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帕金森病患者听觉P300测试及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匡永锋;刘圆圆

关键词:帕金森病, 左旋多巴, P300, 智能障碍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智能障碍及应用左旋多巴等治疗后听觉P300(P3)各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30例特发性PD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常规P3测试,并以健康查体者为对照,对组间P3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患者经过左旋多巴等治疗后,除反应时(RT)有显著(P<0.05)缩短外,其潜伏期(PL)及波幅(Amp)均无显著变化;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论左旋多巴等治疗前或治疗后,其PL及RT均明显延长(P<0.05),Amp无显著变化.结论特发性PD患者PL及RT延长,提示其存在智能障碍,而左旋多巴等治疗后,虽然PD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但PL及Amp无改善,只有RT的改善,提示PD患者智能障碍与中枢性多巴胺能神经机制关系不大.
中国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治疗老年冠心病诱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一例

    患者,男,76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8年,反复胸闷6年加重1d于2002-09-28入院.

    作者:米亚非;谢秀梅;陈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患者血清干扰素-2α含量测定及评价

    目的观察SARS患者血清干扰素-2α(IFN--2α)含量变化.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66例SARS患者血清IFN-2α含量,并与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 SARS组进展期患者IFN-2α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重型SARS患者血清IFN-2α含量要么较高,要么较低.结论患者血清IFN-2α含量变化提示细胞免疫参与了机体的免疫反应,重症SARS患者IFN-2α含量变化反映了患者的免疫机能状况差异.

    作者:王巍;叶一秀;颜光涛;王安生;李洪敏;姚昊;孙立群;陈红兵;林明贵;王金河;王涛;丹子军;李燕峰;张涛;王心静;李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HIF-2α、VEGF与肾细胞癌血管生成、癌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2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2α,HIF-2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8例肾细胞癌中HIF-2α、VEGF的表达.结果 48例肾细胞癌HIF-2α阳性率为70.8%,强表达12例,中度表达10例,弱表达12例,无表达14例,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级、Ⅱ级、Ⅲ~Ⅳ级VEGF阳性细胞数三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癌转移者与无癌转移者HIF-2α、VEGF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HIF-2α表达与肾细胞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r=0.682,P<0.01).VEGF 与HIF-2α表达呈正相关(r=0.722,P<0.01).结论 HIF-2α与VEGF有相关性,HIF-2α、VEGF与血管生成、癌转移有关,HIF-2α与VEGF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肾细胞癌患者的预后.

    作者:孔鹏;黄文立;刘银凤;曾进;叶章群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应用RT-PCR法分析人脂肪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

    目的建立人脂肪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检测方法.方法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分析儿童脂肪细胞的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结果载脂蛋白E基因能在儿童脂肪细胞表达,儿童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量为(0.41±0.12).结论采用竞争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方法检测人脂肪细胞载脂蛋白E基因表达方法快速、简便、灵敏、实用、可靠,且能准确定量,值得推荐.

    作者:向伟;马燕琳;符生苗;赵水平;赵迪诚;杨进福;陈炽;王福利;王果;聂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175例内镜鼻窦手术临床疗效分析

    内镜鼻窦手术(ESS)的目的是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结构和功能,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达到其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本文对我科1997~2002年采用经ESS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75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影响ESS疗效的因素.

    作者:古庆家;梁传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食管正常黏膜及鳞癌中TGF-β1、CDK4蛋白水平的研究

    目的研究食管鳞癌中TGF-β1、CDK4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研究TGF-β1和CDK4蛋白表达,显微镜下计数阳性细胞指数(LI),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TGF-β1的表达:正常食管黏膜阳性率达20%(2/10),食管鳞癌组织62%(31/5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LI分别为(5.588±6.186)及(29.469±27.481),后者高于前者(P=0.01),正常食管黏膜弱阳性2例.2.CDK4表达:正常食管黏膜组织阳性率为10%(1/10),食管鳞癌组织为50%(25/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LI分别为(3.158±4.400)、(24.011±26.965),(P=0.05)1例正常食管黏膜阳性者为弱阳性(LI<25%).结论食管鳞癌中存在TGF-β1的高表达,与正常粘膜差别显著,TGF-β1的检测有辅助诊断作用;CDK4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促进了细胞生长和肿瘤发展(G1→S过渡),反映了肿瘤的生物学特性,是食管癌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事件.

    作者:刘俊华;施公胜;黄剑飞;史加海;黄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帕金森病患者听觉P300测试及治疗前后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智能障碍及应用左旋多巴等治疗后听觉P300(P3)各项参数的变化.方法对30例特发性PD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进行常规P3测试,并以健康查体者为对照,对组间P3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D患者经过左旋多巴等治疗后,除反应时(RT)有显著(P<0.05)缩短外,其潜伏期(PL)及波幅(Amp)均无显著变化;P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论左旋多巴等治疗前或治疗后,其PL及RT均明显延长(P<0.05),Amp无显著变化.结论特发性PD患者PL及RT延长,提示其存在智能障碍,而左旋多巴等治疗后,虽然PD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但PL及Amp无改善,只有RT的改善,提示PD患者智能障碍与中枢性多巴胺能神经机制关系不大.

    作者:匡永锋;刘圆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合并胆结石临床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CHB)病毒感染者合并胆结石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本文通过探讨CHB与胆结石形成的相关因素,试图阐述CHB对胆结石形成的影响关系.

    作者:杨光;梅亚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输注去白细胞血液对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输血对提高临床医疗质量的作用.方法分析近3年有输注红细胞记录的全部病历,根据输注的红细胞制品是否去除白细胞分为去白细胞输血组和未去白细胞输血组,通过统计学分析找出受去白细胞显著影响(P<0.05)的项目,比较这些项目在两组间的差异.结果去白细胞输血组的手术并发症、非手术并发症、院内感染率、输血反应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普通输血组(P<0.05),单纯输注红细胞组3项参数优于混合输注组(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能够有效地优化临床治疗,促进临床医疗质量的提高.

    作者:刘景汉;韩玮;董军;曹秀棠;欧阳锡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病理特征

    目的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0例PHC患者,依据病史、肝功能和乙肝五项标志的检测了解HBV感染史和感染模式,以及肝功能异常情况;分析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和手术所见,以探讨HBV相关性PHC的病理特征.结果 200例PHC患者中有181例乙肝五项标志阳性,其总HBV感染率为90.5%.以HBsAg、抗-HBe和抗HBc的阳性率(50.83%)为高,而HBsAg、HBeAg和抗-HBc的阳性率仅为4.97%.在PHC发生前,无HBV感染史和无症状HBV携带者分别占61.33%和6.63%.8.29%的患者曾患肝炎治愈后无复发,有慢性乙肝和肝硬化病史及临床表现者仅分别占22.10%和1.66%.约半数肝功能正常,异常者大都为轻度低蛋白血症,SB和ALT、AST轻~中度升高.肝组织病理特征如下:肝细胞癌(HCC)占91.95%,结节型、巨块型和小肝癌分别占55.25%、30.94%和13.81%.多分布于肝右叶.静脉癌栓发生率为12.71%.86.32%患者伴有肝硬化,多为活动期.结论⑴HBV与PHC关系密切,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为主.⑵HBV感染后肝脏病变隐匿进展.⑶多伴有活动性肝硬化.⑷PHC有诸多病理特征.

    作者:赵先颖;江晓平;陈立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张力带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附49例报告)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老年人群中发病率很高.其中80%~85%骨折为无移位或有轻微移位,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效果[1].但不幸的是近来随着车祸等高能量创伤意外的不断增加,青壮年患者人数迅速增加,且移位明显.治疗不当常导致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患侧上肢无力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我们自1999~2002年对49例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仲;杨洪昌;吴兆翔;杨华刚;汪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腭裂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关系及对腭裂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治疗.方法对116例腭裂患儿与73例正常儿童,进行声阻抗、纯音测听、听性脑反应测试,分析SOM的发生率及听力下降情况.结果两组之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听力下降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腭裂患者易伴发SOM,并导致听力下降.必须重视腭裂患者SOM的防治,对腭裂SOM患者应在腭裂修复的同时行鼓膜置管术.

    作者:刘阳云;赵素萍;孙正良;李正贤;江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ICAM-1在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在移植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24例Wistar大鼠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n=6)和实验组(n=18).对照组移植心脏缺血60min无再灌注.实验组移植心脏缺血60min后分别再灌注3h、6h、24h.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生化法检测心肌ICAM-1的表达及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实验组移植心脏再灌注后心肌ICAM-1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6h实验组心肌MP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ICAM-1在移植心脏的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张明奎;胡建国;杨进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外科治疗(附13例报告)

    目的探讨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79~1999年13例原发性阑尾肿瘤的临床资料.〗HTH〗结果阑尾粘液性肿瘤4例,类癌5例,腺癌3例,平滑肌肉瘤1例.术前无1例获得正确诊断.本组13例均行手术治疗,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类癌肿块直径>1cm者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腺癌者行右半结肠切除加区域淋巴结清扫术,余5例仅行阑尾切除术,获得良好疗效.结论阑尾肿瘤缺乏特异表现,误诊率极高.钡灌肠及B超有助于诊断,强调术中冰冻切片的重要性,手术为主要的治疗方法,术式选择是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

    作者:安泽武;王玉乾;王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成人急性会厌炎126例报告

    急性会厌炎是喉的声门上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特点是发病急骤,来势凶险,发病后数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即可导致死亡,临床上除少数突发喉梗阻采用气管切开,大多数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即可治愈.我院1978-02~2002-03收治126例成人急性会厌炎,均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治愈,无1例行气管切开,报告如下.

    作者:张爱民;卢振民;连荣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可吸收材料在踝关节及距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

    踝关节骨折及距骨骨折目前常用的内固定方法有克氏针,钢丝张力带,松质骨螺丝钉,窄动力加压钢板固定,但是需要第二次手术取内固定,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我院自1998~2002年应用可吸收材料固定踝关节及距骨骨折54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张凯;王明君;任文杰;陈明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体外受精周期中窦卵泡数对预测卵巢反应的价值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IVF)周期中窦卵泡数目对预测卵巢反应的价值.方法收集在我科不孕症治疗中心接受IVF治疗的病人66例,其中卵巢反应差者18名,卵巢反应正常者48名,比较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IVF治疗过程及结果.结果月经第3d平均窦卵泡数目及平均取卵数目,卵巢反应正常者显著多于卵巢反应差者(P<0.01).而临床妊娠率,卵巢反应正常者高于卵巢反应差者(P>0.05).为11%.结论月经第3d用阴道B超监测双侧卵巢的窦卵泡数可预测IVF的卵巢反应.

    作者:符淳;施晓波;林秋华;陈建林;黄建良;周俐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介入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的诊断和治疗已被大多数医生所了解,但对于具体病例治疗方案的选择还可能存在一些争议,不少作者强调手术治疗,但也有人认为非手术治疗同样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1].作者从1999-01~2002-12对383例LIDP患者进行了微创介入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爱萍;王新明;吴伯卿;范国正;孟令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52例报告

    多发性神经病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表现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感觉障碍、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给病人的生活和心理产生很大的负担.我院近8年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联合应用灯盏花素及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性多发性神经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彭景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治疗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总结应用术前支气管动脉灌注(brouchial artery intusion BAI)化疗治疗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经验,探讨术前BAI化疗+手术切除治疗IIIA期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seldinger方法行支气管动脉造影,选择肿瘤的供应动脉造影诊断明确后,注入化疗药物,术后3周摄胸片复查肺部阴影变化情况,必要时作CT复查.1~3个疗程后手术治疗,同期未行术前BAI化疗而直接手术治疗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根治率及长期生存时间.结果术前BAI化疗的总有效率(CR+PR)为66.8%,根治性切除率为90.3%,明显高于对照组(根治率为61.1% P<0.001).术前BAI化疗组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7%;48.6%;39.4%,而对照组分别为65.5%;26.1%;16.7%.两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术前BAI化疗是治疗IIIA期NSCLC的一种有效辅助措施,能明显提高IIIA期NSCLC的手术根治率,并能获得较好的远期效果.

    作者:邹礼明;潘承欣;杨接辉;李政;徐业新;涂秋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医师杂志

中国医师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 湖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