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祖林;陈伟;张扬;龚维熙;王恩彤
目的 分析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为针对性开展手足口病综合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监测数据,对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疫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2 029例,报告发病率266.24/10万,无重症及死亡病例报告.5-6月和11月为发病高峰.街道发病率(316.57/10万)高于镇(285.19/10万).5岁及以下散居儿童为高发人群,男性发病率(313.93/10万)高于女性(216.86/10万).确诊病例40例,其中EV71占27.50%,CoxA 16占7.50%,其他肠道病毒占65.00%.结论 2013年重庆市南岸区手足口病发病呈明显的季节、地区、人群特征,加强监测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落实重点季节、地区、人群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疫情的关键.
作者:张楠;曾德唯;宿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黑白与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不同检查时间对早孕胚胎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人工流产的早孕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彩超组60例予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中检查5 min者20例,10 min者18例,15 min者22例.黑白组60例予阴道黑白B超检查,其中检查5 min者19例,10 min者19例,15 min者22例.对比两组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及绒毛DNA单链断裂和双链断裂的情况.结果 检查5 min和10 min,两组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15 min,彩超组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高于黑白组(P<0.05).检查5 min,两组DNA单链和双链断裂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10 min及15 min,彩超组绒毛DNA单链、双链断裂均较黑白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超组: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5 min组和10 min组无差异,15 min组高于10 min组.随着检查时间延长,DNA单链、双链断裂增加,5 min组<10 min组<15 min组.黑白组:检查15 min内,绒毛超微结构变异率无差异.15 min组DNA单链、双链断裂较10 min组增加(P<0.05).结论 阴道黑白超声检查15 min内,对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影响较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超过10 min,对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影响会增加.超声检查选择应结合临床情况,并控制检查时间.
作者:万蕴华;黎明;邵喜艳;赵颖;钟敏;章任兵;卢洪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不同长度人CYP3A4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予鉴定,检测L02细胞中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并分析AFB1处理对其影响,找出AFB1调控人CYP3A4基因可能的启动子区域.方法 采用PCR技术扩增不同长度人CYP3A4基因启动子片段,将其插入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basic中荧光素酶编码序列之前,构建含不同长度CYP3A4启动子的报告质粒pGL3-basic-CYP3A4-1~7,将报告质粒转染L02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来表示CYP3A4对应启动子片段的转录活性.检测各报告质粒在AFB1处理下与DMSO对照相比荧光素酶活性上升的比例,找出AFB1上调CYP3A4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作用区域.结果 报告质粒测序结果证实,上述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报告质粒转染L02细胞,AFB1和DMSO处理后检测结果表明pGL3-basic-CYP3A4-1~6和pGL3-basic-CYP3A4-7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受AFB1上升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GL3-basic-CYP3A4-1至pGL3-basic-CYP3A4-6这6个报告质粒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受AFB1上升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成功构建了人CYP3A4基因不同长度启动子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确定AFB1可以通过调控CYP3A4启动子-200~0 nt的结合位点来上调CYP3A4的转录活性.
作者:张岩;徐丹丹;范启明;陈雯;王庆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结核感染中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分子对CD8+T细胞的调节机制.方法 分离四组病人(活动性肺结核病人、结核潜伏感染病人、健康控制对照、原发性支气管癌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8、PD-1、IFN-γ及磷酸化Stat3、Stat5、P38、Erk1/2分子的表达,通过四组病人表面分子、胞内分子及核内分子的表达,了解PD-1在CD8+T细胞中的调节作用.结果 活动性肺结核病人(Active TB)组在经或未经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肽刺激下PD-1 +CD8+T细胞所占PBMCs比例都高于其他三组.Active TB中经或未经Mtb抗原肽刺激的PD-1+IFN-γ+CD8+T细胞多于PD-1-IFN-γ+CD8+T细胞.用PD-1的siRNA来沉默Active TB病人PD-1的表达,siRNA-PD-1组产生的IFN-γ远远少于Medium组和siRNA-Ctrl组.PD-1 +CD8+T细胞表达磷酸化Stat3、Stat5、P38和Erk1/2的量高于PD-1-CD8+T细胞.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中PD-1分子能诱导CD8+T细胞产生更多的IFN-γ且表现出更强的细胞内活化信号.
作者:毛冬婷;罗燕芬;曹开源;曾谷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梅州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哨点医院监测门诊的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和GⅡ基因组.结果 共收集腹泻病例粪便标本766份,诺如病毒核酸检测阳性92份,阳性率为12.01%;阳性标本中诺如病毒基因型GⅡ型91份(98.91%),GⅠ型1份(1.09%).全年均可检出诺如病毒,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期集中在9-11月.不同性别间、不同年龄组之间诺如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1,P>0.05,x2=2.30,P>0.05).结论 诺如病毒是梅州市感染性腹泻常见病原,GⅡ型基因型为优势流行株;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全年均可发生,高峰期出现在秋冬季节;人群对诺如病毒普遍易感.
作者:杨翼龙;廖伟东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华支睾吸虫重组14-3-3ε蛋白(rCs 14-3-3ε)对肝内胆管癌细胞株CCLP-1细胞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影响,观察该过程中CCLP-1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 用不同浓度(1、5、10 μg/ml)rCs 14-3-3ε与CCLP-1细胞共孵育24、48、72 h后,通过Q-PCR、Western blot等实验方法检测vimentin的表达水平.用划痕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小室侵袭实验检测rCs 14-3-3ε对CCLP-1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Q-PCR实验表明5μg/ml rCs 14-3-3ε刺激CCLP-1细胞72 h后及10 μg/ml rCs14-3-3ε刺激CCLP-1细胞24、48、72 h后,vimentin mRNA水平显著上调;Western blot实验显示,10 μg/ml rCs14-3-3ε刺激CCLP1细胞48、72 h后,vimentin蛋白水平显著上调.划痕实验表明,rCs 14-3-3ε(10 μg/ml)能够促进细胞的迁移能力,处理后的细胞迁移率增大(P<0.01);Transwell小室检测显示,rCs 14-3-3ε(10 μg/ml)处理组中穿膜细胞数为对照组的1.78倍,显著增加(P<0.05).结论 rCs 14-3-3ε可以通过上调vimentin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株CCLP-1的侵袭和迁移能力.
作者:谢芝芝;毛强;余金芸;林金思;尚梅;宁丹;黄艳;余新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了解佛山市流动人口肺结核耐药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佛山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佛山市2008-2012年确诊登记的773例流动人口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分离培养阳性菌株进行菌型鉴定和利福平(RFP)、异烟肼(INH)、链霉素(Sm)、乙胺丁醇(EMB)4种一线药物敏感性试验;通过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分析流动人口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结果 773例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结核分枝杆菌总耐药率:21.22%(164/773),初治涂阳患者耐药率是:18.08%(117/647),复治涂阳患者耐药率:37.30% (47/126).总耐多药率:6.99%(54/773),初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率是4.48%(29/647),复治涂阳患者耐多药率:19.84%(25/126),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率顺位是:Sm(18.50%) >INH(15.14%) >RFP (11.77%) >EMB(6.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治涂阳患者与耐药性之间存在相关性(OR=9.34;95%CI:8.53~10.14,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佛山市流动人口肺结核总耐药率和多耐药率较高,复治是流动人口肺结核出现耐药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冯通明;王威;钟倩红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及肝功能储备的影响.方法 选择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2例酒精性肝硬化、肝功能Child· PughB级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分别于断流术前后测定吲哚氰绿实验肝脏排泄情况(ICGR 15)、胆碱酯酶(CHE)等肝储备功能指标及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总血清胆红素(TBIL)等肝功能指标.结果 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肝功能明显改善并保持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储备功能术后2周恢复术前水平,术后3、6个月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明显改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远期肝功能,增强肝功能储备,且保持长期稳定,减少再次入院治疗机率.
作者:陈官明;张岩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中药通疏联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疗效.方法 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及支气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及布地奈德吸入,综合治疗组在治疗组基础上以红花黄色素静滴同时吸入布地奈德.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量化评分,评价各组总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SGRQ评分、肺功能指标及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综合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1);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改善更显著(P<0.01).结论 红花黄色素联合布地奈德吸入可以有效改善肺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副作用小,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洪原城;李渺苗;洪丽月;黄种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探讨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水平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搏动指数(PI)的关系.方法 选取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和对照组30例,利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检测患者血浆tHcy水平;借助脑血管功能检测仪测定两侧颈动脉血流运动学参数,包括颈动脉大血流速度(Vmax)、小血流速度(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利用公式求得PI,PI=(Vmax-Vmin)/Vmean.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tHcy自然对数值(lntHcy)与颈动脉搏动指数自然对数值(lnPI)呈正相关(r=0.326,P=0.002),与Vmax、Vmin、Vmean、Qmean均呈负相关(相应r=-0.283,P=0.007;r=-0.417,P=0.000;r=-0.389,P=0.000;r=-0.261,P=0.013),而对照组无此相关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浆tHcy水平是PI大小的影响因素.结论 血浆tHcy水平和颈动脉PI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血浆tHcy可能诱导脑部小动脉血管的循环障碍,从而促进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
作者:马孝天;王俊峰;雷俊杰;莫志怀;韩蓉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EB病毒gp125蛋白、β-catenin蛋白在鼻咽癌(NPC)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NPC组织、26例慢性鼻咽炎症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gp125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与NPC的发生、发展、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等之间的关系.结果 gp125蛋白在NP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16%,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症(34.62%) (P<0.05);β-catenin蛋白在NPC组织中的异常表达率为72.37%,明显高于慢性鼻咽炎症(7.70%) (P<0.05);gp 125、β-catenin的表达在NPC 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组间表达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PC组织中gp125与β-catenin异常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gp125蛋白高表达、β-catenin蛋白异常表达与NP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可能共同参与NPC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谭祖林;陈伟;张扬;龚维熙;王恩彤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医院就诊者肠道寄生虫感染状况和变化趋势,为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酸-醚离心沉淀法处理粪便标本,取沉渣做直接涂片和碘染涂片,显微镜下检查肠道寄生虫,以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人群寄生虫感染特征.结果 共检出10种寄生虫,感染率高为华支睾吸虫,其后依次为人芽囊原虫、钩虫、鞭虫和蛔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188,1261.928,129.386,P<0.01);2013和2005年总感染率分别是37.08%和41.07%,2013年感染率低于200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500,P<0.01);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男性感染率高为华支睾吸虫,女性为人芽囊原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59,313.621,95.293,P<0.01);华支睾吸虫感染率高年龄组均为31~和41~(x2=3.121,15.138,P<0.01);人芽囊原虫感染率高年龄组2005年是0~、11~、21~、31~(x2=8.322,P<0.05),而2013年是0~(x2=6.556,P<0.05);钩虫感染率高年龄组均为61 ~(x2=5.593,3.922,P<0.05).结论 南宁市就诊者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与8年前比较虽有所下降,但还是偏高,种类多;感染的优势虫种仍是华支睾吸虫和人芽囊原虫,土源性线虫感染率已降至较低水平.
作者:卢作超;胡缨;刘晓泉;刘登宇;李艳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基因469K/E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脑卒中(AIS)的相关性.方法 对345例脑梗死患者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分析ICAM-l基因469K/E多态性,并根据基因型分两组,即ICAM-1基因EE+KE型组(n=139)和KK型组(n=206),比较两组AIS发病率、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等指标的差异,以评价AIS的危险因素.结果 EE+KE型组AIS、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KK型组(P<0.01).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调整年龄、性别、吸烟、脑血管病家族史、总胆固醇、糖尿病后,EE+KE型组患AIS的风险是KK型组的3.64倍(P<0.01).而在回归中引入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自变量后,EE+KE型患AIS的风险下降(OR=3.13,P=0.04),进一步引入高血压病自变量后,ICAM-1基因型与AIS间不再存在相关性(P=0.24).结论 ICAM-1基因EE+KE型是AIS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通过改变HDL-C和血压水平影响AIS发病.
作者:刘洁;王前;郭艳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银杏叶提取物(GBE)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表达的影响,探讨GBE的脑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90只新生7d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30)、HIBD模型组(n=30)、GBE治疗组(n=30).模型制造成功后24 h、72 h、168 h三个时间点,采用干湿质量法测定大鼠脑组织含水量,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脑MMP-9、TIMP-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BE组神经系统异常症状较HIBD组更轻.HIBD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在缺氧缺血后逐渐上升,72 h达到高峰,168 h开始下降.各时间点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同时,MMP-9及TMP-1mRNA表达量与脑含水量呈正相关.GBE治疗组明显小于HIBD模型组(P<0.05),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GBE对HIBD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MMP-9及TIMP-1的表达有关.
作者:曹巧玲;王瑞华;陈广斌;史治宙;庞国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798例,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96)与对照组(n=402),观察组在BIS检测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对照组术中则遮蔽BIS值,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值、麻醉中OAA/S评分、术中知晓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术中平均值、麻醉结束、手术结束时BI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AA/S评分0、1分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知晓率0.0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恢复反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IS监测能够有效避免在全凭静脉麻醉时出现麻醉偏浅的状态,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
作者:姜蓉;赵侠勇;马玉林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降钙素原应用于诊断危重孕产妇发生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入住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96例危重孕产妇纳入研究,其中存在细菌的36例为A组,无细菌感染的60例为B组;同期选取普通产科检查的孕产妇共52例作为对照组,其中存在细菌感染的C组共32例,无细菌感染的D组共20例,所有患者入科留置样本同步检测降钙素原(PCT)、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结果 PCT及CRP在四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90、F=4.19(P<0.05),A、C组的PCT(23.18±21.0)、(1.38±0.88)ng/ml)与B、D组(34.0±45.8)、0.3±0.2)ng/ml)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则发现仅A(128.63±86.5) rg/L)与B组(25.6±47.7)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结果显示PCT对诊断孕产妇发生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953,敏感性及特异性达90.6%和91.3%,约登指数大值相应的PCT浓度:1.95 ng/ml为预测感染的佳临界值;优于CRP的62.5%及68.3%(曲线下面积:0.701、15.5 mg/L)、WBC的56.3%和56.3%(曲线下面积:0.564、ll.21×l09/L).结论 PCT在危重孕产妇中鉴别诊断发生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特异性.
作者:蔡朝民;林锦乐;张文武;李小云;刘香萍;程明刚;袁建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早期静脉滴注在喘憋性肺炎儿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廊坊市第四人民医院接受诊治的喘憋性肺炎患者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糖皮质激素甲波尼龙3次/d,1.5 mg/kg,静脉滴注,连续治疗5d.结果 研究组中患儿喘憋、呼吸困难及罗音消失时间及患儿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患儿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8.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甲波尼龙静脉滴注治疗儿童喘憋性肺炎可迅速解除患儿呼吸道梗阻,减轻其喘憋,气促等呼吸道症状.
作者:王艳;王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否会影响阿德福韦酯(ADV)的抗病毒疗效.方法 研究纳入105例诊断符合慢乙肝(CHB)标准,其中49例合并NAFLD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口服国产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在24、48、96周时eAg转换率、HBVDNA清除率、ALT复常率的差异.分析影响HBVDNA清除和ALT复常的因素,研究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FBG是否影响CHB患者的生化学、病毒学应答.结果 合并NAFLD组在24、48、96周时的HBVDNA清除率、ALT复常率均低于单纯CHB组(P<0.05);eAg转换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LT复常组与ALT不复常组比较,两组间BMI、腰围、腰臀比、空腹血糖(FB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HB合并NAFLD组明显高于单纯CHB组;分析影响病毒学应答因素时,得出同样结果,即BMI、腰围、腰臀比、FBG也是影响病毒学应答的危险因素.结论 NAFLD是影响ADV抗病毒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NAFLD的CHB患者服用ADV,疗程可能需延长;与NAFLD息息相关的因素BMI、腰围、腰臀比、FBG也影响CHB患者的生化学及病毒学应答.
作者:肖春花;利旭辉;张春兰;伍媛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肛周脓肿感染性的病原菌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肛周脓肿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应用纸片扩散法(K-B)检测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双纸片扩散确诊试验检测ESBLs.数据处理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 从肛周脓肿中共分离出10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79.63%,革兰阳性菌22株,占20.37%,检出的61株大肠埃希菌中,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小于15%.检出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 20株,占32.79%.结论 肛周脓肿感染仍是以革兰阴性大肠埃希菌感染为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降低耐药性和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作者:韩树梅;丁晓旭;张学诚;宗春光 刊期: 2015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深圳市南山区2012-2014年手足口病(HFMD)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探讨本地区手足口病流行的新特点,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南山区手足口病例周分布和112例手足口病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应用Real-time RT-PCR技术对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主要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2012-2014年南山区手足口病流行每年存在两个高峰,约第17-27周(5-7月)出现全年第一个发病高峰,约第36-40周(9-10月)出现第二个发病高峰.病例人群男性多于女性(1.33∶1),1~4岁年龄组病例多,占病例总数的78.6%,病例大多伴发热,出现手、足、口、臀等部位典型的皮疹,在由手足口病引起的并发症中以神经系统为主,占72.3%.在EV71型引起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病毒中,2012和2013年占20.0%,2014年占43.5%.结论 南山区手足口病流行高峰,在不同年度的流行时间存在一定差异.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2014年较上两年有较大上升.因此,需加强手足口病监测,有效预防手足口病流行或暴发.
作者:吴楠;段永翔;王颖;叶俊;郑慧敏;孙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