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建宏;牟小梅;郎斌
不全流产是指妊娠产物部分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宫腔内,由于宫腔内残留部分妊娠产物影响子宫收缩,致使流血不止,甚至因流血过多而发生失血性休克[1],从而导致宫腔感染,严重时可感染盆腔、腹腔以及全身,从而引发盆腔炎、腹膜炎及不孕等,严重危害育龄期妇女的生理健康.传统的治疗只能再次盲视下清宫,给患者进一步造成痛苦及损伤.近几年,随着宫腔镜技术在妇产科临床的广泛应用,也提高了该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现将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4年2月在门诊就诊的50例不全流产患者行宫腔镜检查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的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王榀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阴道上皮内瘤样病变(vulva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VIN)症状同慢性外阴营养不良,多以外阴瘙痒及外阴皮肤弹性减退为主要症状,有合并色素脱失或色素沉着,少数伴有搔抓溃疡及灼痛,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及一些物理治疗因其破坏解剖结构,损伤生理功能等缺点,给病人造成了生理创伤和心理压力,不易被患者接受.而局部保守治疗措施成为治疗该病变的第一选择.近日我院2007年收治1例VIN患者,给予氟脲嘧啶(5-FU)局部治疗,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宏;顾建全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加压空心螺丝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加压空心螺丝钉治疗股骨颈骨折45例.结果 4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25个月),优28例,良13例,差4例,优良率91.1%,术后骨不愈合3例(6.7%),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2.2%).结论 加压空心螺丝钉是一种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庞革雄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足月儿及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不耐受与非不耐受的喂养效果.方法 对138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分为喂养不耐受组(58例)和非喂养不耐受组(80例),早产儿奶量开始每次2~4 ml/kg,1次/2~3 h.以后每日每次增加1~2 ml/kg,以不发生呕吐为度.结果 足月儿及不同出生体质量早产儿喂养的热卡达80 kcal/(kg·d)、经胃肠摄取热卡达为80 kcal/(kg·d)及达全肠道喂养日龄无显著差异.结论 出生体质量是影响喂养不耐受的重要因素.
作者:熊波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及服务质量,消除医院感染的隐患.方法 按照质量管理标准消毒供应中心的建筑布局、工作流程及管理程序对新院消毒供应中心与老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了分析.结果 新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保证了各类物品的质量,大大降低了医院感染率.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建立完善、合理的布局、工作流程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朱小兰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并加以分析.方法 对我院109例小儿慢性咳嗽患者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结果 导致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从百分比高到低依次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变异型哮喘、支原体感染、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胃食管返流、结核感染、支气管异物、心因性咳嗽等.结论 对不同年龄组小儿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可能的机制及其临床表现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明确病因,才能及时有效地治疗咳嗽,以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作者:鲁敏;胡灿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环磷腺苷葡胺(MCA)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短期疗效.方法 92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另一组为治疗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MCA,两组疗程均为两周.结果 治疗组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E/A比值、心胸比值、6 min步行试验(6MWT)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 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CA可在短期内提高CHF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聂颖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妊娠10~14周行钳刮术终止妊娠以减少痛苦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选择10~14周妊娠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50例,用米非司酮150 mg分3 d顿服,第4天清晨空腹加服米索前列醇400 μg,并留站观察,如出现出血多或有胚胎组织排出立即行钳刮术.对照组为150例,行负压吸引术或钳刮术.观察两组宫颈的改变,疼痛程度,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血压、呼吸,脉搏改变,出血量.结果 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在宫颈软化、疼痛程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孕10~14周人工流产术中,可以减轻疼痛,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人工流产综合征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燕平;郑惠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地区性消化性溃疡病发病学特点.方法 对10年间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消化性溃疡的病例进行系统分析.结果 ①共检出1 142例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32例,胃溃疡433例,复合性溃疡77例.②溃疡患者男女之比为2.77:1.③溃疡患者平均年龄40.7岁,球溃疡以30岁以下居多,占40.82%;胃溃疡患者中以大于50岁居多,占35.10%;复合性溃疡大于50岁者多,占40.26%.④消化性溃疡发病的高峰季节是秋季(9~11月)和春季(3~5月).结论 ①病变好发部位以球溃疡多见,胃溃疡次之,复合性溃疡少.②溃疡发病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与其不良生活习惯有关.
作者:王文平;陈亚丽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子宫切除围术期患者的应用及疗效.方法 以80例子宫切除患者为对象,对手术前1 d和手术后3 d采用自制的心理反应调查问卷量表及症状评定量表(SCL-90)对其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试评分,将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结果 80例子宫切除患者干预前后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敌对、其他5因子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官切除患者不良心理应激反应干预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子宫切除患者实施围术期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使其以佳心态接受手术治疗、护理,有助于疾病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朱萍;李振花;阳爱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肠道病毒71型(EV 71)IgM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心肌酶谱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我市2009年3~4月收治的EV 71IgM阳性的足口病患儿进行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70例EV 71IgM阳性手足口病患儿有66例有一项或多项心肌酶谱异常,占94.3%;其中CK-MB单项异常24例,占34.28%;LDH、CK-MB两项项异常25例,占35.71%;CK、CK-MB两项项异常5例,占7.14%;AST、LDH、CK、CK-MB四项项异常5例,占7.14%;LDH、CK、CK-MB三项异常6例,占8.6%;AST、LDH、CK-MB三项异常1例,占1.42%;四项全正常者4例,占5.7%.结论 EV71IgM阳性手足口病患儿大部分心肌酶谱异常,可能存在心肌损害.
作者:沃琤;高素香;桂亚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卧床患者便秘的原因及综合护理干预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住院长期卧床患者共132例,随机分两组进行比较,分别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按摩加健康宣教)干预,并观察疗效.结果 长期卧床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便秘发生率(10.6%)明显降低,与对照组(3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长期卧床患者,经过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便秘发生率明显降低,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杨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比较分娩过程不同时间段运用会阴侧切技术的临床情况,探讨如何在分娩过程中更好运用会阴侧切技术.方法 将2008年430例作为观察组,1999年4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分娩过程中均使用会阴侧切技术,并均为第一胎孕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产时软产道损伤、会阴裂伤、新生儿合并症、新生儿死亡方面均有明显差异.结论 在严格遵守操作原则情况下,分娩过程中会阴侧切技术逐渐放宽使用对保证母婴安全和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魏萍 刊期: 2010年第04期
从落实门诊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质量监控管理措施、提高服务意识等方面为内容阐述了加强医院门诊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果,旨在不断提高门诊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的水平.
作者:田禾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经验和体会.方法 总结分析76例无张力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 本组病人全部治愈,无术后复发,有1例疼痛经保守治疗好转;1例肥胖嵌顿性斜疝患者,术后术野及阴囊肿胀,经乙醇湿敷消退.结论 要求术者熟练掌握Bassini、Fergerson、Halsted等经典疝修补手术的操作技术,清晰腹股沟的解剖结构,术中能辨认神经、精索结构和精索,精确安置补片的位置,使用质地适中补片,以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老年疝或复发疝宜尽量选择无张力疝修补术.
作者:吴文周;韩玉龙;许榕生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体积前列腺增生的佳手术治疗模式.方法 将45例小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分两组,对照组15例采取常规经尿道前列腺顺行性切除,实验组30例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膀胱颈口5、7点放射状切开.结果 实验组术后排尿困难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大尿流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前列腺汽化电切+膀胱颈口放射状切开是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引致膀胱颈口梗阻的理想术式.
作者:蔡绍先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课程教学的整合作为医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正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但如何正确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功能特点,科学而有效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医学课程教学的相结合、相融合,仍然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现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的体会浅析如下.
作者:余宗林;李中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36例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治疗,观察病情缓解情况.结果 36例患儿经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黄疸明显消退.结论 经外周动静脉全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好、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庄艳云;张小园;叶丽芹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1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隐匿型25例,心绞痛型45例,急性心肌梗死27例,陈旧性心肌梗死32例,心肌硬化型21例)和100例体检健康的对照组,两组均排除痛风,糖尿病和肝肾功能不全.结果 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对照组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显著增高(P<0.01).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平均血清尿酸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除高血压高胆固醇之外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作为临床诊断冠心病的一个辅助参考指标,并对冠心病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曾海英;邓勉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附睾结核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附睾结核有无痛性肿块表现,占58.1%.18例有阴囊肿痛,占41.9%.43例手术病人术后恢复良好,均治愈出院.随访32例,无异常情况发生,身体其他部位未再发结核病变.结论 根据附睾结核的临床特点,必要时作局部穿刺或活检,确诊一般不难.经正规抗结核治疗和局部手术切除治疗,预后较好.
作者:邓建宏;牟小梅;郎斌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