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春艳;府伟灵
目的研究法莫替丁在肠道吸收中的量效关系及薄荷醇对其吸收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在体大鼠肠段回流实验,通过回流药液在肠道中循环前后量的变化,计算出不同浓度法莫替丁肠道吸收的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比较不同浓度薄荷醇对法莫替丁肠道吸收的促进作用.结果回流药液的浓度对吸收有明显影响,随回流药液浓度的增大其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也不断增大,但当回流药液的浓度增大到一定量时,吸收百分率的变化开始不明显;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对同一浓度回流药液的累积吸收量和吸收百分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法莫替丁在肠道吸收中呈现量效关系,薄荷醇对法莫替丁肠吸收有促进作用.
作者:许卫铭;王晖;吴铁;冯小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吡格列酮治疗前后血浆vWF和ET-1水平的变化,评价噻唑烷二酮类(TZD)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血浆vWF及ET-1的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对51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患者,男23例,女28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谱、胰岛素、HOMA-IR(胰岛素抵抗稳定模式评估法)等的变化,同时也观察了代表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的血浆vWF和ET-1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结束对治疗前后进行比较,显示吡格列酮治疗后,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减低,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空腹胰岛素及HOMA-IR较治疗前减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1),血浆vWF及ET-1水平服药后减低,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们实验结果显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在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减低血压、血糖的同时,可以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vWF及ET-1水平,提示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损伤及功能障碍的改善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铁迎;章冬梅;吕秀芹;刘月欣;刘俊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扩患沟通是护士能够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语言与行动沟通患者的心理,满足病人被尊重、被关爱心理需要促进其疾病的早日康复,使护理内涵得到丰富.但在护理工作中常因服务态度不好、业务水平差、医疗费用高等等原因引起病人或家属的不满而导致投诉.对此作为一个护理管理者,只有全面地分析,找出原因,实施有效的沟通,才能有效地减少投诉.
作者:徐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黄芪和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120例脑梗塞随机分为治疗组(用黄芪和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和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参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提示黄芪和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应用对脑梗塞有益气活血通脉的作用.
作者:冀秀萍;张烨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近年来170例药物不良反应(ADR)报告,探讨其发生规律.方法统计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对ADR报告涉及的药物分类、品种数及占总例数的百分比、ADR涉及的系统进行分析.结果各年龄组ADR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170例ADR报告涉及86种药品.抗感染药32个品种,ADR89例,占总例数的5235%,其中β-内酰胺类占27%.其次为中药、解热镇痛催眠药.引起皮肤反应的ADR多,有139例.结论临床应注意避免和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佘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口腔器械使用频率高,易污染,部分器械不耐高温不耐腐蚀,目前许多口腔科及个体诊所仍普遍采用消毒液浸泡法进行器械消毒.
作者:孙文秀;张贵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老年病具有病情重、病种复杂变化快的特点,对护理的要求很高.而夜间常是护理力量薄弱的时候,同时由于人体生物钟的影响,护士对病情变化观察的敏感性有所下降,能出色的完成老年病人的夜间观察及护理工作并不容易.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我科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82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鑫;涂颖;马容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随着医药科学的迅猛发展,以合理用药为中心的药学服务逐渐成为21世纪医院药学工作的重点,为了尽快适应这一发展需要,作为基层医院我们在药师配合医师查房方面开展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性工作.
作者:高志强;王军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由于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病因复杂,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十分必要.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对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治疗原则、局部及全身治疗方法、治疗方法的选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玉成;孙寿春;蔡葵 刊期: 2004年第03期
1998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以来,全国各地纷纷成立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进行了医疗保险改革工作.但在医疗保险管理体制方面,一些地方出现了诸候分封割据,职能未能统一局面,认真分析研究这一问题,并探讨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对推动医疗保险工作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罗永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多层螺旋CT(即MSCT)表现特征,评价MSCT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可疑肺动脉栓塞病人,男性8例,女性4例,均采用先MSCT平扫,然后增强扫描.结果12例中平扫westermark征(韦斯克马克征)3例,梗死灶5例,胸膜肥厚4例,少量胸腔积液3例,肺动脉高压1例,增强扫描后见肺动脉主干及肺动脉分支有不同程度的充盈缺损和肺动脉的断面细小.结论MS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一种无创性的有效诊断手段.
作者:王金良;石玉铸;刘逵;王克刚;张自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颌面创伤资料信息化系统,以共享临床资料数据,开展科研协作.方法建立统一的颌面创伤注册登记表格,开发大型的颌面创伤数据库应用软件,进行颌面创伤数据库的网络建设,从而进行相关研究.结果系统输入界面友好,功能强大,使用的创伤评分法标准化了伤情,统计分析结果可靠,符合临床及科研需要.结论以此信息化系统为基础,通过网络收集研究标准化的颌面创伤病例资料,进行临床研究.
作者:封兴华;石照辉;周树夏;李戍军;吴炜;耿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我科从1997年-2002年运用刺五加注射液加消心痛注射液治疗肺心病顽固性心力衰竭74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陈云松;何朝晖;于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氢醌即1,4-对苯二酚,能阻断酪氨酸酶,催化酪氨酸酶转变成二羟基苯丙氨酸,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合成,因而氢醌制剂具有预防色素沉着、淡化色素的功效.已经广泛用于治疗皮肤色素沉着.
作者:万东华;林滔;于剑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对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状况进行分析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金额排序和频度分析的方法对我院肿瘤病区1年中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结果较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有针剂31个品种、规格,辅助化疗片剂15种.金额排序列前的是一些新型的化疗药品,片剂应用较普遍.
作者:黄凯文;郭洁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氯沙坦是近年新运用于临床的非肽类血管紧张肽Ⅱ(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本文着重介绍了氯沙坦在高血压病中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运用,包括高血压病人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浆内皮素,逆转高血压左室肥厚,改善高血压动脉功能等.
作者:高萧枫;张英;张兰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建立黑加仑油中γ-亚麻酸、α-亚麻酸、亚油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色谱柱为乙二酸二乙二醇聚酯(DEGS),涂布浓度15%,柱温:180℃;检测器:230℃;进柱口:200℃.结果γ-亚麻酸回收率100.3%(RSD=0.81 n=6)、α-亚麻酸回收率100.6%(RSD=0.52 n=6)、亚油酸回收率101.0%(RSD=1.74 n=6).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曹玉铭;王英爽;郭建春;韩晓晔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也应该看到当前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医药费用的负担多年来成了社会热点问题.
作者:陶宜富;肖大伟;扬大锁 刊期: 2004年第03期
学科是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医学学科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为功能的基本学术单位,是医疗、教学、科研、管理等功能的有机结合点,也是技术水平、人才素质、服务质量等实力和整体水平的集中体现.
作者:杨自更;黄泽阳;葛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封闭负压引流治疗后人慢性创面渗出液对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我科收治的6例慢性创面患者(外伤后溃疡2例,褥疮2例,静脉淤滞性溃疡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于V.A.C治疗前、治疗后4天及8天,收集创面渗出液.采用组织块法培养儿童包皮成纤维细胞,光镜下进行细胞计数,并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细胞周期.结果在接种细胞数(105)及培养时间相同的情况下,V.A.C.治疗前组细胞计数为(9.58±2.29)×104,V.A.C.治疗后4天组细胞计数为(14.58±4.01)×104,V.A.C.治疗后8天组细胞计数为(21.67±3.14)×104,与V.A.C.治疗前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V.A.C.治疗前组体外培养Fb细胞周期中S期及G2+M期分别为10.70%±2.62%和2.53%±1.74%,V.A.C治疗后8天的S期及G2+M期为14.62±3.08、9.13±1.98,与治疗前相比,比例均有所提高(P<0.01).结论V.A.C.可以改变慢性创面渗出液的性质,使其有利于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从而加快创面的愈合.
作者:吕小星;陈绍宗;李学拥;李望舟;李金清;胡昭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