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家伟;陈剑锋;梁杰;杜远立;王万宏;张坤
目的:探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行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垂体前叶激素的影响。方法选择45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25例,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儿行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按70~100 mg/kg气管内滴入,给药6 h内尽量减少拍背吸痰次数,根据患儿病情如有必要6~12 h可重复给药1次,两组患儿均给予通气治疗24 h。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用药后6h血气分析结果、血清垂体前叶激素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后,治疗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显著降低,pH、氧分压(PaO2)水平显著升高,改善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均降低,治疗组ACTH和TSH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颅内出血(7.56%)、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2.44%)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21.92、29.83,P<0.05),肺出血(8.00%)、气胸(4.89%)发生率与对照组(9.33%、5.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0.87,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剂对行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儿肺通气及氧合功能,减少机械通气并发症产生。
作者:苑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Kin17在宫颈鳞状细胞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Envision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SCC)患者(n=88)、宫颈高级别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n=8)、宫颈低级别上皮内病变(LSIL)和慢性宫颈炎患者(n=16)中Kin17的表达情况。结果 SCC组、HSIL组和LSIL及慢性宫颈炎组的Kin17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2%(64/88)、37.50%(3/8)和18.75%(3/16),SCC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SIL组、LSIL和慢性宫颈炎组(P<0.05);Kin17表达与SCC患者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即有淋巴结转移组中Kin17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而与患者年龄、FIGO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Kin17在宫颈癌的异常表达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Kin17蛋白表达水平可作为监测宫颈癌发生的辅助手段之一。
作者:陈娜;郜红艺;吴坤河;饶金;方良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梧州市外环境霍乱弧菌的存在和水产品的污染状况,掌握其菌型、分布、毒力等动态变化情况,为霍乱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梧州市两城区各大集贸市场销售摊档水产品、熟食制品、市区河水和池塘水(每年5~10月监测)以及医院腹泻就诊病人(每年1~12月监测)样品,并对其进行霍乱弧菌监测。结果熟食制品(600份)、腹泻病人大便标本(7693份)均未检出霍乱弧菌。河水、池塘水和海水产品阳性率为2.9%(69/2375)。其中O1群占91.3%(63/69),O139群占8.7%(6/69);O1群血清学分型:稻叶型49.3%(34/69),小川型42.0%(29/69)。各血清型CT毒力基因均为阴性。结论梧州市外环境水体、海水产品受霍乱弧菌污染严重,且菌株型多元化,应予继续加强监测,以防具毒力致病菌株流行扩散。
作者:冼桂江;盘珍梅;彭美薇;覃敏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2010-2014年三水区恙虫病的流行特征,为恙虫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报告的三水区2010-2014年恙虫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水区2010-2014年共报告恙虫病87例,报告病例数呈逐年增加趋势,除10~岁组外,其他年龄段均有发病,40岁及以上病例占发病总数的91.95%,农民占病例数的50.57%,全年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结论三水区是恙虫病的流行地区,2010-2014年流行强度呈直线上升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和职业性,夏秋为发病高峰,防控重点是夏秋季的农村地区及农民。
作者:何永辉;郑秀钰;李庆文;王海荣;余小庆;蔡文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新会区流动人口对预防接种相关知识知晓、态度及影响因素,为做好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工作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采用拦截偶遇抽样,采样专门调查问卷,现场调查240名儿童监护人,数据用Data3.1录入,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人群特征对预防接种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析预防接种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结果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知识得分84.64,不同性别监护人国家免疫规划知识回答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6, P>0.05)。高学历监护人比低学历的知晓率高,正规医疗机构出生比非正规医疗机构出生儿童的监护人的知晓率高,高收入监护人比低收入的知晓率高,不同学历、不同出生地点和不同收入的流动人口知晓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0.437,P<0.01;χ2=9.071,P<0.01;χ2=5.088,P<0.01)。结论选择合适低收入、低学历人群的预防接种宣传方式,提高流动人口对预防接种风险因素的认知程度,减少偶合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庆生;陈日暖;林亦吞;梁钦达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湖北省艾滋病病毒( HIV )感染者/艾滋病( AIDS )病人( HIV 感染者/AIDS 病人)的死亡情况。方法从艾滋病综合防治管理系统下载湖北省病例报告历史卡片,选择录入日期在2004-2013年且现住址为湖北省的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3年,报告现住址为湖北省的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2592例,男女比例为1.93∶1,平均年龄(44.4±13.9)岁,感染途径主要为异性传播,占53.67%。其中68.75%(1782/2592)在确认1年内死亡。死亡前进行了CD4+T淋巴细胞检测占55.36%(1435/2592),死亡前进行过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占19.52%(506/2592),平均服药时间为1.63年,平均生存时间2.41年。CD4+T淋巴细胞水平在50个/μl、50~200个/μl、200~350个/μl和350个/μl各组间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AIDS、非AIDS其他疾病、吸毒过量、其他原因而死亡分别占48.4%、21.9%、1.0%、5.1%,还有23.6%的死亡原因不详。结论2004-2013年湖北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病例逐年增加。AIDS相关疾病是导致HIV感染者/AIDS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需要早期发现病例,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死亡原因的报告质量。
作者:张薇;彭国平;汤恒;张艺;李玲;申幸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羟考酮对腹部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将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D 4组,每组30例,其中A、B、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关腹时给予不同剂量的羟考酮以抑制手术后疼痛,A、B、C组分别给予0.05、0.10、0.15 mg/kg的剂量,D组只给予生理盐水5 ml。记录患者苏醒时间、清醒后的疼痛数字评分(NRS),嗜睡、恶心、呕吐、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苏醒时间比D、A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与D组比较,NR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时间均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短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的镇痛持续时间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研究对象恶心、呕吐、嗜睡、瘙痒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0 mg/kg剂量的羟考酮用于腹部术后镇痛,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作者:吴冠男;周海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黄连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糖尿病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莫沙必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黄连素,疗程均为2周。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S)和果糖胺(FA)。计算便秘症状评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2 h PBS和FA均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便秘症状评分(排便困难、Bristol评分、排便时间、排便次数及腹胀)均下降,且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改善,且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连素联合莫沙必利治疗糖尿病性便秘可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区洪炎;阮国梅;麦美秀;林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广州市南沙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今后开展登革热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4年南沙区登革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6-12月南沙区发生登革热疫情,共报告病例483例,累计发病率为77.26/10万,无死亡病例。首发病例于6月11日发病,末例病例于11月30日发病,疫情持续172 d。病例发病时间呈现出两个高峰,分别是7月下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上旬。男244例,女239例,男女性别比为1.02∶1。发病年龄集中在20~49岁年龄组,共报告308例(63.77%)。病例职业分布以农民、工人为主。疫情流行期间全区平均布雷图指数、平均房屋指数、平均容器指数高分别达24.35、18.05和22.78。结论2014年南沙区登革热疫情历时较长,是该地区历史上为严重的一次疫情;同时加强病例和媒介监测是控制登革热疫情的关键。
作者:张志忠;张海洋;陆少艳;彭欣;郭钊平;林爱华;李茳;曹基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尼龙毛分离纯化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方法,并探讨其增殖活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尼龙毛分离出T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纯度、回收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尼龙毛法分离后T淋巴细胞纯度为(70.70±3.45)%,稍高于分离前(66.71±5.47)%(t=1.746,P>0.05)。回收率为(42.4±6.95)%,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分离后的T淋巴细胞的刺激指数(SI)为(1.80±0.27)。结论在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尼龙毛分选T淋巴细胞纯度不高,PHA刺激T淋巴细胞的增殖性较强。
作者:彭红伟;程浪;王强强;王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制备新型载阿霉素纳米粒子,观察其理化性能,研究其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凋亡及在裸鼠体内的抑瘤作用,为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制备右旋糖苷纳米粒子,构建EGFR-Dextran-DOX纳米材料, Hoechst33258荧光染料及ELISA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凋亡。将裸鼠随机分为4组,作相应处理后分别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BS)、阿霉素(DOX)、Dextran-DOX及EGFR-Dextran-DOX,测量各组瘤体大小。结果 EGFR-Dextran-DOX纳米粒子大小均一,平均粒径98 nm,包封率为77.0%,载药量9.8%。pH值越低,EGFR-Dextran-DOX纳米粒子DOX释放率越高。 EGFR-Dextran-DOX处理组的细胞凋亡率及在裸鼠体内的抑瘤作用高于DOX和Dextran-DOX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制备EGFR-Dextran-DOX纳米粒子,制备的纳米粒对三阴性乳腺癌具有靶向抑制作用。
作者:朱婷;谢妮;刘丽桃;姚雨江;方周宾;万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对血液科住院患者中病原微生物检出率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3-2014年从血液科住院患者中临床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2303例患者中临床分离出病原菌220株。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47.27%),其次是革兰阳性菌(38.18%)和真菌(14.55%)。在不同的标本中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真菌的检出率不一,血培养及痰培养的阳性率较高。结论血液病患者合并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采取综合性的治疗措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古力巴旦木·艾则孜;曹海洲;陈刚;袁海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山东省医务人员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认知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4年5-7月对山东省5个地区的医务人员725人进行调查,发放“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知识调查表”,调查其对HBV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医务人员的基本情况、HBV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结果参与调查的医务人员共725人,获得有效问卷721份,有效率为99.45%。接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1.18%(369/721)。不同机构、不同级别机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专业类别的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性别、年龄、职称、民族的医务人员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不同机构和文化程度的因素后,机构级别、专业类别均影响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的知晓结果。结论医务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知晓率普遍较低。应加强广大基层医务人员,尤其是保健人员对HBV母婴传播阻断措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作者:李庆彦;刘春华;谷金君;李庆方;王思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Brugada综合征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以恶性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由于编码心脏Na离子通道的基因(SCN5A)突变而发病。1992年Brugada兄弟描述其特征性心电图表现,之后发现该疾病又有夜间猝死这一凶险的预后,因此一直是心血管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领域内的一大前沿和焦点。本文就BS的流行病学、遗传基础及细胞学机制和心电图特征等方面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俊强;王国林;宁金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在结核病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沈阳市胸科医院收治的结核病疑似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诊断情况将患者分为肺结核组、肺外结核组、非结核病组,记录各组患者抗结核治疗前T-SOPT.TB和TST试验检测结果,比较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抗原A和抗原B特异性斑点数的变化。结果肺结核组T-SOPT.TB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6.96%、95.65%、0.007、28.396,TST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69.57%、65.22%、0.371、5.438;肺外结核组T-SOPT.TB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83.78%、91.89%、0.009、24.482, TST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67.57%、64.86%、0.194、3.128;非结核病T-SOPT.TB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7.50%、15.00%、0.011、26.714,TST试验敏感度、特异度、阴性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分别为5.00%、12.50%、0.245、4.379。60例结核病患者抗结核治疗前抗原A特异性斑点和抗原B特异性斑点分别为98、49,抗结核治疗后抗原A特异性斑点和抗原B特异性斑点分别为46、18。抗结核治疗前后患者T细胞斑点试验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OPT.TB在诊断结核病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作者:于丹;刘宁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200例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感染病原菌进行细菌培养,并对80例革兰阳性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采取统计学软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20 d、脑卒中、低蛋白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心静脉置管、总置管数≥3个和联用抗生素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20 d、慢性肾功能不全和中心静脉置管以及联用抗生素均是革兰阳性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急诊科革兰阳性菌感染率高,危险因素多,临床中应依据危险因素制定控制措施,降低感染。
作者:张仁荣;桂心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从突触水平检验不同浓度的阿斯巴甜对果蝇中枢神经元影响及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究阿斯巴甜生物安全性提供支持。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的方法,通过离子通道的阻断与分离,分别记录给药前后果蝇投射神经元(PN)的胆碱能突触微小兴奋性电流(mEPSC)、钙离子通道电流和钙通道瞬时电流密度,统计并分析mEPSC幅值和频率,以及钙通道电流峰值和瞬时电流密度。结果与给药前相比,8μg/ml阿斯巴甜会降低果蝇PN的mEPSC频率(t=22.05,P<0.01)、钙电流峰值(t=5.01,P<0.01)和瞬时电流密度(t=2.68,P<0.05);2μg/ml阿斯巴甜会降低果蝇PN的mEPSC频率(t=3.15,P<0.05),其他实验指标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阿斯巴甜可影响果蝇中枢投射神经元的电活动,并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钙电流而实现的。
作者:王琦;齐旻悦;吴诗哲;顾怀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寻找HeLa细胞膜上可与日本脑炎病毒(JEV)结合的分子。方法采用免疫共沉淀(Co-IP)技术,分离HeLa细胞膜上可与JEV特异结合的分子,对SDS-PAGE特异条带进行质谱分析,并经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验证其与JEV的特异结合。结果 Co-IP复合物经SDS-PAGE分离出多个条带,选择明显的3条带进行了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分别为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2(eEF2)、热休克蛋白90β(HSP90β)和微管蛋白α6。利用兔抗人HSP90β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ting和ELISA实验,证实了细胞膜中确有HSP90β且可与JEV特异性结合。结论 HSP90β是HeLa细胞膜JEV受体的候选分子。
作者:王媛;时莹;寇甜甜;雷迎峰;丁天兵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比较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与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卧床休息、低脂低盐饮食和洋地黄类药物等抗心衰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硝普钠,研究组则应用冻干rhBNP治疗,连续治疗72 h后观察其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1.3%vs 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治疗前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等心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K+、Na+、转氨酶(ALT)、血清肌酐(Cr)无明显变化,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尿素氮(BUN)明显下降(P<0.05),研究组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hBNP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且能有效改善肾功能,其疗效优于硝普钠,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滑俊峰;马朝晨 刊期: 2016年第01期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为常见的老年神经记忆功能退行性疾病之一,主要的病理临床特征为Aβ蓄积形成的老年斑(SP)和高度磷酸化tau蛋白导致的神经纤维缠结(NFTs)。此外,胶质细胞过度激活释放的各种炎症因子和神经毒素,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也被认为参与了SP和NFTs的形成,是AD的另一主要病理学特征。本文就炎症反应在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作者:罗小金;林茂;王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