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明芳;郭荣利;刘红波
目的:评价实验性胎粪吸入(MAS)联合应用吸入一氧化氮(iNO)和高频通气(HFV)或常频通气(CMV)的治疗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气管切开插管常频机械通气,气道内滴入胎粪3~4ml/kg约30min后出现MAS模型,表现为肺顺应性(Cdyn)下降>30%,动脉血氧分压(PaO2)<10kPa,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和治疗组(机械通气+iNO),每组中先用CMV 3h后改HFV 3h(CMV-HFV),或先用HFV 3h后改CMV 3h(HFV-CMV).结果:在治疗开始的3h,对照组HFV-CMV和治疗组HFV-CMV以及CMV-HFV的氧合指数(OI)均有显著下降(P<0.05),在继续治疗的3h(6h),对照组CMV-HFV的OI无任何改善,对照组HFV-CMV的OI明显恶化(P>0.05),而治疗组CMV-HFV和HFV-CMV的OI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实验性胎粪吸入联合应用iNO和CMV或iNO和HFV对早期氧合的改善较单用CMV更为有效.
作者:黄绮薇;孙波;张宇鸣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临床上常规使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对于血小板明显降低,出血症状严重者,往往奏效慢,出血不易纠正,甚至危及生命.本科近年来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血小板<20×109/L而且出血症状严重的ITP18例,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狄黎明;邵剑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自1987年Cummins首次测定血心肌肌钙蛋白诊断心肌梗死以来,该指标,尤其是抑制亚单位-cTnI引起了较多的关注.我们于1998年3月~1999年5月检测了不同病种29例危重急症患儿的cTnI,并与非危重患儿的cTnI值比较,分析危重急症小儿的cTnI动态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王永清;姜建平;倪慧萍;刘息平;谭保真;胡国成;孟平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近年来,急诊工作中经常遇到急性上下肢肿胀、疼痛的患者就诊,经过急诊彩色超声的检测,可以很快地协助临床明确诊断,随时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现将近遇到的46例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赵明芳;郭荣利;刘红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现代儿科急救医学的发展,作为抢救危重儿重要方法之一的气管插管术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而传统的喉镜明视气管插管术(以下简称明视法)因受视野限制易损伤牙龈和咽部,为探讨一种简便、实用、损伤性少的新生儿气管插管方法,我们对手示气管插管术(以下简称手示法)进行了系列研究,并多次实践取得一定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刘涛;林夏琴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低浓度一氧化氮(NO)吸入对兔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作用.方法:予家兔急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先后吸入2、4、6、10、20ppm NO,通过左颈总动脉插管、右心室插管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右心室收缩压(SRVP)及血气的变化.结果:低氧通气使SRVP由1.87±0.29kPa升至2.32±0.27kPa.吸入2ppm NO气体使SRVP显著降低.NO吸入过程中MAP保持不变.低氧通气使PaO2显著下降,低氧通气同时吸入NO,PaO2无变化.结论:吸入2ppm NO气体即能选择性扩张肺血管.
作者:马晓路;杜立中;孙眉月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大鼠小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以探讨NO、NOS与急性CO中毒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实验用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C组),CO染毒组(CO组).采用改良的Griess法、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小脑组织中NO、NOS活性.结果:CO中毒后小脑组织中NO明显增高(P<0.05),NOS活性明显降低(P<0.01).结论:急性CO中毒脑组织损伤与小脑组织中NOS活性受抑制、NO含量增高有关.
作者:王燕;刘郁 刊期: 2000年第03期
体表心电图各导联Q-T间期的差异为Q-T间期离散度(Q-Td)和Q-T间期离散率(Q-Tdr).本文选择2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观察发作期、缓解期时心电图复极参数,发现Q-T间期离散率(Q-Tdr)增加的比率大.测定Q-Tdr较测定Q-T间期和Q-Td为临床评价心绞痛恶性心律失常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1],将其作为缺血性心脏病预后的指标已愈受关注.
作者:杨运彩 刊期: 2000年第03期
膝关节是全身中复杂、大,所受杠杆作用力强的一个关节[1].它的损伤多涉及多个肌腱、韧带,从而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而胫骨平台后部的损伤常不被人所注意,MRI图像在诊断韧带病变具有特殊作用,现我们应用MRI图像对这类损伤进行初步的评价.
作者:刘勇山;徐锐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对体外膜肺(ECMO)前右侧颈总动脉夹闭后羊脑侧枝循环代偿功能的评定价值.方法:使用美国Medsonics CDS TCD仪连续监测14只羊ECMO时夹闭右侧颈总动脉之前、即刻、30s及1、2、3、4、5min的脑血流速度(CBFV)变化,结果:1)夹闭颈动脉即刻血流信号未消失,仅下降至夹闭前的83%,夹闭3~5个心动周期即开始回升,1min时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已恢复到原来的95%~98%,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d)回升更明显,达104%,阻力指数(RI)逐渐降低并稳定在原来的90%左右,表明本组羊脑侧枝循环建立和代偿功能良好.2)脑形态学检查示双侧羊脑对称,重量相等;病理切片:根据充血、水肿、出血和神经变性坏死等指标评定,两侧大脑结构基本一致,未见明显病变.4只羊(4/9)病理切片有小片状脑软化,但为双侧散发,病变不在特定部位,表明与右侧颈总动脉结扎无关.结论:TCD具有适时、迅速,能长时间连续监测等优越性,可用于ECMO时评价脑侧枝循环代偿功能,对选择ECMO方式、减少脑缺血损伤的发生有指导意义.
作者:张晶;樊寻梅;宋国维;尹河华;李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嗜酸性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白细胞介素-5(IL-5)与哮喘发病的关系,并评价诱导痰在哮喘研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高渗盐水雾化诱导痰液,以荧光免疫法和酶联免疫法对哮喘组,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组,健康组血清和诱导痰中ECP、IL-5水平进行同步检测并测定肺功能(FEV1/FVC).结果:大部分患者(96%)能耐受诱导痰检查.哮喘组急性期血清和诱导痰中不仅ECP及IL-5水平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而且ECP与IL-5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ECP或IL-5与FEV1/FVC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ECP和IL-5在哮喘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诱导痰检查具有安全、简便、结果重复性强的优点,用于哮喘的研究具有较大价值.
作者:徐辉;王建东;罗炎杰;程德云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儿童轻微头外伤是外科急诊中较常见的损伤之一.近几年,我们发现有的儿童在轻微头外伤后表现以肢瘫为主,而CT示基底节区呈低密度改变.现就17例此类病例结合有关文献报道如下.
作者:程晓斌;姚元章;简华刚;邓志隆;张临汇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患者男性,21岁,被银环蛇咬伤左手食指,当即自行清创,外敷中草药,伤后3h视物模糊,眼睑下垂,呼吸费力,四肢乏力,声音嘶哑,言语困难.4h后就诊:P 92次/min,R 34次/min,BP 18.7/12kPa,神清,口唇甲床紫绀,口腔白色分泌物溢出,呼吸表浅,两肺满布痰鸣音,四肢肌张力减弱,肌力Ⅲ级.入院后5min出现呼吸停止,立即呼吸机控制通气,创口清创,输液应用大剂量激素、纳洛酮及抗炎对症支持处理,次日血压升至24/16kPa,且居高不降,硝酸甘油静滴无效,改依那普利5mg,每日2次胃饲控制血压.病程第3天神志转清,四肢末端开始运动,随后四肢肌力向心性恢复,第6天恢复自主呼吸,第12天呼吸机撤离,第19天痊愈出院.
作者:金细众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我科自1995年9月~1998年7月成功抢救1例新生儿、3例婴儿罂粟壳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阿日根;刘春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编者按:<急诊医学>是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办的学术刊物,充分反映了我国急诊医学事业发展的现状和方向.本文分析了<急诊医学>创刊10年来的载文和引文情况,结果表明本刊的作者吸收利用文献情报信息的能力较强.本刊将追踪急诊医学发展的前沿,为读者和作者提供新的信息.
作者:蔡栋;余宁宁;章轶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球囊成形术(PTCA)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电图抬高的ST段的变化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108例成功行直接PTCA的AMI患者,分析术后1h 12导联心电图抬高的ST段下移幅度,分为四组:A组:抬高ST段下移100%;B组:抬高ST段下移50%~100%;C组:抬高ST段下移0~50%;D组:ST段无下移.结果:四组梗死相关血管(IRA)开通时间相似,A组患者下壁和/或后壁、右室梗死占84.6%,与其余三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0.05).抬高ST段下降≥50%组比<50%组的CPK、CK-MB峰值,梗死延展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下降(分别为3266.1±2157.6比4364.0±2873.0,134.5±80.1比176.9±107.5,0比6.1%,1.3%比12.1%,P<0.05),LVEF明显升高(58.5±12.9比51.5±16.0,P<0.05).结论:AMI成功再灌流治疗后抬高ST段下移幅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迅速下降≥50%组梗死面积小,左室收缩功能好,近期心脏事件发生率及病死率低.
作者:林向敏;徐琳;崔亮;胡大一;魏妤;琐志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房颤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是内科急症之一,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将会造成截肢的严重后果.两年来我们用尿激酶溶栓成功抢救了4例房颤伴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宝珠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危急症,如不及时取出异物,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窒息死亡,术中如操作不当或/和麻醉及呼吸管理不当,也将大大增加术中意外和死亡发生率.为此,我们对68例次小儿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
作者:刘兴敏;王迪芬;俞宏丽;林尚泽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往往在心脏表面,走行于心外膜下,但有时深入浅肌层在心肌内走行一段后又回到心外膜下,此种现象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肌桥在临床上有重要意义,特别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有密切关系,为引起急诊科和心脏科医师的重视,现将心肌桥新进展加以介绍.
作者:戢新平;黄建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