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沟通方法和辅具使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冯亚婷;吴莉莉;黄雯婧;彭南海

关键词:重症监护室, 机械通气, 沟通方法, 沟通辅具, 现状调查, 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机械通气(MV)清醒患者的沟通方法和辅具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75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单方面询问结合患者身体语言及沟通辅具为MV患者主要沟通方式(91.43%),但86.29%的护士只采用1~2种沟通辅具,多为低科技辅具,57.71%的护士掌握小部分沟通知识与技巧,护士对沟通效果满意率仅为42.2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沟通知识与技巧掌握程度、班次内沟通总时长、主要沟通方式与使用辅具个数有关(P<0.05).护士认为阻碍与MV患者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强度大、缺少沟通时间(50.29%)和缺乏高效沟通辅具及经费短缺(14.86%).结论 亟需加强ICU护士与机械通气患者沟通技巧专项培训,设置分层级、分阶段、分初高级的沟通技巧课程,设置专职护士落实主动沟通及充足的沟通时间,保障有效沟通.同时,应注重自主研发、引进及临床应用高科技沟通辅具,并推动语言沟通方式和综合沟通方式发展.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外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脑脊液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手术之一,但其在发挥救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而对脑脊液外引流术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很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就近年来脑脊液外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张馨;胡小懿;龚磊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八段锦干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1例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继发于妊娠和分娩之后出现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一般对轻度患者以进行盆底肌康复为主.八段锦是中医传统养生导引术之一,本文回顾了1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八段锦干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其病机进行辨证分析,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钟木英;陈雁;李羚;刘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喉罩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尿道成形术麻醉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尿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10月行尿道成形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喉罩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常规采用气管插管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方式.记录2组患儿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尿道成形术中应用喉罩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可缩短患儿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坤坤;王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痛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痛风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痛风高危人群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对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后2组体质量指数(BMI)、尿酸、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结果 干预12个月后,2组胆固醇水平及干预组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痛风高危人群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其对痛风的认知水平,进而利于尿酸水平的降低.

    作者:黄萍;杜晓萌;钱先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温柔分娩助产技巧的临床应用进展

    近年来,人性化的温柔分娩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广泛推崇,本研究综述了温柔分娩方法及助产技巧的应用及优势,旨在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王凯华;杨苗苗;罗春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ICU终末期患者濒死和死亡质量研究现状

    本文对国内外ICU终末期患者濒死和死亡质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初步总结了濒死和死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国内ICU终末期患者濒死和死亡质量提供建议及思考.

    作者:李陶幸子;李黎明;陈超然;于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8月268例经桡动脉采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示指感知定位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2016年9月—11月240例经桡动脉采血的受试者为观察组,采血前,用ALLEN试验方法对受试者桡动脉进行侧支循环评估,ALLEN试验结果阳性,方可经此桡动脉通过示指感知法进行穿刺采血.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17%(202/2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7%(195/268)(χ2=9.645,P=0.002);临床操作护士对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认可度较高.结论 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应用于桡动脉采血能有效提高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获得临床护士较高认可.

    作者:向邱;李小攀;徐素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同伴支持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基于同伴支持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训练组24例和同伴支持训练组24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训练组实施始动性功能训练,同伴支持训练组实施基于同伴支持的始动性功能训练.评价干预前后3组社会功能状况.结果 干预后,训练组和同伴支持训练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各项评分明显升高,但同伴支持训练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训练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SPI各项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同伴支持下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效果优于单纯始动性功能训练.

    作者:张锁华;朱明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8例肛肠病术后预判为尿潴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6h内,通过情志调节、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诱导排尿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进行尿潴留治疗.结果 治愈或显效50例,有效6例,2例无效患者行导尿术.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值得借鉴.

    作者:汤怡雯;文科;梁国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接触面受力点持续加温预防术中压疮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接触面受力点持续加温对术中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行全麻插管肾脏手术患者21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防护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对腰桥部位受压皮肤进行高于体温的保温措施.评价2组患者的术中压疮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4.59%)例和85(78.70%)例发生接触面皮肤压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腰桥部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皮肤压红面积明显变小(P<0.05).结论 局部接触面受力点持续加温能够有效减少压红的发生及压红发生面积,减轻接触面疼痛,从而对术中压疮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高兴华;张志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老年科接受系统治疗后出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团队主导的中医延续护理.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1、3、6个月评价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记录患者半年内非计划再入院次数,调查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3、6个月后的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半年内非计划再入院次数为(0.56±0.23)次,低于对照组的(2.85±0.81)次(P<0.05);观察组延续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中医护理能提高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非计划再住院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了中医护理的价值.

    作者:马春霞;范卉;周和玲;吕敏敏;董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唤醒麻醉下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下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应用唤醒麻醉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8例行全切手术,18例行次全切手术,术中出现癫痫一过性发作5例.术后1个月,除1例术中配合欠佳出现电生理波幅下降、近期运动障碍外,其余55例语言及运动功能保护良好.结论 唤醒麻醉下实施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

    作者:吴秋月;李根娣;路俊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沟通方法和辅具使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机械通气(MV)清醒患者的沟通方法和辅具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75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单方面询问结合患者身体语言及沟通辅具为MV患者主要沟通方式(91.43%),但86.29%的护士只采用1~2种沟通辅具,多为低科技辅具,57.71%的护士掌握小部分沟通知识与技巧,护士对沟通效果满意率仅为42.2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沟通知识与技巧掌握程度、班次内沟通总时长、主要沟通方式与使用辅具个数有关(P<0.05).护士认为阻碍与MV患者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强度大、缺少沟通时间(50.29%)和缺乏高效沟通辅具及经费短缺(14.86%).结论 亟需加强ICU护士与机械通气患者沟通技巧专项培训,设置分层级、分阶段、分初高级的沟通技巧课程,设置专职护士落实主动沟通及充足的沟通时间,保障有效沟通.同时,应注重自主研发、引进及临床应用高科技沟通辅具,并推动语言沟通方式和综合沟通方式发展.

    作者:冯亚婷;吴莉莉;黄雯婧;彭南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云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云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方法 结合云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编制调查问卷,以参加云南省《精神疾病护理与精神科急危事件的应对技能及专科护士培训学习班》的36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在理论培训需求方面,与精神病患者接触及沟通技巧培训,精神科疾病病情观察方法,精神科危机预防、识别与处理的评分较高;在临床技能培训需求方面,参与护理部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精神科抢救仪器的应用,精神科新技术、新业务的评分较高.在培训形式需求方面,学员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同时开展,授课多元化以及为期3个月的培训周期.结论 通过了解云南省精神专科培训需求,制定针对性、合理性和特色性的培训模式,以提高培训质量.

    作者:王永琼;余华;杨倩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翻转课堂在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2017级护理专业的10个班中选取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教学的2个班为对照组(n=90),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2个班为观察组(n=90),通过理论操作考试、问卷调查及网上评教系统评价2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实验操作及翻转课堂教学相关章节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教师授课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92.22%vs.76.67%,χ2=8.290,P<0.05);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2.22%.结论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慧勇;杨萌;查道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实施前(2018年1月—4月)和实施后(2018年5月—8月)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病例各4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压值、干预后护理依从性和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护理依从性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对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施加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吴圆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护士对颅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对颅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体验,为制定有效的下肢DVT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8名神经肿瘤外科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经归纳分为4个主题,分别为患者对疾病知识认识程度不深、护士预见性护理评估很重要、术后下肢DVT预防及护理措施实施有难度、缺乏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下肢DVT风险评估工具.结论 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实施预见性护理,形成具有敏感性的下肢DVT风险评估工具.

    作者:侯梦晓;庞晨晨;梁红霞;越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经典方剂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分娩后会阴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典方剂(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赤小豆当归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经阴道分娩后会阴水肿及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伴有会阴水肿的产妇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分娩后采用经典方剂(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赤小豆当归散)外敷.观察组分娩后用经典方剂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在治疗24、48 h后评估会阴肿胀程度,及治疗前及治疗24、48 h后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24、48 h后会阴切口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2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典方剂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赤小豆当归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能进一步缓解分娩后会阴水肿及会阴疼痛.

    作者:吴文静;葛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的护理体会

    随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明显增加.本文总结了1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并发DVT患者的护理要点.加强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切实做到预防性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孟艳蕾;周飞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八步早康操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八步早康操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八步早康操.观察2组入院当天、术后第3、7天6 min步行距离和呼气峰流速,观察术后第1天至出院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0,P<0.05).2组入院当天呼气峰流速和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患者呼气峰流速和6 min步行距离均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2组均较术后3 d有所提高,但试验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步早康操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康复,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屈惠琴;陆云;陈珊;孙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主管:上海交通大学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