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8-2015年广宁县恙虫病流行特征

谢月梅;周世卿;程国婷

关键词:恙虫病,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 分析广宁县2008-2015年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广宁县2008-2015年恙虫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宁县2008-2015年共报告恙虫病1353例,死亡1例,报告病例数总体呈逐年上升并维持居高不下的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38.71/10万.全县17个乡镇均有疫情发生,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坑口镇、螺岗镇、江屯镇、木格镇和北市镇,各镇之间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00,P<0.05);季节性明显,6-10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发病以50~70岁年龄段人群高发,不同年龄段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766,P<0.05);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77/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0.77/10万,不同性别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62,P<0.0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0.24%).结论 广宁县恙虫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加,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农民为高发人群,建议在夏秋季节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温脾理气通腑法干预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效果

    目的 观察温脾理气通腑法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温脾理气通腑法治疗,疗程均为6 d,观察两组胃肠功能障碍评分、中医症候积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Ⅱ)评分、ICU停留时间、28天死亡率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生率、C反应蛋白(CPR)及降钙素原(PCT)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肠胃功能障碍、中医临床症候、APACHEⅡ评分分别从(7.85±4.90)、(13.05±4.50)、(23.85±4.30)下降到(2.15±1.80)、(4.06±3.30)、(10.00±3.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肠胃功能障碍、中医临床候诊、APACHEⅡ评分分别从(7.28±4.10)、(12.96±3.60)、(22.96±4.50)下降到(4.86±2.30)、(9.46±4.20)、(15.44±4.20),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CRP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MODS发生率、ICU停留时间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8天死亡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脾理气通腑法可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胃肠功能,抑制机体炎症反应,降低MODS的发生.

    作者:赵丽芸;刘秋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雌激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

    目的 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雌激素水平、肝功能变化和血脂水平变化的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我院住院分娩并确诊为ICP的72例患者,轻度ICP组49例,重度ICP组23例;对照组选同期剖宫产正常孕妇72例.所有研究对象空腹状态下均抽取静脉血5 mL,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行ICP诊断及分组,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其雌激素水平,酶法测定肝功能及血脂水平,分析比较三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性,ICP胎儿窘迫的相关因素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轻度ICP组与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ALT、AS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胆汁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ICP组与轻度ICP组、对照组比较,总胆红素、总胆汁酸水平、AST、A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P两组比较,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回归方程偏回归系数t检验结果显示总胆红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C水平增高与总胆红素关系密切;随着雌二醇、总胆汁酸和ALT水平升高,胎儿窘迫的发病率也会增加.结论 胆汁淤积直接导致血脂水平变化,雌二醇、总胆汁酸能有效预测胎儿窘迫.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07-2010年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市级监测点监测结果

    目的 掌握重庆市土源性线虫病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方法 2007-2010年,每年在监测县采集居民粪便,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蛔虫、钩虫和鞭虫虫卵;3~12岁儿童加做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测蛲虫虫卵;采集家庭土壤样本,检查蛔虫卵并区分死活.结果 4年重庆市监测点共累计调查12263人次,2007-2010土源性线虫感染率依次为31.03%、22.92%、16.18%、10.08%.人群总体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呈下降趋势(χ2=465.91,P<0.01).男女人群的感染率2010年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1,P<0.05).年龄组感染率以老年组和少儿组较高;蛔虫和钩虫是感染的主要虫体,感染度以轻度为主,中度较少,重度感染少.全市儿童各年蛲虫感染率低为5.56%,高为16.54%,各年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P<0.01).2007-2010年监测点土壤人蛔虫虫卵检出率分别为37.50%、29.17%、26.67%、25.00%,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χ2=4.60,P<0.05).结论 重庆市监测点人群土源性线虫病感染水平总体较低并呈下降趋势,但仍应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及集体驱虫等防治措施.

    作者:谢君;李海燕;罗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09-2015年江门市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

    目的 了解江门市吸毒人群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江门市2009-2015年6个国家级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5年江门市吸毒人群哨点共监测16517人,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近1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呈逐年上升趋势(P均<0.05),知晓率由2009年的68.5%上升至2015年的99.5%,近1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09年的33.9%增至2015年的89.2%;注射吸毒比例由2009年的75.7%下降至2015年的45.3%,呈逐年下降趋势(P均<0.05);HIV阳性检出率由2009年的4.8%降至2015年的0.7%,丙肝病毒阳性检出率由2009年的64.7%降至2015年的50.8%,二者均呈逐年下降趋势(P均<0.05).结论 江门市2009-2015年吸毒人群HIV阳性检出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丙肝感染率较高,高危行为依然存在,应加强对该类人群的监测和高危行为干预,控制吸毒人群中艾滋病和丙型肝炎的感染和传播.

    作者:苏华安;王立华;周丽丽;梁均和;李万兴;严嘉琪;黎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重症肺炎患者早期血清胆碱酯酶含量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探讨

    目的 通过检测重症肺炎患者进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24 h内的血清胆碱酯酶(S?ChE)含量,探讨其变化及其与血常规、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内科和佛山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86例(重症肺炎组),同期选取普通肺炎患者100例为对照组.采集研究对象入院后进入ICU病房24 h内S?ChE含量、血常规和肝功能指标.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者S?ChE含量、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量(HB)、血细胞比容(HC T)、总蛋白(TP)、白蛋白(ALB)明显低于普通肺炎组(P<0.01);而中性粒细胞比例(N)、谷草转氨酶(AST)则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1);重症肺炎患者的S?ChE含量与血细胞比容(HCT)、白蛋白(ALB)含量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谷草转氨酶(AST)呈负相关(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早期的血清胆碱酯酶含量明显降低,其降低与血浆容量增加、炎性消耗、严重肝细胞损伤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等有关.

    作者:莫新;吴志刚;吴伟博;梁艳冰;马中富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小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小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来本院行无痛纤维结肠镜检查的患者800例,ASA I或Ⅱ级.随机分为小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组和单纯丙泊酚组.观察并记录麻醉前、麻醉后5 min,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呼吸抑制、体动、肌颤、恶心呕吐、注射痛等;记录两组患者的麻醉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MAP在麻醉后均有不同程度降低,HR也明显减慢(P<0.05),但SpO2变化不明显;两组间比较,麻醉后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组MAP明显较高,HR明显较快(P<0.05);术中呼吸抑制(P<0.05)、注射痛(P<0.01)发生率明显降低,但肌肉震颤明显增多(P<0.05);两组患者术中体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依托咪酯复合丙泊酚用于纤维结肠镜检查临床效果确切,与单独应用丙泊酚比较,术中能维持相对安全的循环水平,同时也降低了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姚晓;姚龙;刘黎;王琴凤;魏晓冬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广州市部分生产性企业粉尘危害现况

    目的 了解广州市生产性企业工作场所粉尘危害职业卫生现状,为粉尘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2014年9?11月对广州市88家存在粉尘危害的企业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以定点采样为主结合个体采样方式进行空气或粉尘采样.结果 检测的88家企业中有18家(20.45%)企业存在粉尘超标的情况,本次检测的185个岗位187项次,共有27个(14.59%)检测岗位超标,有28个(14.97%)检测项次超标.在检测的企业中,粉尘中以矽尘(66.67%)和电焊烟尘(25.00%)的企业超标为严重.而不同行业中,船舶修造行业(23.81%)和机械制造行业(50.00%)的电焊烟尘危害较重,建材行业的矽尘超标比例(75.00%)高,木质家具行业的木粉尘(11.11%)危害大且木粉尘是该行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但是,2012-2014年企业、岗位及检测项目粉尘检测超标情况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近年来广州市生产企业在粉尘防护方面具有一定的改善,但企业仍需根据自身的粉尘超标情况来进行工艺改革和防护设施设置.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护,达到防护效果优.

    作者:唐侍豪;张海;杜伟佳;陈培仙;徐绍雄;杨燕;凌伟洁;刘移民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PDSS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戊二烯基二磷酸合酶第二亚基(PDSS2)在肝细胞癌组织及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变化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采用定量RT?PCR检测肝细胞癌组织、癌旁非癌肝组织、正常肝组织以及肝癌细胞株、正常肝细胞株PDSS2 mRNA表达水平,并分析肝细胞癌组织PDSS2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将PDSS2表达质粒、阴性对照质粒分别转染Huh7肝癌细胞(另设空白对照,即未处理的Huh7细胞),并用MTT法检测Huh7肝癌细胞增殖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变化,Transwell法检测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 肝细胞癌组织PDSS2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配对的癌旁非癌肝组织及正常成人肝组织,配对的癌旁非癌肝组织PDSS2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正常成人肝组织(P<0.05);Huh7、Hep3B和Bel?7402肝癌细胞PDSS2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HL?7702正常肝细胞.与高表达PDSS2 mRNA者比较,低表达PDSS2 mRNA的肝癌患者中其癌组织分化程度较差者(Edmondson gradeⅢ-Ⅳ)比例及存在门静脉癌栓者比例均较高;而肝细胞癌组织PDSS2 mRNA表达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之间,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甲胎蛋白水平均无明显相关性.与空白及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pcDNA3.1?PDSS2质粒的Huh7肝癌细胞增殖活性明显降低,细胞凋亡显著增加,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PDSS2其表达下调参与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并且与肝细胞癌的恶性生物学特征相关;上调PDSS2表达可以抑制肝癌细胞生长和侵袭能力,PDSS2可能成为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

    作者:李康;黄卫;陈诞芳;汤绍辉;张铂;张晖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广州市天河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人群HIV感染因素

    目的 了解广州市天河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天河区VCT门诊2012-2014年的求询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26名求询者中,男女性别比例为1.41:1.00,平均年龄为(32.01±13.00)岁.求询原因以商业异性性行为史(占39.49%)、非商业非固定异性性行为史(占22.38%)、男男性行为史(占18.07%)为主;HIV抗体阳性率为3.04%;男性、离异或丧偶、求询原因为注射毒品、配偶/固定性伴阳性、男男性行为等为HIV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天河区VCT人群HIV感染率较高,而高危性行为是HIV感染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应进一步加强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防控工作.

    作者:贾晓飞;刘钢;张宏;匡志明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应答为指导的干扰素方案治疗6a型慢性丙型肝炎

    目的 探讨以应答为指导(RGT)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Peg?IFNα?2a+RBV)方案在基因6a型慢性丙型肝炎(CHC)中的效果.方法 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连续入组基因6a型CHC患者共60例(优化组),接受Peg?IFNα?2a+RBV抗病毒治疗,其中达到快速病毒学应答(RVR)的患者疗程缩短至24周,未达到RVR者疗程为48周.同时以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48周固定疗程的Peg?IFNα?2a+RBV治疗的所有基因6a型CHC患者为对照组(56例).结果 优化组患者快速病毒学应答(RVR)、治疗终点病毒学应答(ETR)、持续病毒性应答(SVR)、停药后复发发生率分别为67.2%、87.9%、82.8%和5.2%,与对照组的71.4%、82.1%、80.4%、1.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与对照组获得RVR患者的终SVR率(92.3%vs 87.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479).优化组除血象异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外,其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获得RVR的基因6a型CHC患者,其接受24周与48周疗程Peg?IFNα?2a+RBV治疗均能取得较高的SVR率.

    作者:陈凤娟;郭凤霞;邵晓琼;蔡庆贤;赵志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10-2015年重庆市某区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

    目的 分析重庆市某区2010-2015年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情况和流行因素,探讨当地丙型病毒性肝炎防控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当地2010-2015年报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10-2015年报告的丙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逐年增加(P=0.001),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0),占报告病毒性肝炎总数的比例逐年增加(P=0.002),无丙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无显著的季节性(P=0.263);城区和农村的报告发病率均逐年上升(P城区=0.001,P农村=0.017),城区发病率高于农村(P=0.000);男女之比为1.55:1,男女发病高峰均在35~45岁年龄段;以农民、家务及待业等职业为主;诊断分类正确率为67.61%,急慢性分类正确率为65.91%.结论 重庆市某区近年来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整体呈上升趋势,需加强防治.

    作者:邱占富;谭毅;彭小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PLC法同时测定乐舒洗液中小檗碱和蛇床子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乐舒洗液中小檗碱和蛇床子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SPD?20A C18柱为色谱柱,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腈(A)-0.3%三乙胺(磷酸调pH 5.62)(B),采用梯度洗脱方式,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0 nm.结果 小檗碱的质量浓度在40.24~160.9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蛇床子素的质量浓度在2.54~10.15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盐酸小檗碱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86%,RSD为1.60%(n=9);蛇床子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11%,RSD为1.36%(n=9).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乐舒洗液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宏虹;毛桂福;杨妮;周媛;谢巍;林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某地基层医疗机构发热病例退热药和激素使用现况

    目的 了解某地医疗机构发热病例退热药和激素使用情况.方法 在湖南省某县全部22所乡镇卫生院及从594个村卫生室随机抽取的60个卫生室中,回顾调查2010年3-7月诊断为发热性疾病病例的处方,收集处方中的病人基本信息、疾病诊断及用药情况,计算使用吡唑酮类药物和糖皮质激素的加权比例及95%可信区间(CI).抽中的每家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随机抽取1~2名接诊发热病例的医生访谈,询问发热病例使用吡唑酮类药物和激素的原因.结果 对该县基层医疗机构2010年3-7月期间治疗发热疾病的3481例患者处方(乡镇卫生院1477例,村卫生室2004例)调查发现,乡镇卫生院589例(39.9%,95%CI:37.4%~42.4%)、村卫生室931例(46.5%,95%CI:44.3%~48.7%)使用吡唑酮类药物(复方氨林巴比妥)注射;村卫生室对135例(50.8%,95%CI:44.7%~56.8%)低热病人(<38℃)和427例(51.3%,95%CI:47.9%~54.7%)<5岁发热儿童使用该药.乡镇卫生院的484例(32.8%,95%CI:30.4%~35.2%)发热患者和村卫生室的561例(28.0%,95%CI:26.0%~30.0%)患者使用地塞米松.访谈的88名医生中有51.1%(95%CI:40.6%~61.6%)认为可以对发热病人使用吡唑酮类药物和激素,使用该类药物的主要原因为退热快(93.3%)、能缓解高热症状(55.6%)和价格便宜(4.4%).结论 该地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广泛使用吡唑酮类药物和地塞米松治疗发热病例.为防止加重感染和药物副作用,建议发热门诊应限制使用这些药物治疗轻症感染.

    作者:沈纪川;高洁;徐巧华;曾舸;胡世雄;曾纪梅;曾文博;张丽杰;马会来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血清CA125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病理分期及组织学类型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糖蛋白抗原125(CA125)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诊疗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本院行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患者347例,根据临床分期分为三组:早期组(Ⅰ期)、中期组(Ⅱ期、Ⅲ期)、晚期组(Ⅳ期);提前一周对所有患者随机访问并取静脉血,实验室采用国际癌症协会推荐的免疫发光法进行检测血清CA125浓度;检测其与病理分期、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 不同病理分期的CA125阳性者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病理分期越晚,子宫内膜癌患者的阳性率越高;不同肌层浸润深度患者的CA125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层浸润深度>1/2与<1/2的阳性率分别为68.2%、45.2%,CA125的阳性率随肌肤浸润深度增加;病理分期和组织学类型可以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CA125阳性率,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A125阳性率与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和临床分期均有相关性(P<0.05).结论 患者手术前检测血清CA125对判定其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和组织学的类型有重要意义,对判断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病情有帮助.

    作者:李海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高龄妇女冻融胚胎移植激素替代周期移植日黄体生成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 研究高龄妇女冻融胚胎移植日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4月女方年龄>35岁的接受无垂体降调节的激素替代方案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共179个周期,根据移植日血清LH水平分为两组,A组1.51 IU/L0.05).结论 对于大于35岁的高龄妇女采用激素替代周期方案进行内膜准备的冻融胚胎移植周期,适当的LH水平有利于治疗结局.

    作者:万玉婷;周灿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免疫荧光法测定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比较钙卫蛋白(FC)免疫荧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两种测定方法,探索免疫荧光法测定钙卫蛋白在炎症性肠病(IBD)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03例患者粪便样本(IBD患者77例,有消化道症状但肠镜检查正常者26例),以ELISA法为对照,计算免疫荧光法的敏感度、特异度、相关系数等指标.收集122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IBD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克罗恩病(CD)85例,溃疡性结肠炎(UC)37例,根据CDAI或UCAI评分评估CD或UC的临床活动情况;根据CDEIS、Rutgeert′s评分或Mayo内镜评分评估CD或UC的内镜活动情况.比较缓解期与活动期IBD患者的FC浓度差异,并评价FC对IBD疾病活动情况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ELISA法对比,免疫荧光法的敏感度是92.30%,特异度是64.00%,相关系数是0.815(95%CI:0.737~0.871,P<0.05).使用免疫荧光法时,内镜活动期IBD患者的FC浓度是925.61(408.56~1634.00)μg/g,高于内镜非活动期的387.78(30.28~679.99)μ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FC的截断值定为300.37μg/g时,其预测IBD内镜活动性病变的敏感性是76.60%,特异性是60.71%.在18例CD术后患者中,72.22%(13/18)出现内镜复发,其免疫荧光法测定的FC浓度值显著高于未复发者,预测CD术后复发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是0.923,截断值是407.36μg/g,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100%.结论 免疫荧光法与ELISA法有较好的相关性,敏感性高;FC能有效反映IBD患者的疾病活动情况,对及早发现CD术后复发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作者:饶佩斯;许丽霞;李彤;曾志荣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TLR2配体促进THP?1细胞表达多种趋化因子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配体肽聚糖(PGN)和脂磷壁酸(LTA)对THP?1细胞表达趋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THP?1细胞用不同浓度(1、10、100μg/mL)PGN或LTA刺激后,收集细胞提取mR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收集培养上清进行ELISA检测.抑制实验中,THP?1细胞先用信号分子抑制剂预处理,与PGN或LTA孵育后,再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刺激6 h,浓度为10μg/mL的PGN和LTA能显著促进CCL2、CXCL8和CXCL10 mRNA的表达(P<0.05),当浓度提高至100μg/mL时,PGN和LTA能更显著促进CCL2、CXCL8和CXCL10 mRNA的表达(P<0.001);刺激24 h,浓度为10μg/mL的PGN或LTA能显著促进THP?1细胞释放趋化因子CCL2、CXCL8和CXCL10;不同信号分子抑制剂有差异地抑制PGN或LTA介导上调的CCL2、CXCL8和CXCL10的表达.结论 TLR2配体PGN和LTA促进THP?1细胞表达趋化因子CCL2、CXCL8和CXCL10 mRNA,受信号通路MPAK和NF?κB差异调控.

    作者:杨权;刘慰华;黄俊;邱怀娜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HBV转染和Loxoribine刺激对TLR7表达及IFN?α、IL?12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和Loxoribine刺激对Toll样受体7(TLR7)表达及干扰素-α(IFN?α)、白介素-1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7特异性配体Loxoribine刺激前后HepG2和HepG2.2.15细胞株TLR7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Loxoribine刺激培养的乙肝病毒携带组、慢性乙肝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中IFN?α、IL?12的水平.结果 HepG2.2.15细胞内TLR7表达量较HepG2细胞低(P<0.05),Loxoribine刺激培养后HepG2和HepG2.2.15细胞内TLR7的表达量均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PBMC上清液中IFN?α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慢性乙肝患者组IL?12水平较乙肝病毒携带组和健康对照组高(P<0.05);Loxoribine刺激培养后健康对照组IFN?α、IL?12升高水平与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病毒携带组和慢性乙肝患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转染可下调TLR7的表达,乙肝病毒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对Loxoribine刺激后TLR7介导的INF?α、IL?12分泌调节功能下降.

    作者:吴红;邓小燕;朱雪莲;吴晓蔓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的质量检测

    目的 检测悬浮红细胞保存期末的质量情况.方法 无菌接驳取悬浮红细胞标本,分别在保存前(0d)和保存期末(35 d)进行红细胞压积(HCT)、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和游离血红蛋白检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保存前和保存期末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 在保存前(0 d)和保存期末(35 d)悬浮红细胞HCT、HGB、RBC等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悬浮红细胞在保存前和保存期末HCT、HGB、RBC等指标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35 d后,红细胞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为(149.5±9.6)mg/L,与保存前的(26.5±1.9)m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其形态无明显变化,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细胞膜结构清楚,膜表面光滑完整,未见突起、凹陷、空泡、缺失等膜损伤.结论 悬浮红细胞保存前和保存期末各项检测指标均符合质量要求;控制悬浮红细胞制备和保存中各个环节,对于保护红细胞的形态和功能,保证血液质量,保证血液输注效果,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国胜;黄可君;李合英;戎霞;曾四海;游冉冉;谭爱玲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2008-2015年广宁县恙虫病流行特征

    目的 分析广宁县2008-2015年恙虫病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广宁县2008-2015年恙虫病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广宁县2008-2015年共报告恙虫病1353例,死亡1例,报告病例数总体呈逐年上升并维持居高不下的趋势,年均报告发病率38.71/10万.全县17个乡镇均有疫情发生,年均报告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坑口镇、螺岗镇、江屯镇、木格镇和北市镇,各镇之间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00,P<0.05);季节性明显,6-10月为发病高峰期,流行季节为夏秋季;发病以50~70岁年龄段人群高发,不同年龄段年均报告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9.766,P<0.05);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77/10万,女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50.77/10万,不同性别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262,P<0.05);职业以农民为主(占90.24%).结论 广宁县恙虫病流行强度逐年增加,发病有明显的地区性和季节性,农民为高发人群,建议在夏秋季节对高发地区重点人群加强健康教育,减少感染机会,控制恙虫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谢月梅;周世卿;程国婷 刊期: 2017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