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华
目的 了解广州市皮肤性病门诊就医人群梅毒感染流行特征及分析其特异性行为学、就医行为影响因素.方法 对2012年1月30日至2013年1月30日广州市皮肤性病哨点监测门诊就医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人口学特征采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行为学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广州市梅毒感染者年龄40岁以上和收入、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者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其他性病相比,女性具有多个性伴是梅毒感染显著的危险因素(aOR=2.24,95%CI:1.22~4.11),不规律使用安全套与梅毒感染显著相关(男女趋势性P值均<0.05).知晓性伴梅毒史以及进行不安全性行为后积极、主动就医是梅毒感染或其他性病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在防治梅毒等性病的工作中,应宣传减少性伴、规律使用安全套,强调性伴之间性病史告知以及在发生不安全性行为后主动就医.
作者:林宏达;叶兴东;任泽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健康人群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外周血中血常规以及细胞的相关指标存在的差异.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临床资料30例,按照不同的人群分为健康组、HIV感染组、AIDS组三组,每组1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以及相关检测软件来进行3色、4色的检测,采用AHF HGHIOH54检测仪检测血常规.结果 健康组、HIV感染组、AIDS患者三组人群CD4+T、CD3+T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组的CD3+T、CD8+T细胞计数均高于健康组和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组的总淋巴细胞指数(TLC)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IV感染组的单核细胞指数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IDS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健康人群与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外周血组分有明显差异,其中HIV感染者对血液的影响更为严重.
作者:石勇启;莫成锦;陆家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1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白云区2014年登革热病人资料和蚊媒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特征,采集病例血清进行登革热病原学检测,使用布雷图指数及标准间指数、成蚊密度进行蚊媒密度调查分析.结果 2014年白云区共报告登革热11 842例,其中男性5 911例,女性5 931例;发病高峰集中在8-10月份,11月份开始回落;各街镇均有发病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青壮年;职业分布以家务及待业人员多.按临床分型,普通型登革热11 245例,重症登革热51例,普通型登革热与重症登革热多数临床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布雷图指数4.69,4-9月份布雷图指数在5以上;平均诱蚊诱卵器指数13.18%,8-10月份诱蚊诱卵器指数均在5以上.结论 2014年白云区登革热呈多点高强度流行态势;有必要加强登革热的监测和防蚊、灭蚊工作,防止登革热疫情的持续暴发.
作者:曹伟强;叶浩风;叶双岚;程晓宁;庞志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外伤性肝脾破裂患者救治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93例外伤性肝脾破裂失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体液复苏方式分为常规组44例,限制组49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正压液体复苏,维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70~90 mmHg;限制组采用快速输入2∶1的平衡液和和贺斯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维持患者的平均动脉压50~70 mmHg.观察两组患者输入液体量、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综合征(MODS)、血管内弥散性凝血(DIC)等发生情况及治愈情况.结果 复苏治疗后限制组患者的输液量、PT、APTT、血乳酸分别为(1 623.0±115.0)ml、(14.5±1.7)s、(43.5±4.7)s、(2.60±0.40)mmol/L,均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的体温、剩余碱分别为(35.9±0.8)℃、(-5.61±2.95) mmol/L,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患者MODS、ARDS、DIC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4.29%,显著低于常规组的3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为93.88%,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在救治外伤性肝脾破裂失血休克患者中较常规正压液体复苏具有更高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王振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ELISA法测定6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5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MIF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血清中MIF水平分别是23.2、13.0和7.5 μg/L.非小细胞肺癌组MIF表达水平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分别P<0.05,P<0.01).血清MIF的水平与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是否转移有关(P<0.05).结论 血清MI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高表达,并对临床分期、判断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指导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许志明;王东;谢美强;李婷;林大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准确识别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医院感染暴发,确定暴发来源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方法 对一起医院感染暴发中两个科室短期内分离到的6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测定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ICU病房3名患者痰标本分离株为泛耐药菌,对测定的19种抗生素均耐受,PFGE带型一致,提示ICU存在感染暴发;呼吸内科2名患者痰标本分离株为多重耐药菌,药敏结果相同,PFGE带型不相同;ICU病人气管插管内壁分离株的药敏结果和PFGE带型与其他菌株均不相同.结论 PFGE技术成功运用于鲍曼不动杆菌医院感染暴发识别及溯源,医院积极采取消毒隔离措施,避免了暴发扩散.
作者:李迎慧;扈庆华;石晓路;林一曼;江敏;邱亚群;陈琼城;姜伊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和绝对定量(iTRAQ)技术结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筛选在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血清差异表达蛋白.方法 收集HCMV感染者与正常人的血清各10例,去除高丰度蛋白,iTRAQ试剂标记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鉴定特异性蛋白,并比较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 共鉴定出362种蛋白质.对比发现有49种血清蛋白的表达差异超过两倍,其中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的有19种,显著下调的有30种;这些差异蛋白中有6种与HCMV感染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分别是:脂联素、α-1抗胰蛋白酶、载脂蛋白E、C反应蛋白、结合珠蛋白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1.结论 定量的血清蛋白质组学分析,可有效地获得HCMV感染者与正常人的血清蛋白质组差异表达图谱,筛选出与HCMV感染相关的特异性蛋白,为HCMV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万丽丽;李仲航;齐素文;刘丽桃;姚雨江;朱婷;方舟宾;王国民;谢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阐述重庆市首起羊种布鲁氏菌病疫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处置过程.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病例的临床、实验室资料.同时收集畜间疫情资料.结果 畜间共检疫316头羊,布病血清学阳性率为33.86%(107/316).共发现8例布病感染病例,男性7例,女性1例,男女性别比为7∶1;年龄主要分布在22~62岁之间,中位数为50.5岁;职业分布兽医3例,圈舍卫生2例,饲养员、羊场管理员、饲养员家属各1例;均在该羊场从事生产、管理等工种,在该场工作时间短4个月,长2年.2例发病,从1例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羊种布鲁氏菌3型.结论 这是一起因人间密切接触羊种布鲁氏菌引起的布病疫情,应加强人群监测和畜间源头监管,进行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黄文利;吴成果;罗兴建;赵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方法综合评价中国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情况,并分析其在不同研究年份、不同样本量、不同患者类型之间的治疗结局差异.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PubMed、Embase,收集建库至2015年关于中国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结局的数据,主要结局指标为治疗成功率,即在一定期间内某辖区中治愈和完成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数占纳入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总数的百分比.应用Stata 12.0软件进行单个样本率的Meta分析,并对年龄、性别、发表时间等因素进行亚组分析,并用漏斗图和Begg's法检验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相关研究11项,总样本量为2 086人,异质性较小(I2=27.7,P>0.05),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率的合并,中国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完成率为57%(95%CI:55%~59%),死亡率为7% (95%CI:4%~9%),失败率为25%(95%CI:18%~32%),丢失率为4%(95%CI:2%~6%),其他为0%(95%CI:0%~1%).治疗成功率在不同研究年份、不同样本量、不同新发患者比例、不同女性患者比例、不同平均年龄亚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我国耐多药肺结核患者治疗成功率有待进一步提高,耐多药患者的治疗结局研究开展时间较晚、研究较少、区域较集中,扩大范围并进行规范研究势在必行.
作者:周颖;吴惠忠;陈亮;武海波;周琳;黄奕祥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与足月胎膜早破(PROM)感染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于佛山市顺德区均安医院妊娠的PROM感染患者67例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妊娠正常孕妇5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孕妇的CRP、IL-6等水平,并将CRP≥3.33 mg/L、IL-6≥6.85×10-8 g/L作为参考指标.所有孕妇在分娩或者手术后使用抗生素1d,然后在使用1d及3d后进行检测CRP、IL-6水平.同时比较两组孕妇分娩周期、新生儿体重及窒息情况.结果 观察组CRP、IL-6水平分别为(4.38±1.09) mg/L、(7.02±2.17)×10-8 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5±0.83) mg/L、(5.33±1.34)×10-8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使用抗生素1d后CRP、IL-6水平均出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在使用抗生素3d后水平比入院时及使用1d后均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据IL-6≥6.85×10-8 g/L作为参考指标得到的准确度、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之依次为80.34%、80.60%、80.00%、84.38%和75.47%,均显著高于依据CRP≥3.33 mg/ml诊断的60.68%、59.70%、62.00%、67.80%及53.45%;并且观察组出现7.46%(5/67)新生儿窒息,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ROM病患出现感染情况后CRP及IL-6水平上升明显,在准确利用抗生素治疗后得到有效改善.依据IL-6进行诊断得到的准确度、敏感度较CRP高.
作者:杨媛嘉;朱宇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广州市老年人(年龄≥50岁)艾滋病的流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2008-2012年老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简称老年病例)疫情报告资料,对流行病学特征和晚发现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2008-2012年累计报告老年病例529例;75.24%为本市户籍病例;男女比例为3.81∶1;平均年龄(60.00±8.36)岁;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为主,占25.14%(133/529);文化程度以“小学或文盲”为主,占38.19%(202/529);67.23%(357/529)的病例因“医疗服务需要”经医院发现;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75.05%(397/529),2008-2012年老年病例中的异性传播途径比例逐年增加(x2=11.65,P=0.02),5年间老年病例累计异性传播途径比例高于同期总体疫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73,P=0.000);老年病例晚发现比例为46.70%,远高于非老年病例人群(2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3.96,P=0.00).结论 常住广州市的老年人群中艾滋病报告数增长明显,性接触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老年病例发现明显较非老年病例晚,因此应加强在老年人群中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普及和高危行为干预,并提高老年病例发现能力.
作者:秦发举;韩志刚;徐慧芳;钟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番禺区钟村街某大型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流行特征,为今后大型社区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某大型社区登革热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社区共报告82例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其中临床诊断病例63例,实验室确诊病例19例.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中上旬.男性38例,女性44例,男女性别比为1∶1.16.年龄小1岁,大78岁.职业以家务及待业(32.93%)为主.结论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街某大型社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应加强对蚊虫及疫情的监测,特别是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公司在防控登革热疫情的开展力度,控制登革热爆发.
作者:郭奕斌;曾锐志;李功理;邹宇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孟鲁司特治疗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以期能够减轻婴幼儿喘息患者的痛楚.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于天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观察两组婴幼儿喘息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婴幼儿喘息患者的咳嗽以及啰音消失时间较对照组时间更短,吸氧、雾化以及激素的使用情况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HCO3、PaCO3、PaO2等值均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治疗病毒感染婴幼儿喘息患者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副作用比较小,具有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
作者:邓永忠;张为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检测对冠心病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分析其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于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1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199人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常规、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 冠心病组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MPV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体重指数(BMI)、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脂(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TC、LDL-C、hs-CRP、MPV均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s-CRP与MPV呈正相关(r=0.306,P<0.05).Hs-CRP与MPV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hs-CRP预测冠心病的佳截点为3.83 mg/L,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CI:0.887~0.934,P<0.05),特异性为82.91%,敏感度为84.29%;MPV在预测冠心病的佳截点为9.37 fL,ROC曲线下面积为0.748(95%CI:0.706~0.790,P<0.05),特异性为81.41%,敏感度为54.50%.结论 检测hs-CRP、MPV是预测冠心病简单、实用的方法,hs-CRP对冠心病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度较MPV高.
作者:赖永坤;吕伟标;李锦荣;周远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Y染色体短串联重复(Y-STR)分型研究中国各汉族群体的遗传学关系.方法 收集整理中国汉族群体的17个Y-STR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数据,计算各群体之间的Nei's遗传距离,建立N-J系统发生树.结果 云南泸西汉族与成都汉族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大(0.126812),山西太原汉族与陕西渭南汉族群体之间遗传距离小(0.004298).中国汉族群体具有明显南北方差异.结论 中国不同汉族群体之间存在Y-STR多态性的差异,为利用Y-STR分型进行男性汉族行为人的地域推断提供可能.
作者:师文远;王瑛;李海霞;张楚楚;李燃;欧雪玲;童大跃;孙宏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江门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状况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恶性肿瘤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4年江门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死亡率、构成比、顺位等指标.结果 2011-2014年江门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4533例,占全死因的30.31%,年均死亡率为176.59/10万,4年间恶性肿瘤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5.40,P=0.15).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230.15/10万)高于女性(123.53/10万)(x2=413.81,P<0.05),80~84岁组恶性肿瘤死亡率高.恶性肿瘤死亡前5位依次为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和胃癌,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63.61%,不同年龄组恶性肿瘤死亡顺位存在差异.结论 恶性肿瘤是江门市城区居民的主要死因,肺癌、肝癌、结直肠癌、鼻咽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是防治的重点.
作者:莫兆波;于雪芳;冯绮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社会因素剖宫产对产妇及其新生儿健康的影响,为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提供参考.方法 以巢式病例对照方法对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社会因素剖宫产与正常阴道分娩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剖宫产率为45.6%(8 465/18 560),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2.97%(1 098/8 465),社会因素剖宫产所占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社会因素剖宫产组产后24 h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产后感染率、规律产检比例、教育程度、孕早期BMI指数均高于正常阴道分娩组(P<0.01).社会因素剖宫产新生儿感染发病率较对照组高.结论 无医学指征的剖宫产不利于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需严格控制剖宫产术指征,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
作者:龚景进;刘世良;汤雯婷;陈敦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五华县现阶段1~29岁人群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乙肝疫苗纳入儿童免疫策略后的效果.方法 2014年10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华县1~29岁常住人群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样,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标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 调查1~29岁人群200人,HBsAg阳性率、抗-HBs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分别为7.50%、63.00%、18.00%和25.50%.1~岁组、5~岁组HBsAg阳性率、抗-HBc阳性率和HBV阳性率低于15~29岁年龄组,1~岁组抗-HBs阳性率高于5~、15~29岁年龄组.与2006年五华县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比较,<15岁人群HBsAg阳性率、抗-HBcAg阳性率下降明显.有乙肝疫苗接种史人群HBV阳性率(12.66%)低于无乙肝疫苗免疫史(84.62%)和免疫史不详人群(6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47,P<0.05).调查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为79.00%,1~岁组、5~岁组、15 ~ 29岁组接种率分别为100.00% 、80.00%、48.28%,各年龄组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28,P<0.05).结论 五华县乙肝疫苗纳入免疫规划后效果显著,HBsAg携带率和HBV流行率持续下降;持续保持较高的乙肝疫苗接种率,可以有效降低乙肝流行率.
作者:陈青山;孔祥钦;沈超华;曾育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抗原和抗角蛋白抗体(AK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120例RA患者(RA组)和1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RF、CCP抗体、GPI抗原、AKA检测,其中RF采用透射比浊法检测,CCP抗体采用胶体金法检测,GPI抗原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AKA采用免疫荧光法.结果 RF、CCP抗体、AKA、GPI在RA组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85.1%和71.6%、97.3%和80.0%、96.0%和59.2%、40.8%和60.8%;RA组中RF、CCP抗体和GPI阳性率分别为7.16%、80.1%、6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CCP+AKA+GPI联合诊断特异性较高,但是灵敏度较低,明显低于单独检测的抗CCP抗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RF、CCP抗体、GPI抗原以及AKA检测有助于RA的诊断.
作者:杨梅花;王向红;冯忠军;米娇;丁秋蕾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慢性肾病患者血肌酐水平和心功能受损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68例慢性肾病患者(观察组)与6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血肌酐(Scr)、心功能各项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胰岛素抵抗各项指标[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内皮功能各项指标[外周血中内皮微粒(EMCs)、血管扩张反应(FMD)]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者Scr、LDH、CK-MB、cTnT、cTnI、HOMA-IR和EMCs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VEF、ISI和FM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Scr与LDH、CK-MB、cTnT、cTnI、HOMA-IR和EMCs水平呈正相关(r=2.917,r=3.093,r=2.285,r=1.340,r=3.488,r=3.102,P<0.05),与LVEF、ISI和FMD水平呈负相关(r=-1.051,r=-1.501,r=-2.352,P<0.05).结论 慢性肾病患者血肌酐水平异常升高与心功能受损、胰岛素抵抗以及内皮功能受损均有明显相关性,是诱发和加重心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黄祥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