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韦勇英

关键词:异位妊娠, 米非司酮, 甲氨喋呤
摘要: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 治疗给予甲氨喋呤单次肌肉注射并口服米非司酮,对照组给予甲氨喋呤单次肌内注射,监测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及B超等情况,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为90.0%,对照组治愈率为63.3%,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甲氨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疗效显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救处理方法探讨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大出血的急救方法并分析临床疗效.方法 对骨盆骨折大出血67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38例,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急诊介入髂内动脉栓塞29例.两组病例同时行输血输液支持治疗.结果 在控制出血,升高血压,提高的治疗效果方面,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急诊介入血管栓塞明显优于单纯急诊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论 急诊外固定支架固定结合介入髂内动脉栓塞术是治疗骨盆骨折大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利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社区医院因症就诊发现肺结核合并耳鼻咽喉结核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病在耳鼻咽喉和颈部的表现,提高肺结核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已经菌培养抗酸染色,病理学检查或诊断性治疗确诊为肺结核但有误诊或合并耳鼻喉及颈淋结其他病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寻找无典型肺结核症状体征病人的耳鼻咽喉症状体征.结果 73.77%的病例首次就诊时误诊为耳鼻咽喉或淋巴结慢性炎症,16例误诊为良性肿瘤,全部病例经正规全程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痊愈.结论 了解不典型肺结核在耳鼻咽喉的临床表现可减少误诊漏诊,提高肺结核患者的发现率.

    作者:邹剑曾;陈文昌;列祺崧;钟妹;李建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灯盏花针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灯盏花针剂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疗效.方法 将58例DPN患者随机均分两组,每组各29例,治疗组加用灯盏花针剂20 ml加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用等量维生素治疗,连用4周.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55.17%,两组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灯盏花针剂能明显改善DPN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作者:刘桂云;林惠京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复合消化酶胶囊治疗胆囊切除术后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复合消化酶胶囊(达吉胶囊,韩国韩林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由人工合成的熊去氧胆酸及胃蛋白酶、淀粉酶、木瓜酶、胰酶、纤维素酶和胰脂酶等多种消化酶组成,具有促进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消化和减少肠内气体的作用,主要针对消化酶分泌不足或活力下降引起的消化不良,特别是各种消化腺功能减退的患者.

    作者:陈娴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并发腹壁血肿的传染科危重症3例报告

    并发腹壁血肿在传染科临床极为少见,在近期新版的相关论著[1-4]中,由流行性出血热、慢性重型肝炎、失代偿期肝硬化等严重疾病所并发的各类出血中均未述及并发腹壁血肿.总结我院3例并发腹壁血肿的传染科危重病例的临床过程和病例特点,探讨血肿产生的病理基础以及引发死亡的原因,目的是使传染科医生总结经验教训,扩展临床思维,以提高对相似病例的认知和救治成功率.

    作者:李思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抽脂减肥并发皮肤坏死的原因分析和预防

    目的 分析抽脂减肥并发皮肤坏死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预防术后皮肤坏死.方法 对1259例患者在肿胀麻醉下采用不同手法形负压吸引脂肪抽吸术:用手抓提固定皮下脂肪后抽吸129例,自然状态手掌轻按皮肤下抽吸1 130例,观察术后并发皮肤坏死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用手抓提固定皮下脂肪后抽吸,术后皮肤坏死率为5.43%;自然状态手掌轻按皮肤下抽吸,术后皮肤坏死率为0.88%.结论 医源性外力造成皮下血管网的损伤,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主要原因.在抽脂术中和术后,应避免医源性外力对皮肤下血管网的损伤,减少抽脂减肥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嘉鑫;张东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结肠镜检查的护理体会

    结肠镜检查是结肠疾病诊断的一种行之有效、确诊率高、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但它毕竟是一种侵入性的检查方法,存在较大的风险.因而做好结肠镜检查的护理显得尤其重要.我院地处边远山区,2002年起开展结肠镜检查,2004年曾发生乙状结肠穿孔1例,主因这1例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后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未戒烟酒.为总结经验教训,我们的体会如下.

    作者:夏莉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儿科慢性肾脏疾病90例病理生理改变分析及治疗体会

    我院儿科自1997年收治慢性肾脏疾病(CKD)90例,年龄小2岁,大14岁,CKD肾功能减退(CRI)过程中逐步出现氮质潴留及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影响多系统和器官.现就CKD的病理生理改变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修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肾细胞癌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肾细胞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全部病例术前均行B超及CT检查.根治性肾切除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5例.结果 术后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25例,颗粒细胞癌4例,混合细胞型癌2例,梭形细胞癌1例.随访8个月至7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0.2%和62.5%.结论 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对于肾细胞癌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根治性肾切除术是主要治疗方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提高肾细胞癌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王成元;张道习;张国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施行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法.结果 11例中1例发生胰瘘,发生率9%,低于国内文献报告26.5%的平均发生率.结论 捆绑式胰空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作者:刘志强;李旭;杨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矽肺患者细胞免疫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研究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原因.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矽肺患者和30例健康例群的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矽肺组与健康组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矽肺组中三个期别间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可能与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杨阳;张晓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与DSA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对照研究

    目的 对照分析增强磁共振肺灌注扫描(MRPP)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技术)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诊断为肺动脉栓塞且均行MRPP及DSA检查的病例,对比肺野内感兴趣区的信号强度.结果 8例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患者MRPP共发现55个肺灌注异常区,DSA显示66处灌注异常区.MRPP中,正常灌注与灌注缺损区及低灌注区的峰值信号强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叉(P<0.01).结论 MRPP能够显示肺栓塞的灌注缺损区和低灌注区,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高,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苏伟贤;徐宏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综合健康教育对我院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健康教育对我院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对到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14 653例体检人员进行健康保健知识教育,并在健康教育前后随机抽取560例体检人员进行血压正常值、血糖正常值、超重对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影响、吸烟对身体的危害、酗酒对身体的危害、饮食对身体的影响、对高血压的认识、对糖尿病的认识、对冠心病的认识、对脂肪肝的认识、对肿瘤的认识、对定期体检的认识、对自身健康状况的认识、是否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共14项的问卷调查,计算每项调查内容的教育前后体检人员的知晓率;体检前后健康知识知晓率的比较用两样本率的x2检验.结果 560例受调查体检人员对14项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0.01).结论 健康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体检人员的健康知晓率;开展体检人员健康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能使体检人员既检查了身体健康状况,又增加了一定的健康保健知识,从而提高了体检质量,发挥了体检的积极作用.

    作者:杨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重症药疹3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重症药疹的临床认识,提高治愈率.方法 分析我科1996~2006年间住院重症药疹患者38例,其中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型(BENL)21例,重症多形红斑型(EMM)14例,剥脱性皮炎型(ED)3例,治疗以中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结果 治愈37例,死亡1例.结论 解热镇痛药在致敏药物中占首位,早期应用足量皮质类固醇激素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熊峰;房思宁;郑利雄;宋彪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阴道镜检查对宫颈接触性出血的诊断价值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中发病率占第一位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宫颈癌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给我们诊断造成一定困难[1].宫颈接触性出血是宫颈癌早期的常见症状之一,所以我们对宫颈接触性出血应引起重视.我们对门诊首诊有宫颈接触性出血的患者常规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及阴道镜下定位活检,以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接触性出血的诊断价值[2].

    作者:赵文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成熟自然杀伤细胞白血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自然杀伤(NK)细胞恶性病的认识.方法 观察1例罕见的NK细胞白血病病例的全过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患者临床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多器官浸润及凝血机制异常为特征.免疫表型为CD2+、CD16+、CD56+、CD38+、CD3-.结论 成熟NK细胞白血病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应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综合分析,才不致于误诊.

    作者:皖湘;朱薇波;丁凯阳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手术的临床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目的 观察榆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的并发症,探讨其合理的护理措施.方法 采用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20例,观察其主要的并发症,并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 出血、感染、尿外渗和尿漏是输尿管镜输尿管狭窄手术的主要并发症,针对性护理方法减轻治愈并发症.结论 输尿管镜治疗输尿管狭窄手术具有损伤少,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输尿管镜手术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术中应规范操作,术后应加强护理.

    作者:何冰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腹部切口迟发脓肿形成27例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切口迟发脓肿的特点、原因及治疗.方法 分析27例腹部手术后切口迟发脓肿病例的治疗经过和原发病的切口类型.结果 27例都是以线结为中心发生感染并形成脓肿,反复发作,所有病例皆用留置引流管的一期缝合方法治疗痊愈.结论 腹部切口迟发脓肿形成是以线结为中心的慢性炎症过程,是切口污染后细菌数量的消长和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留置引流管的一期缝合是治疗迟发脓肿较好的方法.

    作者:蔡波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暴饮暴食致急性胃扩张1例

    急性胃扩张多见于重大手术或严重创伤后,多采取保守治疗.随着术前准备和术后处理的改进,本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现已少见.由暴饮暴食引发的急性胃扩张更为少见,本例即为暴饮暴食后引发急性胃扩张.本病发病较急,可很快造成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进入休克,甚至死亡.因此要求临床医师必须根据客观情况,采取果断措施,消除病因,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乔国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 面部外伤行急诊美容缝合术77例手术体会

    面部位于人体的显露部位,受到外伤较为常见.医院一般都在门急诊或普外科处理,由于各专业的特点不同,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有的需行二次去疤手术.我院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77例面部外伤患者行急诊清创缝合术时采用了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减少了瘢痕的形成,取得了医患双方皆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主管: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