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思;粟艳林;李悦;彭小宁
目的:分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盆底重建术的应用价值及效果。方法:运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手术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盆底重建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1、6、12个月的PFDI-20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中盆底重建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效果显著。
作者:刘晓静;单雪;宋新玲;王美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CUSA联合超声止血刀在肝细胞癌切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于2012年12月~2014年6月在本院应用CUSA和超声止血刀实施肝细胞癌切除术的患者28例为实验组,42例实施钳夹法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院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率等无统计学差异;肝门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引流量、术后第3天的C-反应蛋白(CRP)等存在着显著差异。结论:CUSA联合超声止血刀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钳夹法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余雷;习臻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对比分析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8月~2013年4月收治的82例尿毒症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A组患者行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治疗,B组患者行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A组治疗有效率97.56%,B组治疗有效率80.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患者治疗后尿素氮、肌酐及β2微球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性血液静-静脉滤过联合血液灌流能很好清除尿毒症毒素且血流动力学稳定,治疗尿毒症性脑病的疗效明显优于间竭性血液透析。
作者:胡斌;周晟;姜小玉;陈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芪汤剂对阿霉素大鼠肾病模型中Smad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阿霉素病大鼠肾脏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阿霉素肾病模型,灌服黄芪汤剂(0.28g/mL)治疗,空白组和对照组灌服蒸馏水,连续三周后检测生化指标和肾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Smad4蛋白定位表达。结果:黄芪组生化指标和病理均优于造模组,Smad4较造模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黄芪汤剂可能参与下调转化因子β1下游因子Smad4的高表达从而延缓肾脏纤维化。
作者:杨智;金一;沙小松;钟维;彭耀铭;金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科空气净化层流病房对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医院感染情况的影响。方法:系统回顾本院新生儿科空气层流病房投入使用前后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医院感染情况。结果: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前≤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2.0%、11.2%、5.21%及3.47%,而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1000g、1001~1500g、1501~2500g及>2500g四组不同体重新生儿感染率分别为10.2%、6.42%、2.83%及1.57%。统计结果表明层流监护病房使用后各组新生儿感染下降,此外,新生儿出生体重越低,感染率越高。结论:层流病房能起到清除细菌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同时还应加强消毒灭菌及护理管理。
作者:唐丽;李文;李英;刘珍如;胡平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的影响。方法:挑选82名需要进行机械通气的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1名成员。无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面罩呼吸机辅助呼吸,有创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提供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分别统计治疗前及治疗24h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结果、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的变化。结果:治疗24h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此外有创机械通气组较无创机械通气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略低,同时两者血浆BNP含量及肺动脉压力均明显降低,有创机械通气组患者较无创机械通气组患者下降明显。结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ICU肺动脉高压伴呼吸衰竭患者较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显著。机械通气可以降低BNP浓度,其浓度变化有创机械通气效果优于无创机械通气。
作者:何修玉;李跃东;吴泽华;程礼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我院诊治的117例盆腔炎患者,依计算器随机数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选用盐酸左氧氟沙星0.2 g静滴2次/d,后者给予氧氟沙星0.4 g静滴2次/d。观察比较疼痛缓解情况及阴道分泌物等临床表现改善状况。结果:观察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均有疗效,比较两组间临床症状改善的有效率,治疗组与对照组下腹痛改善的有效率之差为22.89%,附件压痛的有效率之差为29.21%,阴道分泌物异常的有效率之差为32.62%,两组间临床症状改善有效率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氧氟沙星,盐酸左氧氟沙星的诊治效果佳、患者恢复情况好。
作者:常冬梅;薛爱琴;李洁;王战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刚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老年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Sander评分,术后1、3、6、12月分别复查X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和内固定位置。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67.2±5.8)min比(78.7±7.3)分);(1.2±0.5)万比(1.9±0.8)万],而术中出血量和术后下地时间高于对照组[(262.4±10.1)mL比(174.2±8.8) mL;(3.1±0.6)月比(2.4±0.7)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月末次随访,两组Sander评分未见统计学差异,均未发生髋内翻、内固定松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4.6±0.3)个月,高于对照组(3.8±0.4)月。结论: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刚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EvanⅢ、Ⅳ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高、住院费用低,术后髋关节功能佳;但术后下地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延长,须谨慎选择患者。
作者:赖金平;冯虹;赵敏;夏远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了解长沙地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住院儿童中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流行特点,为本地区儿童ALRTI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4年3月诊断为ALRTI的住院患儿鼻咽抽吸物(NPA)标本603份,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HRV)、流感病毒A(IFVA)、流感病毒B (IFVB)、副流感病1-4(PIV1-4)、人偏肺病毒(hMPV)、肠道病毒(EV)、冠状病毒HKU1(HCoV-HKU1)、冠状病毒NL63(HCoV-NL63)、腺病毒(ADV)及人博卡病毒(HBoV),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03份标本中有527份检出病毒,总检出率87.4%,RSV检出率居首位为42.6%,其次HRV为25.4%、HBoV为17.7%、PIV3为15.4%, ADV为14.76%。病毒总检出率在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毒阳性检出率在各年龄段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6个月至1岁以内年龄段检出率高。病毒总检出率季节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冬季检出率高。结论:病毒病原在长沙地区儿童ALRTI中占重要地位,其中RSV、HRV、HBoV、PIV3、ADV是常见病毒病原,易感人群以低年龄段儿童为主,冬春季为高发季节。
作者:刘沁;张兵;谢志萍;钟礼立;曾赛珍;刘淑萍;高寒春;肖霓光;谢乐云;熊洁;段招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γ(IFN-γ)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纳入IPF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给予IFN-γ联合激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Ⅲ,Ⅲ-C)、IV型胶原(Collagen Type IV,IV-C)、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水平;此外,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胸部CT、肺弥散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Ⅲ-C、IV-C、HA水平差异均未见显著性;治疗后,研究组Ⅲ-C、IV-C、HA水平分别为(49.57±4.31)ng/mL、(64.39±17.98)ng/mL、(79.01±22.84)ng/mL,对照组Ⅲ-C、IV-C、HA水平分别为(80.36±5.09)ng/mL、(73.33±18.94)ng/mL、(90.944±21.67)ng/mL,差异均有显著性;研究组患者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活动能力以及肺弥散功能好转率分别为52.0%、56.0%、60.0%、64.0%,对照组分别为24.0%、24.0%、28.0%、32.0%,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FN-γ联合激素治疗IPF,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等临床症状,改善其活动能力以及肺弥散功能,且能够有效改善肺纤维化的程度,值得推广。
作者:郝春阳;王坤宇;高巍;李晓楠;高俊杰;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开展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均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联合治疗方案,同期选择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单纯给予血液灌流治疗方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后的肾功能改善情况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尿蛋白为(13.1±6.9)g/d,尿肌酐为(13.7±6.4)mmol/L,血肌酐为(187.4±7.8)umol/L,血尿素氮为(7.8±2.7)mmol/L,IL-1β为(7.7±2.3)pg/mL,SAA为(7.1±2.0)ng/mL,与对照组同期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同时本组病例临床有效率为91.9%,与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相关生化指标,迅速促进肾功能恢复,清除机体促炎症因子,提高病患治愈效果。
作者:徐冰;莫莉;刘大鹏;吴玲;李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胰岛素泵治疗在糖尿病烧伤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治疗的80例糖尿病烧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有40例患者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输治疗,对照组有40例患者采用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效果、术后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住院总天数、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伤后1~3d)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各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下降程度较显著,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全天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住院总天数、伤口感染或延迟愈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烧伤患者能够迅速控制血糖水平,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可以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军强;刘红燕;王焕从;冷玉萍;刘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的获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通过人嗅黏膜组织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学,绘制其生长曲线,观察其细胞周期分析,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来观察其细胞表面标记物。结果:培养的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形态上以梭形为主,细胞排列呈放射状,细胞增殖迅速。生长曲线及细胞周期结果提示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符合细胞正常生长特征且细胞增殖较活跃。第5代人嗅黏膜间充质干细胞表达间充质干细胞阳性标记物CD73,CD90,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记物CD34,CD45。细胞进行成脂肪组织、成骨组织诱导后,细胞油红O染色可见红色脂滴,茜素红染色后可见钙盐沉积。结论:人嗅黏膜组织块贴壁培养法是一种有效的具有简便操作性的方法,通过此方法培养出的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细胞经诱导后具有多向的分化潜能,为其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充足的种子细胞来源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葛丽特;段答;王磊;赵振宇;滕晓华;卢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究咪达唑仑和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4年11月间普外科七氟醚诱导全身麻醉患者164例,将其随即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82例。研究组于手术结束前15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于手术前15 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躁动评分和舒适评分(BCS),同时监测器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其躁动评分,研究组较之于对照组更低;其舒适评分,研究组较之于对照组更高(z=6.93,P=0.017<0.05)。两组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更明显(t=9.85-12.03,P均<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之于咪达唑仑更能有效降低患者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同时有效恢复血液动力学的稳定。
作者:徐斌;艾麟;梁是;陈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改良荷包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低位单纯性肛瘘行改良荷包缝合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传统手术方式(对照组)相比,行改良荷包缝合术(观察组)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未发生尿潴留,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减少。结论:改良荷包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在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上显著优于传统肛瘘切开术。
作者:张春霞;乔鲁冀;岳滨;周欣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与多烯磷脂酰胆碱单独使用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单位2013年1月~2014年4月期间因患有脂肪肝被收治的患者76例。其中37例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39例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及实验室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显效的27例,有效的11例,总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显效的17例,有效的13例,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1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3周后的肝功能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脂肪肝有很好的疗效,丰富了临床治疗的手段,应当在临床中普及使用。
作者:尹毅;姚向波;王黑豆;王凤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8例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阳性心绞痛患者作为心绞痛组,4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冠状动脉进行病变积分。测定各组患者hs-CRP、BNP的水平。将hs-CRP,BNP水平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与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绞痛组血清hs-CRP和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NP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支数呈正相关,与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s-CRP和BNP的水平可以作为评价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作者:周明俊;库洪希;李振龙;胡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分析经单侧鼻孔蝶窦入路显微切除垂体肿瘤微创手术与传统经颅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收治住院的拟行垂体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将60名垂体肿瘤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30例患者均采取经单鼻孔蝶窦显微入路切除垂体肿瘤,对照组30例患者均采取传统经颅入路垂体肿瘤切除术。结果:试验组30例垂体肿瘤患者的手术时间长度、术中的出血量以及在围手术期中的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单侧鼻孔蝶窦显微入路切除垂体肿瘤微创手术的手术具有缩短手术时长,降低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的事件发生率低等优点。
作者:鲍波;于效良;邵珠平;施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三聚化物凝聚体治疗牙体牙髓并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来我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96例,根据修补材料不同划分为两组,实验组修补材料为矿物三氧化物凝聚体,对照组为光固化玻璃离子水门汀,比较两组患者临床修补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5.086,P<0.05,两组疗效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修补1周后复查,实验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现1例患者牙龈红肿,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患者的年龄、修补材料、穿孔直径与修补美学效果成正相关。结论:MTA良好生物相容性,持久的密闭性,且安全性良好,修补操作简单,缩短了疗程,减轻患者痛苦,是易于临床操作使用的良好的牙体穿孔修补材料。
作者:叶菲;刘敏;戴方毅;李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目的:旨在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血管内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250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根据是否出血,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AVM直径每上升一个等级,脑AVM肌瘤出血风险增加2.98倍。其中,AVM直径<3cm时出血风险可能性大。供血类型每上升一个等级,出血危险度增加2.03倍。有合并动脉瘤的出血风险比没有合并动脉瘤的出血风险高1.54倍。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对照组治愈率为69.7%,实验组治愈率为51.1%。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疗效稍高于实验组。结论:在临床中,对存在血管直径过小、深静脉引流、伴发动脉瘤的患者应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脑AVM畸形病死率。脑AVM畸形治疗中,ONYX栓塞剂安全性好,更适合作为栓塞材料,有较好的治愈效果。
作者:李玮;王佩;申艳方;张磊;张文青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