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嘉鑫;张东波
目的 分析研究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探讨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原因.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矽肺患者和30例健康例群的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矽肺组与健康组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矽肺组中三个期别间比较,外周血中CD4、CD8及CD4/CD8值三组数据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矽肺患者易并发肺结核可能与矽肺患者的细胞免疫水平下降有关.
作者:杨阳;张晓晔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改进翼状胬肉手术方法,减少术后复发.方法 麻醉后先削去头颈部胬肉,分离胬肉与巩膜之间经膜,剪开胬肉上、下方1 mm球结膜,将配制好的丝裂霉素棉片留置暴露区巩膜上治疗3 min.再作胬肉上方覆盖的球结膜分离,将分离阿出的胬肉经膜切除,整复结膜瓣进行90°转位移植固定.结果 31例随访1~2年,无一例感染,29例全愈,2例复发.结论 胬肉切除一定要干净,结膜瓣要薄,植片要平整、紧贴于巩膜表面并牢固缝合与巩缘保留2~3 mm裸露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郑尚秀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对梅毒病人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同时用ELISA、RPR和TPPA试剂对4 825例住院及门诊病人血清进行检测,TPPA试验作为确认试验,从而得出其他两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ELISA法的阳性率95.06%(385/405),假阳性率0.66%(29/4 420);RPR法阳性率70.12%(284/405),假阳性率0.45%(20/4 420);2种方法即ELISA、RPR法均阳性为275例,检出率为67.90%(275/405),假阳性率为0.11(5/4 420).结论 ELISA法是一种高敏感性的梅毒血清学诊断检测方法,ELISA与TPPA相关性良好,可作为确证试验.RPR只能作为辅助试验,如果3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使假阳性率下降.
作者:王靖;王丽;王春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腹腔镜手术的优越性已得到同行的公认,其应用于肾囊肿已有10余年历史.笔者自2006年6月至2007年2月间应用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8例,疗效满意,恢复迅速,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四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对11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施行捆绑式胰空肠吻合法.结果 11例中1例发生胰瘘,发生率9%,低于国内文献报告26.5%的平均发生率.结论 捆绑式胰空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切除中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作者:刘志强;李旭;杨忠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原发性胆囊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且有超过胆管癌的趋势[1].目前对胆囊癌治疗的各种手段,效果并不能尽如人意,手术治疗仍是胆囊癌的首先方法,但仅有20%~30%的胆囊癌患者能够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2].
作者:张书俊;冯明;张海洋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自1999年6月至2005年9月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27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并对其进行临床分型和分期:Ⅰ型107例(39.6%),其中一期34例,二期42例,三期31例;Ⅱ型125例(46.3%),其中一期69例,二期33例,三期23例;Ⅲ型38例(14.1%),其中一期11例,二期13例,三期14例.结果 术后随访半年以上,Ⅰ型:治愈91例(85.0%),好转10例(9.3%),无效6例(5.6%);Ⅱ型:治愈103例(82.4%),好转15例(12.0%),无效7例(5.6%);Ⅲ型:治愈28例(73.7%),好转6例(15.8%),无效4例(10.5%).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斌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XE-21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光学法(PLT-O)和电阻法(PLT-I)计数血小板的准确性.方法 用高、中、低值血小板标本各1份,检测XE-2100计数血小板的精密度;再将110例血标本分成3组,血小板数量减少组(PLT≤50×109/L)、血小板数量正常组(50×109/L<PLT≤300×109/L)、血小板数量增高组(PLT>300×109/L),用光学法(PLT-O)、电阻法(PLT-I)和手工显微镜法同时镜检,以手工显微镜法结果为参考.结果 XE-2100计数血小板(低、中、高值)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变异系数(CV)均<4.0%.在XE-2100仪器上,血小板数正常者用光学法(PLT-O)和电阻法(PLT-I)计数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数异常者PLT-O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LT-I法与显微镜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E-2100光学法计数血小板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当血小板数异常时宜用PLT-O法复查.
作者:陈梅;黄丽云;方伟祯;鲍蕴文;丁睿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子宫组织常规制片及其免疫组织化学的标准化实验流程,达到临床病理检验质量控制的要求及日后研究的需要.方法 详细介绍子宫组织常规制片及其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以及质量控制环节.结果 用此法制备的子宫组织免疫组化切片染色结果稳定可靠、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结论 此实验流程可改进和提高子宫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的质量.
作者:邓月娥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我院儿科自1997年收治慢性肾脏疾病(CKD)90例,年龄小2岁,大14岁,CKD肾功能减退(CRI)过程中逐步出现氮质潴留及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影响多系统和器官.现就CKD的病理生理改变及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修侠 刊期: 2008年第03期
面部位于人体的显露部位,受到外伤较为常见.医院一般都在门急诊或普外科处理,由于各专业的特点不同,往往愈合后留下较大的疤痕,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美观,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有的需行二次去疤手术.我院我科自2003年10月至2007年10月对77例面部外伤患者行急诊清创缝合术时采用了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减少了瘢痕的形成,取得了医患双方皆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剑华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QRS波群时限与心室收缩的不同步性关系.方法 9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QRS波群时限分三组,组Ⅰ QRS波群时限<120 ms,组Ⅱ QRS波群时限≥120 ms,<150 ms,组Ⅲ QRS波群时限≥150 ms.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别测量QRS波群起点至主动脉、肺动脉前向血流频谱开始的时间间期,二者的差值为左右心室间电机械延迟(IVMD),应用组织多普勒测量左房室环各部位左室收缩期电机械运动时间的离散度.结果 三组受试者不论QRS波群宽度均存在心室间(分别为13.9%、53.8%、68.1%,P<0.05)或心室内(分别为30.6%、61.5%、72.3%,P<0.05)不同步现象.一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增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表现出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13.9%、30.6%).QRS时限越长,存在不同步的比例越高.QRS波群时限与IVMD呈正相关(r=0.66,P<0.01).结论 部分QRS波群正常或轻度延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也存在心室间或心室内的不同步性.联合应用普通超声心动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用来评价心肌运动的不同步性.
作者:刘丹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老年胆道疾病并发糖尿病的外科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103例老年胆道疾病并发糖尿病病人的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前3 d起,改用常规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保持在6.7~10.1 mmol/L,尿糖(±~+),酮体(-).结果 所有病例均按预期手术目标完成.平均住院时间23.4 d,术后并发各种感染在4.8%~15.5%,但无酮症酸中毒等严重并发症出现,无死亡病例.结论 对老年胆道疾病并发糖尿病者应在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规范围手术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是预防手术严重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王光庆;束庆兵;王娟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 CAG自愿者32例,服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每次6 g,3 次/d,6个月为1疗程.服药期间忌酒及辛辣食物,并停用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服药前后查血细胞和肝肾功能,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个月后复查,临床总有效率93.8%,治疗中未发现不良反应,服药后血细胞、肝肾功能无异常.结论 猴头菌提取物颗粒治疗CAG疗效满意,未发现不良反应,可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许宏吉;陈满咚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儿童与青少年卵巢肿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以期提高患者的术后生存质量.方法 分析1999年3月至2007年2月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岁以下的卵巢肿瘤患者71例,其中12岁以下者18例,占25.35%;13~20岁者53例,占74.65%.结果 良性卵巢卵巢肿瘤52例,占73.24%;恶性肿瘤19例,占26.76%.B超及肿瘤标志物对诊断卵巢肿瘤及判断良恶性有一定帮助.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恶性者大部分辅以化疗.生殖细胞恶性肿瘤均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方式.结论 对儿童与青少年应开展定期体检,必要时行B超等影像学检查.对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应尽量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术后辅以放化疗.
作者:李耀明;付玲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放置宫内节育器致不规则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文通过对416例妇女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致不规则出血的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金属单环、宫形器,塑料IUD出血的发生率为62.38%,59.22%;明显高于活性以含铜为主的IUD 15.00%(P<0.01);IUD出血与细菌(C)、支原体(CT)、衣原体(Mg)的感染密切相关,其检出率分别为37.50%、26.92%、23.56%,同时与经期卫生不良及不注意性交卫生和长期精神紧张有关.并且其出血常发生在放置IUD 3~5年内.结论 活性以铜离子IUD中铜离子有抑制支原体、衣原体的功能,能有效降低出血的发生率;IUD使子宫内膜产生创面,为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期卫生不良和不注意性交卫生也加大病原体的入侵机会,使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长期精神紧张致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而致子宫内膜不规则出血;另外异物排斥反应过程可能与子宫内膜出血发生时间有关.
作者:张婕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冠心病重症监护病房(CCU)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原因,探讨改善CCU患者睡眠质量的护理方法.方法 采用入院评估表、住院问卷调查表,对2007年10~12月收治我科CCU的63例患者自进入CCU至转出CCU的住院日睡眠情况进行调查和连续观察,观察采取护理干预后的睡眠状况.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对CCU患者睡眠改善有效率为72.3%.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地改善CCU患者的睡眠.
作者:王正英;彭敏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垂体后叶素联合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疗效.方法 甲组48例采用垂体后叶素首剂10 U静脉缓注,继之以0.2~0.4 U/min持续静脉滴注,血压稳定后,加用硝酸甘油5~10 mg静脉滴注,使收缩压维持在100 mmHg左右;乙组48例采用生长抑素首剂250 μg静脉缓注继之以250 μg/h持续静脉滴注.结果 甲组、乙组止血成功率分别为83.3%、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垂体后叶素加硝酸甘油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效果良好,且费用低廉,值得临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樊红庆 刊期: 200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2年4月至2006年3月共收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8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病年龄2个月至10岁,以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多见.28例患者以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皮疹、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高及出现异型淋巴细胞为主要表现,另外双眼睑浮肿6例,占21.4%;心脏损害3例,占10.7%.结论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且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提示:双眼睑浮肿及心脏损害均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不可忽视的体征之一,大多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呈良性临床经过,预后良好.对于起病急,进展快,肝功能损害严重,多系统损害者,应注意EB病毒相关性嗜血细胞综合征的可能.
作者:李强男 刊期: 2008年第03期
早产儿是指胎龄不满37周、出生体质量小于2500g的活产婴儿,由于体质量低,发育不成熟,出生后不能耐受肠道喂养,常伴有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新生儿肺炎、感染、溶血等并发症,死亡率高,约占死亡婴儿的33%~50%[1].我科2007年2月至2008年1月收治123例早产儿,经过细心的护理,收到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姚俊荣 刊期: 2008年第03期