大,组间对比差异都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BIS可准确地反应丙泊酚的镇静深度,低剂量丙泊酚靶控输注能有有效保持BIS值稳定与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诱导总量,保障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的安全。
作者:朱联周;于湘友;马玉华;郭致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少灭术中热灌注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2年4月~2013年7月收治的120例晚期卵巢癌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术前采取腹腔内热灌注辅助化疗(以铂类为基础)进行处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新辅助化疗进行处理,两组患者随后采取合肿瘤细胞减灭术进行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腹水量、术后的住院时间、并发症、疗效、复发与死亡、生存率等数据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的各项疗效和术后的各种恢复表现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在临床上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采取术前的热灌注辅助化疗联合肿瘤细胞减灭术,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疗效较常规的方法有较大的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乔志伟;王纯雁;王蕾;李雪梅;孟祥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开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均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案,同期选择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的肾功能改善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为(13.1±6.9)g/d,尿肌酐为(13.7±6.4)mmol/L,血肌酐为(187.4±7.8)umol/L,血尿素氮为(7.8±2.7)mmol/L,IL-1β为(7.7±2.3)pg/mL,SAA为(7.1±2.0)ng/mL,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本组病例临床有效率为91.9%,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相关生化指标,迅速促进肾功能恢复,清除机体促炎症因子,提高病患治愈效果。
作者:徐冰;莫莉;刘大鹏;吴玲;李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干预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三季度300例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并口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给予临床药师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用药。比较两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青霉素类药物(青霉素G、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使用率明显降低,硝基咪唑类药物(奥硝唑)使用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合理率、品种选择合理率、用法用量合理率、使用疗程合理率显著升高,联合用药比例、用药疗程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药品总费用、住院总费用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有效提高鼻咽癌同步放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减少治疗费用。
作者:龚倩;谌赟;符一岚;刘妮;付滢舟;朱青;曹丽芝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