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 国际刊号:2096-0867
  • 国内刊号:31-2114/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1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联盟期刊
  • 护理淡定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杂志   2018年11期文献
  • 中医院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目的 通过建立完善的中医护士分层培训体系,为中医院护士分层、分层培训、考核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2月通过建立护士分层培训组织结构、分层培训标准、分层培训目的、分层培训内容及分层培训考核标准,完善中医护士分层培训体系.结果 在系统分层培训体系指导下,护士在中医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特色中医护理技术、中医护理科研、中医辨证思维、护理管理、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均明显提高,中医护理不良事件降低.结论 系统的中医护士分层培训体系有利于指导临床分层培训,强化中医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谢薇;杨万凤;冷羽;李珊珊;邓蓓;池萍;李祥芸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深入了解及分析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心理体验,为此类患者的宣教及护理提供建议和依据.方法 对1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半结构访谈,使用现象学分析方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即生理及心理方面的改变,以及需要社会方面的大力支持.结论 类风湿关节炎功能障碍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社交障碍等不良心理,建议应开展个性化的指导及宣教,全面关注患者的生理、心理变化,给予合理的医疗服务与支持.

    作者:杜明艳;张子云;杨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痛风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痛风高危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痛风高危人群3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干预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对照组未接受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后2组体质量指数(BMI)、尿酸、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的变化.结果 干预12个月后,2组胆固醇水平及干预组尿酸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尿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干预组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定期进行健康教育有助于痛风高危人群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习惯,提高其对痛风的认知水平,进而利于尿酸水平的降低.

    作者:黄萍;杜晓萌;钱先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实施效果.方法 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期间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DCA循环引导的全程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比2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结果 出院后半年,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引导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能进一步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

    作者:倪磊萍;张蕾;姜红燕;李煜珍;蒋勤慧;顾敏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唤醒麻醉下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术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唤醒麻醉下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功能区胶质瘤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应用唤醒麻醉联合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切除功能区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8例行全切手术,18例行次全切手术,术中出现癫痫一过性发作5例.术后1个月,除1例术中配合欠佳出现电生理波幅下降、近期运动障碍外,其余55例语言及运动功能保护良好.结论 唤醒麻醉下实施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可有效保护功能区脑胶质瘤手术患者的运动和语言功能.

    作者:吴秋月;李根娣;路俊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实施前(2018年1月—4月)和实施后(2018年5月—8月)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老年病例各40例分别设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后血压值、干预后护理依从性和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NHP)(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护理依从性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量化评估分级基础上的时间护理推送法对冠心病并高血压老年患者施加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血压控制效果及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吴圆圆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微信的个体化饮食与运动干预对超重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于微信的个体化饮食和运动干预对超重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超重糖尿病前期患者通过登录微信接受6个月的个体化饮食与运动干预.干预前及干预3、6个月,采用简化食物频率问卷、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运动量化标准化工具及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评估.结果 干预后,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腰围、收缩压、空腹血糖(FB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 h血糖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干预前、干预后的糖尿病风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饮食行为与运动行为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1);干预后,研究个体对糖尿病知识的理解、对糖尿病的积极态度明显增强,对糖尿病的消极态度明显减弱(P<0.01).结论 基于微信的个体化饮食和运动干预适用于超重糖尿病前期人群,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姚孝娟;陆群;陈明珠;樊春华;曹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SBAR模式在我国护理领域中应用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目的 了解SBAR模式在我国护理领域中应用文献发表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VIP)、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和大医医学搜索数据库,对SBAR模式在我国护理领域中应用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终纳入文献219篇,分别发表在33种期刊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采用SBAR模式进行护理交接班;共有作者706人,文献合作度为3.2;基金论文仅4篇,占比低.结论 SBAR模式在我国护理领域中应用的文献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但研究层次和规模仍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谢先琼;魏小龙;杨莹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糖尿病体验门诊联合居家护理平台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一日门诊体验健康教育后联合使用网络技术的居家护理平台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糖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月在本院诊断为GDM并自愿参加一日体验门诊的60例孕妇,GDM体验门诊每周1次,每次预约4~6人,按照第1期为对照组,第2期为观察组的顺序,以此类推,各收集3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对照组确诊后参加一日门诊体验,给予常规教育方法.观察组GDM孕妇参加一日门诊体验后给予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服务.2组孕妇于住院分娩前检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观察巨大儿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孕妇分娩前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巨大儿出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体验教育联合糖尿病居家护理平台能提高GDM孕妇治疗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糖,减少母婴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张颖;霍孝蓉;钱红芳;丁玉琴;莫永珍;巫海娣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ICU护士对机械通气清醒患者沟通方法和辅具使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ICU护士对机械通气(MV)清醒患者的沟通方法和辅具使用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75名ICU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单方面询问结合患者身体语言及沟通辅具为MV患者主要沟通方式(91.43%),但86.29%的护士只采用1~2种沟通辅具,多为低科技辅具,57.71%的护士掌握小部分沟通知识与技巧,护士对沟通效果满意率仅为42.2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沟通知识与技巧掌握程度、班次内沟通总时长、主要沟通方式与使用辅具个数有关(P<0.05).护士认为阻碍与MV患者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是工作强度大、缺少沟通时间(50.29%)和缺乏高效沟通辅具及经费短缺(14.86%).结论 亟需加强ICU护士与机械通气患者沟通技巧专项培训,设置分层级、分阶段、分初高级的沟通技巧课程,设置专职护士落实主动沟通及充足的沟通时间,保障有效沟通.同时,应注重自主研发、引进及临床应用高科技沟通辅具,并推动语言沟通方式和综合沟通方式发展.

    作者:冯亚婷;吴莉莉;黄雯婧;彭南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思维导图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锻炼指导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思维导图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锻炼指导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3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关节功能锻炼.观察2组出院时、出院后8周的晨僵时间、疼痛评分、疼痛关节数、红细胞沉降率(ESR)、疾病活动度及健康状况.结果 出院时,除健康评估问卷(HAQ)评分外,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疼痛关节数、ESR、DAS28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8周,观察组关节晨僵时间、VAS评分、疼痛关节数、ESR、DAS28、HAQ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思维导图理论指导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关节功能锻炼,能确保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关节功能锻炼的效果,缩短患者关节疼痛时间、晨僵时间,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杨敏;杜海燕;杜明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同伴支持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基于同伴支持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71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训练组24例和同伴支持训练组24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训练组实施始动性功能训练,同伴支持训练组实施基于同伴支持的始动性功能训练.评价干预前后3组社会功能状况.结果 干预后,训练组和同伴支持训练组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各项评分明显升高,但同伴支持训练组升高幅度显著大于训练组(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SSPI各项评分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同伴支持下的始动性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状况,效果优于单纯始动性功能训练.

    作者:张锁华;朱明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规范化护理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规范化护理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 86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86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规范护理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观察2组患者手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术后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6(13.95%)例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予以规范护理,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作者:莫婷;刘若飞;陈永文;梁业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的风险评估及干预措施

    目的 评估新生儿医用粘胶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的发生风险,总结相关干预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新生儿582例为对照组,7月—12月住院的新生儿654例为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未实施MARSI干预措施,研究组进行MARSI危险因素分析及皮肤评估,并予以针对性干预措施,对比2组MARSI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MARSI总发生率为8.87%(58/654),对照组MARSI总发生率为12.89%(75/58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新生儿MARSI的重视及防范意识,在科学、细致地评估风险后及时给予干预措施,减少MARSI的发生.

    作者:刘剑英;王晓琴;王萍;陈燕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全程疼痛管理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癌痛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使用过程中执行全程疼痛管理措施对患者癌痛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接受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的晚期癌痛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取入院予癌痛评估、健康宣教、发放疼痛患者教育手册、出院后电话随访等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采取全程疼痛管理,从入院评估到出院后1个月,按制订的计划实施操作指导、健康教育等一系列全程护理干预.观察2组干预前及干预后24 h疼痛数字分级法(NRS)评分,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干预后24 h,2组N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头晕、便秘、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芬太尼透皮贴治疗的癌痛患者应用全程疼痛管理,能提高镇痛效果,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王丹;张玉梅;刘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康惠尔泡沫敷料预防高危患者压疮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康惠尔泡沫敷料在高危患者压疮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住院的115例高危压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与观察组5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皮肤护理,给予透明敷贴、气垫床等减压装置保护;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容易受压的部位预防性粘贴康惠尔泡沫敷料.观察2组压疮发生情况及皮肤舒适情况.结果 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3.45%(2/58)低于对照组的17.54%(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12,P<0.05).观察组皮肤压红、皮肤压痛、皮肤灼热感的不舒适感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康惠尔泡沫敷料在高危患者压疮预防中应用效果良好,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期间压疮发生率,提高皮肤舒适性.

    作者:吴燕萍;刘新立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八步早康操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八步早康操在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行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八步早康操.观察2组入院当天、术后第3、7天6 min步行距离和呼气峰流速,观察术后第1天至出院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试验组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320,P<0.05).2组入院当天呼气峰流速和6 min步行距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患者呼气峰流速和6 min步行距离均降低,但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2组均较术后3 d有所提高,但试验组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八步早康操用于肺癌手术患者的康复,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屈惠琴;陆云;陈珊;孙园园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2例行ACDF患者分为观察组(n=16)和对照组(n=16).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2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后,2组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加速ACDF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曾冬妮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针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38例.2组患者均给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增加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干预8周后复查内镜,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2.11%(35/38),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进一步改善反流性食管临床症状.

    作者:许冰;马琴;姜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医护理在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延续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6月在老年科接受系统治疗后出院的COPD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团队主导的中医延续护理.分别于患者出院时、出院1、3、6个月评价COPD评估测试量表(CAT),记录患者半年内非计划再入院次数,调查延续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3、6个月后的CAT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院后半年内非计划再入院次数为(0.56±0.23)次,低于对照组的(2.85±0.81)次(P<0.05);观察组延续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性中医护理能提高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非计划再住院次数,提高患者满意度,体现了中医护理的价值.

    作者:马春霞;范卉;周和玲;吕敏敏;董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肝硬化血瘀证患者的中医护理研究进展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均较高.中医认为,肝硬化以瘀为主,血瘀证是肝硬化常见症型之一.本文通过对肝硬化血瘀证的病因病机、症状护理及艾灸、刮痧、耳穴贴压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进行综述,旨在为肝硬化血瘀证患者的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黄砚萍;郭朋;李静;陈艳;陈晓燕;李旭;谭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补中益气丸联合会阴经皮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补中益气丸联合会阴经皮电刺激对产后盆底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阴道动态压力<80 cmH2 O、盆底肌电位值<30 uV、盆底Ⅰ和Ⅱ类肌纤维肌力<3级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盆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补中益气丸联合会阴经皮电刺激.评估2组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功能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阴道动态压力、盆底肌电位值显著高于对照组,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优于对照组,阴道壁膨出、尿失禁、子宫脱垂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盆底治疗基础上,应用补中益气丸联合会阴经皮电刺激有利于增强盆底肌肌力,提高盆底康复治疗效果.

    作者:梁晓妍;廖群英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8年3月门诊就诊的慢性咽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穴位按摩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治疗.2组均给予护理干预.干预3个疗程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咽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结果 治疗、随访过程中2组各脱落5例,各75例纳入研究.规范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33%(64/75)及69.33%(52/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规范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咽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咽炎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穴位贴敷结合穴位按摩,同时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综合护理措施,能进一步促进症状改善.

    作者:石明杰;王梁敏;胡海荣;季坤;叶云;张艳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肛肠病术后尿潴留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在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58例肛肠病术后预判为尿潴留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后6h内,通过情志调节、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灌肠、诱导排尿等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进行尿潴留治疗.结果 治愈或显效50例,有效6例,2例无效患者行导尿术.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值得借鉴.

    作者:汤怡雯;文科;梁国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经典方剂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分娩后会阴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典方剂(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赤小豆当归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对经阴道分娩后会阴水肿及疼痛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5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伴有会阴水肿的产妇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分娩后采用经典方剂(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赤小豆当归散)外敷.观察组分娩后用经典方剂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在治疗24、48 h后评估会阴肿胀程度,及治疗前及治疗24、48 h后评估疼痛程度.结果 观察组治疗24、48 h后会阴切口肿胀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2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典方剂当归贝母苦参丸合赤小豆当归散外敷联合红外线照射能进一步缓解分娩后会阴水肿及会阴疼痛.

    作者:吴文静;葛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喉罩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尿道成形术麻醉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喉罩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尿道成形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上海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10月行尿道成形手术患儿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观察组采用喉罩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对照组常规采用气管插管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方式.记录2组患儿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尿道成形术中应用喉罩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可缩短患儿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作者:陈坤坤;王震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口含冰用于改善无创正压通气患者口腔干燥的研究

    目的 探讨口含冰预防及改善需持续使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患者口腔干燥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9月住院需持续行NPPV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在行NPPV治疗期间给予常规的口腔护理,观察组除常规口腔护理外按要求口含冰块(0.9%生理盐水制成体积大小为1.6 cm×1.6 cm×1.6 cm的立方体),直至脱机.结果 随时间延长,2组均有部分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口腔干燥,至第10天,对照组有17(47.22%)例患者有2级及以上的口腔干燥,而观察组仅有7(19.44%)例患者有2级及以上的口腔干燥,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0,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率及护理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口含冰能降低行NPPV治疗患者口腔干燥的发生率,减轻口腔干燥严重程度.

    作者:王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接触面受力点持续加温预防术中压疮的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接触面受力点持续加温对术中压疮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行全麻插管肾脏手术患者217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09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压疮防护措施,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对腰桥部位受压皮肤进行高于体温的保温措施.评价2组患者的术中压疮的效果.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5(4.59%)例和85(78.70%)例发生接触面皮肤压红,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腰桥部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降低,皮肤压红面积明显变小(P<0.05).结论 局部接触面受力点持续加温能够有效减少压红的发生及压红发生面积,减轻接触面疼痛,从而对术中压疮有一定预防作用.

    作者:高兴华;张志慧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早期少量饮水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咽喉部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少量饮水对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全麻)患者术后咽喉部疼痛感的影响.方法 80例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行神经外科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口腔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术后患者清醒状态下早期即给予饮水.观察2组术后清醒1h、2h、6h、12h和24h咽喉部疼痛发生率及分级程度、咽喉黏膜红肿发生率及分级程度.比较2组患者舒适程度.结果 观察组术后清醒1 h、2 h、6 h、12 h和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2组患者咽喉部红肿均逐渐缓解,观察组咽喉部红肿改善优于对照组,术后清醒24 h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清醒1h、2h、6h、12h和24h极不舒适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术后清醒2h和24h比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患者术后清醒状态下早期饮水可减轻咽喉疼痛感及咽喉黏膜红肿度,提高术后的舒适度.

    作者:倪益益;陆巍;王亚萍;朱竺枝;季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输液速度对静脉输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

    目的 探讨不同输液速度对静脉输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40例采用低速输液的静脉输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患者作为对照组,40例同期采用高速输液的静脉输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患者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静脉炎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 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炎严重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速输液可有效降低静脉输注盐酸左氧氟沙星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改善其发生状况.

    作者:陈玲;沈益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采血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8月268例经桡动脉采血的受试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示指感知定位进行桡动脉穿刺采血;2016年9月—11月240例经桡动脉采血的受试者为观察组,采血前,用ALLEN试验方法对受试者桡动脉进行侧支循环评估,ALLEN试验结果阳性,方可经此桡动脉通过示指感知法进行穿刺采血.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4.17%(202/2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17%(195/268)(χ2=9.645,P=0.002);临床操作护士对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在桡动脉穿刺采血中的应用认可度较高.结论 基于ALLEN试验的示指感知定位法应用于桡动脉采血能有效提高护士一次穿刺成功率,且获得临床护士较高认可.

    作者:向邱;李小攀;徐素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脊液外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进展

    脑脊液外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手术之一,但其在发挥救治的同时,也存在一定风险.而对脑脊液外引流术患者实施相关护理很重要.为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就近年来脑脊液外引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情况进行综述.

    作者:张馨;胡小懿;龚磊磊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延续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气流阻塞为特征,伴有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的肺部疾病,临床以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和延缓病程为主.本文初步介绍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延续护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方式,重点阐述了延续护理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丽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症医学科警报疲劳的研究进展

    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设备仪器的警报信号及时发现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从而减少监护的压力,提高监护效果.但是过于频繁的监护仪器警报会给医护人员造成警报疲劳.本研究对ICU设备仪器报警疲劳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提高ICU安全管理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吴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温柔分娩助产技巧的临床应用进展

    近年来,人性化的温柔分娩受到了产妇及家属的广泛推崇,本研究综述了温柔分娩方法及助产技巧的应用及优势,旨在为提高产科护理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王凯华;杨苗苗;罗春苗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有氧运动对癌因性疲乏干预效果的研究进展

    癌因性疲乏(CRF)是癌症患者常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运动被证实是一种对CRF有效的干预措施.本研究旨在总结关于有氧运动干预癌症患者CRF的相关研究,总结其干预的机制、方法、频率、时间和效果,为科学开展有氧运动干预CRF提供依据和方向.

    作者:石文文;庞雯尹;刘丽萍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ICU终末期患者濒死和死亡质量研究现状

    本文对国内外ICU终末期患者濒死和死亡质量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初步总结了濒死和死亡质量的测量工具和影响因素,旨在为提高国内ICU终末期患者濒死和死亡质量提供建议及思考.

    作者:李陶幸子;李黎明;陈超然;于尚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毛笔在结肠经肛管拖出术后外置肠管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毛笔在结肠经肛管拖出术后外置肠管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行结肠经肛管拖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毛笔清洗外置肠管.结果 65例患者均成功保肛,未出现肠管坏死、回缩、脱出、出血、肛周间隙感染、肛周皮肤湿疹或粪水性皮炎.结论 结肠经肛管拖出术后,使用毛笔清洗外置肠管是较理想的一种护理方法,操作简单方便,清洗效果满意,可有效避免肛周湿疹的发生,且外置肠管不易出现破溃及出血.

    作者:邵露;杭秋菊;张建平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高热惊厥患儿的家庭延伸护理和健康教育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高热惊厥患儿家庭延伸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高热惊厥患儿68例,出院时建立完整信息档案,出院后有计划性地回访,建立微信群,拍摄微视频以指导物理降温和惊厥发作时的处理,并根据患儿家长不同文化程度和掌握能力进行相关家庭健康指导.结果 出院后4个月内,68例患儿中有20例在家中再次出现高热,但惊厥发作只有5(25.00%)例.结论 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家长进行完整、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惊厥的再次发生.

    作者:郭其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八段锦干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1例

    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是指继发于妊娠和分娩之后出现的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一般对轻度患者以进行盆底肌康复为主.八段锦是中医传统养生导引术之一,本文回顾了1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对八段锦干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及其病机进行辨证分析,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预防和护理提供参考.

    作者:钟木英;陈雁;李羚;刘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经皮心包穿刺行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2例护理体会

    本文总结了2例经心包心外膜射频消融治疗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型心肌病(ARVC)患者室性心动过速(VT)的护理要点.通过精心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监护与镇痛、术后对并发症进行观察与识别,可为ARVC-VT患者手术成功提供保障.

    作者:周莲;邓盛荣;周洪平;李丽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1例重症肺炎合并脊肌萎缩症患儿的舒适护理

    重症肺炎治疗不当常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安全.脊肌萎缩症(SMA)则表现为肌无力和肌萎缩,重症肺炎合并SMA加重了患儿的治疗和护理难度.本例患儿采用改良式吸氧方式及固定方法,间歇雾化吸入及捻发式吸痰,陪伴式照护模式,提高患儿舒适度,调动患儿及家属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丁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的护理体会

    随着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风险明显增加.本文总结了1例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并发DVT患者的护理要点.加强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的监测,切实做到预防性护理,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孟艳蕾;周飞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结1例干燥综合征合并多器官衰竭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给予良好的术前、术后、干燥综合征的针对性护理、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详细的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患者经治疗和护理,于术后14 d拆线出院.良好的护理和健康锻炼指导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高琼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微课程联合情景模拟培训法在儿科护士输血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微课程联合情景模拟培训法在儿科护士输血技能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儿科护理人员40人,根据护士入科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人员培训模式,观察组采取微课程联合情景模拟培训法进行培训.比较2组护士对输血技能培训后的掌握程度.结果 观察组护士输血技能培训后的考核总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课程联合情景模拟培训法可提升护理操作技术培训效果,有利于护士掌握专科操作特点,有利于提升护士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余婷玉;李艳;岳玉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翻转课堂在护理专业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法,从2017级护理专业的10个班中选取4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传统教学的2个班为对照组(n=90),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的2个班为观察组(n=90),通过理论操作考试、问卷调查及网上评教系统评价2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理论、实验操作及翻转课堂教学相关章节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对教师授课效果的评价高于对照组(92.22%vs.76.67%,χ2=8.290,P<0.05);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2.22%.结论 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作者:王慧勇;杨萌;查道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二胎政策下精神科护士生育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目前二胎政策下精神科护士生育现状及二胎生育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11月份对苏州地区苏州市广济医院、昆山市精神卫生中心、张家港市精神卫生中心3所精神病专科医院护士500名进行生育二胎意愿问卷调查.结果 有效问卷490(98.00%)份.精神科护士二胎生育意愿总得分为(10.23±2.67)分,5个条目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同辈影响、生二胎后可平衡工作和生活、身体因素、家庭期望、自身意愿.职称、婚姻状况、目前生育状态、夜班频率是影响精神科护士二胎生育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二胎生育意愿处于中等水平,在国家权威政策、医院护理队伍现状等因素的影响下,医院护理管理者应根据护士二胎生育意愿的重点影响因素,科学、合理使用护理人才.

    作者:刘芹;魏栾平;俞秀娟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对非正式照护者痛苦的潜在影响

    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神经精神症状(NPS)引起的非正式照护者痛苦在患者转到正式照护环境后,哪些神经精神症状的潜在影响起主要作用.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57对患者及非正式照护者,用神经精神量表(NPI)和照护者痛苦评价表(NPI-D)调查患者NPS和非正式照护者痛苦,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各NPS表现和相应的NPI-D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5),且NPS和NPI-D总分之间也存在显著正相关(r=0.71,P<0.001).相关系数值较大的NPS包括食欲和进食障碍(r=0.97,P<0.001)、易激惹/情绪不稳(r=0.93,P<0.001)、情感淡漠/漠不关心(r=0.86,P<0.001)、妄想(r=0.82,P<0.001)、焦虑(r=0.81,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回归效果达显著水平(F(2,54)=102.93,P<0.001),焦虑、妄想可解释79%的非正式照护者总痛苦变异量.结论 焦虑和妄想对非正式照护者痛苦的潜在影响大,食欲和进食障碍、易激惹/情绪不稳、情感淡漠/漠不关心的潜在影响亦不可忽视.

    作者:李亚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神经外科护士对颅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神经外科护士对颅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预防及护理体验,为制定有效的下肢DVT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方法对8名神经肿瘤外科护士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经归纳分为4个主题,分别为患者对疾病知识认识程度不深、护士预见性护理评估很重要、术后下肢DVT预防及护理措施实施有难度、缺乏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的下肢DVT风险评估工具.结论 应加强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实施预见性护理,形成具有敏感性的下肢DVT风险评估工具.

    作者:侯梦晓;庞晨晨;梁红霞;越丽霞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云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云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的培训需求.方法 结合云南省精神科专科护士培训现状,编制调查问卷,以参加云南省《精神疾病护理与精神科急危事件的应对技能及专科护士培训学习班》的36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结果 在理论培训需求方面,与精神病患者接触及沟通技巧培训,精神科疾病病情观察方法,精神科危机预防、识别与处理的评分较高;在临床技能培训需求方面,参与护理部和科室组织的业务学习,精神科抢救仪器的应用,精神科新技术、新业务的评分较高.在培训形式需求方面,学员更倾向于理论与实践同时开展,授课多元化以及为期3个月的培训周期.结论 通过了解云南省精神专科培训需求,制定针对性、合理性和特色性的培训模式,以提高培训质量.

    作者:王永琼;余华;杨倩蓉 刊期: 201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