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黄色葡萄球菌EsxA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黄艳梅;周帅;陈吟霜;谢永强;龙燕;邓秋莲;杨镒宇;周珍文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esxA基因, 克隆, 原核表达
摘要:目的 在原核质粒中克隆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EsxA基因,并进行表达及纯化,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根据GeneBank中S.aureus EsxA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EsxA基因,PCR产物纯化后经EcoRI和XhoI双酶切,连接至pET-28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 (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表达,His柱纯化重组EsxA蛋白,SDS-PAGE和Western blot验证重组蛋白的表达.结果 成功克隆EsxA基因,基因全长294 bp,起始于ATG,终止于TAA,预测的分子量为11 036.2,等电点为4.61,经双酶切在294 bp处可见目的条带,基因测序显示EsxA在正确阅读框内,提示重组蛋白构建成功.SDS-PAGE显示重组蛋白在分子量大约14.5×103Mr处左右见到可溶性的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分析识别14.5×103Mr重组蛋白.结论 在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表达EsxA蛋白,为其功能研究奠定基础.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2003-2014年佛山市南海区食源性疾病暴发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2003-2014年佛山市南海区食源性疾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海区2003-2014年食源性疾病暴发资料进行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14年南海区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117起,发病1 574人.每年以第二、三季度为发生高峰,共77起,占总起数的65.81%;集体食堂(68起,占58.12%)和餐饮单位(32起,占27.35%)是主要的发生场所.微生物是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发生的主要致病因素(58起,占49.57%).化学性致病因素所导致的罹患率高(73.95%),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罹患率与化学性因素导致的罹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03-2014年南海区食源性疾病暴发具有明显季节性,高发场所为集体食堂,微生物性病原是对公众健康构成威胁的主要因素,应强化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处置机制建设,做好食品从业人员和公众宣传教育.

    作者:黄晓媚;陈宝玲;关汉坤;董勤;曾鸿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宫颈癌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个体化手术治疗Ⅰa-Ⅱb期宫颈癌患者生存状态,探讨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4-2009年期间宫颈癌211例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状态进行分析,累计生存曲线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以表示患者的预后情况.单因素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以探讨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211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分期为Ⅰa期23例,Ⅰb1期73例,Ⅰb2期77例,Ⅱa期为20例,Ⅱb为18例,5年生存率分别是100.00%、95.83%、83.02%、78.95%、61.11%.手术治疗Ⅰ a--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7.04%.单因素分析提示临床分期、宫颈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宫颈癌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与宫颈癌预后有关,RR(95 %CI)=2.27(1.66,3.11).结论 手术治疗Ⅰa期-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7.04%,临床分期的逐级变化与宫颈癌预后有关.

    作者:陈丽贤;邹红玲;陈历排;傅文红;黄守松;赵营;黄芊芊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清CA199、CA125及AFP联合检测在宫颈肿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检测在宫颈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宫颈恶性肿瘤患者321例作为恶性肿瘤组,宫颈良性病变患者225例作为良性病变组,健康体检者206例作为对照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三组患者血清AFP、CA125及CA199阳性例数及表达水平,并计算出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 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清AFP、CA125及CA199阳性比例及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及正常组(P<0.05).AFP+CEA+CA199三项联合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提高至67.25%、84.43%、78.92%,均高于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及单一检测时的结果(P<0.05).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CA125及CA199能够提高宫颈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

    作者:许海;刘莹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应用液相芯片技术联合多重PCR快速检测四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多重PCR结合液相芯片技术快速、准确的同时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方法.方法 建立四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扩增方法,将PCR产物与偶联核酸探针的微球混合物进行杂交,利用液相芯片检测仪来检测杂交结果.并对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了一种特异、快速、准确的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的液相芯片方法,该方法对于副溶血性弧菌tdh和沙门菌invA检测的灵敏度为1×104 CFU/ml;单增李斯特氏菌hlyA、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stx1和stx2检测的灵敏度为1× 105 CFU/ml.结果也表明该方法检测的特异性为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能快速、准确、特异的同时检测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氏菌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四种常见食源性致病菌.

    作者:金玉娟;陈应坚;甘莉萍;刘渠;杨慧;李静媚;胡春凌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对11例ITP患者采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100 mg/周静脉滴注,连用4周,每周监测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监测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和补体(C3、C4)水平.结果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患者中完全有效(CR)6例,有效(R)3例,无效(NR)2例,总有效率为81.82%.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血红蛋白、血清IgG、IgM、IgA、C3、C4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继发肺部感染.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ITP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张玲;龙冰;李旭东;方志刚;曾芸馨;林东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55例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梅州市人民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55例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根据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将其分为前循环组28例和后循环组27例,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结果 手术前后患者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前循环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75.16±8.52)%和(13.21±4.56)%,后循环组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动脉狭窄程度分别为(76.24±7.98)%和(12.88±3.5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前循环组与后循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随访6~12个月,5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所有患者均行血管DSA检查,随访期间无患者死亡;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以及Banhel指数(B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在近期有助于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恢复.

    作者:凌维汉;俞万香;余伟雄;丘为;钟伟清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2011-2013年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惠州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探讨适宜防控措施.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相关的手足口病疫情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流行特征;采用Real time RT-PCR方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1-2013年惠州市手足口病年发病率分别为333.35/10万、478.57/10万、519.58/10万,不同年份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1.61∶1.人群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儿童,占总病例数的90.52%;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占总病例数的84.72%.发病主高峰集中在4-7月,占总病例数的62.88%,次高峰集中在9-11月.各县区均有发病,以龙门县、惠阳区发病率较高,分别为588.19/10万、514.04/10万.惠州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EV71型居多,阳性率为53.44%,其次是其他肠道病毒及Cox A16型,阳性率分别为23.14%、8.54%.结论 惠州市2011-2013年手足口病疫情处于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该地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切实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流行和暴发流行.

    作者:罗泽燕;方巧云;曾健君;刘燕;杨剑英;郭家亮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广东省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并殖吸虫流行现状

    目的 了解南昆山自然保护区并殖吸虫分布现状.方法 调查上坪、中坪、下坪、沙坑、焦坑、石河、甘坑、竹坝、水口和玉石等10个村山溪中的螺蛳和溪蟹,检查并殖吸虫尾蚴、囊蚴.用检出的并殖吸虫囊蚴人工感染家猫、家犬,检查家猫、犬感染情况.结果 甘坑螺蛳卫氏并殖吸虫尾蚴感染率为0.15‰(3/2 000).螺种为放逸短沟蜷和拟钉螺.下坪、沙坑、石河、竹坝、水口、玉石等6个点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分别在72.22%(13/18) ~86.95%(20/23)间;上坪、中坪、焦坑、甘坑等4个点蟹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感染率均为100.00%(17/17)、(19/19)、(21/21)、(27/27);10个样本点采集的溪蟹为平和华溪蟹.10个样本点溪蟹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总感染率为88.23%,平均感染度分别为49.18%个/只蟹,2.87个/克蟹,感染指数为124.53.石河、甘坑和竹坝村溪蟹尚检出少量斯氏狸殖吸虫囊蚴,3个样本点溪蟹平均斯氏狸殖吸虫囊蚴感染率为39.65%(23/58),平均感染度为2个/只蟹,感染指数≤0.01.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猫1只,共检获斯氏狸殖吸虫成虫4条;解剖人工感染虫卵阳性家犬1条,共检获卫氏并殖吸虫成虫21条.结论 南昆山自然保护区为卫氏并殖吸虫超高度疫源地(Ⅰ级),斯氏狸殖吸虫轻度疫源地(Ⅳ级).第一中间宿主分别为放逸短沟蜷和拟钉螺,第二中间宿主溪蟹为平和华溪蟹.

    作者:旋惠娟;翁静;陆予云;李旭文;沈浩贤;黄贤;刘纯康;余若山;刘建军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为今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送检的血培养瓶采用BD BACTEC9240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细菌的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梅里埃公司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结果 共送检血培养标本12 804份,分离鉴定出病原菌共791株,检出率为6.2%,其中革兰阳性球菌405株,占51.2%,革兰阴性杆菌375株,占47.4%,真菌11株,占1.4%.主要革兰阳性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6.0%)、金黄色葡萄球菌(10.9%)和屎肠球菌(3.4%)等.主要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18.7%)、肺炎克雷伯菌(10.9%)、鲍曼不动杆菌(7.0%)等.其中检出病原菌前三位的科室分别是ICU(35.7%)、神经外科(14.5%)和肾内科(10.7%).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耐药性较弱;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阿米卡星耐药性较低.结论 血培养分离的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较高,不仅菌种多样,科室分布也不同,不同菌种之间耐药性差异较大,应定期监测病原菌耐药性,联合应用不同抗生素方案进行治疗.

    作者:郭全;孟凡民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ICU环境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室(ICU)环境中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的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MDRAB的流行情况,为ICU耐药菌的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3年从广州市12间三甲医院ICU中采集184份环境样本、57份医务人员手样本,运用梅里埃VITEK2 Compact进行细菌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试验(MIC),药敏结果按CLSI标准判定,数据统计应用WHONET5.6软件处理.结果 总共分离到46株MDRAB,其中手样本中分离到1株,床栏、气管插管、记录台、仪器按钮等为主要分布区;46株MDRAB对左氟沙星的耐药率低(47.6%),其次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5.7%),对其他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很高(90.5%~100%).结论 ICU环境中MDRAB分布广泛,耐药性非常严重,应加强ICU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强化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操作,以减少耐药菌感染事件的发生.

    作者:林云万;梁颖茹;贺征;李燕;张旭;周勇;魏跃红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18、IL-10的水平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IL-10水平在慢性丙型肝炎(CHC)疾病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慢性丙型肝炎患者102例为CHC组,与之年龄匹配的体检健康成年人49例为对照组.比较治疗前CHC组和对照组血清IL-18和IL-10水平,治疗前CHC组中HCV RNA阳性和阴性患者血清IL-18和IL-10水平,以及CHC组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24周后血清IL-18和IL-10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HC组血清IL-18和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01);CHC组中HCV RNA阳性患者血清IL-18显著高于HCV RNA阴性的患者(P<0.05).经干扰素治疗24周后,CHC组血清IL-18和IL-10明显降低(P<0.05).结论 CHC患者血清IL-18和IL-10水平明显增高,经干扰素治疗明显降低血清IL-18和IL-10水平,IL-18和IL-10与CHC病程中细胞免疫及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黄相勇;付宜鑫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深圳某区2009-2014年418例成人麻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某区≥18岁成人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和调整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9-2014年深圳某区≥18岁成人麻疹发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深圳某区共报告成人麻疹418例,年平均发病率2.79/10万.3-9月为麻疹发病高峰,占发病数的85.17%(356/418).病例男女性别比1∶1.01,主要集中在20~35岁发病,占70.57%(295/418).以工人和家务及待业人群为主,分别占38.04%、31.10%,外地户籍病例占65.79%(275/418).有95.22%的成人麻疹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近3年成人麻疹发病有上升趋势,外来劳务青工属于麻疹防控重点人群,需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力度,必要时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刘国栋;蔡庭玉;汤腾龙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乙肝孕妇与正常孕妇同孕期血清AFU含量比较

    目的 探讨对乙肝孕妇测定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检的有慢性乙肝病史的孕妇共70例,根据晚孕期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乙肝组、中度乙肝组、重度乙肝组;正常孕妇组为同期我院产检的健康孕妇,无特殊病史;对照组为未孕妇女,均为同期本院体检健康未孕妇女.分别检测血清AFU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未孕组与正常孕妇组早孕期血清AFU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孕组与乙肝孕妇组早孕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孕期乙肝孕妇血清AFU含量高于正常孕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孕妇组早、中、晚孕期AFU含量呈现升高,各孕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乙肝孕妇组血清AFU在同孕期呈现升高,各病情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血清AFU含量增加且随孕周的增加而升高,但乙肝孕妇升高更为显著且随病情加重升高越明显,提示其对孕期病情评估有价值.

    作者:郑婕;何平;曾兰兰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台山市在校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台山市在校青少年伤害相关危险行为的流行特征,为进一步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0年和2013年年底开展调查,每次调查均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随机抽取台山市重点初中、普通初中、重点高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各1所,采用广东省统一编制的《广东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非故意伤害行为和故意伤害行为等.结果 台山市在校青少年伤害危险行为发生率的前3位为感到孤独、受到欺辱和行人违章,分别为77.49%、64.12%和59.24%.与2010年相比,2013年男生骑车违章和感到孤独行为发生率上升,而女生想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上升;初中学生骑车违章和想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上升,高中学生行人违章和感到孤独行为发生率上升,而职业高中学生想离家出走行为发生率上升,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年和2013年严重伤害总发生率分别为15.84%和22.50%,严重伤害发生率呈现上升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台山市在校青少年中存在多种容易导致伤害的危险行为,部分伤害行为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并导致严重伤害发生率上升,应针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或学校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预防措施,减少伤害特别是再发伤害的发生.

    作者:伍颖华;梁侨任;陈伟湛;聂少萍;段龙;谭健群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HIV感染者/AIDS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数与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总淋巴细胞数(TLC)与CD4+T淋巴细胞数的相关性,以及将TLC作为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可行性.方法 分析314例HIV/AIDS患者TLC和CD4+T淋巴细胞数相关性,根据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约登指数五项指标,估计预测CD4+T淋巴细胞数<100个/μl、<200个/μl和<350个/μl的TLC的佳临界值.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 CD4+T淋巴细胞与TLC显著正相关(r=0.703,P<0.001).用TLC<1 300个/μl预测CD4+T< 100个/μl灵敏度为79.07%,特异性为88.19%,阳性预测值为51.52%,阴性预测值为96.37%,约登指数为0.673;用TLC<1 700个/μl预测CD4<200个/μl灵敏度为80.68%,特异性为80.09%,阳性预测值为61.21%,阴性预测值为91.41%,约登指数为0.608;用TLC<1 900个/μl预测CD4<350个/μl灵敏度为74.05%,特异性为76.92%,阳性预测值为76.47%,阴性预测值为74.53%,约登指数为0.510.结论 在无条件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情况下,可用TLC预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监测HI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情况,粗略判断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分别以TLC<1 300个/μl、<1 700个/μl和<1 900个/μl预测CD4<100个/μl、<200个/μl和<350个/μl是比较合适的.

    作者:梁均和;陈安妮;颜玉;关毅荣;冯敏超;朱锦朋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肺叶切除术后不同镇痛方法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 对比研究肺叶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及对患者早期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开胸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静脉自控镇痛组(PCIA组)和硬膜外自控镇痛组(PCEA组),每组40例.PCIA组术毕应用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EA组应用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 h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大分钟通气量(MVV)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 PCEA组术后6、12、24、48 h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的FVC、FVE和MVV值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PCEA组术后各时段FVC、FVE1和MVV值均高于PCIA组(P<0.05),PCEA组术后恶心呕吐及瘙痒发生率明显低于PCIA组(P<0.05).结论 肺叶切除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不仅优于静脉自控镇痛,还有助于改善患者早期的肺功能.

    作者:皮名芳;陈春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医证型的变化

    目的 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予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前后中医证型的变化.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54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4例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乏力、脘闷腹胀、烦燥易怒、情绪郁闷、寐差、面色萎黄、面色晦暗及舌边尖齿痕与舌质瘀点瘀斑发生率较前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正虚邪恋证>肝郁脾虚证>肝肾阴虚证>湿热中阻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治疗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肝郁脾虚证>正虚邪恋证>瘀血阻络证>脾肾阳虚证>湿热中阻证=肝肾阴虚证;治疗后肝郁脾虚证及瘀血阻络证患者比治疗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可对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产生影响,主要表现为肝郁脾虚证及瘀血阻络证的增多.

    作者:吴树铎;徐婵媛;吴惠君;蒋俊民;田广俊;萧焕明;池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多项肿瘤标记物检测在良恶性胸水鉴别及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胸水鉴别及肺癌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石家庄市第一医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共110例患者(因胸水待查收治入院)胸水中肿瘤标记物糖蛋白抗原199(CA199)、糖蛋白抗原125 (CA125)、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度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CYFRA21-1)含量,并比较多项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在鉴别良恶性胸水应用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 良性胸水组患者胸水中肿瘤标记物的值均在正常值内,恶性胸水组患者胸水中CA199、CA125、CEA、NSE、CYFRA21-1含量分别为(68.2±9.3) U/ml、(66.5±10.7) U/ml、(127.6±25.6)ng/ml、(27.8±3.6)ng/ml、(76.4±8.3) ng/ml,均显著高于良性胸水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CA125+CEA+NSE+CYFRA21-1联合检测可将灵敏度提高至85.0%,特异度可达到96.0%,阳性预测值为96.2%,阴性预测值为84.2%,均高于单项检测.结论 胸水中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可提高恶性胸水的诊断率,减少漏诊及误诊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银绵;闫香琴;邢文晓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顺式阿曲库铵和喉上神经阻滞在经鼻盲探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亚临床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和喉上神经阻滞技术在经鼻盲探气管插管中的价值.方法 50例寰椎或枢椎损伤准备在经鼻插管全麻下行经口寰枢椎内固定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顺式阿曲库铵组(n=17),麻醉诱导后静注顺式阿曲库铵0.025 mg/kg;B组,喉上神经阻滞组(n=17),在诱导前5 min行右侧喉上神经阻滞;C组,对照组(n=16).在诱导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 (T3)分别记录各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ETCO2)以及插管时间和次数,计算插管成功率.结果 A、B两组的插管次数[(1.82±0.81)、(1.88±0.86) vs (2.50±0.63),P=0.016,0.027]和插管时间[(163.94±68.63)s、(169.29±46.46))s vs(224.63±65.95)s,P=0.006,0.012]较C组差异有统计意义.A、B组插管成功率分别为88.2%、82.4%,均高于C组的68.8%(P=0.006,P=0.023).A组SPO2[(91.94±3.34)%]在T2时较B组[(96.53±2.45)%]和C组[(96.25±2.25)%]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3时,A组ETCO2高于B组和C组[(45.76±4.51)mmHg vs(36.88±2.14) mmHg、(36.18±1.87)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亚临床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和单侧喉上神经阻滞能提高插管成功率、减少插管时间,但亚剂量顺式阿曲库铵在保留自主呼吸的经鼻插管中会引起轻微的呼吸抑制.

    作者:于冬男;朱毅;于卫;王越洪;马珏 刊期: 2015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AECOPD血PINP、β-CTX的表达水平研究

    目的 探讨血Ⅰ型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在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期(AECOPD)中的表达.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124例老年高血压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4例患者按照COPD严重程度分为AECOPD期64例(急性加重组),COPD缓解期60例(缓解组),同期选择72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给予AECOPD患者促进骨形成药物治疗,检测受试者血清PINP、β-CTX含量,并对老年高血压合并AECOPD患者PINP、β-CTX的表达与年龄、烟龄、肺功能、体重指数(BMI)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急性加重组血清PINP、β-CTX含量明显低于缓解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缓解组PINP水平低于对照组,但β-CT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经治疗后血清PINP、β-CTX水平明显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高血压合并AECOPD血PINP表达与烟龄呈负相关(P<0.05),与FEV1%预计值、FEV1/FVC(%)呈正相关(P<0.05);血β-CTX表达与烟龄呈负相关(P<0.05),与FEV 1%预计值、FEV 1/FVC(%)呈正相关(P<0.05);血PINP和β-CTX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合并AECOPD患者血PINP、β-CTX表达明显降低,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病风险增大.

    作者:陈恩晃;冯文聪 刊期: 2015年第06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