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皮性卵巢癌中c-Sr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陈晨;王浩渊;杨晨露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肿瘤, c-Src, erbB2, 免疫组织化学法
摘要: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c-Src及ErbB2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为卵巢癌生物靶向治疗的研发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Src及ErbB2在上皮性卵巢癌(n=82)、卵巢良性肿瘤(n=25)和正常卵巢组织(n=2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两项指标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卵巢癌患者中,c-S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病变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c-Src的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年龄>40岁c-Src强阳性率显著高于≤40岁(P<0.05).ErbB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Ⅲ、Ⅳ期的ErbB2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ErbB2阴性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其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rbB2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 c-Src、ErbB2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ErbB2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生存的指标之一.
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人DEPDC7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分析

    目的 对人DEPDC7基因近端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构建该启动子的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初步探讨该启动子的活性.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人DEPDC7基因的启动子和转录因子进行分析和预测,通过PCR法扩增DEPDC7基因近端启动子序列,PCR产物经HindⅢ和XhoⅠ双酶切后定向克隆到pGL2-Basic载体,构建一系列的启动子区域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随后经脂质体转染入293T细胞并检测各缺失片段萤光素酶活性.结果 人DEPDC7基因位于11p13,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 300 bp左右可能为启动子区域.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后发现,所有的重组质粒均表现出荧光素酶活性,其中pGL2-DEPDC7P3活性强.结论 初步证明人DEPDC7基因启动子在-879 bp~+100 bp区域具有较强转录活性,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生物学功能和其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

    作者:王心睿;杨红;曾也婷;廖之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红细胞A3亚型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目的 研究A3亚型的血清学特征.方法 血液标本采集后分成2份,一份做常规血清学实验,包括ABO血型定型、吸收放散实验、抗体筛选实验;另一份抽提DNA后,扩增ABO血型基因6、7外显子并进行测序研究.留取该同一来源的唾液标本进行中和抑制实验,以检测唾液中的ABH血型物质.结果 献血者标本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红细胞可吸收放散抗-A,血清未检出不规则抗体,唾液检出A、H血型物质.测序结果显示其第6外显子C:297A>G(杂合),第7外显子C:474C>T(纯合).结论 该献血者为A3亚型,发现1个新的突变位点C:474C>T.

    作者:黄凌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热性惊厥患儿血气指标变化与BDNF、NSE、S100B表达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热性惊厥患儿各血气指标的变化及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EF手型钙结合蛋白(S100B蛋白)的表达,分别探讨其与PCO2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热性惊厥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pH、PCO2、TCO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儿童血清中BDNF、NSE、S100B的含量.结果 热性惊厥组PCO2、TCO2及BDNF、NSE、S100B明显低于对照组,pH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PCO2与BDNF、NSE、S100B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而轻度组、对照组PCO2与BDNF、NSE、S100B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呼吸性碱中毒是引发热性惊厥的危险因素,血清BDNF、NSE、S100B水平可作为热性惊厥患儿疾病进展程度的早期指标.

    作者:赵丽梅;赵玉萍;高翠红;肖凤艳;张远枝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上皮性卵巢癌中c-Sr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c-Src及ErbB2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关系,为卵巢癌生物靶向治疗的研发提供新的靶点.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c-Src及ErbB2在上皮性卵巢癌(n=82)、卵巢良性肿瘤(n=25)和正常卵巢组织(n=2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两项指标的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在卵巢癌患者中,c-Src、ErbB2的阳性表达率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病变和正常卵巢组织(P<0.05).c-Src的表达强度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年龄>40岁c-Src强阳性率显著高于≤40岁(P<0.05).ErbB2的表达水平与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Ⅲ、Ⅳ期的ErbB2阳性率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ErbB2阴性的患者5年累计生存率显著高于其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rbB2是影响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结论 c-Src、ErbB2可能与卵巢癌的发生有关.ErbB2可作为预测卵巢癌患者生存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晨;王浩渊;杨晨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柳栎浸膏提取物对抑制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柳栎浸膏提取物对大鼠肾草酸钙结石形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乙二醇诱导大鼠肾草酸钙结石模型的建立,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柳栎浸膏低剂量组和柳栎浸膏高剂量组,每组15只,给药4周后,检测大鼠尿量、饮食量、体重,尿Ca2+、Mg2+、尿草酸和枸橼酸盐浓度,血肌酐(Cr)、尿素氮(BUN)和肾草酸浓度,肾脏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柳栎浸膏低剂量组能降低大鼠的饮水量和尿量,降低尿钙[(1.89±0.43) mmol/L vs(3.43±0.20) mmol/L]和尿草酸浓度[(2.02±0.02)mmol/L vs (3.83±l.04)mmol/L],提高枸橼酸盐[(9.03±1.02) mmol/Lvs (8.24±0.39) mmol/L]和Mg2+浓度[(16.30±0.23)mmol/L vs (6.13±1.44)mmol/L],降低Cr、BUN和草酸含量,提高SOD[(230.19±20.69)U/mg vs (160.83±9.05)U/mg]和GSH-Px活性[(45.53±5.45)U/mg vs (37.13±3.44)U/mg(均P<0.05);与柳栎浸膏低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上述结果改变更显著.结论 柳栎浸膏能够增加尿中结石抑制物,减少结石形成促进因素,从而抑制草酸钙结石的形成.

    作者:梁辉;张建文;张圣平;王宏亮;孙睿;植凡;毛登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深圳市生肉食品6种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生肉食品受致病菌污染的状况,为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食品安全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2013年对罗湖、福田、南山及宝安等8区有代表性的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生肉食品随机采集576份样品,依据国标方法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上述样品进行致病菌检测.结果 576份样品共检出致病菌198株,检出率为34.38%,其中沙门菌10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60株、单增李斯特菌30株、空肠弯曲菌3株,未检出志贺菌和O157∶H7.312份禽肉类中检出致病菌70株,检出率为22.4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为主;264份畜肉类中检出致病菌128株,检出率为48.48%,以沙门菌污染为主.畜肉类致病菌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禽肉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01,P<0.01).结论 深圳市生肉食品受致病菌污染严重,以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核李斯特菌污染为主.商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生肉食品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应加大对生肉食品监管力度,保证食品质量,确保消费者健康.

    作者:吴平芳;贺连华;石晓路;陈妙玲;扈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10年变化趋势

    目的 了解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近10年来健康状况的变化趋势,为儿童保健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对2005-2014年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10年来儿童营养不良、肥胖、贫血、龋齿、视力异常等儿童常见疾病的变化趋势.结果 珠海市香洲区近10年集体儿童的低出生体重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生长迟缓检出率呈上升趋势,营养不良检出率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肥胖检出率呈缓慢上升趋势(P<0.05),贫血检出率呈下降趋势(P<0.05),龋齿检出率起伏不定,无明显趋势.结论 珠海市香洲区集体儿童健康状况良好,今后集体儿童保健工作重点应在监测和管理生长迟缓、肥胖和龋齿的发生上.

    作者:赵慧贞;梁晓红;吴红媛;程黎;滕勇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调节性B细胞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目的 研究调节性B细胞(Breg)对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小鼠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CCl4诱导造ACLF模型,分离脾脏、肝脏、外周血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 IL-10+B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IL-10表达水平.结果 ACLF组小鼠的24 h存活率低于对照组(20% vs 100%,P<0.001),ACLF小鼠肝脏、脾脏、外周血CD19+ IL-10+B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97±0.33)% vs (0.75±0.11)%,(4.13±0.67)% vs (0.79±0.11)%,(5.87±1.00)%vs(0.68±0.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CLF小鼠肝脏、脾脏、外周血IL-10的分泌水平高于对照组,分别为(16.76±1.73)pg/ml vs(6.29±0.70) pg/ml,(21.21±1.62)pg/ml vs (8.23±1.52)pg/ml,(31.32±2.95)pg/ml vs (7.49±1.2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调节性B细胞可能在CCl4诱导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小鼠疾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曾慧敏;熊静;张绍全;曹会娟;陈俊峰;翁伟镇;林炳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不同振荡方式对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结果影响的分析

    目的 探讨进行ELISA实验时,不同振荡混匀方式对FAME全自动酶免系统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HBsAg试剂盒(A/B/C)、HCVAb试剂盒(a/b/c)在同一台全自动酶免系统进行匹配实验,根据振荡混匀参数不同,设置低速振荡(B/b)组和高速振荡(C/c)组,每组再根据振荡混匀时间(0、10、20、30 s)不同分为4个小组(B0~B3/b0~b3、C0~C3/c0~c3),实验另设手工充分混匀对照(A/a)组,每组采用低值质控血清作为标本进行实验.计算各组((x)±s)及变异系数(CV),对终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试剂B、C组结果与相应充分混匀A组比较,B0(0 s)、B1(10 s)、C0(0 s)、C1(10 s)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VAb试剂b、c组结果与相应充分混匀a组比较,b0(0 s)、c0(0 s)组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振荡时间相同而振荡频率不同的B/b组和C/c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荡方式是全自动酶免系统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其是否合理选择会直接影响ELISA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黄伯泉;郑优荣;李玉笑;姜津;卢伟钳;黄志健;谢君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丝裂霉素在膀胱癌热化疗中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HIVEC)时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及灌注液中丝裂霉素(MMC)浓度,研究膀胱腔内热灌注化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MMC的吸收量,为HIVEC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膀胱尿路上皮癌(UCC)患者6例,术后3d行HIVEC.灌注时均分不同时间点留取血清和灌注液标本,应用HPLC法检测血液和灌注液标本中MMC浓度.取标本3~5 ml,置于保温冰箱1~3 h;用控制离心机,4℃1 500 r/min,离心10 min,置于-80℃冰箱保存.以依利特ODS2 (4.6 mm×250 mm,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5∶65 (V∶V),365 nm波长紫外线检测.利用DAS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以0.5~50 ng/ml为线性范围,标准品血药浓度为横坐标(x),MMC峰面积为纵坐标(y),作直线回归,得出的线性方程y=bx+a:y=0.0108(±0.0001)x+0.005(±0.003),r=0.999.取测定血浆中的MMC浓度均值,绘制药物的时间-浓度变化曲线得出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为187(167 ~468) ng/(ml· min).膀胱热灌注化疗时血液标本中0 min、15 min、30 min、45 min、60 min、2h、4h和6h测定的MMC浓度分别为(3.25±3.13) ng/ml、(4.57±3.82) ng/ml、(5.23±3.43) ng/ml、(7.65±6.24) ng/ml、(7.57±5.30) ng/ml、(5.06±3.82) ng/ml、(4.52±3.42) ng/ml和(3.28±3.18) ng/ml.血浆中的丝裂霉素浓度峰值出现在45~60 min,并达到平台期.灌注液标本中0、15、30和45 min测定的MMC浓度分别为(0.085±0.021)mg/ml、(0.073±0.018) mg/ml、(0.068±0.020)mg/ml和(0.065±0.016) mg/ml.结论 HIVEC时血浆内MMC浓度较低,峰值低于骨髓抑制的阈浓度(400 ng/ml).HIVEC时膀胱内MMC浓度较高,MMC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

    作者:王斌;崔书中;雷鸣;杨建安;李靖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减轻听神经细胞株HEI-OC1放射性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听神经细胞株HEI-OC1放射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听神经细胞株HEI-OC1,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照射组、照射+二甲双胍干预组(干预组),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检测试剂盒检测氧化应激指标的改变,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及Bcl-2的表达.结果 照射后HEI-OC1细胞的生长受到抑制,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干预能够减轻照射导致的细胞生长抑制.正常对照组、照射组及干预组细胞凋亡百分比分别为(2.58±0.21)%、(8.92±0.19)%、(3.69±0.18)%,提示二甲双胍干预后显著减少了照射引起的细胞凋亡,且凋亡因子Bax和Bcl-2的蛋白表达也较照射组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照射组SOD活性下降[(0.82±0.08)U/mg vs (2.36±0.12)U/mg],MDA含量增加[(1.36±0.15)nmol/mg vs (0.61±0.09)nmol/mg],而采用二甲双胍干预后,SOD活性上升(1.91±0.13)U/mg,MDA含量有所下降(0.78±0.10)nmol/m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二甲双胍能够减轻射线对听神经细胞的放射性损伤,该损伤机制与二甲双胍对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作者:杜莎莎;廖桂祥;李荣;任陈;袁亚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电切手术后脓尿、菌尿状况改变研究

    目的 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不同时间脓尿、菌尿的发生率和变化规律,为指导微生物检测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析8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后不同时段脓尿及菌尿率,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6例TURP患者术后1周、1月、2月、3月脓尿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菌尿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种包括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及葡萄球菌.术后3个月,有脓尿患者和无脓尿患者前列腺体积和前列腺重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P后均会出现脓尿,且随时间推移逐渐减轻症状,前期及时监测,应用抗生素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伟琼;胡汉斌;曾小花;黄立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佛山市132例流行性出血热预后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因素对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影响.方法 分析132例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统计其病理资料,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引起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因相关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因素.结果 入选病例中男67例,年龄9~72岁,平均年龄(39.8±2.3)岁;女65例,年龄8~69岁,平均年龄(38.7±1.8)岁.出现1种脏器损害的患者45例,其中肝脏损害17例,肾脏损害15例,心脏损害9例,肺损害4例;合并2种脏器损害患者76例,血液系统疾病24例,神经疾病10例,胃肠道疾病19例.脏器损害程度是影响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关键因素,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是影响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流行性出血热预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MODS为主要致死因素,因此在临床治疗中要更加关注患者在MODS方面的情况.

    作者:吴李贤;李宗良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PCR-SSP法检测HPA-15基因频率的可靠性分析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法检测人类血小板抗原(HPA)-15基因的可靠性.方法 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采用PCR-SSP法对惠州地区100例无偿血小板献血者进行HPA-15基因分型,同时采用DNA测序法检测HPA-15基因频率,与PCR-SSP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PCR-SSP法检测HPA-15a和HPA-15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35 0和0.465 0,DNA测序法检测HPA-15a和HPA-15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530 0和0.470 0,两种方法检测HPA-15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R-SSP方法可作为一种快速、便捷、可靠的筛查HPA-15基因频率技术,可为临床病人提供HPA-15相合的血小板.

    作者:朱春燕;聂咏梅;周豪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URSA患者外周血HOZOT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研究

    目的 探讨外周血HOZOT细胞及细胞因子IL-4、IL-8、IL-10、RANTES与免疫妊娠耐受的联系及其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四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URSA组、已孕组和未孕组外周血HOZOT细胞,同时采用EH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10、RANTES、IL-4及IL-8的变化.结果 URSA组外周血HOZOT细胞数、细胞因子IL-10、IL-4和RANTES较已孕组和未孕组降低,与已孕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孕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已孕组上述指标均较未孕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RSA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8较已孕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妊娠后HOZOT细胞、细胞因子IL-4、IL-10和RANTES在妊娠免疫耐受中起着正调节作用,有利于妊娠的发生发展.IL-8可能参与了流产的发生,不利于妊娠的维持.激活自身HOZOT细胞或给予外源性IL-10治疗URSA在转化医学中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魏凤香;路祥会;李敏;王绍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荧光定量PCR与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多发性骨髓瘤细胞IgH基因重排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FQ-PCR)与免疫磁珠分选联合荧光原位杂交(MACS-FISH)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细胞IgH基因重排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4年1-9月初治或治疗后MM患者骨髓标本,分别以荧光定量PCR和MACS-FISH两种方法检测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利用IgH基因通用引物荧光定量PCR检测23例标本,其中阳性4例,阳性率为17.4%;MACS-FISH法利用IgH基因断裂点分离探针检测23例标本,其中阳性10例,阳性率为43.5%.MACS-FISH检测的阳性率高于FQ-PCR,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对应用MACS-FISH法检测IgH基因重排阳性的10例标本进一步检测3种融合基因:IGH/CCND1、IGH/FGFR3、IGH/MAF,其中检出IGH/CCND1融合基因阳性3例,IGH/FGFR3融合基因阳性5例,未检出IGH/MAF融合基因.结论 在检测多发性骨髓瘤IgH基因重排方面,MACS-FISH检测阳性率高于荧光定量PCR,对IgH重排阳性病例还可以进一步检测多种涉及IgH重排的融合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少谦;陈培松;江晓冰;余展鹏;何秋莹;陈渡波;徐鸿绪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抗病毒治疗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术后复发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抗病毒治疗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术后复发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85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肝癌根治性切除术,观察组术后给予抗病毒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V-DNA水平,免疫组化检测组织HBeAg表达,随访5年,采用Kaplan-Meier法统计比较两组的无瘤生存率,Spearmen法分析患者血清和组织HBV-DNA与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期间肿瘤复发66例(77.65%),死亡58例(68.24%).观察组复发率(60.00%)显著低于对照组(97.50%)(P<0.05),平均无瘤生存时间和术后1、3、5年的无瘤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HBV-DNA含量低达(0.008 5±0.002 1)×105 copies/m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V-DNA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呈正相关(r=0.546,P<0.05).结论 肝癌根治术后辅以抗病毒治疗能降低肿瘤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对术前HBV-DNA高水平复制肝癌患者,宜尽早联合抗病毒治疗.

    作者:张晓云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与帕唑帕尼治疗晚期恶性子宫苗勒氏混合瘤的安全性分析

    目的 观察帕唑帕尼、多西他赛与吉西他滨用于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患者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化疗与帕唑帕尼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降低(各15例,各占比46.9%),其次为乏力(14例,占比43.6%),常见的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6例,占比18.6%).≥55岁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高于<55岁患者,其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降低发生率分别为75.0%和30.0%(P=0.035),血小板降低发生率分别为75.0%和15.0%(P=0.002).≥55岁和<55岁患者血红蛋白降低、乏力、过敏反应、肝功能受损、高血压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不良反应均轻微.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吉西他滨化疗与帕唑帕尼治疗晚期子宫苗勒氏混合瘤的不良反应是可以耐受的,尤其<55岁的老年患者耐受性好.

    作者:陈珑;梁冬;侯本新;冯军;林勇平;卢志承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联合检测ADA、CEA和CYFRA21-1对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腺苷脱氨酶(ADA)和癌胚抗原(CEA)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同时分析血清CEA和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0例恶性肿瘤患者胸腔积液中的ADA和CEA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胸腔积液中结核组ADA水平明显高于恶性组,而恶性组CEA水平高于结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ADA对结核组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6.7%、96.4%,CEA对恶性组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2.9%、96.7%.血清CEA和CYFRA21-1水平在恶性组中均高于结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积液中ADA和CEA水平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组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联合检测血清CEA和CYFRA21-1能提高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

    作者:何丽美;赵子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2004-2013年清远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清远市无偿献血者HIV检测结果,了解清远市无偿献血人群HIV感染情况、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13年12月清远市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的HIV检测数据进行分析,标本均经2种不同厂家ELISA试剂进行筛查,对抗体筛查试验阳性(包括双试剂阳性和单试剂阳性)的标本,再进行蛋白免疫印迹法确证试验.对确证试验阳性的献血者按年份、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地区、首次与重复献血情况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分析了162 520名献血者血样的检测结果,仅单试剂阳性确认试验均为阴性和不确定,双试剂阳性者HIV确证阳性率为0.16‰(26/162 520).不同年份HIV确证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6.50,P>o.05).不同性别、本地与外地献血者HIV感染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者以首次献血者、31~40岁年龄为主,已婚者高于未婚者,文化程度较低的自由职业或无业者、农民居多.结论 HIV筛查试验仅单试剂阳性的献血者,HIV感染的几率非常小.清远市近10年来无偿献血者中HIV感染率保持较低水平.

    作者:陈素君;黄勇华;谢冬梅;王艳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热带医学杂志

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广东省寄生虫学会 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