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想;付红刚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和医学技术快速发展,高龄病人手术治疗的比例不断增加,我院自1998年来共施行70岁以上病人进行椎管内麻醉196例,在麻醉处理方面体会如下:
作者:崔清伟;贺静;贾文胜;张丙建;张秀翠;李庆明;李香爱;王凤琦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诊之一;其病理基础是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往往发病较急,病情危重,其病死率高达30-50%;有效控制出血是挽救病人生命,降低死亡率的关键,降低门静脉高压则是有效控制出血的关键.
作者:张怀录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卫Ⅶ项目自1996年启动运行以来,对我市计划免疫工作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改变了我市计划免疫工作长期被动落后的局面,形成了以政府牵头、各部门积极参与的指挥协调机制,建立了以市、县(市)、乡镇村为纽带的三级预防保健体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齐运平;李久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为了提高孕妇及其家属对母乳喂养意义的认识,提高母乳喂养的知识水平,熟练地掌握母乳喂养的技巧,我院开办孕妇学习班并以录像讲座、书面挂图的形式,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孕期保健和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
作者:海鹏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脑血管疾病是因各种原因使脑部血管发生病变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脑血管疾病现与心血管疾病一起成为我国人口中主要致死和致残的原因.
作者:唐荷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疗效如何及应用前景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50例患者分为苦参素胶囊组(50例)和凯茜莱组(100例),在治疗前、期间和治疗后观察记录临床表现、肝功能、血清标志物和药物不良反应等;结果苦参素胶囊组:凯茜莱组1疗程时乏力的消失率和随访6月纳差的消失率均低于苦参素组(P<0.05),随访6月时乏力的消失率显著低于苦参素组(P<0.01);苦参素组治疗3月时ALT复常率高于治疗2月时ALT复常率(P<0.05),治疗3个月时苦参素组与凯茜莱组无明显差异,提示苦参素胶囊与凯茜莱相似,可使ALT复常,且随着疗程的延长,ALT复常率逐渐升高;TBIL复常率亦与ALT复常率的变化相似;苦参素组治疗3月时HBeAg转阴率高于2月时HBeAg转阴率(P<0.05),苦参素组治疗3月时抗-HBe转阳率高于2月时抗-HBe转阳率(P<0.05);苦参素组治疗3月时HBV-DNA转阴率高于2月时HBV-DNA转阴率(P<0.05),治疗3个月时苦参素组HBV-DNA转阴率上升为36%,优于凯茜莱组(P<0.05);苦参素组治疗3月时显效率高于2月时显效率(P<0.05),苦参素组治疗3月时有效率高于2月时有效率(P<0.05);药物的安全性评价:苦参素组和凯茜莱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苦参素胶囊与凯茜莱片相似,具有明显改善乙肝患者临床症状(如乏力、纳差、腹胀、肝区疼痛)和改善肝功能(如血清ALT和TBIL复常)的作用,苦参素胶囊有抗HBV的作用;苦参素组其消除临床症状、改善肝功能和抗HBV的疗效,随着疗程的延长也相应提高;因此我们认为,苦参素胶囊如适当延长疗程,将能进一步提高对慢性乙肝的疗效,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而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志想;付红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收集我院1988年1月-2002年10月18例创伤性膈疝病人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断率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纪维义;韩宝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外伤所致的急性胸、腹、脑等损伤是严重的多发性复合损伤,患者病情急,病情发展快,出血量大,常伴低血容量性休克;尤其脑外伤具有伤情急、创伤重,如不及时进行手术抢救,会导致呼吸与循环功能的障碍而严重危急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晓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医疗总费用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卫生经费投入不足,药费居高不下,政府、企业不堪重负,医疗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刘艳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和方法对止咳平喘口服液以苦杏仁苷和盐酸麻黄碱为对照品进行薄层色谱法(TLC)鉴别.结果苦杏仁苷TLC展开剂为氯仿-醋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5-10℃放置12h的下层溶液,显色剂为磷钼酸硫酸溶液.盐酸麻黄碱TLC展开剂为正丁醇-冰醋酸-水(8:2:1),显色剂为0.25%.
作者:张书宁;李小娜;孙志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翼腭管翼腭窝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在临床上应用的疗效.材料和方法选择280例临床病例分别进行翼腭管翼腭窝上颌神经阻滞麻醉(A组,150例)和上颌结节阻滞麻醉(B组,130例),并对麻醉效果和并发症等要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A组一次麻醉成功率为99%,B组为88%,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结论翼腭管翼腭窝上颌神经阻滞麻醉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局麻方法.
作者:邓岚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草酸钙结晶对于UF-100分析仪进行红细胞测定时所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应的对策.方法用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随机检测900份住院及门诊患者清洁中段尿,充分混匀后,分成二管,一管用于UF-100分析,另一管用于镜检,严格按照卫生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二版)及UF-100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的操作说明书进行检测.结果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出的135例尿RBC阳性样本中通过镜检复查与之符合的92例,符合率为68%,不符合为43份,不符合率为32%.而尿分析仪和镜检复查不符合的43份中,经镜检确认由草酸钙结晶引起的RBC计数增高的有30份,占尿分析仪和镜检复查不符合样本数的70%.结论当尿样中出现草酸钙结晶而提示RBC计数结果不正常时,即应当进行尿沉渣镜检复查.
作者:王娟;刘寓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通天口服液与西比灵、甘露醇合用治疗重症偏头痛发作的疗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对50例重症偏头痛患者应用通天口服液、西比林、甘露醇治疗,并对另外50例患者给予麦角胺咖啡因治疗作对照,观察其疗效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但总有效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天口服液与西比灵、甘露醇合用能有效地制止偏头痛发作,药物毒副作用少.
作者:石宜乐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川崎病又名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可发生严重的心血管病变,好发于6-12个月的婴儿,男孩多见.
作者:李江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肿块与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的关系.方法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乳腺病、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淋巴结阴性和淋巴结阳性)的病理切片中微血管丰富的区域在200倍视野下同时计数微血管,计3次,取均值.数据全部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判断组间差异显著性.结果乳腺腺病与乳腺纤维腺瘤患者的MVD分别是11.25±2.49,12.7±2.7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淋巴结阴性和阳性的患者MVD分别是19.8±5.68,25.0±10.07,P<0.05,良恶性肿块MVD分别是11.97±2.88,22.4±8.49,P<0.05.结论MVD可作为判断乳腺疾病良恶性、转治潜能复发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褚岚;张湘荣 刊期: 2003年第10期
2003年5月29日至7月3日,田家坝镇部分学校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疾病流行,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证实,本次疫情系流感爆发.
作者:陈士强;曾爱红 刊期: 2003年第10期
我科3年来收治36例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经过手术内固定治疗和积极的临床护理,功能锻炼,全部治愈出院,现小结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王月莲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常见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1997年至2002年,我院共收治SAP患者75例.
作者:付炬炫;张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重要的临床护理学科,在临床护理学的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提高外科护理学的教学质量,是各级医学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者通过对外科护理学教学的一系列改革措施,认为制定 教学目标、革新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法以及加强同实践基地的联系,对提高教学效果、改善教学质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向志钢;陈正英;张业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阴道加德纳氏菌(Gardnerella Vaginalis GV)是细菌性阴道炎的主要病原体,感染率高并且与性接触有关.已证实该菌可引起女性阴道炎感染为40-50%、尿道炎、子宫颈炎及新生儿败血症,因此开展妇女阴道加德纳氏菌检查很有必要.
作者:陈筠 刊期: 200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