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单曙光

关键词:大剂量, 静脉输注, 免疫球蛋白治疗,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lupus erythematosus,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 治疗手段, 合并感染, 多种疾病, 冲击治疗, 重症, 应用, 疗效, 疗法
摘要:自从1981年Imbach[1]等首创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来,IVIG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也陆续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2,3].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该疗法冲击治疗7例合并感染的重症SLE,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液灌流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1997年1月至1999年9月我院用血液灌流(HP)抢救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50例,并与同期非血液灌流(NHP)儿、内科综合急救50例AOPP作疗效对照观察.发现HP抢救AOPP有显著提早昏迷病人意识清醒时间、较快恢复血清胆碱酯酶(ChE)活力、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缩短病人住院床日等重要作用.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来红;杨伯泉;俞晓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大剂量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从1981年Imbach[1]等首创大剂量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以来,IVIG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近年来也陆续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2,3].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该疗法冲击治疗7例合并感染的重症SLE,取得较好的疗效.总结如下.

    作者:厉小梅;李向培;汪国生;单曙光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一种可使输液袋不用悬挂的输液气囊的设计

    输液是临床上为常见的治疗方式.传统的玻璃输液瓶既笨重,又易开裂,破碎,成本又高,重复使用还存在可能污染问题,因此,以一次性使用的无菌塑料输液袋或输液瓶代替传统的玻璃输液瓶已成趋势.但在输液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个需要高高悬挂才能进行输液的问题.

    作者:唐文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呼吸末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急性肺损伤(ALI)病人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比较不同值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ALI氧供及氧耗的影响及其副作用.方法:14例确诊为ALI病人在同一呼吸机参数下(不同PEEP)选择PEEP 0、5、10、15、20cmH2O条件下监测其血流动力学、肺力学以及氧供氧耗的变化.结果:(1)随着PEEP的增加气道峰值压(pip)随之增加,肺顺应性在PEEP 0~15cmH2O时逐渐增加,当PEEP大于15cmH2O反而下降;(2)PEEP在0~15cmH2O时心输出量(CO)变化不大,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PEEP大于15cmH2O时CO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3)PEEP在一定范围内增加,氧供及氧耗也随之增加,当PEEP大于15cmH2O时氧供及氧耗反而下降.结论:ALI的呼吸机治疗过程中,PEEP在10~15cmH2O时可获得大的氧供小的副作用.

    作者:秦宗和;刘长文;周明根;王海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强化极化液、肝素联合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近几年来,我们采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化极化液,肝素联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以下简称肺心病)急性发作期36例,疗效显著.

    作者:何晓茵;董芬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心率变异性对MODS患者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作用

    心率变异性(HRV)反映了自主神经系统对心脏的调控,自主神经系统失衡反映为HRV的损害,可以用作判断心脏疾病的预后标志[1].国外研究已显示HRV具有预后价值,可以有助于确定自主神经不平衡的程度,监测治疗效果和评价预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新的临床综合症.

    作者:蒋丽;张()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高原地区严重胸外伤合并ARDS的呼吸机治疗

    自1991~1998年,14例严重胸外伤患者合并ARDS在我院(海拨2200m)行呼吸机治疗.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姚兵;达嘎;李勇;武建英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药物中毒致心搏骤停抢救成功1例

    女,29岁,服异搏定60片、异烟肼60片、安定19片后2h急诊入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Bp9.3/6kPa,R20次/min,P54次/min,神清,心率54次/min,律齐,心音低钝,余无异常.心电图示结性心律、Ⅲ°房室传导阻滞.血白细胞23.4×109/L,N0.86.血钾2.3mmol/L,血钠130mmol/L,血糖23.5mmol/L,尿糖(一).诊断:急性药物中毒、Ⅲ°房室传导阻滞、低钾血症.

    作者:王凯元;白毅芳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的穿刺改良法

    胸腔积液与心包积液的穿刺对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而传统的穿刺法有诸多的不便与缺点,因此我们对其进行了改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鹏翔;华尔铨;何祚佑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乌拉地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和内皮素的影响

    目的:为探讨乌拉地尔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和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乌拉地尔治疗前后CHF患者血浆CGRP和ET水平,并与健康正常人比较;结果:CHF患者血浆ET水平明显升高,而CGRP水平明显降低,乌拉地尔治疗后血浆ET水平降低,而CGRP水平则升高;结论:ET和CGRP参与了CHF的病理过程,乌拉地尔可纠正CGRP与ET间的失衡.

    作者:费瑜;崔燕;刘淑杰;朴英丹;王丽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面向21世纪的急诊医学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我们享受20世纪现代医学重大发展给当今人类造福的同时,展望21世纪医学发展,特别是作为一个新兴的涉及多学科的急诊医学的发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作者:樊寻梅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三种急性脑梗死预后的临床研究

    历经短暂缺血以后的组织器官可以延缓和减轻随后较长时间的缺血再灌流所造成的损伤称缺血预处置(preconditioning,PC)[1],脑梗死患者存在缺血再灌流[2],我院神经科自1996年6月至1999年4月研究了三种脑梗死患者预后并初步探讨了缺血预处置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李飞;谷德祥;邓时慧;施九妹;李燕君;陈辉洲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血液透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肾衰、严重心肌瓣膜病变等引起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内科综合治疗很难改善,作者运用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对51例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进行68次有针对性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景奎;黄大祥;冯志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尼卡地平在脑出血术后降压及脑保护的应用

    脑出血术后,因血压增高,再次出血,二次开颅手术,预后不良,病死率明显增高.与术后血压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尤其是高血压损害大.尼卡地平是一种新型钙拮抗剂,可迅速有效地降压,能防止和逆转高血压引起的终末器官损害,早期控制血压对预后有重要意义.本文用尼卡地平控制降压,以观察合适剂量、降压效果、预后及病死率.

    作者:于冰;陈文东;王莹恬;陶爱琴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抢救尿毒症合并脑出血

    尿毒症维持血液透析(HD)患者合并脑出血时病死率极高.本科采用无肝素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14例次成功抢救了2例尿毒症合并脑出血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马大庆;吕春燕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佩尔地平和压宁定在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开颅术麻醉诱导期降压应用比较

    目的:比较佩尔地平和压宁定在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开颅术麻醉诱导期降压作用.方法:45例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病例随机分成2组:A组15例,诱导前5min静脉注射佩尔地平30ug/kg,观察给药后第1、3、5min,诱导后第3min,插管即刻,插管后第1、3、5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B组30例,同期注射压宁定0.5mg/kg,观察各项参数.结果:各组降压效果显著,和术前比较P<0.05或P<0.01,但常规剂量下A组降压效果显著强于B组;A组心率和术前比较显著加快,B组心率无改变.结论:对于高血压导致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在麻醉诱导期前后,佩尔地平和压宁定均能显著地降低血压,在常规剂量下前者作用显著强于后者;佩尔地平有显著加快心率的作用,但压宁定不加快心率.

    作者:严敏;王来成;周斌;柳子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PetCO2--评价心肺复苏预后的有用指标

    目的:研究潮气末二氧化碳(PetCO2)与CPR成功与否的关系.方法:监测26例患者CPR过程中PetCO2的变化.结果:成功组CPR 20min内PetCO2值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失败组则进行性下降;成功组CPR过程中平均PetCO2≥20mmHg,失败组则<20mmHg.结论:CPR过程中监测PetCO2对复苏成功有预测作用.

    作者:顾勤;朱章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人血白蛋白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患者男性,15岁,呼吸困难15min,意识不清5min于1999年2月18日急诊,患者自7岁起患支气管哮喘,且反复发作,经多方治疗效果不理想,体质较差.自称家中有亲属为医务工作者,认为人血白蛋白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因此在家中自行为患者静脉点滴20%人血白蛋白50ml(上海莱士血制品有限公司生产),当时患者无哮喘发作,亦未进食与过敏有关的食物,约3min后,患者感觉咽喉部发痒,继而胸闷、呼吸困难,即予更换5%葡萄糖250ml加入氨茶碱0.25静滴,5min后症状不但未见好转,反而渐加重,出现面色紫绀,即予停止输液,急送医院.检查:意识不清、全身紫绀、皮肤湿冷、张口呼吸、呼吸浅促:R40次/min,T35.5℃,P150次/min,BP18.67/12kPa,双肺满布哮鸣音、肺底湿性罗音、心律齐、双瞳孔3mm,对光反射迟钝,呕吐出胃内食物.

    作者:李向真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氯沙坦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

    为了观察氯沙坦(商品名:科素亚)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果,我们于1998年11月~1999年7月应用氯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52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喻青 刊期: 2000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缺血患者周围血内皮素、一氧化氮、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及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周围血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发病12h内入院的AMI患者30例,于入院即刻取血.UA患者30例,于UA疼痛发作时取血.分别测定周围血中ET、NO、GMP-140浓度.正常对照组30例.结果:AMI及UA患者血浆ET、GMP-140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变化依次为AMI组>UA组>正常组.NO的变化与之相反.AMI组与UA组ET与GMP-140呈正相关(r=0.602,P<0.01,r=0.401,P<0.05);两组NO与GMP-140负相关(r=-0.606,P<0.01,r=-0.504,0.01<P<0.05);未见ET与NO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急性缺血时,ET、NO的平衡失调与活化的血小板相互作用,加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与痉挛,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的发作.

    作者:曾红;何敏;祝金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主管:急诊医学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