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程;颜学德;陈良健;杨浩;沈子华;徐锡萍
目的:对近年来收治梗阻性结肠癌21倒患者的外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除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限期手术外,其余16例行急诊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行根治性一期切除吻合14倒,术后发生吻合口瘘1例,并发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2例,切口感染1倒。结论:结肠癌致大肠梗阻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应力求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冯铎;陶霖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提高临床实习中超声波洁治术的教学效果,我们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应用问卷和成绩评估的方法调查了94级口腔医学系两组共30名学生。结果显示:问卷调查中,学生认为改进法显著优于传统法(P<0.005);教师评估成绩中,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改进组评为优的学生比例(66.67%)高于传统组(50%)。提示改进法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临床思维和临床工作能力方面优于传统法。
作者:许春姣;米大丽;方厂云;彭解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观察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采用环孢素A(田可)0.5mg/kg/d治疗30例难治性狼疮性肾炎,疗程12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尿蛋白定量;肾功能及血清C3、C4、T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环孢素A治疗12周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血清C3、C4、T细胞亚群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环孢素A对难治性狼疮性肾炎治疗有效,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巧玲;游运辉;杨敬华;曹治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国产特尔立(rhGM—CSF)治疗肿瘤化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至3.5×109/L后即皮下注射rhGM—CSF,每2~3d复查血象,白细胞升至4.0×109/L以上即停药。结果:45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应用rhGM-CSF的总有效率为100%(45/45)。给药后白细胞平均值较给药前明显升高(P<0.01)。66.7%(30/45)的患者给药3d后即回升至正常,平均回升时间3.88d。对血红蛋白、血小板影响不大(P>0.05)。副作用轻微。结论:国产rhGM—CSF有效、安全、价廉,值得推荐。
作者:何流;张宏星;巨爱平;张岩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肠道清洁剂加用西沙必利对肠粘膜的清洁作用。方法: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于结肠镜检查的前2天和前1天晚10点服果导片2片,在行结肠镜检查的当天早晨5点,给予硫酸镁50g,水冲服,然后在1h内饮水3 000ml。观察组在上述给药的基础上在结肠镜检查的前1天晚上10点服用西沙必利10mg。结果:西沙必利作为一种清洁肠道的辅助药物,可显著提高病人对肠道清洁剂的耐受和肠道的清洁度。
作者:褚燕君;卢艳如;陈玉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m23基因表达在原发性肺鳞癌中的作用。方法:采用nm23基因寡核酸探针,通过Northern印迹转移的方法,检测17例原发性肺鳞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离癌灶的非癌肺组织中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nm23 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生物特性的相关性。结果:肺鳞组织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高(8.17±3.41)与癌旁组织(4.05±1.90)及远离癌灶的非癌肺组织(3.21±1.97)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10.54±3.60)与无淋巴结转移者(5.72±2.51)差异有显著性(P<0.01);癌细胞低分化者(9.83±3.27)与中高分化者(5.96±2.63)差异亦有显著性(P<0.02)。结论:肺鳞癌nm23基因mRNA表达水平增高,且与癌的淋巴转移和组织分化有关,但未显示nm23基因mRNA表达在肺鳞癌中的癌转移抑制作用。
作者:陈琼;陈合群;李国虎;Chen Hequn;Li G-ouhu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穿红口服液防治不稳定性冠心病的作用机制。方法:38例不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每日口服穿红口服液3次,每次10ml,疗程2周;对照组每日口服含阿司匹林50mg焦糖液(色彩、包装同穿红口服液)3次,每次10ml,疗程相同。治疗前后患者做心电图、测血浆TXB2、PGI2。疗程结束后经x2、t检验,方差分析比较,揭示穿红口服液抗不稳定性冠心病血小板活化的作用。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电图的改善,TXB2下降的水平和PGI2上升的水平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穿红口服液和阿司匹林一样能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化而阻断冠脉病变,使用更强,疗效更好。
作者:杨芳丽;杨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M)时STⅢ>STⅡ诊断右室梗塞(RⅥ)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2例AI—MI的心电图进行分析。结果:发现42例AM 19例合并RⅥ者18例STⅢ>STⅡ,其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90.5%;而若STⅡ不抬高,STⅢ≥1mm,其敏感度为10.5%,特异度为100%。结论:AMA STⅢ>STⅡ,尤其是STⅡ不抬高,STⅢ≥1mm对AM合并RⅥ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吴建琼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非手术治疗少儿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用平阳霉素加地塞米松分次注射患部,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临床治愈率100%。对病灶大于3cm×3cm的应多点多次注射。结论:平阳霉素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效果显著,但应注意不良反应。
作者:朱久育;靳隽;孙正;杨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银杏叶茶对脂质水平异常的动物个体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的影响。方法:将高胆固醇饮食小鼠分为二组,一组饮用银杏叶荼,另一组常规饮水。经14周喂养后,将全部动物处死,并立即内刺取血约1.5ml,取上清液测定血脂及脂蛋白各项指标。结果:高脂膳食+银杏叶荼组TG、TC水平显著低于高脂膳食组(P<0.01),HDL-C/TC显著高于高脂膳食组(P<0.01)。结论:以上结果表明长期饮用银杏叶茶能显著改善高胆固醇饮食小鼠血脂及脂蛋白代谢状况。
作者:薛慧;李玉山;谭志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1965~1999年39例急性肠系膜血管缺血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39例病人中7例早期通过肠系膜上动脉或腹主动脉造影确诊,5例检测血D—Dimer明显高于正常范围而考虑到本病。经应用抗凝、溶栓、扩血管等药物后12例病人中8例治愈,避免了手术,有效率达75%。4例无明显好转而手术治疗。结论:选择性动脉造影和给药是早期诊断、治疗有价值的方法,血D—Dimer是实验室检查血栓形成的敏感指标。及早应用抗凝、溶栓和罂粟碱等药物是避免手术治疗和预防术后复发的有效方法。
作者:马冲;房学东;吕国庆;何尔斯泰;李小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Langerhans细胞学与舌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对30例人类舌癌标本中正常上皮、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癌ATP酶阳性的Langerhans细胞进行了数量及形态定量研究。结果:研究发现各期中Langerhans细胞的数量不同,不典型增生中少(P<0.05),早期浸润癌数量明显增多(P<0.05)。图像分析发现病变各期Langerhans细胞的面密度、体密度、形态因子均较正常上皮中有明显改变(P<0.05),但与表面基本相同(P>0.05)。结论:Langerhans细胞数量和形态改变可能与人类舌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郭新程;颜学德;陈良健;杨浩;沈子华;徐锡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对临床各科多种疾病进行血浆置换。结果:98例中显效26例(26.5%),有效50例(51%),总有效率77.5%。结论:血浆置换是一种简单而安全的有效治疗方法,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确保其安全和治疗效果。
作者:童环祥;李碧娟;王智纯;舒向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对比分析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两种治疗策略。方法:对应用大剂量垂体后叶素持续静滴联用硝酸甘油舌下含服治疗的22例病人及应用奥曲肤治疗18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痛人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垂体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分别为68.2%、81.8%,奥曲肽组分别为77.8%、89.0%,在近期止血效果方面奥曲肽组优于垂体组,而总止血效果相差无显著性(P>0.05)。无效及再出血率则垂体组比奥曲肽组高。结论:奥曲肽治疗肝硬化止血迅速,疗效肯定,安全可靠,副作用少,病人耐受性好。
作者:王晓泉;李纯刚;唐有余;屈少华;蒋玲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加锌营养铁锅中锌、铁、铜的溶出水平。方法:以加锌营养铁锅与普通铁锅比较,在相同的炒菜条件下两种锅的锌、铁、铜的溶出量。结果:发现加锌营养铁锅炒菜时比普通铁锅能更多地溶出锌、铁、铜。在炒菜时加入适量的食醋,加锌营养铁锅与普通的锌、铁、铜的溶出均有所增加,但加锌的营养铁锅更为明显。结论:如能在家庭中使用加锌营养铁锅炒菜,人们能更多地从食物中摄取锌、铁、铜等有助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对提高人体健康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作者:周京科;张阳根;周明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院职工乙型肝炎标识物(HBVM)的变化趋势,以及接种乙肝疫苗后对其的影响。方法:对全院职工进行定期HBVM普查,对全阴性的职工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分析比较疫苗接种前后HBVM的变化情况。结果:经18年观察,乙型肝炎感染性标志阳性自然转阴性率11.02%,转为抗-HBs阳性率4.24%。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后,抗-HBs阳性率显著上升,HbAg、HbeAg及抗-HBc阳性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尚有1.31%(30例)未接种乙肝疫苗的职工乙型肝炎感染性标志转阳,而抗-HBs阳性转为阴性的职工,却未发现1例乙型肝炎感染性标志转阳。结论:抗-HBs大幅提升为乙肝疫苗应答的结果,全程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12年保护率达100%,未接种疫苗的全阴性职工应及时、全程普种;而加强接种的时间间隔,则可延长至12年以上。
作者:谢和清;彭清莲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简便的治疗粪结石方法。方法:对骨科粪结石患者口服大黄碳酸氢钠,观察其通便情况。结果:179例病人显效35例,有效126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89.9%。结论:口服大黄碳酸氢钠治疗粪结石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经济简便的方法,且为老药开辟了新的使用途径。
作者:贺爱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痔疮治疗中肛门坠胀伴全身反应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方法:病人在进行痔疮负压吸引套扎治疗后感肛门坠胀难忍,随即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腹痛,检查发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立即平卧休息,可自然缓解。对于严重的病例,给予输液、注射阿托品治疗。结果:31例出现全身反应的痛人经平卧,或输液,肌注阿托品治疗,均在30min内缓解,无任何其他并发症或后遗症。所有患者经过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痔疮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病人的全身反应,只要处理得当,均能顺利恢复。
作者:龚连生;张阳德;何剪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地氟醚和异氟醚在先天性心脏痛(CHD)体外循环(CPB)前后的肺摄取和排出情况的比较。方法:28例先心病室间隔缺损(VSD)和房间隔缺损(ASD)的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地氟醚组(n=14)异氟醚组(n=14)分别在CPB前后各吸入地氟醚或异氟醚15min,连续记录吸入浓度(FI)、肺泡浓度(FA)、设定浓度(FD)及终止吸入时的肺泡浓度(FAD)。观察比值:FA:FI、FA:FAO及FA:F1=1/2、FA:FD=1/2、FA:FAO=1/2的时间。结果:地氟醚组的FA:F1、FA、FD明显高于异氟迷组(P<0.05),地氟醚组的FA:FAO明显低于异氟醚组。两组CPB前后的各数值无明显差异。结论:地氟醚低的溶解性使其在体内的摄取与排出快于异氟醚,而CPB对吸入麻醉药在CHD(左向右分流)肺摄取和排出的影响不大。
作者:李利文;刘流;常业恬;李李;徐军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88~1997年收治60岁以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245例,就其并发症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245例中,男173例,女72例,年龄61~90岁。均有呕血(和)黑便,单纯大便潜血阳性者未列入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84例,胃溃疡76例,食管静脉曲张24例,急性胃粘膜病变21例,胃癌及食道癌17例,其它23例。并发症:心律失常35例,心绞痛18例,肺部感染22例,肝性脑病12例,脑血栓形成4例,抽搐2例,脑梗塞2例。从病因看:消化性溃疡组发生160例、并发症48例,癌症组17例、并发症13例,食管静脉曲张24例,并发症21例,其它组44例,并发症13例。
作者:毕超;陈劲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