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淑芬;潘继英;全权升
目的 探讨中下段部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AR)进行保肛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3~2004年手术的20例直肠癌的病人,病变部位均位于中下段直肠,距肛缘的距离在10 cm以内.均一期行低位前切术,利用吻合器技术行保肛治疗.结果 本组20例病人均一期保肛成功,无一例出现吻合口瘘,术后常规行化疗.随访3~5年,5年生存率为65.0%,3年生存率为75.0%(2例并发肝转移死亡).结论 中下段直肠癌行低位前切术保肛,预后效果好,极大地提高了病人生活质量,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和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在基层医院,尤其是普通患者,经济压力大的,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张以滔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手段,为高校实验教学提供了高效、交互、实时的操作环境和良好的服务.而病原生物学多媒体实验室的特殊性在于实验教学过程中会接触病原微生物,这就对其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者:郭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近十几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更新和完善,术者及患者要求的不断提高,腹腔镜下手术在显微外科和妇产科的临床应用日趋成熟和广泛.腹腔镜手术以其安全、简单、有效而成为治疗对异位妊娠佳方式.
作者:解伟军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检测SGC-7901胃癌细胞株中生长抑素受体亚型2、5(SSTR-2、SSTR-5)的表达情况及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状况以及奥曲肽对SGC-7901胃癌细胞株分泌VEGF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SSTR-2、SSTR-5的表达;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奥曲肽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分泌VEGF的抑制作用.结果 SSTR-2、SSTR-5在胃癌细胞SGC-7901均呈阳性表达;SGC-7901胃癌细胞可以自分泌VEGF,呈时间依赖性;奥曲肽(10-6 mol/ L~10-5 mol/L)可以抑制SGC-7901胃癌细胞合成分泌VEGF,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结论 胃癌细胞株SGC-7901表达SSTR-2、SSTR-5;奥曲肽能够抑制人SGC-7901胃癌细胞中VEGF的分泌,可能是奥曲肽抗血管新生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郭雯珲;王川;洪天姿;傅芳萌;张捷;郑美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氯吡格雷是一种新型噻吩吡啶类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A)抑制剂.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以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抗血栓治疗.明显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降低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作者:陈丰;彭俊;王祥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应用呋喃西林液冲洗法对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6月入住龙口市人民医院ICU病房的患者共196例,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共分为两组如下:呋喃西林液冲洗法组、生理盐水擦拭组.对两组患者的口腔炎症、呼吸机相关肺炎、口腔清洁度评价、咽拭子培养等方面进行观察.结果 呋喃西林液冲洗法与生理盐水液擦洗法比较,口腔炎症明显减轻,呼吸机相关肺炎明显减少,咽拭子培养菌落明显减少.结论 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呋喃西林液口腔冲洗法,可保持口腔清洁,使口腔炎症发生率明显下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作者:孙灵娅;孙雪林;曹丽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创伤性膈疝是一种易被延误诊断的疾病.膈肌损伤初期表现往往不典型,常因创伤所致的其它严重复合伤而被忽略,有潜在的、危险的并发症,故早期及时的诊断和处理十分重要.我院自1994~2005年收治膈肌损伤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别必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 HLD)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患者由于铜代谢障碍,体内铜在肝脏、脑部、角膜和肾脏等器官异常沉积.MRI检查对评价HLD脑部病变有一定作用,现报道2例.
作者:李清娟;周荣林;靳二虎;马大庆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主要依靠心电图的特异改变、病人的临床表现和症状,以及血清中相关酶的异常变化来确诊.对于隐匿型AMI,血清中有关标志物的动态变化则具有特殊价值[1].
作者:曹玉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又因其发病率仅为1:5 000~1:100 000,在临床上属少见病,很易造成误诊.本文作者遇1例以频繁抽搐为主要表现的肝豆状核变性误诊为癫痫及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河;杨锡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的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6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高热(体温高于39.0℃)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在11例高热患者中,2例采用单纯抗生素及对症治疗,9例需采用外科处理,其中包括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及更换双J管8例,输尿管镜取石1例,11例患者均得到治愈.结论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高热的患者,虽然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必需的,但是积极的外科处理也是极其重要的.
作者:苏海龙;冯仲信;黎桂雁 刊期: 2010年第05期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急症之一,尤其是张力性气胸对机体呼吸、循环影响大,必须紧急抢救处理.为探讨内科张力性气胸的临床特征,从而提高防治水平,现将我院1997年3月至2007年3月间临床资料完整的16例内科张力性气胸的病例做一回顾性临床分析.
作者:何知;李四堂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SySmex UF-1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SySmex UF-1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干化学法、显微镜检查分析970例门诊患者的尿液,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SySmex UF-1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时受结晶、细菌、酵母菌、破碎红细胞、影红细胞等物质的影响,UF-100i型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阳性率为43.6%,显微镜镜检法阳性率为29.6%,经χ2检验,两者差异有显著性(χ2=41.1,P<0.05).结论 当尿液中有结晶、细菌、酵母菌存在时,可导致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出现假阳性, 破碎红细胞、影红细胞可导致假阴性.因此,尿红细胞的检测,一定要结合干化学分析、显微镜镜检来综合分析.
作者:吴宝花;李柏中;郑淑霞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种多、病情复杂多变,新的诊疗技术层出不穷.对于广大医学生而言,是内科临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作者:阴赪茜;李志忠;张京梅 刊期: 2010年第05期
各种心脏病发展到晚期大多导致心力衰竭,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着心脏病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而常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骨髓干细胞的临床研究越来越多.现就骨髓干细胞的分类、作用机制、途径、存在的问题及前景等作简要介绍.
作者:龚怡;雷长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20名护理专业学生(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评价两组护生综合素质能力,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率和患者对护生的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的综合素质能力合格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7%),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护生对带教方法的满意率(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对观察组护生的满意率(93.3%)显著高于对照组(68.3%),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能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能力,提高护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在护生带教教学中应大力推广临床路径式带教方法.
作者:简明;胡菊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西酞普兰与阿米替林治疗老年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用西酞普兰和阿米替林治疗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作用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周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5);其中治疗后2周末,西酞普兰组评分下降较阿米替林组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治疗4~6周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较阿米替林组少而轻.结论 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与阿米替林相当,但起效较快,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淑芬;潘继英;全权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为解决耳科英语教学的枯燥难懂问题,我们尝试以病例切入主题展开对疾病的讨论讲解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并应用于七年制的专业课教学,在实践中受到良好效果.这种以病例为中心的互动教学比灌输式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作者:刘韵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输尿管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尿道狭窄的疗效.方法 采用经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治疗尿道狭窄患者8例,术后留置导尿管2~4周.结果 病人术后全部随访3~15个月,1次性手术治愈2例,有效6例.结论 输尿管镜钬激光内切开术是治疗尿道狭窄的有效方法,效果好,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作者:朴仁京;李洪秀;任山;张喜维;翟德军;邹恩泽;齐健;杜刚;张健 刊期: 2010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食管手术中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在预防乳糜胸方面的效果.方法 通过对66例食管手术中采取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的病人,其术后胸腔引流液的分析,了解术后乳糜胸发生的情况.结果 64例病人中,术后第1天乳糜定性试验阳性45例,64例病人术后第2~4天引流量少于50 ml,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2例病人引流量较多,于手术后第6天引流量减少至50 ml,拔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结论 在食管手术中,预防性胸导管结扎术能有效地降低乳糜胸所致的严重并发症,提高乳糜胸的治愈率,降低二次手术的几率.
作者:陈伦元;陈锡树;李波 刊期: 2010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